蝗虫为何总是集体行动

  动物,如鱼类、鸟类、昆虫的集体统一行动有时是非常可怕的行为,最典型和最可怕的莫过于蝗虫的集体统一行动。一只两只、几十只蝗虫对人类和庄稼、植物构成不了威胁,一万只甚至一亿只蝗虫也可能对庄稼和植物不会造成太大破坏,前提是它们不同时啃食植物和庄稼。但是只要有上万只蝗虫步调一致地行动,大肆啃噬它们途经地方的植物、庄稼,就会造成满目疮痍,旷野一片,甚至造成大饥荒。

  例如,2006年6月,澳大利亚遭遇最严重的蝗虫灾害,蝗虫吞吃了维多利亚省多达1/4的农作物,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20亿澳元。蝗虫在澳大利亚的集体行动甚至包括统一繁殖,有些地区的蝗虫卵连绵长达20公里,覆盖的土地大如西班牙国土,十分惊人。此外,2004年西部非洲发生蝗灾,也造成25亿美元的巨大经济损失,当地仅控制蝗灾本身就投入了6000多万美元。

  研究人员发现,蝗虫造成灾害首先需要有数量,其次需要一致行动。如果一群蝗虫的数量达到10亿—100亿只,并且一致行动,它们可以延绵数百公里,并造成灾难。除了啃光农作物外,还会啃光树皮草叶。

  多年来,人们对蝗虫的统一行动很不理解,因为蝗虫没有语言,也没有统一的思维,更没有统一的指挥,它们为何能统一行动,并且争先恐后,步调一致,造成深重灾难?

  为了解开这个谜,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杰罗姆·布尔和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想要弄清是什么机制在触发和促使蝗虫统一行动。以此为契机可以找到有效治理蝗灾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观察蝗虫的幼虫即若虫的发育情况,以弄清它们集体行动的触机。研究人员把不同数量的若虫放置于一个80厘米宽的环形活动场所,并用DV拍摄它们的行动。当蝗虫的若虫数量较少时,它们只是沿着场地转来转去。但是,当若虫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5只时,它们开始如同一只虫子一样以自发的固定方向沿场地行进。

  这类似于蝗虫在野外的行动。而在野外是约每平方米有50只虫子时它们才会一致行动。更为有趣的是,当每平方米的若虫达到75只时,它们停止自动地改变方向。在这种超级拥挤的情况下,蝗虫保持一心一意地向前的方向。这意味着虫子越多,其前进的方向越好确定,并有可能提早采取措施,防止蝗虫造成的灾难。同时,这也说明在一个生物群体个体数量太多的情况下,个体成员一般别无选择,只有随大流,或集体无意识。

  至此,研究人员只是稍稍弄清了当蝗虫的密度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但是为什么生物个体的密度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采取一致的集体行为,研究人员称目前尚不能圆满解释。按一般的解释,生物的群体或一致性行为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以适者生存的方式保存下来并遗传下去的。比如,统一行动有利于自己和整个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鸟儿集体飞行有助于相互照顾和有利于飞行,如大雁南飞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

  对于蝗虫来说,情况更特殊。由于它既是食草又是食肉动物,而且还可能吃同类,所以它们要向同一个方向行动以避免相互冲撞和厮杀。也就是说,作为一只蝗虫来说,如果要避免被同类吃掉,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同一方向的统一行动。

  当然,这种集体行为不仅限于蝗虫,很多动物如鱼、鸟乃至人类,都有类似的集体行动趋向。例如,一些心理学的研究显示,当人们数量不多时,人们在大街上行走似乎很随意;但人数达到一定密度后,他们就会自然形成一个队列,人们甚至会步调一致地行进。蝗虫的一致行动也类似于其他一些动物的一致行动,这就是有利于它们进食、繁育、迁移和避免被食肉动物捕食。例如,非洲草原上的斑马、羚羊等集体大迁徙就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不被食肉动物猎杀。

  研究人员发现,在自然界,如果每平方米的蝗虫密度超过50只,蝗虫就会采取集体行动,最终造成成群结队的蝗虫蜂拥而至。所以,在每平方米蝗虫密度少于50只时采取灭蝗行动,如喷洒杀虫剂,有可能会以最小的成本控制和减少蝗虫的危害。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3期)

  

  【阅读训练】

  1.文章的第一段加点的两个“最”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2.请你选出对文章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只要有上万只蝗虫步调一致地行动,同时啃食植物和庄稼时,会造成满目疮痍,旷野一片,甚至造成大饥荒。

  B.如果一群蝗虫的数量达到10亿—100亿只,并且一致行动,它们可以延绵数百公里,并造成灾难。

  C.当每平方米的若虫达到75只时,它们停止自动地改变方向。

  D.如果每平方米的蝗虫密度不超过50只,蝗虫就会采取集体行动,最终造成成群结队的蝗虫蜂拥而至。

  3.文章主要有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4.蝗虫统一集体行动有什么好处呢?

  5.在每平方米蝗虫密度少于50只时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李传鹏 设计)

  (参考答案见39页)

  动物,如鱼类、鸟类、昆虫的集体统一行动有时是非常可怕的行为,最典型和最可怕的莫过于蝗虫的集体统一行动。一只两只、几十只蝗虫对人类和庄稼、植物构成不了威胁,一万只甚至一亿只蝗虫也可能对庄稼和植物不会造成太大破坏,前提是它们不同时啃食植物和庄稼。但是只要有上万只蝗虫步调一致地行动,大肆啃噬它们途经地方的植物、庄稼,就会造成满目疮痍,旷野一片,甚至造成大饥荒。

  例如,2006年6月,澳大利亚遭遇最严重的蝗虫灾害,蝗虫吞吃了维多利亚省多达1/4的农作物,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20亿澳元。蝗虫在澳大利亚的集体行动甚至包括统一繁殖,有些地区的蝗虫卵连绵长达20公里,覆盖的土地大如西班牙国土,十分惊人。此外,2004年西部非洲发生蝗灾,也造成25亿美元的巨大经济损失,当地仅控制蝗灾本身就投入了6000多万美元。

  研究人员发现,蝗虫造成灾害首先需要有数量,其次需要一致行动。如果一群蝗虫的数量达到10亿—100亿只,并且一致行动,它们可以延绵数百公里,并造成灾难。除了啃光农作物外,还会啃光树皮草叶。

  多年来,人们对蝗虫的统一行动很不理解,因为蝗虫没有语言,也没有统一的思维,更没有统一的指挥,它们为何能统一行动,并且争先恐后,步调一致,造成深重灾难?

  为了解开这个谜,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杰罗姆·布尔和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想要弄清是什么机制在触发和促使蝗虫统一行动。以此为契机可以找到有效治理蝗灾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观察蝗虫的幼虫即若虫的发育情况,以弄清它们集体行动的触机。研究人员把不同数量的若虫放置于一个80厘米宽的环形活动场所,并用DV拍摄它们的行动。当蝗虫的若虫数量较少时,它们只是沿着场地转来转去。但是,当若虫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5只时,它们开始如同一只虫子一样以自发的固定方向沿场地行进。

  这类似于蝗虫在野外的行动。而在野外是约每平方米有50只虫子时它们才会一致行动。更为有趣的是,当每平方米的若虫达到75只时,它们停止自动地改变方向。在这种超级拥挤的情况下,蝗虫保持一心一意地向前的方向。这意味着虫子越多,其前进的方向越好确定,并有可能提早采取措施,防止蝗虫造成的灾难。同时,这也说明在一个生物群体个体数量太多的情况下,个体成员一般别无选择,只有随大流,或集体无意识。

  至此,研究人员只是稍稍弄清了当蝗虫的密度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但是为什么生物个体的密度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采取一致的集体行为,研究人员称目前尚不能圆满解释。按一般的解释,生物的群体或一致性行为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以适者生存的方式保存下来并遗传下去的。比如,统一行动有利于自己和整个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鸟儿集体飞行有助于相互照顾和有利于飞行,如大雁南飞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

  对于蝗虫来说,情况更特殊。由于它既是食草又是食肉动物,而且还可能吃同类,所以它们要向同一个方向行动以避免相互冲撞和厮杀。也就是说,作为一只蝗虫来说,如果要避免被同类吃掉,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同一方向的统一行动。

  当然,这种集体行为不仅限于蝗虫,很多动物如鱼、鸟乃至人类,都有类似的集体行动趋向。例如,一些心理学的研究显示,当人们数量不多时,人们在大街上行走似乎很随意;但人数达到一定密度后,他们就会自然形成一个队列,人们甚至会步调一致地行进。蝗虫的一致行动也类似于其他一些动物的一致行动,这就是有利于它们进食、繁育、迁移和避免被食肉动物捕食。例如,非洲草原上的斑马、羚羊等集体大迁徙就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不被食肉动物猎杀。

  研究人员发现,在自然界,如果每平方米的蝗虫密度超过50只,蝗虫就会采取集体行动,最终造成成群结队的蝗虫蜂拥而至。所以,在每平方米蝗虫密度少于50只时采取灭蝗行动,如喷洒杀虫剂,有可能会以最小的成本控制和减少蝗虫的危害。

  (选自《百科知识》2012年第3期)

  

  【阅读训练】

  1.文章的第一段加点的两个“最”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2.请你选出对文章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只要有上万只蝗虫步调一致地行动,同时啃食植物和庄稼时,会造成满目疮痍,旷野一片,甚至造成大饥荒。

  B.如果一群蝗虫的数量达到10亿—100亿只,并且一致行动,它们可以延绵数百公里,并造成灾难。

  C.当每平方米的若虫达到75只时,它们停止自动地改变方向。

  D.如果每平方米的蝗虫密度不超过50只,蝗虫就会采取集体行动,最终造成成群结队的蝗虫蜂拥而至。

  3.文章主要有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4.蝗虫统一集体行动有什么好处呢?

  5.在每平方米蝗虫密度少于50只时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李传鹏 设计)

  (参考答案见39页)


相关文章

  • 蝗虫为何成灾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蝗虫为何成灾 作者:艾先立 来源:<科学24小时>2015年第03期 美国作家劳拉·英格尔斯·怀德(Laura Ingalls Wilder)在<倾巢出动> ...查看


  •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1
  •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 ...查看


  • 我和小蚂蚁作文250字
  • 我和小蚂蚁作文250字 我家的院子里,有一颗高大的梧桐树,树下有一个蚂蚁窝,蚂蚁们每天忙忙碌碌到处找吃的.我心里不由得暗想:要是能看着它们把食物拖到洞里去,那该多有意思啊! 蚂蚁有一对触角,有八条腿,蚂蚁是黑色的,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小黑豆. ...查看


  • 马克思主义哲学故事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是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在人类认识领域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哲学理论具有综合性和抽象性的显著特点,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力不从心,学生觉得哲学深奥 ...查看


  • 八年级生物
  • 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生物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50分) 1. 动物学家在南美发现一种被称为树懒的动物.这种动物行动非常缓慢, 身上长有长毛, 胎生.哺乳.根据树懒这些特征应归类为( ) A. 哺乳动物 B. 昆 ...查看


  • 马蜂的生活是这样的
  • 马蜂的生活是这样的 我的家乡在滇的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相对充沛.对各种植物的生长繁殖十分有利,恰恰这种良好的植被,又为马蜂及其他锋类动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 自小我变接触过蜜蜂.大黄蜂.土蜂.马蜂等数不胜数的锋类.蜜蜂因勤 ...查看


  • 论清代的蝗灾观念与捕蝗应对举措
  • 第28卷第7期2012年7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SHANGQIUNORMALUNIVERSITYVol.28July.No.72012 论清代的蝗灾观念与捕蝗应对举措 朱 摘 凤祥 (商丘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河南商丘47 ...查看


  • 中考作文指导系列--运用素材
  • 第四节 如何积累和运用素材 我们总是在写作文时感到没东西可写,找不到素材.其实,素材无处不在. 素材是生活.乡村的朝霞.傍晚的暮蔼是素材:山村的鸟鸣.原野的清风是素材:山涧的杜鹃.花园的玫瑰是素材:校园的欢笑.教室的聆听是素材:街头的叫卖. ...查看


  • 小毛虫的故事
  • 一天,一条小毛虫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缓慢地爬行着.它在路上遇到了一只蝗虫,蝗虫问它:"你要到哪里去?" 小毛虫一边爬一边回答:"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在大山顶上看到了整个山谷.我喜欢梦中看到的情景.我决定将它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