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对某国的政治制度大加赞赏,认为该国“是世界抵抗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他赞扬的是 A.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 B.“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C.获得民族独立的美国 D.“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2.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统辖关系 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 C.反映了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3.“一个根源,多种力量;互相制约,和平有望。”这是一位学者对未来世界格局及社会发展趋势的高度概括。其中,“一个根源”是指: ( )
A.美国的霸权主义 B.世界的多极化 C.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D.世界和平的力量 4.下列关于1949年4月北平和平谈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谈判时蒋介石在南京执政
②谈判双方分别代表共产党和国民党 ③谈判以共产党提出的八项条件为基础
④谈判双方代表达成了文字协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5.15~16世纪之交是西欧各国积极开拓通往东方新航路的“大航海”时代。下列选项中,对下面地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由葡萄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开辟 B.②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达·伽马开辟 C.③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迪亚士开辟 D.④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麦哲伦开辟
6.下表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白银兑换制钱数的统计表。造成表格内数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腐败,贪污成风 B.清政府国库空虚,加重赋税 C.小农经济破产,物价波动
D.鸦片走私贸易使中国大量白银外流,银价上涨
7.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说:“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这表明了袁世凯 A.害怕国民党通过组织责任内阁来限制其极力 B.担心孙中山制定《临时约法》限制其权力 C.认为国民党势单力薄,不能用武力夺取其权力 D.害怕国民党通过民主选举剥夺其临时大总统职位
8.随着两极格局解体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大增,日本越来越来不满足“经济大国”的地位,积极谋求与之相适应的“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为此,日本众议院通过了允许向海外派遣军队协助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法案,并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下列说法不能表明上述现象的是( )
A、日本军队参加维和行动,维护了国际社会的安全 B、日本妄图操纵国际事务,加紧争夺国际政治领导权 C、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D、日本的行为违反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9.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C.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D.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10.下图中所反映的是19世纪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二者最大区别在于
A.决策形式不同 B.人员选拔不同 C.行政方式不同 D.机构性质不同 11.雅典公民基本上分为三派,其中工商业奴隶主属于
A、海岸派 B、平原派 C、山地派 D、高原派
12.如图,衣食住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下列图片反映的服饰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 B.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法不断完善的过程
C.罗马法中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的价值 D.自然法具体阐述了当时罗马的法律条文 14.唐朝对东亚、西亚均产生影响的是 ( )
A.政治制度 B.科学技术 C.土地制度 D.儒家思想
15.“红日照遵义,长征排万难。突破重围去抗日,高举红旗上延安。转危为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主席!”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③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④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下列文学作品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17.甘地认为反英国的殖民统治必须从复兴印度的民族经济开始。下列曾经成为甘地经济自主运动重要武器的是
A.甘蔗、食盐 B.土布、食盐 C.棉花、烟草 D.茶叶、土布 18.新文化运动前期文学家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走文字拼音化的道路 A.它是西方科学思想的直接反映 B.这表现了绝对主义的认识倾向 C.它代表了中国文字的发展方向 D.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继续
19.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提倡男女平等 ②实际否定“三纲五常” ③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④有利于思想解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共
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这表明
A.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共积极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
C.中共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D.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不断滋长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1.(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十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2008年4月30日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雕塑学会、北京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0周年活动“开篇大作一一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五十周年纪念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
材料二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一„.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一一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4分)
(2)指出材料一中图2、图4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4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大运河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展现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它又是一条血泪之河,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苦难。自古以来,人们从多个角度,对京杭大运河进行着不同的解读。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一诗里赞颂这条大运河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论禹功不较多。” 材料二 《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与《元代大运河》图
材料三 运河沿岸的一组风情图
(1)据所学知识及《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图,分别指出连接海河与黄河、黄河与淮河、淮河与长江、长江与钱塘江的各段运河的名称。
(2)结合所学隋唐史的知识及《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图,说明大运河之“功”。
(3)对照材料二中的两幅图,指出大运河出现了什么变化?你认为这一变化有何作用?依据隋唐及宋元时期相关历史知识,分析说明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4)京航大运河曾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康熙、乾隆南巡是运河航运和运河文化发展的最高峰,清末民初大运河逐渐衰落了。当今,我们在怀念大运河昔日辉煌的同时,更应该关心它的未来。切实保护并科学利用运河,让古老的运河永远充满活力,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请结合材料三,谈一下你在这方面的见解。
23.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如图所示)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指的是什么?(3分)
(2)根据图1回答,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1分)
(3)根据图2回答,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什么道路?(2分)
(4)根据图3回答,邓小平在南巡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被简称为什么?(1分)讲话围绕什么根本问题展开?(2分)
参考答案
1.B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材料表明伏尔泰赞扬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其确立是在英国的“光荣革命”后。 2.D
【解析】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它不仅是周王分封大诸侯国,大诸侯也有权力再向下分封小诸侯国,因而它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严格的等级关系。 3.C 4.D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放到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的能力。解题时要联系北平和平谈判的历史背景,谈判双方,谈判结果,进行思考。①项当时蒋介石已经下野。②项谈判中的一方代表是代表南京国民政府。 5.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下图描述正确的是④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麦哲伦开辟。所以选D。 6. D
7. A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其目的在于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把他这个临时大总统架空,袁世凯看到了这一点,害怕国民党通过组织责任内阁来限制其极力,故有这样的说法。
8.A
【解析】考查对日本相关知识的把握,日本从经济大国谋求向政治大国的转变,分析日本一系列活动及带来的影响 9.C 10.D
【解析】19世纪英国的议会是资产阶级的权力机构、军机处是封建王朝的政治机构。 1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海岸派是代表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因此A 项正确。 12.D 【解析】
试题分析:①是西装,外来服饰;②是龙袍,传统帝王服饰;③是中山装,是孙中山结合日本学生装改造而成;④是旗袍,典型的近代以后中西合璧的产物。故选D 考点:近代服饰的变化
点评:近代以来,西方思潮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在衣食住行等诸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饰上,是旗袍和中山装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产物。此外,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等也是这一变化的体现,需要了解。 13.D 14.B
【解析】本题难度较小。唐朝的科学技术领先世界,对东亚与西亚都有深远影响。而政治制度、土地制度及儒家思想主要对东亚诸国有影响。故选B。 15.B 【解析】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④应该发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时期,排除,选B。 16.D
【解析】③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诗人但丁在16世纪时纪的著作,④是在二十世纪前期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是现实主义流派, ②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后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①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以前的作品。 17.B 18.B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新文化运动前期„„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这反映新文化运动前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犯了绝对主义的错误。 19.D
【解析】结合李贽的思想观点分析。 20.B
21.(1)虎门销烟、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渡江战役(或解放战争)。(4分)
(2)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4分) (3)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分)
(4)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2分) 22.
(1)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2)①隋朝开凿大运河连接了五大水系,使南北交通贯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观察《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图中,大运河走向得出结论,其实教材中也有明确表述。);②大运河对沿线的农田灌溉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沿线农业生产的发展(教材中有明确表述);③隋唐时期许多工业市镇分布在大运河沿线附近,说明大运河带动了沿线工商业的发展(观察《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图中,手工业与大都会的分布规律得出结论。);④另外,大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了促进作用(观察《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图中大运河,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只要言之有理,说出3项即可。)
(3)元朝时期,运河截弯取直(通过观察、比较两幅图中的大运河得出。)。作用:大大缩短了运河航程,更有利于南北经济交流。
原因:长安、洛阳失去了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4)①从水利角度看,充分利用运河古河道,实现南水北调,缓解北方水资源缺乏状况。通过对古运河河道的整修,恢复大运河的通航能力,开辟现代贯通南北的水上交通线(通过图片《京航大运河台尔庄庄段》得出。);②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是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在有条件的城市与河段,利用大运河航道及沿岸的文化资源,开发大运河的旅游项目。并以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运河沿岸再次成为我国繁华地带(通过观察《古老的杭州拱宸桥》、《扬州瘦西湖》、《沧州运河岸边的乾隆碑》等三幅图片得出。);③将利用与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护好的前提下,进行利用与开发,只有利用起来运河才会重新焕发当年的活力。(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综合结论。)(只要言之有理,说出两点可。)
【解析】第一问有关隋唐大运河之功,教材中有所表述,但不够全面。本题通过《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图,说明大运河之“功”,这实际上,暗示大河与手工业、大都会分布有密切关系,解题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观察《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图,找出这种关系,再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更加全面地表明大运河之功。第二问要求能将隋唐时期的大运河与元代大运河图进行比较,说明大运河的变迁,通过观察比较容易得出结论。第三问要求谈大运河的保护与利用问题,如没有题目提供的四幅图片,学生难以着手,图片起到了提示与启发作用,几幅图片等于分别告诉我们,大运河本身是一种文化遗产,大运河沿岸还有许多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址,大运河有的河段至今在交通运输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得到了这样的启发,再回答第三问相对来说就容易多了。
23.(1)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3分)
(2) 三民主义。(1分)新三民主义(1分)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2分) (4) 南方谈话;(1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对某国的政治制度大加赞赏,认为该国“是世界抵抗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他赞扬的是 A.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 B.“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C.获得民族独立的美国 D.“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2.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统辖关系 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 C.反映了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3.“一个根源,多种力量;互相制约,和平有望。”这是一位学者对未来世界格局及社会发展趋势的高度概括。其中,“一个根源”是指: ( )
A.美国的霸权主义 B.世界的多极化 C.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D.世界和平的力量 4.下列关于1949年4月北平和平谈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谈判时蒋介石在南京执政
②谈判双方分别代表共产党和国民党 ③谈判以共产党提出的八项条件为基础
④谈判双方代表达成了文字协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5.15~16世纪之交是西欧各国积极开拓通往东方新航路的“大航海”时代。下列选项中,对下面地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由葡萄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开辟 B.②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达·伽马开辟 C.③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迪亚士开辟 D.④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麦哲伦开辟
6.下表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白银兑换制钱数的统计表。造成表格内数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腐败,贪污成风 B.清政府国库空虚,加重赋税 C.小农经济破产,物价波动
D.鸦片走私贸易使中国大量白银外流,银价上涨
7.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说:“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这表明了袁世凯 A.害怕国民党通过组织责任内阁来限制其极力 B.担心孙中山制定《临时约法》限制其权力 C.认为国民党势单力薄,不能用武力夺取其权力 D.害怕国民党通过民主选举剥夺其临时大总统职位
8.随着两极格局解体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大增,日本越来越来不满足“经济大国”的地位,积极谋求与之相适应的“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为此,日本众议院通过了允许向海外派遣军队协助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法案,并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下列说法不能表明上述现象的是( )
A、日本军队参加维和行动,维护了国际社会的安全 B、日本妄图操纵国际事务,加紧争夺国际政治领导权 C、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D、日本的行为违反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9.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C.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D.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10.下图中所反映的是19世纪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二者最大区别在于
A.决策形式不同 B.人员选拔不同 C.行政方式不同 D.机构性质不同 11.雅典公民基本上分为三派,其中工商业奴隶主属于
A、海岸派 B、平原派 C、山地派 D、高原派
12.如图,衣食住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下列图片反映的服饰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 B.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法不断完善的过程
C.罗马法中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的价值 D.自然法具体阐述了当时罗马的法律条文 14.唐朝对东亚、西亚均产生影响的是 ( )
A.政治制度 B.科学技术 C.土地制度 D.儒家思想
15.“红日照遵义,长征排万难。突破重围去抗日,高举红旗上延安。转危为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主席!”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③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④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下列文学作品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17.甘地认为反英国的殖民统治必须从复兴印度的民族经济开始。下列曾经成为甘地经济自主运动重要武器的是
A.甘蔗、食盐 B.土布、食盐 C.棉花、烟草 D.茶叶、土布 18.新文化运动前期文学家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走文字拼音化的道路 A.它是西方科学思想的直接反映 B.这表现了绝对主义的认识倾向 C.它代表了中国文字的发展方向 D.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继续
19.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提倡男女平等 ②实际否定“三纲五常” ③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④有利于思想解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共
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这表明
A.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共积极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
C.中共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D.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不断滋长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1.(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十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2008年4月30日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雕塑学会、北京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0周年活动“开篇大作一一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五十周年纪念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
材料二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一„.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一一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4分)
(2)指出材料一中图2、图4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4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大运河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展现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它又是一条血泪之河,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苦难。自古以来,人们从多个角度,对京杭大运河进行着不同的解读。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一诗里赞颂这条大运河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论禹功不较多。” 材料二 《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与《元代大运河》图
材料三 运河沿岸的一组风情图
(1)据所学知识及《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图,分别指出连接海河与黄河、黄河与淮河、淮河与长江、长江与钱塘江的各段运河的名称。
(2)结合所学隋唐史的知识及《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图,说明大运河之“功”。
(3)对照材料二中的两幅图,指出大运河出现了什么变化?你认为这一变化有何作用?依据隋唐及宋元时期相关历史知识,分析说明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4)京航大运河曾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康熙、乾隆南巡是运河航运和运河文化发展的最高峰,清末民初大运河逐渐衰落了。当今,我们在怀念大运河昔日辉煌的同时,更应该关心它的未来。切实保护并科学利用运河,让古老的运河永远充满活力,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请结合材料三,谈一下你在这方面的见解。
23.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如图所示)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指的是什么?(3分)
(2)根据图1回答,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1分)
(3)根据图2回答,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什么道路?(2分)
(4)根据图3回答,邓小平在南巡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被简称为什么?(1分)讲话围绕什么根本问题展开?(2分)
参考答案
1.B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材料表明伏尔泰赞扬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其确立是在英国的“光荣革命”后。 2.D
【解析】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它不仅是周王分封大诸侯国,大诸侯也有权力再向下分封小诸侯国,因而它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严格的等级关系。 3.C 4.D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放到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的能力。解题时要联系北平和平谈判的历史背景,谈判双方,谈判结果,进行思考。①项当时蒋介石已经下野。②项谈判中的一方代表是代表南京国民政府。 5.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下图描述正确的是④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麦哲伦开辟。所以选D。 6. D
7. A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其目的在于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把他这个临时大总统架空,袁世凯看到了这一点,害怕国民党通过组织责任内阁来限制其极力,故有这样的说法。
8.A
【解析】考查对日本相关知识的把握,日本从经济大国谋求向政治大国的转变,分析日本一系列活动及带来的影响 9.C 10.D
【解析】19世纪英国的议会是资产阶级的权力机构、军机处是封建王朝的政治机构。 1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海岸派是代表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因此A 项正确。 12.D 【解析】
试题分析:①是西装,外来服饰;②是龙袍,传统帝王服饰;③是中山装,是孙中山结合日本学生装改造而成;④是旗袍,典型的近代以后中西合璧的产物。故选D 考点:近代服饰的变化
点评:近代以来,西方思潮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在衣食住行等诸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饰上,是旗袍和中山装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产物。此外,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等也是这一变化的体现,需要了解。 13.D 14.B
【解析】本题难度较小。唐朝的科学技术领先世界,对东亚与西亚都有深远影响。而政治制度、土地制度及儒家思想主要对东亚诸国有影响。故选B。 15.B 【解析】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④应该发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时期,排除,选B。 16.D
【解析】③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诗人但丁在16世纪时纪的著作,④是在二十世纪前期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是现实主义流派, ②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后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①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以前的作品。 17.B 18.B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新文化运动前期„„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这反映新文化运动前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犯了绝对主义的错误。 19.D
【解析】结合李贽的思想观点分析。 20.B
21.(1)虎门销烟、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渡江战役(或解放战争)。(4分)
(2)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4分) (3)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分)
(4)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2分) 22.
(1)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2)①隋朝开凿大运河连接了五大水系,使南北交通贯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观察《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图中,大运河走向得出结论,其实教材中也有明确表述。);②大运河对沿线的农田灌溉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沿线农业生产的发展(教材中有明确表述);③隋唐时期许多工业市镇分布在大运河沿线附近,说明大运河带动了沿线工商业的发展(观察《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图中,手工业与大都会的分布规律得出结论。);④另外,大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了促进作用(观察《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图中大运河,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只要言之有理,说出3项即可。)
(3)元朝时期,运河截弯取直(通过观察、比较两幅图中的大运河得出。)。作用:大大缩短了运河航程,更有利于南北经济交流。
原因:长安、洛阳失去了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4)①从水利角度看,充分利用运河古河道,实现南水北调,缓解北方水资源缺乏状况。通过对古运河河道的整修,恢复大运河的通航能力,开辟现代贯通南北的水上交通线(通过图片《京航大运河台尔庄庄段》得出。);②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是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在有条件的城市与河段,利用大运河航道及沿岸的文化资源,开发大运河的旅游项目。并以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运河沿岸再次成为我国繁华地带(通过观察《古老的杭州拱宸桥》、《扬州瘦西湖》、《沧州运河岸边的乾隆碑》等三幅图片得出。);③将利用与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护好的前提下,进行利用与开发,只有利用起来运河才会重新焕发当年的活力。(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综合结论。)(只要言之有理,说出两点可。)
【解析】第一问有关隋唐大运河之功,教材中有所表述,但不够全面。本题通过《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图,说明大运河之“功”,这实际上,暗示大河与手工业、大都会分布有密切关系,解题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观察《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图,找出这种关系,再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更加全面地表明大运河之功。第二问要求能将隋唐时期的大运河与元代大运河图进行比较,说明大运河的变迁,通过观察比较容易得出结论。第三问要求谈大运河的保护与利用问题,如没有题目提供的四幅图片,学生难以着手,图片起到了提示与启发作用,几幅图片等于分别告诉我们,大运河本身是一种文化遗产,大运河沿岸还有许多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址,大运河有的河段至今在交通运输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得到了这样的启发,再回答第三问相对来说就容易多了。
23.(1)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3分)
(2) 三民主义。(1分)新三民主义(1分)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2分) (4) 南方谈话;(1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