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宣讲提纲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

宣讲提纲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文化改革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决定》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肩负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愿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和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全会是继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和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建设的重要会议,是一次从战略上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研究部署、推动文化建设奋力开拓新局面的重要会议。以这次全会召开为标

志,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全会《决定》内容十分丰富,理论上有新概括,政策上有新突破,举措上有新实招。学习好、把握好《决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是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的基础和前提。根据中央要求和省、市、县委部署,我县从11月中旬开始在全县集中开展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目的就是要把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文化强县建设。

一、充分认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表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政党的精神旗帜。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的历程表明,我们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表现为“五个一”:一是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形成了一个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是形成一个繁荣局面——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局面;四是形成了一个发展思路——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思路;五是形成了一2

个开放格局——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充分认识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重大成就,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全会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深入分析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深刻阐述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这“四个更加”立足世界背景,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在当今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现在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从一定意义上说,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特别要看到,我国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我们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情况下高举社会主义旗

3

帜,必然会受到国际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围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长,国际敌对势力也认识到,单纯依靠硬实力遏制中国越来越不可能,从而加大了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千方百计干扰和遏制我国发展。我们同国际敌对势力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发展道路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引起世界更大关注。同时,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国际文化格局西强我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决定》指出:“当今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四个越来越”立足国情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揭示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对我国发展的重4

大意义。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十二五”规划纲要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度提出未来5年我国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强调要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决定》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三个关系”从历史高度,深刻揭示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对党和国家

5

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进一步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4、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决定》指出,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但总体而言,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二是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三是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6

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四是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五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六是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七是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八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有工作层面的问题,也有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但都与文化建设紧密相关。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动力在深化改革,出路在加快发展。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办法和更加有力的政策举措,认真解决这八个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推动文化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这4个“迫切需要”,是我们党在深入分析进入新世纪后文化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判断。这一重要判断,主要是基于4个方面的情况:一是面临着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带来的挑战;二是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带来的挑战;三是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四是面临着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

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

7

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二、准确把握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决定》在深刻阐述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同时,明确提出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现实路径和战略目标,具体部署了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战略举措。其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进一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决定》第二部分集中阐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实践探索的基本结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鲜明回答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这是全会《决定》的鲜明主题和突出亮点,也是这次全会的重大贡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丰富,具体体现在全会《决定》提出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之中。胡锦涛同志在全会讲话中对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首先把握这条道路“五个方面”的科学内涵:一是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始终牢牢把握文化建设的方向;二是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科学发展之路,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三是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强基固本之路,始终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四是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以人为本之路,始终坚持文化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五是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改革创新之路,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还要把握“四个必须”的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二是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

9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是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四是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要通过深刻理解坚持这条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充分认识这是一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进一步坚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的信念。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方针。全会在党和国家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终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目标,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这一战略目标,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必将大大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热情,凝聚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开启迈向文化强国的伟大征程。

建设文化强国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内涵丰富,需要我们从“三个一”的角度全面把握。

一是建设文化强国是一个总体要求非常明确的战略目标。《决定》深刻把握我国文化建设实际和发展趋势,明确提出了10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这个总体要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体现了文化强国的根本性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体现了文化强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体现了文化强国的基本面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体现了文化强国对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体现了文化强国对世界和人类的责任担当。

二是建设文化强国是一个符合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我国是文明古国、文化资源大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传统,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深刻影响着我国文化的未来发展。作为历史文化古国和文化资源大国,中国理应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优势。这一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要求,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11

文化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也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文化条件。这一目标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之义。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要建设一个经济强国、科技强国,还要建设一个文化强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三是建设文化强国是一个需要长期奋斗而又有阶段性要求的战略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要与国家现代化战略部署相联系。因此,全会没有提出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而是强调全党全国要共同努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决定》提出了文化强国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12

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这6个方面的阶段性目标,规划了今后十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指标,既着眼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又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现阶段文化改革发展实际,既催人奋进,又切实可行,有很强的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文化强国的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描绘了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蓝图,体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要将建设文化强国作为一个逐步积累、持续发展的过程,努力做到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把着力点放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重点任务上,通过全党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向前推进,最终达到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

实现文化强国奋斗目标,必须遵循以下重要方针。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二是坚持社会主

13

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四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五是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二)推动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文化改革发展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问题,既要注重从理论上阐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又要注重从实践上提出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决定》围绕建设文化强国和实现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从六个方面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总体布局。

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文化大厦牢固不牢固,关键在于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基石坚实不坚实。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没有核心14

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引领和主导,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非一日之功,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之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明确“四项任务”,抓住“三个重点”,注重从“三个方面”下功夫。“四项任务”是:要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增强人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坚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激励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民族振兴、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形成基本的道德规范,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加强社会

15

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三个重点”是:要抓住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和青少年这三个重点对象。以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为根本,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三个方面”下功夫是:在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上下功夫;在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上下功夫;在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上下功夫。

2、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创作生产更多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决定》强调必须加强对文化创作生产的引导,特别是要牢牢坚持正确创作方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具体要做到“三抓”:一是抓创作方向。正确创作方向是文化创作生产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正确文化立场,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实施精品战略,扶持优秀艺术品种,积极发展新的艺术样式,抵制低俗之风。坚持把遵循社会主义16

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最高标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评奖机制,精简评奖种类,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为弘扬主流价值的精品力作提供条件。二是抓研究方向。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发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作用,整合研究力量,建设具有专业优势的思想库。三是抓舆论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加强和改进正面宣传,加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要真实准确传播新闻信息,抵制错误观点,杜绝虚假新闻;抓住“建设和管理”两个关键环节,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支持重点新闻网站发展,开展文明网站创建,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等的引导和管理,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信息安全。

3、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

17

让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从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状况和要求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4个方面取得突破。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一个目标”,即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使全体人民都平等享有基本文化服务。要“建设三个体系”,即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内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加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重要出版社建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整合有线电视网络,推进三网融合;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要“突出一个重点”,即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和帮扶力度,中央、省、市、县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要“保障五项权益”,即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18

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

4、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要“把握一个总体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明确一个发展目标”,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较快,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超过23%。按平均增速匡算,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将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抓住四个重点工作”:全会《决定》从4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一是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在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

19

企业健康发展,培育一批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三是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技术攻关,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四是扩大文化消费,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5、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决定》强调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明确一个认识”,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根本之道,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之源。要“突出六个重点”:全会《决定》从6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一是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二是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三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四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五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六是积极吸收借鉴20

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要“坚持三个并重”,即坚持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并重,坚持政府管理和市场调控并重,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

6、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支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决定》提出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围绕这项任务,全会《决定》从3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一是要壮大以“两高人才”为重点的中坚力量。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继续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建立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抓紧培养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二是要加强以“三个方面人才”为重点的基础力量。配好配齐乡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重视发现和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三是要把握以“两个建设”为重点的培养要求。加强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名家名人

21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追求德艺双馨,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增强国情了解,增加基层体验,增进群众感情。

三、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

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时代号角,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我们将紧扣时代脉搏,增强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进入状态,对接政策,立足县情,参与落实,以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全力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促进全县文化事业向前发展作出贡献。

(一)借力夯实基础,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

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工程。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文化的重视,我县加大了基层文化阵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2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00多个农家书屋。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文化服务。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积极对接好文化项目,为满足群人民众基本文化权益奠定基础。

一是要利用好现有设施。县文化馆、县图馆要发挥文化活22

动场所领头雁作用,其功能要引领和辐射到每个乡镇;乡镇综合文化站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重视,守护和利用好文化设施设备,已挪作他用的必须归还到位;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要定期向群众开放。

二是筹划和建设县城文艺中心。我县文化馆和县图书馆是建县之初的建筑,离国家二级馆的要求甚远,同时文体设施总体不足,10万人的县城没有综合性的文化活动中心,我局将按照政府办公会议的要求,在三年之内,举全局之力,谋划好四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合一的综合馆和文化艺术中心、城市影院等项目,使之成为全县文化艺术的标志性场所。

三是努力完善三级文化活动网络阵地。要在全县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社会多元投入为辅支持文化设施建设机制。要在全县规划好6个中心集镇文化娱乐项目;村级除建设利用好农家书屋外,要规划好10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等项目。同时,向上争取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

(二)倾力文化惠民,提升人民群众对公益文化的享有率

一是积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化工作者要深入乡村,贴 23

近群众,在构建群众文化网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打造群众文化品牌上努力。建立文化辅导员联乡镇 、联社区、联企业制度,指导成立遍布城乡的文化阵地、乡村戏班、民间剧团、秧歌队、龙狮队等社会文化团体,让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有戏看、有乐头、有支柱。县文化馆、县花鼓戏剧团每年送戏下乡不少于 100 场 ,将文艺演出送到偏远村庄、农家小院、田间地头,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和心坎上。要利用重大活动、重大节日组织广场晚会、文艺汇演、歌咏比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要指导农村积极开展争创文化艺术之乡活动。

二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要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免费看戏、看书、看电影、听广播、进行文化鉴赏等基本文化权益。努力争取资金购置先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每年安排送电影下乡 5000 场;要加大新农村建设步伐,在已建成300多个农家书屋基础上,确保2 年内实现全县覆盖;按计划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和直播卫星户户通项目工程。

三是实行馆站免费开放。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综合站的电子阅览室、舞蹈室、音乐室要向群众零门槛、全免费开放,让群众能真切地沐浴到公共文化的阳光。

(三)给力环境优化,提升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24

近几年,我县网络文化业、娱乐业、图书市场、演出业、包装印刷业等文化产业发展较快,共有300多家,从业人员 2100 多人。但产业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低、市场需求程度低、扩张力和竞争力不够等问题 ,较难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我县要立足实际,一方面,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制订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主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筑巢引凤,做好协调工作。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升级,依法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条件,同时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鼓励组建文化发展公司,推动部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用活用足文化经济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执法。新组建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要保护文化经营领域合法经营,重拳打击文化侵权违法行为,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扫除毒害人们心灵的腐朽文化垃圾;认真探索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管理机制,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合法权益。

总之,在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加快文化强县建设步伐,是推进我县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内在需要,也是**万**县人民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

25

加扎实的工作举措,不断巩固和发展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开创文化强县建设新局面,续写科学跨越新篇章。

26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

宣讲提纲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文化改革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决定》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肩负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愿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和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全会是继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和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建设的重要会议,是一次从战略上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研究部署、推动文化建设奋力开拓新局面的重要会议。以这次全会召开为标

志,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全会《决定》内容十分丰富,理论上有新概括,政策上有新突破,举措上有新实招。学习好、把握好《决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是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的基础和前提。根据中央要求和省、市、县委部署,我县从11月中旬开始在全县集中开展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目的就是要把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文化强县建设。

一、充分认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表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政党的精神旗帜。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的历程表明,我们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表现为“五个一”:一是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形成了一个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是形成一个繁荣局面——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局面;四是形成了一个发展思路——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思路;五是形成了一2

个开放格局——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充分认识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重大成就,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全会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深入分析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深刻阐述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这“四个更加”立足世界背景,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在当今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现在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从一定意义上说,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特别要看到,我国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我们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情况下高举社会主义旗

3

帜,必然会受到国际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围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长,国际敌对势力也认识到,单纯依靠硬实力遏制中国越来越不可能,从而加大了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千方百计干扰和遏制我国发展。我们同国际敌对势力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发展道路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引起世界更大关注。同时,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国际文化格局西强我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决定》指出:“当今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四个越来越”立足国情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揭示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对我国发展的重4

大意义。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十二五”规划纲要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度提出未来5年我国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强调要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决定》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三个关系”从历史高度,深刻揭示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对党和国家

5

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进一步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4、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决定》指出,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但总体而言,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二是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三是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6

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四是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五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六是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七是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八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有工作层面的问题,也有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但都与文化建设紧密相关。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动力在深化改革,出路在加快发展。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办法和更加有力的政策举措,认真解决这八个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推动文化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这4个“迫切需要”,是我们党在深入分析进入新世纪后文化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判断。这一重要判断,主要是基于4个方面的情况:一是面临着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带来的挑战;二是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带来的挑战;三是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四是面临着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

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

7

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二、准确把握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决定》在深刻阐述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同时,明确提出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现实路径和战略目标,具体部署了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战略举措。其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进一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决定》第二部分集中阐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实践探索的基本结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鲜明回答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这是全会《决定》的鲜明主题和突出亮点,也是这次全会的重大贡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丰富,具体体现在全会《决定》提出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之中。胡锦涛同志在全会讲话中对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首先把握这条道路“五个方面”的科学内涵:一是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始终牢牢把握文化建设的方向;二是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科学发展之路,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三是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强基固本之路,始终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四是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以人为本之路,始终坚持文化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五是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改革创新之路,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还要把握“四个必须”的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二是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

9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是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四是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要通过深刻理解坚持这条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充分认识这是一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进一步坚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的信念。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方针。全会在党和国家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终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目标,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这一战略目标,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必将大大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热情,凝聚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开启迈向文化强国的伟大征程。

建设文化强国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内涵丰富,需要我们从“三个一”的角度全面把握。

一是建设文化强国是一个总体要求非常明确的战略目标。《决定》深刻把握我国文化建设实际和发展趋势,明确提出了10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这个总体要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体现了文化强国的根本性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体现了文化强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体现了文化强国的基本面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体现了文化强国对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体现了文化强国对世界和人类的责任担当。

二是建设文化强国是一个符合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我国是文明古国、文化资源大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传统,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深刻影响着我国文化的未来发展。作为历史文化古国和文化资源大国,中国理应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优势。这一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要求,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11

文化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也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文化条件。这一目标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之义。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要建设一个经济强国、科技强国,还要建设一个文化强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三是建设文化强国是一个需要长期奋斗而又有阶段性要求的战略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要与国家现代化战略部署相联系。因此,全会没有提出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而是强调全党全国要共同努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决定》提出了文化强国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即到2020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12

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这6个方面的阶段性目标,规划了今后十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指标,既着眼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又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现阶段文化改革发展实际,既催人奋进,又切实可行,有很强的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文化强国的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描绘了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蓝图,体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要将建设文化强国作为一个逐步积累、持续发展的过程,努力做到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把着力点放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重点任务上,通过全党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向前推进,最终达到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

实现文化强国奋斗目标,必须遵循以下重要方针。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二是坚持社会主

13

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四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五是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二)推动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文化改革发展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问题,既要注重从理论上阐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又要注重从实践上提出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决定》围绕建设文化强国和实现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从六个方面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总体布局。

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文化大厦牢固不牢固,关键在于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基石坚实不坚实。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没有核心14

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引领和主导,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非一日之功,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之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明确“四项任务”,抓住“三个重点”,注重从“三个方面”下功夫。“四项任务”是:要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增强人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坚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激励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民族振兴、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形成基本的道德规范,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加强社会

15

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三个重点”是:要抓住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和青少年这三个重点对象。以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为根本,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三个方面”下功夫是:在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上下功夫;在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上下功夫;在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上下功夫。

2、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创作生产更多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决定》强调必须加强对文化创作生产的引导,特别是要牢牢坚持正确创作方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具体要做到“三抓”:一是抓创作方向。正确创作方向是文化创作生产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正确文化立场,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实施精品战略,扶持优秀艺术品种,积极发展新的艺术样式,抵制低俗之风。坚持把遵循社会主义16

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最高标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评奖机制,精简评奖种类,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为弘扬主流价值的精品力作提供条件。二是抓研究方向。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发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作用,整合研究力量,建设具有专业优势的思想库。三是抓舆论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加强和改进正面宣传,加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要真实准确传播新闻信息,抵制错误观点,杜绝虚假新闻;抓住“建设和管理”两个关键环节,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支持重点新闻网站发展,开展文明网站创建,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等的引导和管理,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信息安全。

3、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

17

让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从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状况和要求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4个方面取得突破。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一个目标”,即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使全体人民都平等享有基本文化服务。要“建设三个体系”,即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内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加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重要出版社建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整合有线电视网络,推进三网融合;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要“突出一个重点”,即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和帮扶力度,中央、省、市、县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要“保障五项权益”,即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18

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

4、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要“把握一个总体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明确一个发展目标”,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较快,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超过23%。按平均增速匡算,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将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抓住四个重点工作”:全会《决定》从4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一是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在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

19

企业健康发展,培育一批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三是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技术攻关,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四是扩大文化消费,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5、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决定》强调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明确一个认识”,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根本之道,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之源。要“突出六个重点”:全会《决定》从6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一是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二是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三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四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五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六是积极吸收借鉴20

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要“坚持三个并重”,即坚持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并重,坚持政府管理和市场调控并重,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

6、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支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决定》提出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围绕这项任务,全会《决定》从3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一是要壮大以“两高人才”为重点的中坚力量。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继续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建立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抓紧培养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二是要加强以“三个方面人才”为重点的基础力量。配好配齐乡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重视发现和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三是要把握以“两个建设”为重点的培养要求。加强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名家名人

21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追求德艺双馨,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增强国情了解,增加基层体验,增进群众感情。

三、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

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时代号角,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我们将紧扣时代脉搏,增强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进入状态,对接政策,立足县情,参与落实,以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全力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促进全县文化事业向前发展作出贡献。

(一)借力夯实基础,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

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工程。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文化的重视,我县加大了基层文化阵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2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00多个农家书屋。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文化服务。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积极对接好文化项目,为满足群人民众基本文化权益奠定基础。

一是要利用好现有设施。县文化馆、县图馆要发挥文化活22

动场所领头雁作用,其功能要引领和辐射到每个乡镇;乡镇综合文化站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重视,守护和利用好文化设施设备,已挪作他用的必须归还到位;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要定期向群众开放。

二是筹划和建设县城文艺中心。我县文化馆和县图书馆是建县之初的建筑,离国家二级馆的要求甚远,同时文体设施总体不足,10万人的县城没有综合性的文化活动中心,我局将按照政府办公会议的要求,在三年之内,举全局之力,谋划好四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合一的综合馆和文化艺术中心、城市影院等项目,使之成为全县文化艺术的标志性场所。

三是努力完善三级文化活动网络阵地。要在全县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社会多元投入为辅支持文化设施建设机制。要在全县规划好6个中心集镇文化娱乐项目;村级除建设利用好农家书屋外,要规划好10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等项目。同时,向上争取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

(二)倾力文化惠民,提升人民群众对公益文化的享有率

一是积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化工作者要深入乡村,贴 23

近群众,在构建群众文化网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打造群众文化品牌上努力。建立文化辅导员联乡镇 、联社区、联企业制度,指导成立遍布城乡的文化阵地、乡村戏班、民间剧团、秧歌队、龙狮队等社会文化团体,让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有戏看、有乐头、有支柱。县文化馆、县花鼓戏剧团每年送戏下乡不少于 100 场 ,将文艺演出送到偏远村庄、农家小院、田间地头,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和心坎上。要利用重大活动、重大节日组织广场晚会、文艺汇演、歌咏比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要指导农村积极开展争创文化艺术之乡活动。

二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要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免费看戏、看书、看电影、听广播、进行文化鉴赏等基本文化权益。努力争取资金购置先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每年安排送电影下乡 5000 场;要加大新农村建设步伐,在已建成300多个农家书屋基础上,确保2 年内实现全县覆盖;按计划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和直播卫星户户通项目工程。

三是实行馆站免费开放。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综合站的电子阅览室、舞蹈室、音乐室要向群众零门槛、全免费开放,让群众能真切地沐浴到公共文化的阳光。

(三)给力环境优化,提升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24

近几年,我县网络文化业、娱乐业、图书市场、演出业、包装印刷业等文化产业发展较快,共有300多家,从业人员 2100 多人。但产业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低、市场需求程度低、扩张力和竞争力不够等问题 ,较难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我县要立足实际,一方面,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制订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主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筑巢引凤,做好协调工作。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升级,依法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条件,同时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鼓励组建文化发展公司,推动部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用活用足文化经济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执法。新组建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要保护文化经营领域合法经营,重拳打击文化侵权违法行为,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扫除毒害人们心灵的腐朽文化垃圾;认真探索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管理机制,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合法权益。

总之,在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加快文化强县建设步伐,是推进我县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内在需要,也是**万**县人民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

25

加扎实的工作举措,不断巩固和发展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开创文化强县建设新局面,续写科学跨越新篇章。

26


相关文章

  • 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
  •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 一.会议概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3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 ...查看


  • 十八大宣讲提纲
  • 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提纲 (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由吴邦国同志主持.大会全面总结过去5年工作和10年奋斗历程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查看


  • 十八大精神(宣讲提纲)2
  •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创建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一.会议的基本情况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8日至14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 会上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 ...查看


  • 2012党员活动方案
  • 2012党员活动方案 各党支部: 为更好地开展好"党员活动日"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服务意 识和能力,加强公司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经公司党委 研究决定,特制订 2012 年党员 ...查看


  • 北京精神手抄报:提炼推广"北京精神"
  • 市委常委会昨天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市委书记刘淇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发挥首都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阶段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整体战略布局中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我们必须以六中全会精神为 ...查看


  • 在市委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团
  • 在市委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团 赴南报告会上的主持辞 (2004年10月18日) 同志们: 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贯彻落实好这次全会精神,对于推进我县经济. ...查看


  • 十七届六中全会
  • 十七届六中全会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它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l ...查看


  • 年企业宣传思想工作总结
  • 2013年宣传思想企业文化工作总结 2013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油田公司建成西部大庆突破之年.攀 峰工程启动之年,也是采油一处向百万吨目标挺进关键之年.2013年宣传思想.企业文化工 作的指导思想是: ...查看


  • 中央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精神传达提纲
  • 中央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精神传达提纲 (2009年2月6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1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听取了贺国强同志代表中央纪委常委会作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完善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