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与囚笼

鸡汤与囚笼

作者: 羽戈 | 发表时间:2015.05.11

刊发于总2109期《中国经营报》[专栏]版

微博时代与微信时代的次第降临,使我意识到,原来还是低估了心灵鸡汤的杀伤力。我本以为,心灵鸡汤的受众,主要是我弟弟这样的人,生在五线城市,仅具初中文化,平时基本不读书,业余生活以喝酒和打牌为主;不曾想,心灵鸡汤在今日中国,几乎造成通杀。以我的朋友圈为例,喜欢传播甚至制造心灵鸡汤的人士,包括大律师、检察官、工程师、教师、商人、白领和学生,从政治光谱上讲,则勿论左派还是右派、保守还是激进、庙堂还是江湖。他们的面目与头脑,原本千姿百态,甚至针锋相对,然而,一旦倾倒于心灵鸡汤的蛊惑之下。所有灵魂,却是一样的枯涸、虚弱,像一朵即将枯萎的花,等待甘霖的浇灌。

岂止他们呢。我的青春期,何尝不是为心灵鸡汤所统治;我们这代人所共同拥有的文化记忆,如余秋雨的散文、汪国真的诗歌、林清玄和刘墉的小品、琼瑶和路遥的小说等,大抵都可纳入心灵鸡汤的版图。自上世纪90年代提前开启以来,中国便进入心灵鸡汤浇注的盛世,置身于温情的雾霾之中,没有多少人可以幸免,区别仅仅在于,有些人吸食少许,有些人大快朵颐,有些人识别了其中的毒素,有些人则甘之若饴。

“心灵鸡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杰克·坎菲尔德和马克·汉森这二位世界级励志大师联袂制作的《心灵鸡汤》系列丛书,1993年,第一本《心灵鸡汤》在美国面市。不过,倘抛开名目,可知心灵鸡汤早已在中国风靡一时,如1990年,心灵鸡汤写作的先驱汪国真已经成名;再往前追溯,明朝人洪应明撰《菜根谭》,则是古装版的心灵鸡汤,诸如“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与人者,与其易疏于终,不若难亲于始;御事者,与其巧持于后,不若拙守于前”,与如今流行的格言有什么本质差异呢,稍加修饰,正可托于陈丹青、白岩松等名下,在朋友圈叱咤风云。

从起源和历史上讲,心灵鸡汤并非贬义,无论《菜根谭》,还是美国佬的《心灵鸡汤》丛书,所包含的修身与处世智慧,足够世人受用终身。若视心灵鸡汤为商品,它首先有其价值,其次有其需求,而且这是一种正当的供求关系,既无强迫,亦非欺诈。由此而言,饮心灵鸡汤,并不丢人。

那么,为什么在今日中国,心灵鸡汤一词几乎彻底沦为贬义,即便是其忠实受众,有时都羞于承认自己热爱心灵鸡汤?与其同时,心灵鸡汤依然拥有巨大市场,假如这是一种问题产品,病源何在?

心灵鸡汤的沦落,原因不难寻见:鸡汤的水平在下降,同时受众的口味在上升。现在的心灵鸡汤,鲜有上品,不是事实存在谬误,就是逻辑难以自洽。譬如那则《鹰的重生》,话说鸟类世界,鹰的寿命最长,可以活到70岁,不过,并非任何一只鹰都能如此长寿,它必须在40岁那年,身体功能退化之际,完成一次蜕变,它要拔掉衰老的指甲和羽毛,还要换喙,这一重生过程,需要150天,熬过这150天,便可换来此后30年的鹰击长空。这个故事何其励志,却与科学完全相悖,换喙拔毛,近乎天方夜谭。

还有一则著名的鸡汤。富翁与渔夫(有时化作总裁与农夫)对话,从他如何发迹说起,结论是:成为亿万富翁,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到海滨度假,钓鱼、晒太阳,享受生活。渔夫笑道:原来你奋斗这些年,只是为了达到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其

主旨,无外乎幸福如此简单,他人孜孜以求的事物,你正坐拥于怀,自己却浑然不觉,由此提醒世人,不要好高骛远,而当把握眼前。事实上,这个故事极具迷惑性,它把富翁拉到了渔夫的狭隘处境,从而简化了生活的可能,富翁享受生活,不止“到海滨度假、钓鱼、晒太阳”一种,渔夫除此之外,却别无选择。把二者等同、混淆,不啻是一种严重的逻辑错误。

鸡汤的疗效,一在抚慰,二在激励。然而所谓抚慰,未必是包扎伤口,而是诱导你去认同,伤口是一种存在,存在是一种合理。如富翁与渔夫的故事,便美化了渔夫的现实。再如于丹教育国人怎么应对雾霾,不是抗争,而是逃避:“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她固然承认了雾霾的危害,却也证成了雾霾的合理。这样的抚慰,形同麻醉,简直是一种精神雾霾,甚至比雾霾还要可怕。

于丹这番话,可视为中国特色的心灵鸡汤之代表。大多心灵鸡汤,都是劝谕受众回归内心、反观内心,在内心避难。反求诸己,一日三省吾身,并无问题,问题在于,反省与审视内心,立意在于克服、战胜自己身上的种种幽暗意识,从而独立于外在世界,而非沉溺其中,不可自拔,以至隔绝于外在世界。所谓“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误人多矣,除非把心与世界打通,此言才能成立,否则,世界那么大,心却那么小,只能承载一碗添加了罂粟壳的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的最大毒害正在于此,它以抚慰之名,教人退避,教人忍耐,教人自欺,教人麻痹,在此阴影之下,其激励作用几可忽略不计。说起来,这是一种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精神胜利法:首先在于承认现实的合理性;其次,纵使现实不够合理,受众却无力进取,他们已经为鸡汤所沉醉,所催眠,在幻觉之中,内心从现实叛离,割据称王,他们只要做心灵王国的主人,而不会在乎自己陷入了现实的重重奴役。这样的心灵鸡汤,堪称犬儒之激素,维稳之良药。

心灵鸡汤的受众心理,与其说空虚,不如说怯懦,与其说焦渴,不如说懒惰。对这些受众而言,他们不仅缺乏必要的知识,更缺乏正视现实之惨淡、人性之幽暗的勇气。有时,他们不是不能辨识鸡汤所包含的毒素,而是不愿、不敢辨识,宁可饮鸩止渴,在温柔的自戕之中,寻觅自慰的快感。所以说,这个鸡汤时代的病源,其实不在知识,而在德行,不在健康、清明的理性之丧失,而在敢于运用理性的勇气之丧失。

鸡汤与囚笼

作者: 羽戈 | 发表时间:2015.05.11

刊发于总2109期《中国经营报》[专栏]版

微博时代与微信时代的次第降临,使我意识到,原来还是低估了心灵鸡汤的杀伤力。我本以为,心灵鸡汤的受众,主要是我弟弟这样的人,生在五线城市,仅具初中文化,平时基本不读书,业余生活以喝酒和打牌为主;不曾想,心灵鸡汤在今日中国,几乎造成通杀。以我的朋友圈为例,喜欢传播甚至制造心灵鸡汤的人士,包括大律师、检察官、工程师、教师、商人、白领和学生,从政治光谱上讲,则勿论左派还是右派、保守还是激进、庙堂还是江湖。他们的面目与头脑,原本千姿百态,甚至针锋相对,然而,一旦倾倒于心灵鸡汤的蛊惑之下。所有灵魂,却是一样的枯涸、虚弱,像一朵即将枯萎的花,等待甘霖的浇灌。

岂止他们呢。我的青春期,何尝不是为心灵鸡汤所统治;我们这代人所共同拥有的文化记忆,如余秋雨的散文、汪国真的诗歌、林清玄和刘墉的小品、琼瑶和路遥的小说等,大抵都可纳入心灵鸡汤的版图。自上世纪90年代提前开启以来,中国便进入心灵鸡汤浇注的盛世,置身于温情的雾霾之中,没有多少人可以幸免,区别仅仅在于,有些人吸食少许,有些人大快朵颐,有些人识别了其中的毒素,有些人则甘之若饴。

“心灵鸡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杰克·坎菲尔德和马克·汉森这二位世界级励志大师联袂制作的《心灵鸡汤》系列丛书,1993年,第一本《心灵鸡汤》在美国面市。不过,倘抛开名目,可知心灵鸡汤早已在中国风靡一时,如1990年,心灵鸡汤写作的先驱汪国真已经成名;再往前追溯,明朝人洪应明撰《菜根谭》,则是古装版的心灵鸡汤,诸如“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与人者,与其易疏于终,不若难亲于始;御事者,与其巧持于后,不若拙守于前”,与如今流行的格言有什么本质差异呢,稍加修饰,正可托于陈丹青、白岩松等名下,在朋友圈叱咤风云。

从起源和历史上讲,心灵鸡汤并非贬义,无论《菜根谭》,还是美国佬的《心灵鸡汤》丛书,所包含的修身与处世智慧,足够世人受用终身。若视心灵鸡汤为商品,它首先有其价值,其次有其需求,而且这是一种正当的供求关系,既无强迫,亦非欺诈。由此而言,饮心灵鸡汤,并不丢人。

那么,为什么在今日中国,心灵鸡汤一词几乎彻底沦为贬义,即便是其忠实受众,有时都羞于承认自己热爱心灵鸡汤?与其同时,心灵鸡汤依然拥有巨大市场,假如这是一种问题产品,病源何在?

心灵鸡汤的沦落,原因不难寻见:鸡汤的水平在下降,同时受众的口味在上升。现在的心灵鸡汤,鲜有上品,不是事实存在谬误,就是逻辑难以自洽。譬如那则《鹰的重生》,话说鸟类世界,鹰的寿命最长,可以活到70岁,不过,并非任何一只鹰都能如此长寿,它必须在40岁那年,身体功能退化之际,完成一次蜕变,它要拔掉衰老的指甲和羽毛,还要换喙,这一重生过程,需要150天,熬过这150天,便可换来此后30年的鹰击长空。这个故事何其励志,却与科学完全相悖,换喙拔毛,近乎天方夜谭。

还有一则著名的鸡汤。富翁与渔夫(有时化作总裁与农夫)对话,从他如何发迹说起,结论是:成为亿万富翁,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到海滨度假,钓鱼、晒太阳,享受生活。渔夫笑道:原来你奋斗这些年,只是为了达到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其

主旨,无外乎幸福如此简单,他人孜孜以求的事物,你正坐拥于怀,自己却浑然不觉,由此提醒世人,不要好高骛远,而当把握眼前。事实上,这个故事极具迷惑性,它把富翁拉到了渔夫的狭隘处境,从而简化了生活的可能,富翁享受生活,不止“到海滨度假、钓鱼、晒太阳”一种,渔夫除此之外,却别无选择。把二者等同、混淆,不啻是一种严重的逻辑错误。

鸡汤的疗效,一在抚慰,二在激励。然而所谓抚慰,未必是包扎伤口,而是诱导你去认同,伤口是一种存在,存在是一种合理。如富翁与渔夫的故事,便美化了渔夫的现实。再如于丹教育国人怎么应对雾霾,不是抗争,而是逃避:“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她固然承认了雾霾的危害,却也证成了雾霾的合理。这样的抚慰,形同麻醉,简直是一种精神雾霾,甚至比雾霾还要可怕。

于丹这番话,可视为中国特色的心灵鸡汤之代表。大多心灵鸡汤,都是劝谕受众回归内心、反观内心,在内心避难。反求诸己,一日三省吾身,并无问题,问题在于,反省与审视内心,立意在于克服、战胜自己身上的种种幽暗意识,从而独立于外在世界,而非沉溺其中,不可自拔,以至隔绝于外在世界。所谓“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误人多矣,除非把心与世界打通,此言才能成立,否则,世界那么大,心却那么小,只能承载一碗添加了罂粟壳的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的最大毒害正在于此,它以抚慰之名,教人退避,教人忍耐,教人自欺,教人麻痹,在此阴影之下,其激励作用几可忽略不计。说起来,这是一种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精神胜利法:首先在于承认现实的合理性;其次,纵使现实不够合理,受众却无力进取,他们已经为鸡汤所沉醉,所催眠,在幻觉之中,内心从现实叛离,割据称王,他们只要做心灵王国的主人,而不会在乎自己陷入了现实的重重奴役。这样的心灵鸡汤,堪称犬儒之激素,维稳之良药。

心灵鸡汤的受众心理,与其说空虚,不如说怯懦,与其说焦渴,不如说懒惰。对这些受众而言,他们不仅缺乏必要的知识,更缺乏正视现实之惨淡、人性之幽暗的勇气。有时,他们不是不能辨识鸡汤所包含的毒素,而是不愿、不敢辨识,宁可饮鸩止渴,在温柔的自戕之中,寻觅自慰的快感。所以说,这个鸡汤时代的病源,其实不在知识,而在德行,不在健康、清明的理性之丧失,而在敢于运用理性的勇气之丧失。


相关文章

  • 微信运营夜读:10万 阅读运营的囚笼困境
  • "很多人把阅读量作为衡量一个微信公众号优劣的重要纬度,甚至一些企业会把阅读量作为考核微信运营的KPI之一" 微信从2014年7月在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下增加了一个显示阅读量的数字,这个功能可以让文章阅读量"晒&qu ...查看


  • 写给残酷世界的微博
  • 在人气正旺的微博上,焦虑与戾气流行,其根源是社会焦虑.充满怒气和恨意的戾气是一种负面能量.它貌似站在残酷社会的反面.无意中可能成为帮凶或帮闲.与世界和解,寻得心灵宁静之法:在光怪陆离而又逼仄无限的现实之中.拿出改造之道,展现每一个人的勇气与 ...查看


  • 论台湾对中国统一的意义
  • 论台湾对中国统一的意义 (一)台湾是维系中华民族自信心的关键 中华民族自1640年开始,逐步落后于西方,并最终受到严重打击,1949年开始了复兴的历程.现在,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已经达到了一个很好的水平,但离一个世界大国的距离还很远.中华民族的 ...查看


  • 百团大战电影观后感1000字
  • 百团大战电影观后感1000字 百团大战电影>观后感(一) <百团大战>不但囊括历史事件,塑造情绪线索,并且充分展示中国式的作战理念和群众智慧.不仅如此,影片中众多战争场面颇具好莱坞气质. 中国的近代史是令人悲愤的,那是的中 ...查看


  • 2014初中语文试题试卷宁波市考试试卷
  • 宁波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 文 试 题 姓名 准考证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6页,有四个大题,23个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 ...查看


  • 可乐鸡翅怎么做
  • 鸡翅是注射部位绝大多数人不知!! 尽管有人听说过不法鸡贩会给鸡注射催生素等化学制剂,但却没人清楚鸡被注射药剂的具体位置是在鸡翅膀下面,也没有人联想到由此可能导致鸡肉含有毒素. 而烤翅店里的食客们,似乎对此了解得多一些.记者在两家经营烤翅的餐 ...查看


  • 我回家最晚的一天_650字
  •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每逢同学约我去玩,总会令我想起那一次的遭遇. 早上,阳光洒遍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好友的特殊呼唤,我终于逃脱这个幸福的囚笼,在外面的"世界"自由飞翔. 第一次偷逃成功,心里有一股巨大的成就感 ...查看


  •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 观电影<飞越疯人院>有感 有这么一个流行笑话里讲到:三个正常人被冤枉抓进疯人院.三人都想证明自己是个正常人,各个采取办法.甲说:医生,我是很博学的,不是疯子.然后甲天天卖弄自己的知识,拒绝治疗.乙说:医生,我是很聪明的,不是疯子 ...查看


  • 我的父亲程子华
  • 我的父亲程子华,1905年出生在山西运城的解州县.父亲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受党委派考入黄埔军校武汉第一分校,编进入伍生第二大队第八队.从此,父亲开始了戎马生涯. 敌后抗战成果著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