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①抗微生物及抗原虫作用

㈠细菌:体外试验证明,黄连或小檗碱对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肺炎双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皆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绿色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肺炎杆菌、百日咳杆菌、鼠疫杆菌、布氏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结核杆菌等亦有效;对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则作用较差,对宋内氏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则几无作用。由于实验方法之不同,各家报告有些差异。对痢疾杆菌,以舒氏痢疾杆菌的敏感度较高,其次弗氏、宋内氏最差。其作用等于或优于磺胺而弱于链霉素及氯霉素。黄连粗提取物与纯小檗碱的抗菌作用,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少数情况,对某种细菌的作用不完全一致的。煎剂即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抗药后,小檗碱仍有抗菌作用,也有报告,加用小檗碱可恢复肠道细菌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在体外及体内的试验中,它与链霉素、磺胺对葡萄球菌还显示有协同作用。小檗碱与磺胺类药物对痢疾杆菌同时发生抗药性的菌株虽较多,但并无完全的交叉耐药性。在试管中对百日咳杆菌有显著的抑菌作用,虽然其最低有效浓度高于链霉素与氯霉素,但其临床疗效至少不低于链霉素与氯霉素。对白喉杆菌,体外有抑菌作用;但口服黄连,不能保护白喉杆菌对豚鼠的致死作用,也未能减轻或抑制局部反应的发生以及皮内注射白喉毒素的局部反应。对鸟型、牛型、人型结核杆菌皆有抑制作用。由于所用培养基及菌株等条件的不同,其抑制作用有较为显著的,也有不显著的,一般远不及对氨水杨酸。体内试验,对接种结核杆菌的小鼠、家兔、豚鼠的疗效均不十分显著。有人报告,1:2000小檗碱与结核菌在体外作用三日后,并不影响细菌对豚鼠的致病力,如作用14日后,则可使其致病力降低1/2。㈡其他微生物及原虫:在鸡胚试验中,黄连对各型流感病毒、新城病毒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试管中对十余种常见致病性真菌有广泛而显著的抑制。对钩端螺旋体,在试管中有相当强的杀灭作用,小檗碱在7.5微克/毫升,黄连水煎剂在1.9毫克/毫升时,即有显著作用。黄连煎剂及硫酸小檗碱在体外及体内均有抗阿米巴原虫作用,体外试验,其效力相当于依米丁的1/128,汉防己甲素的1/4;体内试验相当于汉防己甲素的1/16。此外,尚有抗滴虫、抗黑热病原虫、抗锥虫、杀草履虫等作用。由于其作用广泛,有人认为可作为防腐剂,其酚系数在5~20之间。黄连抑菌的有效成分,一般认为是小檗碱。黄连生药炒焦后,小檗碱含量有所降低,抗菌力亦随之减弱。它低浓度(约为10毫克/100毫升)为抑菌,高浓度(约为20毫克/100毫升)为杀菌。其杀菌作用原理较为复杂,尚未完全阐明。小檗碱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与呼吸,抑制细菌的葡萄糖及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过程,特别是脱氢反应。与维生素PP及B有较显著的拮抗作用;偏碱性时,能使大肠杆菌、粪链球菌的吡哆醛与酶蛋白的结合受到抑制,在酸性时则否,能抑制细菌对蛋白质的合成;黄连及其复方制剂可使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及血浆蛋白凝固酶的效价降低。在对霍乱弧菌的研究中证明,小檗碱可能伤害了细胞膜,而导致细胞内成分的改变;它不影响核酸合成,而增加蛋白质的分解过程,对脂肪酸成分(饱和的及不饱和的)也有改变。据报道,它能增强白细胞及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能使动物因感染而产生的代谢障碍,如心肌糖元及某些酶活性之降低,有所恢复。对豚鼠对布氏杆菌活菌菌苗的免疫反应,小檗碱(单用或与磷胺并用)在早期用药时,稍呈抑制,晚期则并无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与弗氏痢疾杆菌对单用小檗碱极易产生抗药性。某些细菌还可从培养基中同化小檗碱;但对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异烟肼、对氨水杨酸之间并无交叉耐药性。据报道,用黄连组成复方后,抗药性之形成远较单用时为小,抗菌效力还有所提高。

②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静脉注射或口服小檗碱对麻醉(犬、猫、兔)或不麻醉(大鼠)动物,均可引起血压下降。一般剂量时,持续时间不长,重复给药,无增强作用及耐受现象。降压作用与心脏无关,因为在一般剂量或小剂量时,它能兴奋心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大剂量方抑制心脏;即使再增加剂量,在离体蟾蜍或猫的心脏上亦无停搏现象。降压与血管的扩张有关,因为降压的同时,脾、肠、肾及四肢容积皆有增大,蟾蜍血管灌流及家兔寓体肾脏灌流,也都证明它能直接扩张血管。小檗碱的降压作用不受苯海拉明和利血平化的影响;阿托品可阻断其降压作用(麻醉大鼠),但不影响乙酰胆碱的降压反应;因此其作用可能是直接兴奋毒蕈碱样受体。对降压原理中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不少的研究以后,一般认为,其降压乃由于对血管的直接作用与增强乙酰胆碱(见下节)两种因素而来。有若干原理至今尚未获圆满解释,如麦角毒能将小檗碱的降压作用翻转为升压作用;注射大量阿托品后,乙酰胆碱的升压作用可被小檗碱翻转为降压作用等,皆有待继续研究。

③对乙酰胆碱等的作用

小檗碱在哺乳类心脏标本(心肺装置、离体猫心、离体兔心耳、离体猫心耳)上,小剂量能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大剂量则对抗之,在整体动物上也是这样,小剂量增强乙酰胆碱或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引起的血压下降,大剂量则削弱此种反应。在兔耳、蛙下肢灌流、离体兔肠、支气管等标本上,小檗碱都能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亦可增强电刺激鼓索神经、注射毛果芸香碱引起的唾液分泌。在对家兔瞳孔的试验中,局部用药,小檗碱(0.5%)可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此外,它还能显著增强乙酰胆碱对蛙腹直肌的作用,小剂量时呈现显著的抗箭毒样作用,剂量过大,则又可增强某些药的箭毒样作用。在整体动物身上也可观察到抗箭毒样作用,但在体内,作用发生很慢,与毒扁豆碱不同.其作用强度(兔垂头及小鼠的毒性试验)不如毒扁豆碱,其衍化物可有更强的抗箭毒样作用。总之,小檗碱具有双相作用;它对乙酰胆碱的增强作用,与其抗胆碱酯酶有关,在犬、马血清、兔脑匀浆胆碱酯酶的活力测定中,都确定它的抗胆碱酯酶的作用,但效力仅及新斯的明的1/200。另一方面,小檗碱对乙酰胆碱的拮抗作用,则可能与其化学结构同属季铵化合物,因而二者之间发生相互竞争性拮抗所致。

小檗碱还有某些抗肾上腺素样作用,在小檗碱引起麻醉动物降压的过程中,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被大大削弱,但很快即恢复。小檗碱能拮抗肾上腺素及其同类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甲氧胺等在麻醉兔身上引起的心律不整、心率变慢以及心电图的改变。

④对平滑肌的作用

小檗碱除对血管平滑肌起松弛作用外,对其他平滑肌如子宫、膀胱、支气管、肠胃道等都具有兴奋作用。对离体豚鼠及猫的子宫有显著的兴奋作用,甚至超过北美黄连碱,此点在妇产科应用上有意义。黄连煎剂对离体兔肠,低浓度使肠的紧张度上升,浓度过高反引起弛缓。

⑤对胆汁分泌及血液的影响

小檗碱有利胆作用,增加胆汁形成,使胆汁变稀,对慢性胆囊炎患者,口服有良好效果。在慢性试验中,小檗碱对大鼠口服(20毫克/公斤)、肌肉注射(2毫克/公斤)可降低血清胆甾醇。黄连的热水浸液对家兔在饲喂胆甾醇或切除甲状腺后,可使升高的血清C/P值较早的恢复正常或降低血脂质水平。对家兔的苯肼性动脉硬化症,三黄粉(黄连、黄芩、大黄)可

使升高的c/P值有所下降。早年报告的降低血糖的作用,未被证实。据报道,小檗碱及某些苦味健胃药(丁香中的石竹萜烯等)有抗贫血作用。对注射苯肼及二胺甲苯引起贫血的家兔,小檗碱可使红细胞的减少幅度较对照组少而血红蛋白也有某些增高。但也有报告,未发现黄连粉末有此作用。早年报告的小檗碱能减少白细胞,抑制白细胞的阿米巴样运动,未被证实,一般剂量时,它对白细胞并无影响。

⑥抗癌、抗放射及对细胞代谢的作用

以前认为小檗碱系原浆毒或细胞分裂毒,它与秋水恼、白屈菜碱同属芪胺类化合物,并与秋水仙有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试验中,抑制细胞呼吸、氧的摄取并引起细胞的脂肪性变,萤光照相显示小檗碱存在于细胞内之颗粒中。它的抑制细胞呼吸,主要是由于抑制了丙酮酸的氧化脱羧所致,对异丁烯二酸、延胡索酸、醋酸、无氧糖醇解等并无影响。也有认为,它之抑制呼吸,主要是抑制黄酶,而癌组织的黄酶含量低,故较正常细胞对小檗碱更为敏感,还有报告它能抑制癌细胞的核酸合成,抑制嘌呤核甙酸合成的中间体羧胺的利用。尽管在试管中有制癌作用,但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的治疗作用效果不佳。小檗碱对小鼠遭受Coγ-射线照射而致的死亡有某些保护作用,从体外酵母菌的试验中得知,此种保护可能与小檗碱改变了细胞内微粒体表面的某些特性有关。

⑦其他作用

小檗碱小剂量能加强小鼠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大剂量可削弱之;同时它也能加强抑制过程。小檗碱对颈动脉体、骨髓及肠管的化学感受器有兴奋作用;颈动脉注射与静脉注射本药不同,不是引起恒定的降压反应,而是引起血压的波动性改变。此种现象可能与它对颈动脉体的反射性升压作用这一因素有关。在对大鼠的巴豆油肉芽囊的实验中,用组织学的方法证明,小檗碱皮下注射,可帮助机体加强对炎症病灶形成屏障的作用。黄连的甲醇提取液有抗炎作用(大鼠足踝浮肿法及巴豆油肉芽囊性炎症法等),局部给药也能使肉芽肿重量减轻,其作用近似保泰松。据称小檗碱有解热、抗利尿、局部麻醉、镇静、镇痛、延长戊巴比妥睡眠时间以及降低家兔眼内压等作用,无雌性激素样作用。黄连与萱草根同时或在较短时间内同服,可降低后者对小鼠的毒性。

⑧吸收、分布、排泄

小檗碱口服不易吸收。肠外给药,吸收入血后迅速进入组织,血浓度不易维持;人类口服0.4克盐酸小檗碱后30分钟血浓度为100微克%(体外杀菌浓度大约为20毫克%),随后逐渐减少,即使重复给药,每4小时0.4克,血浓度亦不见增高。在体内,几乎所有组织均有小檗碱的分布,而以心、肾、肺、肝等为最多。它在各组织中贮留的时间甚为短暂,24小时后仅有微量,主要在体内进行代谢,也有少部分(6.4%)经肾排出。兔口服后,亦能吸收,并能在血中停留72小时,尿中亦有排泄,组织中以心脏中浓度最高,胰、肝次之。大鼠口服,吸收甚微。注射给药,则主要进入心、胰、肝、大网膜脂肪;24小时后仅有胰、脂肪中中仍可查见相当量的小檗碱。仅少量(1%)自尿排出。

【毒性】 小蘖碱的治疗量相当安全,副作用也很少,长期服用也未见任何障碍,一次口服小檗碱2.0克或连用黄连粉100克未见任何副作用。在动物试验中,毒性也很轻,给小鼠口服不易致死,腹腔注射的最小致死量为0.01克/公斤,亦有测得其半数致死量为0.066克/

公斤(黄柏或黄连则各为0.52,0.73克/公斤)。猫口服0.1克/公斤可引起全身抑制,呕吐,于8~10天后死亡,呼吸由兴奋转向麻痹,死亡前可发生惊厥。

【功能主治】 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注意】 凡阴虚烦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黄芩、龙骨、理石为之使。恶菊花、芫花、玄参、白鲜皮。畏款冬。胜乌头。"

②《药性论》:"恶白僵蚕。忌猪肉。"

③《蜀本草》;"畏牛膝。"

④朱震亨:"肠胃有寒及伤寒下早,阴虚下血,及损脾而血不归元者,皆不可用。"

⑤《本草经疏》:"凡病人血少气虚,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惊悸不眠,而兼烦热躁渴,及产后不眠,血虚发热,泄泻腹痛;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脾胃虚寒作泻;阴虚人天明溏泄,病名肾泄;真阴不足,内热烦躁诸证,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

【临床应用】 ①治疗细菌性痢疾

黄连治疗菌痢,疗效比较肯定,多在用药5~7天治愈。所用口服剂量,小者每日2~3克,大者8~12克 。有人主张每日量以6克为宜,每日3克者效果差。小儿1岁以内0.2~0.3克,2~4岁0.3~0.6克,4~8岁0.5~1.0克,8岁以上0.5~1.5克,日服4~6次,首剂加倍。少数顽固病例可另用2~3%黄连溶液行保留灌肠,成人每次100~200毫升,每日1~2次。慢性菌痢肠粘膜有实质性病理改变者,可在乙状结肠镜的帮助下将黄连粉直接喷射于肠壁上,隔日1次,3~5次为一疗程。黄连对菌痢的远期疗效亦称良好,如复发再服仍有效,但对阿米巴痢疾疗效较逊,对小儿中毒型菌痢亦堪应用。急性菌痢的平均退热时间,短者为21小时,长者约为3.2天,腹痛消失时间为1.5~5.9天,大便培养转阴时间为3~5.8天。有人曾将黄连与碘胺药物、链霉素、痢疾噬菌体作疗效对比,发现临床症状改善的速度,黄连组与其他三组相等,而大便培养转阴时间,以黄连组为快。不少作者认为黄连至少不亚于其他几种治疗痢疾的药物,且不象碘胺类药、氯霉素等易有副作用。此外,黄连中所含的生物碱黄连碱对痢疾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力,一般用量成人为100~200毫克,日服3~4次,待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性状转为正常及培养转阴后改用半量,连续2~3次培养阴性后停药。或用0.1%黄连素液1毫升加1%普鲁卡因液1毫升,作穴位注射。选穴:关元,气海,天枢,足三里(双侧交替注射),每穴0.5毫升,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手法为:进针慢,推药慢,出针快。共治疗急慢性菌痢87例,疗效以急性者为好。

②治疗伤寒

用黄连粉装入胶囊口服,每次2克,每4小时1次,直至体温正常后3~5日为止。治疗15例,临床治愈13例,2例无效;治愈病例完全退热之平均天数为5.6天。2例伤寒复发病人在用各种抗菌素及激素无效后,改用黄连素200毫克,日服3次,结果用药后第3日体温即显著下降,第13日完全恢复正常。共服21天并无不良反应。停药2周,大便培养2次阴性。

有人报道使用香连丸(黄连、木香)治疗伤寒带菌者137例,绝对疗效在98%以上,但另一报道用香连丸或黄连素治疗伤寒带菌者11例,经长期观察均无效果。

③治疗肺结核

用黄连素每次300毫克,每日3次口服,3个月为一疗程。报道30例肺结核患者的咯血、发热、咳嗽等症状治后全部消失,排菌者的阴转串为83.3%,X线摄片病灶吸收好转。亦有用2%黄连液戊0.25%黄连素液作气管滴入治疗结核性空洞,一般以薄壁空洞闭合率为高。曾有以黄连素与异烟胼并用治疗重症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用药后糖尿病病情亦呈观好转与稳定。

④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应用大剂量黄连素治疗40例,治愈24例,平均疗程为7.4天。少数患者脑脊液培养仍有脑膜炎双球菌生长,提示黄连素对抗脑膜炎双球菌的作用是制菌而非杀菌,并推测黄连素是通过脑膜血管到达脑膜从而控制炎症,而不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故认为黄连素对本病的治疗尚不够理想,不能取代磺胺药。

⑤治疗大叶肺炎

用黄连粉内服,每次2分,每日4~6次。据23例观察,平均退热天数为2.9天。

⑥治疗猩红热

用10%黄连糖浆内服治疗44例猩红热患者,全部治愈;与青霉素和青霉素加磺胺分组对比的结果,黄连组的疗效并不逊于其他两组。再有内服黄连干浸膏(0.25克约等于原生药1克)治疗猩红热患者38例,儿童剂量为0.15~0.3克,成人0.45克,每日3~4次,持续用药6.5天,少数病例兼用5%黄连液滴鼻或喷喉,均获痊愈。

⑦治疗白喉

用黄连粉(每次0.6克,每日4~6次)内服,并配合1%黄连溶液漱口,治疗轻症白喉11例,体温在1~3天内恢复正常,假膜平均在2.6天消退。治疗后咽拭培养平均2.8天转为阴性。用上法治疗溃疡膜性咽炎亦取得良好效果。亦有采用黄连梗(即叶柄)治疗白喉的报道:凡白喉患者,病程未超过24小时,体温在38℃以下,一般状况较佳,局部未形成大块白膜者,用相当于火柴棒长短粗细的黄连梗8根,含置于口内齿颊间,每次1小时,每日3~4次;体温38℃以上的患者除含用黄连梗外,同时用10%黄连梗浸液(黄连梗10克加水浸泡48小时过滤,煎成100毫升,凉透备用),以喷雾器喷射咽腔,每日3~4次。经用上法治疗50例,全部治愈。

⑧治疗肺脓肿

采取气管内滴入与口服合并治疗法。每次滴入黄连素4~6毫克,每日1次,同时每日用黄连素1.2~4.8克,分3次服,4周为一疗程,每隔1周复查血常规、痰常规及胸透1次。病

变在1个肺叶以内者28例,痊愈14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3例,无效1例;超过1个肺叶者4例,显著进步、进步各1例,无效2例。X线胸片确诊有空洞者25例,治后闭合者28例,无效2例。

⑨治疗脓胸

取川黄连研粉用水浸煎2次,配制成10%的溶液,作游子透入。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5~20次为一疗程。如病变顽固者,休息10天后可继续下一疗程。治疗小儿急性脓胸12例,以透入疗法为主,配合抽脓及全身支持疗法等。结果:透入10次以内痊愈(体温降至正常,气喘、呼吸困难消失,胸透积液完全消失)3例,好转(体温明显下降,气喘减轻,呼吸困难消失,胸透仍有少量积液)1例;透入10~23次痊愈者6例。另2例病情严重,控制感染无效,仅作数次透入疗法,即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据观察,黄连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有显著的制菌作用外,并有特异的收敛作用,减轻炎性渗出,促进病灶的吸收,使症状缓解,病程缩短。临床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但应尽早施行。

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共18例,治愈15例。治法:喷粉法-洗净患者肠内容物,凡使用乙状结肠镜可窥视到的溃疡及其他炎症病变,均可用带有长金属臂的喷粉器.将黄连粉直接喷到溃疡或病变部位,每次用药6~8分,隔日1次,9次为一个疗程,以后视病情需要可每隔1周进行第二或第三个疗程。定位灌肠法-病变如系高位,按X线检查测知的病变部位,算好自肛门到病变区的距离插入胶管(使用洗胃管,硬度合适),待胶管头部抵达目的地,然后将生黄连粉混于150毫升温水中灌入。注药后根据病变部位采用左侧、右侧、平卧和臀部高位等体位,同时嘱病人用双手压迫肠段病变的两端安静休息,一般1~2小时后可随意活动。隔日灌1次,9次为一疗程。需要时每隔1周可进行第二、第三疗程。行喷粉法或灌肠法,开始偶有痛感,经2~3次后即可消失,并无其他副作用。如添加适量盐酸普鲁卡因粉剂可避免疼痛,亦不影响疗效。在进行上述治疗时,应同时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及治疗。

⑾治疗高血压

用黄连碱每天0.75~4克,分3~4次口服,疗程6~14天。治疗13例,结果有12例于治疗后数天内血压降至正常范围。据介绍,黄连碱能抑制链球菌,并有扩张血管的作用,故认为,黄连碱治疗急性肾炎之高血压,及用于高血压伴有心绞痛和冠状动脉机能不全时,可能收到双重效果。同时由于黄连素既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故在治疗急性感染性疾患合并有血压降低或休克时,使用大剂量黄连应慎重。

⑿治疗布氏杆菌病

用0.2%注射液(每安瓿2毫升,含黄连素4毫克),每日2毫升肌肉注射,15天为一疗程,适用于各期布氏杆菌病患者,有一定疗效。或用黄连素5.5克,昔鲁卡因2.5克,蒸馏水1000毫升,配成无菌溶液,每天穴位注射3毫升,8天为一疗程。同时并配合对症治疗。观察31例,均有效。此外,曾有用黄连碱及大剂量黄连为主的煎剂内服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疗效都不明显。认为黄连及黄连碱对本病的疗效均甚差,且易于产生抗药性。

⒀治疗肺白色念珠菌病

曾试用黄连2克,6小时服1次,配合维生素、葡萄糖生理盐水对1例肺白色念珠菌病作实验性治疗。用药2天后,临床症状显著好转,18天后,X线透视炎症消失,空洞不明显,痰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黄连总量共用160克。

⒁治疗结肠小袋纤毛虫病

本病是由于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所引起的结肠炎,严重者可因衰竭而危及生命。治疗药物虽不下数十种,尚无疗效比较满意的。曾有1例用黄连粉0.6克,每日口服2次,治疗7天便次减少,腹痛减轻;第9天剂量增至1克,每日4次,用药4天后大便减为每日2次,腹痛消失;治疗18天大便成形,镜检未发现结肠小袋纤毛虫。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月,体力恢复,参加劳动。

⒂防治麻疹

以35%黄连注射液1毫升肌注,用于有麻疹接触史而未见症状的儿童。如有咳嗽、目赤、流泪、流涕等症状出现,均1次注射2毫升;若出现典型症状,并兼有发热及麻疹粘膜斑者,第1次注射2毫升,2天后再注射2毫升,经2次注射,症状可基本消退而进入恢复期。曾用上法对57名有接触史之儿童进行预防注射,共观察24天,其中6名出现典型麻疹症状,16名只出现目赤、咳嗽或流泪,其余36名均未发病。

⒃治疗百日咳

用100%黄连煎剂,疗效显著。与链霉素、氯(合)霉素相比较,疗效并不逊色。用药愈早效果愈好。剂量:1岁以下每日1.0~1.5毫升,1~2岁1.5~2.0毫升,2~5岁2.0~2.5毫升,5岁以上2.5~3毫升。均每日3次分服(每次均混以5~10毫升的饱和糖浆)。亦可用20%黄连注射液深部肌肉注射,1岁以下每次0.5~1.0毫升,1~2岁每次1.5~2.0毫升,2~5岁每次2~3毫升,5~12岁每次3~5毫升。每日或隔日一次,5~7次为一疗程。

⒄治疗烧伤

采用5~10%黄连油或2%黄连水治疗Ⅰ、Ⅱ度新鲜烧伤,可使创面迅速干燥;一般在24~48小时,即可结痂,具有明显的控制感染、缩短疗程作用。黄连油可用蓖麻油或麻油作溶剂,并加入普鲁卡因溶液,以减少刺激性。对脓性分泌物较多的创面,用20%黄连水湿敷或喷雾,如能同时用烤灯,保持创面干燥,则疗效更佳。

⒅治疗化脓性感染

一般局限在炎症浸润期者用10%黄连软膏贴敷,溃破或术后创口用2~10%黄连溶液换药;炎症较重者给予黄连粉胶囊1克,日服4次,可使疼痛减轻,并兼有健胃作用。治疗疖肿、痈、急性乳房脓肿、术后感染、急性淋巴腺炎等共66例,均于2.7~6天炎症消退,脓性分泌物减少,创面干净而愈。应据报道,100例外科急性化脓疮口换药用黄连纱条,与50例应用凡士林纱条进行比较,证实其疗效较凡士林纱条显著优异。另据100例创面脓液培养证

明有47%的细菌对黄连有不同程度的敏感,黄连液的最低有效浓度为2~3%。

⒆治疗肛裂

用10%黄连(或黄柏)煎剂浸泡棉签于肛裂面作雀啄治疗,每次连续使用10余根,手法由轻至重;观察20例,一般只需治疗1~2次,便血即止,痛痒即瘥,2~5次痊愈。或有用黄连粉1份,绿豆粉1份调匀加适量生理盐水成糊状,治疗肛门瘘周围皮肤炎。换药次数随肛瘘换药次数而定。可使皮肤浸润消退,小脓疱及小水泡迅速结痴,应用2~3天后结痂很快脱落,完全恢复正常。

⒇治疗骨关节结核窦道

用5%黄连煎液注入窦道中。如窦道较深,曲折不齐,可用细橡皮导尿管插入窦道处,然后注药,要求药液遍及脓腔,并挤压患部,使药液容易吸收。根据伤口的清洁情况;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连续1~2月或2月以上,可使窦道愈合。在最初1~2次注入药液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发热反应,数次以后即不再发生。黄连除对结核杆菌有效外,尚可控制结核窦道的混合感染,并有收敛及制止发酵的作用。此外,对于慢性结核性瘘管,亦可按上法用细软的塑料管吸取1%黄连素液5毫升插入瘘管腔底部,进行灌注,疗程7~48天。此法有融解瘘管壁、促进新鲜肉芽组织增生的作用。治疗初期分泌物可骤增,坏死及秽暗肉芽组织很快分离液化,出现红润的颗粒性肉芽;随着治疗的继续,分泌物逐渐减少,炎症肿胀现象亦渐消退,治后并无后遗症。用黄连乌梅液浸纱布湿敷患处,每日1次,治疗创口肉芽过剩有一定效果。

(21)治疗妇科疾病

用20%黄连浸剂浸渍的阴道用棉拴,治疗49例滴虫性阴道炎,治愈率达95%以上。黄连用于治疗子宫颈糜烂和妇科其他炎症亦有一定效果。

(22)治疗眼科疾病

用5~10%黄连溶液作眼浴或滴眼,可以治疗急性结合膜炎和一般浅层角膜炎。用黄连硼酸溶液(含黄连10%,硼酸3%)滴眼,治疗急性结合膜炎、浅层角膜炎(加用5%黄连膏外涂)、麦粒肿及各种睑缘炎等外眼炎症近200例,均取得良好疗效。采用黄连冰片液(含黄连20%)治疗急性结合膜炎亦有同样效果。曾用黄连素电游子透入治疗沙眼102例、睑缘炎30例,均有效。再有报道用10%黄连液每日滴眼2次,疗程3周,治疗沙眼110例,有效率86.3%;用10%黄连液浸泡海螵蛸(乌贼骨)棒摩擦沙眼,轻症1~3次,重症最多10次;通过1835人次临床观察,效果良好,反应均轻微。

(23)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用黄连10%加入3%硼酸溶液100毫升中,浸泡后,蒸沸过滤2次。按常规洗净患耳,每日滴耳3~4次,对急性患者效果明显。亦有用复方黄连滴剂(黄连8钱,珊砂1.5钱,冰片1分,将黄连加水煎成100毫升后过滤,加入硼砂和冰片备用)治疗23例久治不愈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短期内干耳者22例,仅1例复发。也可用0.5%黄连素作电游子透入治疗,据

15人17个病耳的观察,其中急性者6个病耳全部治愈,慢性者11个病耳治愈3个,进步2个。

(24)治疗萎缩性鼻炎

以长约6厘米、宽0.5厘米之消毒纱条浸于10%黄连液内24小时以上,以之填塞于患侧鼻腔,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10例,对轻度或中度萎缩之病变效果良好,遇鼻甲高度萎缩及有大量结痂者疗效不佳。使用本药后对嗅觉恢复、结痂、鼻分泌物减少等方面效果显著。

(25)治疗咽峡炎

黄连粉0.4克(装胶囊,小儿酌减),日服4次;兼用1另黄连溶液含漱。治疗卡他性咽炎19例,急性咽峡炎33例,溃疡膜性咽炎4例。咽喉部红肿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均在服药1~4日内恢复正常。

(26)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用10%黄连素注射液肌注,每次4毫升,每日2次。治疗8例,用药1~2天后,体温及白细胞总数均明显下降,最后恢复正常。有少数病例采用黄连素溶液喷雾,效果迅速,4小时后体温即降至正常,咽痛消失。

(27)治疗上颌窦炎

常规冲洗上颌窦后,每侧灌注30%黄连溶液2毫升,灌后头侧向注洗侧15分钟。每周1次,4~7次为一疗程。治疗15例,4例痊愈,8例进步,疗效不明及无效者3例。多数病人灌洗1~2次后即见效。治程中无全身不良反应。亦有用0.2%黄连小檗碱溶液(新鲜配制的无菌溶液)于每次上颌窦冲洗后,灌注2毫升,每周1~2次。据89例统计,治愈率为76.4%,有效率为83.2%。而采用青霉素治疗之81例上颌窦炎治愈率为43.2%。

(28)治疗根管疾患

用10%黄连浸液(经高压处理)冲洗根管,治疗24例,最短1次,最多5次,治愈22例。据观察,黄连制剂不仅有较强之灭菌作用,还有收敛作用,能促使瘘管早日封闭愈合;且黄连不具有对牙齿根尖牙周组织之有害刺激作用。

(29)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

以黄连素(成人600~900毫克,日服3次,重症感染600毫克,日服4次,并加用注射,儿童酌减。疗程2~8天)用于16例口腔领面手术后,创口愈合良好,唇裂修补创口呈一期愈合;治疗急性牙周膜炎及急性根夹周炎共66例,45例经用药2~4天后症状消失,9例显著进步,6例无效,6例未再复诊;治疗急性牙周脓肿共21例,12例在用药同时切开引流,均于2日后临床症状消失而愈;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20例,经口服或注射本药后,11例症状消失而痊愈;治疗急性脓肿9例,经用药5~8天,5例痊愈,2例改善,2例疗效不明显。

但使用黄连治疗时不能忽视一般治疗法则,更不能代替外科手术。

(30)治疗皮肤癌染性炎症

采用10%黄连液行游子透入法治疗疖肿、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50例,结果有2/3患者治后当即感到疼痛减轻,早期炎症漫润很快消退,一般治疗1~3次即愈。已化脓者,治后脓疱很快破溃,坏死组织脱落,肉芽上皮迅速生长,创口愈合。平均治愈日数为4.7天,治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

(31)治疗湿疹

用黄连粉1份加蓖麻油3份调成混悬液,涂患部。共治疗20例,痊愈12例,进步5例,不明显3例。使用中末遇到疖肿等合并症发生。

(32)治疗多型性渗出性红斑

口腔与唇部用黄连粉和蜂蜜调成10%糖浆涂布,躯干、肛门及外阴用10%黄连溶液涂抹(连渣),眼部用澄清之溶液;同时内服黄连粉胶囊1克,每日3次。共治疗9例,一般在第2天开始症状消退,3~13天痊愈。此病的主要症状发生于口腔,常见疱疹溃破糜烂;其他如眼、鼻、尿生殖道、肛门及脐部亦常伴发同样病变;以抗菌素及激素等治疗效果均不明显。

此外,临床上有过内服或注射黄连素引起过敏反应的报道,应予重视。又曾对黄连的抗菌力与抗药性进行过实验研究,认为黄连复方的抗菌力远较单味为强,单味黄连的抗药性的形成远远高于复方。

【备注】 此外,尚有短萼黄连(分布广西、广东、福建、安徽、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少有栽培),五裂黄连(分布云南东南部),亦同供药用。

此外,植物短萼黄连的根,商品多称为"土黄连"或"土川连",各地有少量生产;植物五裂黄连的根,在云南亦作"云连"使用。黄连加工过程的剩余部分-黄连须(须根)、剪口连(叶柄基部)、千子连(全部叶柄)、黄连叶(叶片)、黄连渣(撞笼中撞下的渣子)在少数地区亦代黄连使用。

【药理作用】 ①抗微生物及抗原虫作用

㈠细菌:体外试验证明,黄连或小檗碱对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肺炎双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皆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绿色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肺炎杆菌、百日咳杆菌、鼠疫杆菌、布氏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结核杆菌等亦有效;对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则作用较差,对宋内氏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则几无作用。由于实验方法之不同,各家报告有些差异。对痢疾杆菌,以舒氏痢疾杆菌的敏感度较高,其次弗氏、宋内氏最差。其作用等于或优于磺胺而弱于链霉素及氯霉素。黄连粗提取物与纯小檗碱的抗菌作用,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少数情况,对某种细菌的作用不完全一致的。煎剂即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抗药后,小檗碱仍有抗菌作用,也有报告,加用小檗碱可恢复肠道细菌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在体外及体内的试验中,它与链霉素、磺胺对葡萄球菌还显示有协同作用。小檗碱与磺胺类药物对痢疾杆菌同时发生抗药性的菌株虽较多,但并无完全的交叉耐药性。在试管中对百日咳杆菌有显著的抑菌作用,虽然其最低有效浓度高于链霉素与氯霉素,但其临床疗效至少不低于链霉素与氯霉素。对白喉杆菌,体外有抑菌作用;但口服黄连,不能保护白喉杆菌对豚鼠的致死作用,也未能减轻或抑制局部反应的发生以及皮内注射白喉毒素的局部反应。对鸟型、牛型、人型结核杆菌皆有抑制作用。由于所用培养基及菌株等条件的不同,其抑制作用有较为显著的,也有不显著的,一般远不及对氨水杨酸。体内试验,对接种结核杆菌的小鼠、家兔、豚鼠的疗效均不十分显著。有人报告,1:2000小檗碱与结核菌在体外作用三日后,并不影响细菌对豚鼠的致病力,如作用14日后,则可使其致病力降低1/2。㈡其他微生物及原虫:在鸡胚试验中,黄连对各型流感病毒、新城病毒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试管中对十余种常见致病性真菌有广泛而显著的抑制。对钩端螺旋体,在试管中有相当强的杀灭作用,小檗碱在7.5微克/毫升,黄连水煎剂在1.9毫克/毫升时,即有显著作用。黄连煎剂及硫酸小檗碱在体外及体内均有抗阿米巴原虫作用,体外试验,其效力相当于依米丁的1/128,汉防己甲素的1/4;体内试验相当于汉防己甲素的1/16。此外,尚有抗滴虫、抗黑热病原虫、抗锥虫、杀草履虫等作用。由于其作用广泛,有人认为可作为防腐剂,其酚系数在5~20之间。黄连抑菌的有效成分,一般认为是小檗碱。黄连生药炒焦后,小檗碱含量有所降低,抗菌力亦随之减弱。它低浓度(约为10毫克/100毫升)为抑菌,高浓度(约为20毫克/100毫升)为杀菌。其杀菌作用原理较为复杂,尚未完全阐明。小檗碱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与呼吸,抑制细菌的葡萄糖及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过程,特别是脱氢反应。与维生素PP及B有较显著的拮抗作用;偏碱性时,能使大肠杆菌、粪链球菌的吡哆醛与酶蛋白的结合受到抑制,在酸性时则否,能抑制细菌对蛋白质的合成;黄连及其复方制剂可使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及血浆蛋白凝固酶的效价降低。在对霍乱弧菌的研究中证明,小檗碱可能伤害了细胞膜,而导致细胞内成分的改变;它不影响核酸合成,而增加蛋白质的分解过程,对脂肪酸成分(饱和的及不饱和的)也有改变。据报道,它能增强白细胞及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能使动物因感染而产生的代谢障碍,如心肌糖元及某些酶活性之降低,有所恢复。对豚鼠对布氏杆菌活菌菌苗的免疫反应,小檗碱(单用或与磷胺并用)在早期用药时,稍呈抑制,晚期则并无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与弗氏痢疾杆菌对单用小檗碱极易产生抗药性。某些细菌还可从培养基中同化小檗碱;但对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异烟肼、对氨水杨酸之间并无交叉耐药性。据报道,用黄连组成复方后,抗药性之形成远较单用时为小,抗菌效力还有所提高。

②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静脉注射或口服小檗碱对麻醉(犬、猫、兔)或不麻醉(大鼠)动物,均可引起血压下降。一般剂量时,持续时间不长,重复给药,无增强作用及耐受现象。降压作用与心脏无关,因为在一般剂量或小剂量时,它能兴奋心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大剂量方抑制心脏;即使再增加剂量,在离体蟾蜍或猫的心脏上亦无停搏现象。降压与血管的扩张有关,因为降压的同时,脾、肠、肾及四肢容积皆有增大,蟾蜍血管灌流及家兔寓体肾脏灌流,也都证明它能直接扩张血管。小檗碱的降压作用不受苯海拉明和利血平化的影响;阿托品可阻断其降压作用(麻醉大鼠),但不影响乙酰胆碱的降压反应;因此其作用可能是直接兴奋毒蕈碱样受体。对降压原理中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不少的研究以后,一般认为,其降压乃由于对血管的直接作用与增强乙酰胆碱(见下节)两种因素而来。有若干原理至今尚未获圆满解释,如麦角毒能将小檗碱的降压作用翻转为升压作用;注射大量阿托品后,乙酰胆碱的升压作用可被小檗碱翻转为降压作用等,皆有待继续研究。

③对乙酰胆碱等的作用

小檗碱在哺乳类心脏标本(心肺装置、离体猫心、离体兔心耳、离体猫心耳)上,小剂量能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大剂量则对抗之,在整体动物上也是这样,小剂量增强乙酰胆碱或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引起的血压下降,大剂量则削弱此种反应。在兔耳、蛙下肢灌流、离体兔肠、支气管等标本上,小檗碱都能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亦可增强电刺激鼓索神经、注射毛果芸香碱引起的唾液分泌。在对家兔瞳孔的试验中,局部用药,小檗碱(0.5%)可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此外,它还能显著增强乙酰胆碱对蛙腹直肌的作用,小剂量时呈现显著的抗箭毒样作用,剂量过大,则又可增强某些药的箭毒样作用。在整体动物身上也可观察到抗箭毒样作用,但在体内,作用发生很慢,与毒扁豆碱不同.其作用强度(兔垂头及小鼠的毒性试验)不如毒扁豆碱,其衍化物可有更强的抗箭毒样作用。总之,小檗碱具有双相作用;它对乙酰胆碱的增强作用,与其抗胆碱酯酶有关,在犬、马血清、兔脑匀浆胆碱酯酶的活力测定中,都确定它的抗胆碱酯酶的作用,但效力仅及新斯的明的1/200。另一方面,小檗碱对乙酰胆碱的拮抗作用,则可能与其化学结构同属季铵化合物,因而二者之间发生相互竞争性拮抗所致。

小檗碱还有某些抗肾上腺素样作用,在小檗碱引起麻醉动物降压的过程中,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被大大削弱,但很快即恢复。小檗碱能拮抗肾上腺素及其同类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甲氧胺等在麻醉兔身上引起的心律不整、心率变慢以及心电图的改变。

④对平滑肌的作用

小檗碱除对血管平滑肌起松弛作用外,对其他平滑肌如子宫、膀胱、支气管、肠胃道等都具有兴奋作用。对离体豚鼠及猫的子宫有显著的兴奋作用,甚至超过北美黄连碱,此点在妇产科应用上有意义。黄连煎剂对离体兔肠,低浓度使肠的紧张度上升,浓度过高反引起弛缓。

⑤对胆汁分泌及血液的影响

小檗碱有利胆作用,增加胆汁形成,使胆汁变稀,对慢性胆囊炎患者,口服有良好效果。在慢性试验中,小檗碱对大鼠口服(20毫克/公斤)、肌肉注射(2毫克/公斤)可降低血清胆甾醇。黄连的热水浸液对家兔在饲喂胆甾醇或切除甲状腺后,可使升高的血清C/P值较早的恢复正常或降低血脂质水平。对家兔的苯肼性动脉硬化症,三黄粉(黄连、黄芩、大黄)可

使升高的c/P值有所下降。早年报告的降低血糖的作用,未被证实。据报道,小檗碱及某些苦味健胃药(丁香中的石竹萜烯等)有抗贫血作用。对注射苯肼及二胺甲苯引起贫血的家兔,小檗碱可使红细胞的减少幅度较对照组少而血红蛋白也有某些增高。但也有报告,未发现黄连粉末有此作用。早年报告的小檗碱能减少白细胞,抑制白细胞的阿米巴样运动,未被证实,一般剂量时,它对白细胞并无影响。

⑥抗癌、抗放射及对细胞代谢的作用

以前认为小檗碱系原浆毒或细胞分裂毒,它与秋水恼、白屈菜碱同属芪胺类化合物,并与秋水仙有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试验中,抑制细胞呼吸、氧的摄取并引起细胞的脂肪性变,萤光照相显示小檗碱存在于细胞内之颗粒中。它的抑制细胞呼吸,主要是由于抑制了丙酮酸的氧化脱羧所致,对异丁烯二酸、延胡索酸、醋酸、无氧糖醇解等并无影响。也有认为,它之抑制呼吸,主要是抑制黄酶,而癌组织的黄酶含量低,故较正常细胞对小檗碱更为敏感,还有报告它能抑制癌细胞的核酸合成,抑制嘌呤核甙酸合成的中间体羧胺的利用。尽管在试管中有制癌作用,但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的治疗作用效果不佳。小檗碱对小鼠遭受Coγ-射线照射而致的死亡有某些保护作用,从体外酵母菌的试验中得知,此种保护可能与小檗碱改变了细胞内微粒体表面的某些特性有关。

⑦其他作用

小檗碱小剂量能加强小鼠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大剂量可削弱之;同时它也能加强抑制过程。小檗碱对颈动脉体、骨髓及肠管的化学感受器有兴奋作用;颈动脉注射与静脉注射本药不同,不是引起恒定的降压反应,而是引起血压的波动性改变。此种现象可能与它对颈动脉体的反射性升压作用这一因素有关。在对大鼠的巴豆油肉芽囊的实验中,用组织学的方法证明,小檗碱皮下注射,可帮助机体加强对炎症病灶形成屏障的作用。黄连的甲醇提取液有抗炎作用(大鼠足踝浮肿法及巴豆油肉芽囊性炎症法等),局部给药也能使肉芽肿重量减轻,其作用近似保泰松。据称小檗碱有解热、抗利尿、局部麻醉、镇静、镇痛、延长戊巴比妥睡眠时间以及降低家兔眼内压等作用,无雌性激素样作用。黄连与萱草根同时或在较短时间内同服,可降低后者对小鼠的毒性。

⑧吸收、分布、排泄

小檗碱口服不易吸收。肠外给药,吸收入血后迅速进入组织,血浓度不易维持;人类口服0.4克盐酸小檗碱后30分钟血浓度为100微克%(体外杀菌浓度大约为20毫克%),随后逐渐减少,即使重复给药,每4小时0.4克,血浓度亦不见增高。在体内,几乎所有组织均有小檗碱的分布,而以心、肾、肺、肝等为最多。它在各组织中贮留的时间甚为短暂,24小时后仅有微量,主要在体内进行代谢,也有少部分(6.4%)经肾排出。兔口服后,亦能吸收,并能在血中停留72小时,尿中亦有排泄,组织中以心脏中浓度最高,胰、肝次之。大鼠口服,吸收甚微。注射给药,则主要进入心、胰、肝、大网膜脂肪;24小时后仅有胰、脂肪中中仍可查见相当量的小檗碱。仅少量(1%)自尿排出。

【毒性】 小蘖碱的治疗量相当安全,副作用也很少,长期服用也未见任何障碍,一次口服小檗碱2.0克或连用黄连粉100克未见任何副作用。在动物试验中,毒性也很轻,给小鼠口服不易致死,腹腔注射的最小致死量为0.01克/公斤,亦有测得其半数致死量为0.066克/

公斤(黄柏或黄连则各为0.52,0.73克/公斤)。猫口服0.1克/公斤可引起全身抑制,呕吐,于8~10天后死亡,呼吸由兴奋转向麻痹,死亡前可发生惊厥。

【功能主治】 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注意】 凡阴虚烦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黄芩、龙骨、理石为之使。恶菊花、芫花、玄参、白鲜皮。畏款冬。胜乌头。"

②《药性论》:"恶白僵蚕。忌猪肉。"

③《蜀本草》;"畏牛膝。"

④朱震亨:"肠胃有寒及伤寒下早,阴虚下血,及损脾而血不归元者,皆不可用。"

⑤《本草经疏》:"凡病人血少气虚,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惊悸不眠,而兼烦热躁渴,及产后不眠,血虚发热,泄泻腹痛;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脾胃虚寒作泻;阴虚人天明溏泄,病名肾泄;真阴不足,内热烦躁诸证,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

【临床应用】 ①治疗细菌性痢疾

黄连治疗菌痢,疗效比较肯定,多在用药5~7天治愈。所用口服剂量,小者每日2~3克,大者8~12克 。有人主张每日量以6克为宜,每日3克者效果差。小儿1岁以内0.2~0.3克,2~4岁0.3~0.6克,4~8岁0.5~1.0克,8岁以上0.5~1.5克,日服4~6次,首剂加倍。少数顽固病例可另用2~3%黄连溶液行保留灌肠,成人每次100~200毫升,每日1~2次。慢性菌痢肠粘膜有实质性病理改变者,可在乙状结肠镜的帮助下将黄连粉直接喷射于肠壁上,隔日1次,3~5次为一疗程。黄连对菌痢的远期疗效亦称良好,如复发再服仍有效,但对阿米巴痢疾疗效较逊,对小儿中毒型菌痢亦堪应用。急性菌痢的平均退热时间,短者为21小时,长者约为3.2天,腹痛消失时间为1.5~5.9天,大便培养转阴时间为3~5.8天。有人曾将黄连与碘胺药物、链霉素、痢疾噬菌体作疗效对比,发现临床症状改善的速度,黄连组与其他三组相等,而大便培养转阴时间,以黄连组为快。不少作者认为黄连至少不亚于其他几种治疗痢疾的药物,且不象碘胺类药、氯霉素等易有副作用。此外,黄连中所含的生物碱黄连碱对痢疾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力,一般用量成人为100~200毫克,日服3~4次,待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性状转为正常及培养转阴后改用半量,连续2~3次培养阴性后停药。或用0.1%黄连素液1毫升加1%普鲁卡因液1毫升,作穴位注射。选穴:关元,气海,天枢,足三里(双侧交替注射),每穴0.5毫升,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手法为:进针慢,推药慢,出针快。共治疗急慢性菌痢87例,疗效以急性者为好。

②治疗伤寒

用黄连粉装入胶囊口服,每次2克,每4小时1次,直至体温正常后3~5日为止。治疗15例,临床治愈13例,2例无效;治愈病例完全退热之平均天数为5.6天。2例伤寒复发病人在用各种抗菌素及激素无效后,改用黄连素200毫克,日服3次,结果用药后第3日体温即显著下降,第13日完全恢复正常。共服21天并无不良反应。停药2周,大便培养2次阴性。

有人报道使用香连丸(黄连、木香)治疗伤寒带菌者137例,绝对疗效在98%以上,但另一报道用香连丸或黄连素治疗伤寒带菌者11例,经长期观察均无效果。

③治疗肺结核

用黄连素每次300毫克,每日3次口服,3个月为一疗程。报道30例肺结核患者的咯血、发热、咳嗽等症状治后全部消失,排菌者的阴转串为83.3%,X线摄片病灶吸收好转。亦有用2%黄连液戊0.25%黄连素液作气管滴入治疗结核性空洞,一般以薄壁空洞闭合率为高。曾有以黄连素与异烟胼并用治疗重症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用药后糖尿病病情亦呈观好转与稳定。

④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应用大剂量黄连素治疗40例,治愈24例,平均疗程为7.4天。少数患者脑脊液培养仍有脑膜炎双球菌生长,提示黄连素对抗脑膜炎双球菌的作用是制菌而非杀菌,并推测黄连素是通过脑膜血管到达脑膜从而控制炎症,而不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故认为黄连素对本病的治疗尚不够理想,不能取代磺胺药。

⑤治疗大叶肺炎

用黄连粉内服,每次2分,每日4~6次。据23例观察,平均退热天数为2.9天。

⑥治疗猩红热

用10%黄连糖浆内服治疗44例猩红热患者,全部治愈;与青霉素和青霉素加磺胺分组对比的结果,黄连组的疗效并不逊于其他两组。再有内服黄连干浸膏(0.25克约等于原生药1克)治疗猩红热患者38例,儿童剂量为0.15~0.3克,成人0.45克,每日3~4次,持续用药6.5天,少数病例兼用5%黄连液滴鼻或喷喉,均获痊愈。

⑦治疗白喉

用黄连粉(每次0.6克,每日4~6次)内服,并配合1%黄连溶液漱口,治疗轻症白喉11例,体温在1~3天内恢复正常,假膜平均在2.6天消退。治疗后咽拭培养平均2.8天转为阴性。用上法治疗溃疡膜性咽炎亦取得良好效果。亦有采用黄连梗(即叶柄)治疗白喉的报道:凡白喉患者,病程未超过24小时,体温在38℃以下,一般状况较佳,局部未形成大块白膜者,用相当于火柴棒长短粗细的黄连梗8根,含置于口内齿颊间,每次1小时,每日3~4次;体温38℃以上的患者除含用黄连梗外,同时用10%黄连梗浸液(黄连梗10克加水浸泡48小时过滤,煎成100毫升,凉透备用),以喷雾器喷射咽腔,每日3~4次。经用上法治疗50例,全部治愈。

⑧治疗肺脓肿

采取气管内滴入与口服合并治疗法。每次滴入黄连素4~6毫克,每日1次,同时每日用黄连素1.2~4.8克,分3次服,4周为一疗程,每隔1周复查血常规、痰常规及胸透1次。病

变在1个肺叶以内者28例,痊愈14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3例,无效1例;超过1个肺叶者4例,显著进步、进步各1例,无效2例。X线胸片确诊有空洞者25例,治后闭合者28例,无效2例。

⑨治疗脓胸

取川黄连研粉用水浸煎2次,配制成10%的溶液,作游子透入。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5~20次为一疗程。如病变顽固者,休息10天后可继续下一疗程。治疗小儿急性脓胸12例,以透入疗法为主,配合抽脓及全身支持疗法等。结果:透入10次以内痊愈(体温降至正常,气喘、呼吸困难消失,胸透积液完全消失)3例,好转(体温明显下降,气喘减轻,呼吸困难消失,胸透仍有少量积液)1例;透入10~23次痊愈者6例。另2例病情严重,控制感染无效,仅作数次透入疗法,即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据观察,黄连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有显著的制菌作用外,并有特异的收敛作用,减轻炎性渗出,促进病灶的吸收,使症状缓解,病程缩短。临床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但应尽早施行。

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共18例,治愈15例。治法:喷粉法-洗净患者肠内容物,凡使用乙状结肠镜可窥视到的溃疡及其他炎症病变,均可用带有长金属臂的喷粉器.将黄连粉直接喷到溃疡或病变部位,每次用药6~8分,隔日1次,9次为一个疗程,以后视病情需要可每隔1周进行第二或第三个疗程。定位灌肠法-病变如系高位,按X线检查测知的病变部位,算好自肛门到病变区的距离插入胶管(使用洗胃管,硬度合适),待胶管头部抵达目的地,然后将生黄连粉混于150毫升温水中灌入。注药后根据病变部位采用左侧、右侧、平卧和臀部高位等体位,同时嘱病人用双手压迫肠段病变的两端安静休息,一般1~2小时后可随意活动。隔日灌1次,9次为一疗程。需要时每隔1周可进行第二、第三疗程。行喷粉法或灌肠法,开始偶有痛感,经2~3次后即可消失,并无其他副作用。如添加适量盐酸普鲁卡因粉剂可避免疼痛,亦不影响疗效。在进行上述治疗时,应同时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及治疗。

⑾治疗高血压

用黄连碱每天0.75~4克,分3~4次口服,疗程6~14天。治疗13例,结果有12例于治疗后数天内血压降至正常范围。据介绍,黄连碱能抑制链球菌,并有扩张血管的作用,故认为,黄连碱治疗急性肾炎之高血压,及用于高血压伴有心绞痛和冠状动脉机能不全时,可能收到双重效果。同时由于黄连素既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故在治疗急性感染性疾患合并有血压降低或休克时,使用大剂量黄连应慎重。

⑿治疗布氏杆菌病

用0.2%注射液(每安瓿2毫升,含黄连素4毫克),每日2毫升肌肉注射,15天为一疗程,适用于各期布氏杆菌病患者,有一定疗效。或用黄连素5.5克,昔鲁卡因2.5克,蒸馏水1000毫升,配成无菌溶液,每天穴位注射3毫升,8天为一疗程。同时并配合对症治疗。观察31例,均有效。此外,曾有用黄连碱及大剂量黄连为主的煎剂内服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疗效都不明显。认为黄连及黄连碱对本病的疗效均甚差,且易于产生抗药性。

⒀治疗肺白色念珠菌病

曾试用黄连2克,6小时服1次,配合维生素、葡萄糖生理盐水对1例肺白色念珠菌病作实验性治疗。用药2天后,临床症状显著好转,18天后,X线透视炎症消失,空洞不明显,痰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黄连总量共用160克。

⒁治疗结肠小袋纤毛虫病

本病是由于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所引起的结肠炎,严重者可因衰竭而危及生命。治疗药物虽不下数十种,尚无疗效比较满意的。曾有1例用黄连粉0.6克,每日口服2次,治疗7天便次减少,腹痛减轻;第9天剂量增至1克,每日4次,用药4天后大便减为每日2次,腹痛消失;治疗18天大便成形,镜检未发现结肠小袋纤毛虫。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月,体力恢复,参加劳动。

⒂防治麻疹

以35%黄连注射液1毫升肌注,用于有麻疹接触史而未见症状的儿童。如有咳嗽、目赤、流泪、流涕等症状出现,均1次注射2毫升;若出现典型症状,并兼有发热及麻疹粘膜斑者,第1次注射2毫升,2天后再注射2毫升,经2次注射,症状可基本消退而进入恢复期。曾用上法对57名有接触史之儿童进行预防注射,共观察24天,其中6名出现典型麻疹症状,16名只出现目赤、咳嗽或流泪,其余36名均未发病。

⒃治疗百日咳

用100%黄连煎剂,疗效显著。与链霉素、氯(合)霉素相比较,疗效并不逊色。用药愈早效果愈好。剂量:1岁以下每日1.0~1.5毫升,1~2岁1.5~2.0毫升,2~5岁2.0~2.5毫升,5岁以上2.5~3毫升。均每日3次分服(每次均混以5~10毫升的饱和糖浆)。亦可用20%黄连注射液深部肌肉注射,1岁以下每次0.5~1.0毫升,1~2岁每次1.5~2.0毫升,2~5岁每次2~3毫升,5~12岁每次3~5毫升。每日或隔日一次,5~7次为一疗程。

⒄治疗烧伤

采用5~10%黄连油或2%黄连水治疗Ⅰ、Ⅱ度新鲜烧伤,可使创面迅速干燥;一般在24~48小时,即可结痂,具有明显的控制感染、缩短疗程作用。黄连油可用蓖麻油或麻油作溶剂,并加入普鲁卡因溶液,以减少刺激性。对脓性分泌物较多的创面,用20%黄连水湿敷或喷雾,如能同时用烤灯,保持创面干燥,则疗效更佳。

⒅治疗化脓性感染

一般局限在炎症浸润期者用10%黄连软膏贴敷,溃破或术后创口用2~10%黄连溶液换药;炎症较重者给予黄连粉胶囊1克,日服4次,可使疼痛减轻,并兼有健胃作用。治疗疖肿、痈、急性乳房脓肿、术后感染、急性淋巴腺炎等共66例,均于2.7~6天炎症消退,脓性分泌物减少,创面干净而愈。应据报道,100例外科急性化脓疮口换药用黄连纱条,与50例应用凡士林纱条进行比较,证实其疗效较凡士林纱条显著优异。另据100例创面脓液培养证

明有47%的细菌对黄连有不同程度的敏感,黄连液的最低有效浓度为2~3%。

⒆治疗肛裂

用10%黄连(或黄柏)煎剂浸泡棉签于肛裂面作雀啄治疗,每次连续使用10余根,手法由轻至重;观察20例,一般只需治疗1~2次,便血即止,痛痒即瘥,2~5次痊愈。或有用黄连粉1份,绿豆粉1份调匀加适量生理盐水成糊状,治疗肛门瘘周围皮肤炎。换药次数随肛瘘换药次数而定。可使皮肤浸润消退,小脓疱及小水泡迅速结痴,应用2~3天后结痂很快脱落,完全恢复正常。

⒇治疗骨关节结核窦道

用5%黄连煎液注入窦道中。如窦道较深,曲折不齐,可用细橡皮导尿管插入窦道处,然后注药,要求药液遍及脓腔,并挤压患部,使药液容易吸收。根据伤口的清洁情况;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连续1~2月或2月以上,可使窦道愈合。在最初1~2次注入药液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发热反应,数次以后即不再发生。黄连除对结核杆菌有效外,尚可控制结核窦道的混合感染,并有收敛及制止发酵的作用。此外,对于慢性结核性瘘管,亦可按上法用细软的塑料管吸取1%黄连素液5毫升插入瘘管腔底部,进行灌注,疗程7~48天。此法有融解瘘管壁、促进新鲜肉芽组织增生的作用。治疗初期分泌物可骤增,坏死及秽暗肉芽组织很快分离液化,出现红润的颗粒性肉芽;随着治疗的继续,分泌物逐渐减少,炎症肿胀现象亦渐消退,治后并无后遗症。用黄连乌梅液浸纱布湿敷患处,每日1次,治疗创口肉芽过剩有一定效果。

(21)治疗妇科疾病

用20%黄连浸剂浸渍的阴道用棉拴,治疗49例滴虫性阴道炎,治愈率达95%以上。黄连用于治疗子宫颈糜烂和妇科其他炎症亦有一定效果。

(22)治疗眼科疾病

用5~10%黄连溶液作眼浴或滴眼,可以治疗急性结合膜炎和一般浅层角膜炎。用黄连硼酸溶液(含黄连10%,硼酸3%)滴眼,治疗急性结合膜炎、浅层角膜炎(加用5%黄连膏外涂)、麦粒肿及各种睑缘炎等外眼炎症近200例,均取得良好疗效。采用黄连冰片液(含黄连20%)治疗急性结合膜炎亦有同样效果。曾用黄连素电游子透入治疗沙眼102例、睑缘炎30例,均有效。再有报道用10%黄连液每日滴眼2次,疗程3周,治疗沙眼110例,有效率86.3%;用10%黄连液浸泡海螵蛸(乌贼骨)棒摩擦沙眼,轻症1~3次,重症最多10次;通过1835人次临床观察,效果良好,反应均轻微。

(23)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用黄连10%加入3%硼酸溶液100毫升中,浸泡后,蒸沸过滤2次。按常规洗净患耳,每日滴耳3~4次,对急性患者效果明显。亦有用复方黄连滴剂(黄连8钱,珊砂1.5钱,冰片1分,将黄连加水煎成100毫升后过滤,加入硼砂和冰片备用)治疗23例久治不愈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短期内干耳者22例,仅1例复发。也可用0.5%黄连素作电游子透入治疗,据

15人17个病耳的观察,其中急性者6个病耳全部治愈,慢性者11个病耳治愈3个,进步2个。

(24)治疗萎缩性鼻炎

以长约6厘米、宽0.5厘米之消毒纱条浸于10%黄连液内24小时以上,以之填塞于患侧鼻腔,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10例,对轻度或中度萎缩之病变效果良好,遇鼻甲高度萎缩及有大量结痂者疗效不佳。使用本药后对嗅觉恢复、结痂、鼻分泌物减少等方面效果显著。

(25)治疗咽峡炎

黄连粉0.4克(装胶囊,小儿酌减),日服4次;兼用1另黄连溶液含漱。治疗卡他性咽炎19例,急性咽峡炎33例,溃疡膜性咽炎4例。咽喉部红肿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均在服药1~4日内恢复正常。

(26)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用10%黄连素注射液肌注,每次4毫升,每日2次。治疗8例,用药1~2天后,体温及白细胞总数均明显下降,最后恢复正常。有少数病例采用黄连素溶液喷雾,效果迅速,4小时后体温即降至正常,咽痛消失。

(27)治疗上颌窦炎

常规冲洗上颌窦后,每侧灌注30%黄连溶液2毫升,灌后头侧向注洗侧15分钟。每周1次,4~7次为一疗程。治疗15例,4例痊愈,8例进步,疗效不明及无效者3例。多数病人灌洗1~2次后即见效。治程中无全身不良反应。亦有用0.2%黄连小檗碱溶液(新鲜配制的无菌溶液)于每次上颌窦冲洗后,灌注2毫升,每周1~2次。据89例统计,治愈率为76.4%,有效率为83.2%。而采用青霉素治疗之81例上颌窦炎治愈率为43.2%。

(28)治疗根管疾患

用10%黄连浸液(经高压处理)冲洗根管,治疗24例,最短1次,最多5次,治愈22例。据观察,黄连制剂不仅有较强之灭菌作用,还有收敛作用,能促使瘘管早日封闭愈合;且黄连不具有对牙齿根尖牙周组织之有害刺激作用。

(29)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

以黄连素(成人600~900毫克,日服3次,重症感染600毫克,日服4次,并加用注射,儿童酌减。疗程2~8天)用于16例口腔领面手术后,创口愈合良好,唇裂修补创口呈一期愈合;治疗急性牙周膜炎及急性根夹周炎共66例,45例经用药2~4天后症状消失,9例显著进步,6例无效,6例未再复诊;治疗急性牙周脓肿共21例,12例在用药同时切开引流,均于2日后临床症状消失而愈;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20例,经口服或注射本药后,11例症状消失而痊愈;治疗急性脓肿9例,经用药5~8天,5例痊愈,2例改善,2例疗效不明显。

但使用黄连治疗时不能忽视一般治疗法则,更不能代替外科手术。

(30)治疗皮肤癌染性炎症

采用10%黄连液行游子透入法治疗疖肿、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50例,结果有2/3患者治后当即感到疼痛减轻,早期炎症漫润很快消退,一般治疗1~3次即愈。已化脓者,治后脓疱很快破溃,坏死组织脱落,肉芽上皮迅速生长,创口愈合。平均治愈日数为4.7天,治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

(31)治疗湿疹

用黄连粉1份加蓖麻油3份调成混悬液,涂患部。共治疗20例,痊愈12例,进步5例,不明显3例。使用中末遇到疖肿等合并症发生。

(32)治疗多型性渗出性红斑

口腔与唇部用黄连粉和蜂蜜调成10%糖浆涂布,躯干、肛门及外阴用10%黄连溶液涂抹(连渣),眼部用澄清之溶液;同时内服黄连粉胶囊1克,每日3次。共治疗9例,一般在第2天开始症状消退,3~13天痊愈。此病的主要症状发生于口腔,常见疱疹溃破糜烂;其他如眼、鼻、尿生殖道、肛门及脐部亦常伴发同样病变;以抗菌素及激素等治疗效果均不明显。

此外,临床上有过内服或注射黄连素引起过敏反应的报道,应予重视。又曾对黄连的抗菌力与抗药性进行过实验研究,认为黄连复方的抗菌力远较单味为强,单味黄连的抗药性的形成远远高于复方。

【备注】 此外,尚有短萼黄连(分布广西、广东、福建、安徽、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少有栽培),五裂黄连(分布云南东南部),亦同供药用。

此外,植物短萼黄连的根,商品多称为"土黄连"或"土川连",各地有少量生产;植物五裂黄连的根,在云南亦作"云连"使用。黄连加工过程的剩余部分-黄连须(须根)、剪口连(叶柄基部)、千子连(全部叶柄)、黄连叶(叶片)、黄连渣(撞笼中撞下的渣子)在少数地区亦代黄连使用。


相关文章

  • 黄连的药理研究及现代应用
  • 370ChinaPharmacist2003,Vol.6 No.6 黄连的药理研究及现代应用 王秀杰 (辽宁铁岭县第一医院 112000) 关键词 黄连 药理学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049X( ...查看


  • 中药桔梗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_李婷
  •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29(2) 那么,生附子的作用如何?按已有的资料推理,生附子的作 因为在炮制过程中失去了大部分有毒成分,用应比炮附子强, 而同时也丢掉了大部分有效成分.如果这一推论成立的话,生 附子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应比炮附子强,而 ...查看


  • 降血糖中药--11种
  • 降血糖中药-11种 养生导读:目前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是通过服用西药来降低血糖,但西药的副作用较大,经常服用会对身体的机能造成影响.你知道吗? 药理研究表明,某些中药也有可以降低血糖的成分,而且安全健康.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尝试饮用中药治疗糖尿 ...查看


  • 中药药理学大题
  • 解表药 1. 解表药"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现代药理基础有哪些? 相关药理作用:发汗,解热,镇痛,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及免疫调节作用 主要物质基础:麻黄碱.麻黄挥发油.柴胡挥发油.柴胡皂苷. ...查看


  • 具有降糖功效的中药
  • 具有降糖功效的中药 为了寻找有防治糖尿病作用的天然植物药,许多医药科技工作者还对中草药降低血糖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中药现代药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许多中药具有比较好的降糖作用. 人参 药理研究表明,人参对正常狗和四氧嘧啶性糖尿病犬均有降低血 ...查看


  • 生物检定方法控制中药质量的思考
  • 2007第九卷第六期★Vol.9No.6 生物检定方法控制中药质量的思考* □王伽伯 李会芳 肖小河** 金 北京 城 100039) (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全军中药研究所 摘要:质量稳定可控是保证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前提.现行的中药质控 ...查看


  • 散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 散剂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散剂的制备方法及均匀度检查方法. 2. 学习含有共熔组分散剂的配置. 二. 实验原理 1.概念: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物经粉碎.均匀混合而成的干燥粉末状剂型,供内服或外用. 2.要求:内服散剂的粉末细度应通 ...查看


  •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报告
  • 小檗碱提取及结构鉴定 摘 要 目的:对黄连中的小檗碱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方法:采用超声提取.重结晶等手段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紫外光谱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连中分离得到了小檗碱,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可为黄连药材及其制剂的 ...查看


  • 杨梅素体内抗菌抗炎药效学研究
  • L I SH I Z H EN M ED I C I NE AND M ATER I A M ED I CA RESEARCH 2010VOL. 21NO . 12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第21卷第12期 表2 黄连素治疗后大鼠饮食.饮水.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