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1

一、填空题

1.在

2.在 的空括号内,填入变项符号(),可构成有效的推理式。

3.根据

4.在关系概念

5.从定义的结构看,在定义

6.从真假条件考虑,当q()时,p无论是真是假,( )总是真的。

7.在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中,求异法的特点是()。

8.根据变通逻辑基本规律中()律,当

9.如 取值为假,则( )取值为( )。

10.在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中,如两个判断是互相矛盾的,那么它们()

①常项和变项都相同 ②常项相同,变项不同 ③常项和变项都不同

④常项不同,变项相同

2.普通逻辑研究推理,主要研究的是()。

①前提的真假 ②前提与结论的内容联系 ③结论的真假

④前提与结论间的形式联系

3.如肯定 ,而否定 ,则( )的要求。

①违反同一律 ②违反矛盾律 ③违反排中律 ④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4.一个有效的三段论的小前提是E判断,其大前提是()。

①MAP ②PAM ③MEP ④PIM

5.

①都是 ②前者是而后者不是 ③都不是 ④前者不是而后者是

6.a

①都是A判断 ②a是A判断,b不是 ③都不是A判断

④a不是A判断,b是

7.若 与 均真,则( )。

①p与q均真 ②p真q假 ③p假q真 ④p与q均假

8.由并非SAP可推出SOP,其根据是逻辑方阵中的()关系。

①矛盾 ②反对 ③下反对 ④差等

9.据真值表,以下判断形式中与具有等值关系的是( )。

① ② ③ ④

10.已知必然P真,可推出( )。

①非P真 ②可能非P假 ③P假 ④必然非P不假

11.下列属于逻辑划分的是( )。

①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②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

③关系判断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和量项

④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12.

①可同假 ②不可同假 ③可同真 ④不可同真

三、双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 )()。

①常项--量项 ②太阳系--地球 ③《鲁迅全集》--《药》

④亚洲--中国 ⑤变项--支判断

2.下列依据概念间内涵与外延反变关系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是()、()。

①定义 ②划分 ③分类 ④限制 ⑤概括

3.以下各栏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结论SOP的是()( )。

① MAP SIP②POM SAM ③MEP MIS ④PIM MES ⑤MEP SAM

4.类比推理是或然性推理,有些推理是类比推理,所以,有些推理是或然性推理。这个推理属于()、( )。

①演绎推理 ②归纳推理 ③类比推理 ④或然性推理 ⑤必然性推理

5.下列断定中,作为正确论证的必要条件是()( )。

①论题保持同一 ②论题不能是或然判断 ③论据真实可靠

④论据中不包含假言判断 ⑤只使用演绎推理

6.当为假时,下列必假的公式是( )( )。

① ② ③ ④ ⑤

7.下列推理形式中,有效的是()和( )。

① ② ③ ④ ⑤

8.在

①求同法 ②求异法 ③求同求异并用法 ④共变法 ⑤剩余法

9.以

①必然P ②必然非P ③不可能非P ④可能P ⑤并非必然P

10.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推理。

①必然性的 ②前提蕴涵结论的 ③或然性的 ④一般到个别的

⑤前提并不蕴涵结论

四、多项选择题

1.如一次划分的子项外延处于()关系,则该划分犯了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①全同 ②真包含 ③交叉 ④矛盾 ⑤反对

2.下列逻辑错误中,属于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

①偷换论题 ②偷换概念 ③论证过多 ④预期理由 ⑤论据虚假

3.当判断()取值为真时,判断

①并非班上同学都不是团员 ②班上有的同学不是团员 ③班上同学并不都是团员 ④并非班上有的同学是团员 ⑤班上同学都不是团员

五、图解题

1.将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表示在一个欧拉图中。

2.已知

关系。

(2)指出S与P这两个概念哪个内涵较多。

六、表解题

用真值表回答:当下面A、B、C三判断不同真时,可否判定

(1)小金不当选班长或小赵当选学习委员。(2)小赵当选学习委员。(3)小金当选班长或小赵当选学习委员。

p 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P为

七、分析题

1.下列作为定义和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2.已知

3.对下列A、B两种情况,甲都赞成,乙都反对,试问

A:小王与小李都是司机 B:

4.列出下列推理的形式,并分析是否正确。

5.举例说明是否存在一种关系R,使得下列A、B两式同真(成立)。

A:aRb bRa

B:aRB bRc aRc

八、证明题

根据下设两条件,证明概念B不与概念C全异。

(1)若A与B全异,则A与C全异。

(2)A真包含于C。

九、综合题

1.已知(1)

(2)

(3)

问:由上述议论能确定张明、王洪、高亮谁得奖?谁未得奖?(写出推导过程或推导根据)

2.已知下列A、B、C三人的议论中,只有一句是真的,请问:甲班班长是否是上海

人?写出推导过程。

A:有上海人是甲班学生。

B:甲班王英与刘民都不是上海人。

C:甲班学生有的不是上海人。

答案

一、填空题

1.◇ 2.A 3.普遍 4.矛盾 5.种差 6.真 7.同中求异

8.矛盾 小王不上场而甲队获胜 9.真 10.含碳的

二、单项选择题

1.④ 2.④ 3.② 4.② 5.② 6.②

7.① 8.① 9.④ 10.② 11.② 12.②

三、双项选择题

1.①⑤ 2.④⑤ 3.③⑤ 4.①⑤ 5.①③

6.②⑤ 7.①⑤ 8.②④ 9.②⑤ 10.③⑤

四、多项选择题

1.①②③

2.①②③

3.②③④⑤

五、图解题

1.

2.(1)

(2)S内涵较P的内涵多

六、表解题

(一)A: B:q C:

(二)列表:

p q p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真 假

(三)由上表可知,可断定小赵不当选学习委员,不可断定小金是否当选班长。

七、分析题

1.(1)

(2)对

2.可以确定SAP为假。

(1)由SIP SOP可推出SOP;

(2)SOP与SAP矛盾;

(3)由SOP真可推出SAP假。

3.(1)A与B两种意见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但能同假。

(2)甲的说法不成立,违反矛盾律。

(3)乙的判断可成立,不违反逻辑规律的要求。

4.(1)推理形式为:

(p→q) (r→s) ( q s)→( p r)(其中,p、q、r、s分别表示甲、乙、丙、丁上场)

(2)这是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正确有效)

5.(1)A式表示R是反对称关系。

(2)B式表示R是传递关系。

(3)存在一种关系可使A、B两式同真。

(4)如

八、证明题

1.由(2)A真包含于C可推知(3)A都是C,可推知(4)A与C不全异。

2.由(1)与(4)可推知A与B不全异,则(5)有A是B。

3.由(3)与(5)可推知(6)有B是C,由B与C不全异

九、综合题

1.(一)根据复合判断的负判断和其等值判断间的关系,由(2)得出(4)王洪和高亮得奖了。

(二)根据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由(1)和(4)得出(5)

(三)根据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由(3)和(5)得出

(四)由上推理可知:王洪和高亮得奖了,而张明没有得奖。

2.(一)A与C下反对,必有一真,由题意可知B假。

(二)B假,则王英与刘明至少有一个人是上海人。

(三)由(2)可推得A真,因为

(四)由(3)及题意可推知C假,即

(五)由(4)可推知甲班班长是上海人。

一、填空题

1.在

2.在 的空括号内,填入变项符号(),可构成有效的推理式。

3.根据

4.在关系概念

5.从定义的结构看,在定义

6.从真假条件考虑,当q()时,p无论是真是假,( )总是真的。

7.在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中,求异法的特点是()。

8.根据变通逻辑基本规律中()律,当

9.如 取值为假,则( )取值为( )。

10.在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中,如两个判断是互相矛盾的,那么它们()

①常项和变项都相同 ②常项相同,变项不同 ③常项和变项都不同

④常项不同,变项相同

2.普通逻辑研究推理,主要研究的是()。

①前提的真假 ②前提与结论的内容联系 ③结论的真假

④前提与结论间的形式联系

3.如肯定 ,而否定 ,则( )的要求。

①违反同一律 ②违反矛盾律 ③违反排中律 ④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4.一个有效的三段论的小前提是E判断,其大前提是()。

①MAP ②PAM ③MEP ④PIM

5.

①都是 ②前者是而后者不是 ③都不是 ④前者不是而后者是

6.a

①都是A判断 ②a是A判断,b不是 ③都不是A判断

④a不是A判断,b是

7.若 与 均真,则( )。

①p与q均真 ②p真q假 ③p假q真 ④p与q均假

8.由并非SAP可推出SOP,其根据是逻辑方阵中的()关系。

①矛盾 ②反对 ③下反对 ④差等

9.据真值表,以下判断形式中与具有等值关系的是( )。

① ② ③ ④

10.已知必然P真,可推出( )。

①非P真 ②可能非P假 ③P假 ④必然非P不假

11.下列属于逻辑划分的是( )。

①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②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

③关系判断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和量项

④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12.

①可同假 ②不可同假 ③可同真 ④不可同真

三、双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 )()。

①常项--量项 ②太阳系--地球 ③《鲁迅全集》--《药》

④亚洲--中国 ⑤变项--支判断

2.下列依据概念间内涵与外延反变关系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是()、()。

①定义 ②划分 ③分类 ④限制 ⑤概括

3.以下各栏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结论SOP的是()( )。

① MAP SIP②POM SAM ③MEP MIS ④PIM MES ⑤MEP SAM

4.类比推理是或然性推理,有些推理是类比推理,所以,有些推理是或然性推理。这个推理属于()、( )。

①演绎推理 ②归纳推理 ③类比推理 ④或然性推理 ⑤必然性推理

5.下列断定中,作为正确论证的必要条件是()( )。

①论题保持同一 ②论题不能是或然判断 ③论据真实可靠

④论据中不包含假言判断 ⑤只使用演绎推理

6.当为假时,下列必假的公式是( )( )。

① ② ③ ④ ⑤

7.下列推理形式中,有效的是()和( )。

① ② ③ ④ ⑤

8.在

①求同法 ②求异法 ③求同求异并用法 ④共变法 ⑤剩余法

9.以

①必然P ②必然非P ③不可能非P ④可能P ⑤并非必然P

10.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推理。

①必然性的 ②前提蕴涵结论的 ③或然性的 ④一般到个别的

⑤前提并不蕴涵结论

四、多项选择题

1.如一次划分的子项外延处于()关系,则该划分犯了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①全同 ②真包含 ③交叉 ④矛盾 ⑤反对

2.下列逻辑错误中,属于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

①偷换论题 ②偷换概念 ③论证过多 ④预期理由 ⑤论据虚假

3.当判断()取值为真时,判断

①并非班上同学都不是团员 ②班上有的同学不是团员 ③班上同学并不都是团员 ④并非班上有的同学是团员 ⑤班上同学都不是团员

五、图解题

1.将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表示在一个欧拉图中。

2.已知

关系。

(2)指出S与P这两个概念哪个内涵较多。

六、表解题

用真值表回答:当下面A、B、C三判断不同真时,可否判定

(1)小金不当选班长或小赵当选学习委员。(2)小赵当选学习委员。(3)小金当选班长或小赵当选学习委员。

p 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P为

七、分析题

1.下列作为定义和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2.已知

3.对下列A、B两种情况,甲都赞成,乙都反对,试问

A:小王与小李都是司机 B:

4.列出下列推理的形式,并分析是否正确。

5.举例说明是否存在一种关系R,使得下列A、B两式同真(成立)。

A:aRb bRa

B:aRB bRc aRc

八、证明题

根据下设两条件,证明概念B不与概念C全异。

(1)若A与B全异,则A与C全异。

(2)A真包含于C。

九、综合题

1.已知(1)

(2)

(3)

问:由上述议论能确定张明、王洪、高亮谁得奖?谁未得奖?(写出推导过程或推导根据)

2.已知下列A、B、C三人的议论中,只有一句是真的,请问:甲班班长是否是上海

人?写出推导过程。

A:有上海人是甲班学生。

B:甲班王英与刘民都不是上海人。

C:甲班学生有的不是上海人。

答案

一、填空题

1.◇ 2.A 3.普遍 4.矛盾 5.种差 6.真 7.同中求异

8.矛盾 小王不上场而甲队获胜 9.真 10.含碳的

二、单项选择题

1.④ 2.④ 3.② 4.② 5.② 6.②

7.① 8.① 9.④ 10.② 11.② 12.②

三、双项选择题

1.①⑤ 2.④⑤ 3.③⑤ 4.①⑤ 5.①③

6.②⑤ 7.①⑤ 8.②④ 9.②⑤ 10.③⑤

四、多项选择题

1.①②③

2.①②③

3.②③④⑤

五、图解题

1.

2.(1)

(2)S内涵较P的内涵多

六、表解题

(一)A: B:q C:

(二)列表:

p q p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真 假

(三)由上表可知,可断定小赵不当选学习委员,不可断定小金是否当选班长。

七、分析题

1.(1)

(2)对

2.可以确定SAP为假。

(1)由SIP SOP可推出SOP;

(2)SOP与SAP矛盾;

(3)由SOP真可推出SAP假。

3.(1)A与B两种意见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但能同假。

(2)甲的说法不成立,违反矛盾律。

(3)乙的判断可成立,不违反逻辑规律的要求。

4.(1)推理形式为:

(p→q) (r→s) ( q s)→( p r)(其中,p、q、r、s分别表示甲、乙、丙、丁上场)

(2)这是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正确有效)

5.(1)A式表示R是反对称关系。

(2)B式表示R是传递关系。

(3)存在一种关系可使A、B两式同真。

(4)如

八、证明题

1.由(2)A真包含于C可推知(3)A都是C,可推知(4)A与C不全异。

2.由(1)与(4)可推知A与B不全异,则(5)有A是B。

3.由(3)与(5)可推知(6)有B是C,由B与C不全异

九、综合题

1.(一)根据复合判断的负判断和其等值判断间的关系,由(2)得出(4)王洪和高亮得奖了。

(二)根据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由(1)和(4)得出(5)

(三)根据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由(3)和(5)得出

(四)由上推理可知:王洪和高亮得奖了,而张明没有得奖。

2.(一)A与C下反对,必有一真,由题意可知B假。

(二)B假,则王英与刘明至少有一个人是上海人。

(三)由(2)可推得A真,因为

(四)由(3)及题意可推知C假,即

(五)由(4)可推知甲班班长是上海人。


相关文章

  • GCT在职研究生考试大纲
  •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 GCT考试指南 第一节 语言表达能力测试介绍 一.考试目的 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旨在以语文为工具,测试考生基于知识积累的语言表达能力,以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为背景,通过检测考生对字.词.句.段.篇的辨识,阅读与 ...查看


  • 图形推理之拼图
  • 卡西总结之(教你攻克拼图)~绝对经典 此种题的解法,个人觉得主要是1 找特殊的部分 2 找特殊的角度 3 找特殊的边 4 不能旋转 何为特殊?其实自己要表达出来还真不容易 拿第一个题目说吧 1 观察第一个题的第三个图 右边是一条竖直的直线. ...查看


  •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试题及答案2
  •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试题及答案(1) [试题1]太空:卫星( ) A.铁轨:火车 B.公路:自行车 C.机场:直升机 D.城市:公共汽车 [试题2]阳光:紫外线( ) A.电脑:辐射 B.海水:氯化钠 C.混合物:单质 D.微波炉 ...查看


  •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答题技巧和方法
  • 宁夏公务员考试断推理题解答方法 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也叫逻辑推理,是判断推理中的测试内容之一.10道(或15道)试题由题干.提问和备选项组成.题干或是给出一段论述.或是给定一些条件,然后根据提问,在A.B.C.D 四个备选项中选择一个作为答 ...查看


  •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题型解读
  •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题型解读: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主要测查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五个部分.一般为客观性试题,题型一般为单选题和多选题. 第一部 ...查看


  •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题型介绍及备考指导
  •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题型介绍及备考指导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主要测查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个部分.一般为客观性试 ...查看


  •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逻辑判断解题有技巧
  • http://v.huatu.com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逻辑判断解题有技巧 国考更多试题资料:http://v.huatu.com/guojia/ 逻辑判断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必考题目,主要考查应试者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这种题 ...查看


  •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2
  •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 和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3.由"pq"为假,可知p为 , ...查看


  • 假言命题及其假命题
  • 我们知道, 逻辑学当中包含3种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和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这3种假言命题 具有如下等性质. 了解性质之前.我们需要对其作出基础理论的判断. 先说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其表达形式:" ...查看


  • 软考软件设计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 软考软件设计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2016年下半年软件设计师考试在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分软考软件设计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使用. 进程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在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_(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