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咏[雨夜]朱放[送温台]比较阅读答案及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温台

[唐]朱放

渺渺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随。

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

雨夜

[宋]张咏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1)《送温台》中“渺渺天涯”“浮云流水”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                                ▲

(2)“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3分)

答:                                ▲

(3)两首诗的结尾两句抒情方式有何异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答:                                ▲

参考答案:

9.(1)“渺渺天涯”表现了担忧之情;“浮云流水”表现了不舍之情(2。每点1分)

(2)诗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怆的秋夜孤吟图。庭院幽深,瑟瑟秋风,摇动翠竹,掀动帘幕,客房者惟有孤灯相对,自吟自怜。(3分。特点“萧瑟凄怆”1分;画面描绘2分,其中“帘”“竹”“院”“客”“灯”每两个意象描绘合乎情境1分)

(3)同: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1分)。第一首“何必”表达了面对别离的豁达,对朋友的宽慰(1分);第二首“无端”表现幽怨之情,“思乡万里心”表现思乡之情;(1分)。异:第二首还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1分),“一夜空阶雨”烘托思乡之情(1分)。

[附]鉴赏

听听那冷雨……

——张咏《雨夜》赏读

【北宋】张咏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张咏是北宋名臣,家在濮州鄄城(今山东境内),一生多在朝外为官,辗转鄂、蜀、秦等地。真宗咸平二年知杭州,晚年又知升州(今南京),其诗多有怀乡思归之作。此诗约作于知鄂州崇阳(今湖北境内)时。

这是一首宦游怀乡诗,风格平夷妥帖,语言谐婉自然,情致悱恻动人。

首句写景,从官舍的室外空间环境起笔,用侧面描写手法表现秋风秋雨的萧瑟凄凉,暗扣诗题“雨夜”。“萧萧”二字使人宛然听到凌厉的秋风掀动薄薄帘幕、摇撼森森翠竹的飒飒之声,冰凉的秋雨敲打窗棂、洒落竹叶的沙沙之音。一个“深”既表明时节逢秋,凉意袭人;又突出写院落之幽深寂寥,暗示了诗人怀乡情愫之深沉。“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文心雕龙·明诗》),如此“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景象,尤其使客居他乡的人黯然伤神。此句以景传情,为下句写人物怀乡的心理、行为埋设了伏笔。

次句紧承上句,画面转向室内,写客居者独处幽居生活的茕茕孑立、郁郁寡欢之状。“客怀孤寂”是直抒胸臆,这种“孤寂”感在那样的雨夜昏室的肃杀凄怆的环境中更是无法逃避。总不能就这样如同槁木一般在昏黄的灯下枯坐着吧!如何消遣这无边的孤独和寂寞呢?也许,战胜这种情感孤寂的唯一的方式是诗歌。于是,他自吟自唱,同自己的心灵对话。“伴灯吟”,然而没有知音来赏,惟有荧荧一盏孤灯相对。这种自守寒窗、形影相吊的处境,怎一个愁字了得!读到此处,或许你可以依稀看到诗人眼角的斑斑泪痕了。

第三句转折一笔,再次写景,主要从听觉角度写,以声来衬静。长夜漫漫,孤吟独唱得久了,倦了,累了,腻烦了,正当恹恹欲睡之时,他越来越清晰地听到了“雨打空阶”的声音,这凉凉的秋雨,一点点,一滴滴,不知疲倦地溅落在自己的耳畔。这可是异乡永夜的断肠销魂的音乐!“夜雨”“空阶”“孤灯”“幽舍”这些意象是中国古代别离诗中最常见的意象。如六朝诗人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中的“夜雨滴空阶,吹灯暗离室”,又如温庭筠《更漏子》中的“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都格外使人伤悲。此诗不避庸常,择取这些习见的意象,营造出一个凄美的氛围。“空”字极耐把玩,一则表明夜深人寂,院子杳无人迹;二则表明内心深处因身不在家园而起的莫名的恐慌;那台阶其实也并非空,风吹雨打,满地是“憔悴损”的竹枝竹叶,而诗人偏偏言“空”,主要是为了强调客居者远离故乡的种种理想失落、人生幻灭之感。“无端”两字用得神妙,无端是“没来由,没道理”的意思,“雨打空阶”本是自然情形,而诗人偏偏见怪;这虽无理,但有趣。秋雨不懂抚慰诗人的怀乡之痛,兀自淅淅沥沥,不绝于耳,岂不更令人忧愁郁闷!

结句铿锵悦耳,浑厚苍凉。“滴破思乡万里心”,又由自然环境转移到人的心境。诗人善于打通客观景象、物象与主观情绪、心态这二者之间的关节,给读者以极大的想象填充的空间。那冷冷秋雨,怎的就如此的不近人情,不解人意,仿佛硬生生地要在本就支离破碎的心上再錾下几道印痕!这一夜,雨的搅扰,使他辗转无眠。“滴破”化自唐代诗人孟郊的《秋雨》(其二)“冷露滴破梦”,将“客怀”的内涵具体化。“万里”与“一夜”呼应,“万里”之遥与“一夜”之瞬构成强烈的时空对比,强烈地突出了诗人乡思之切:这一夜之间他仿佛是插上翅膀,飞越了万水千山,梦回了朝思暮想的家乡。“破”字下得沉重有力,极化了诗人思乡的痛苦与酸楚。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二《乖崖集提要》中说张咏的诗“特其光明伟俊,发于自然,故真情流露,无雕章琢句之态”。这首绝句取象平易,用字浅近,情意真切,善于转化前人诗句而剪裁出清新、幽深的意境,给人以隽永的回味。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温台

[唐]朱放

渺渺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随。

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

雨夜

[宋]张咏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1)《送温台》中“渺渺天涯”“浮云流水”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                                ▲

(2)“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3分)

答:                                ▲

(3)两首诗的结尾两句抒情方式有何异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答:                                ▲

参考答案:

9.(1)“渺渺天涯”表现了担忧之情;“浮云流水”表现了不舍之情(2。每点1分)

(2)诗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怆的秋夜孤吟图。庭院幽深,瑟瑟秋风,摇动翠竹,掀动帘幕,客房者惟有孤灯相对,自吟自怜。(3分。特点“萧瑟凄怆”1分;画面描绘2分,其中“帘”“竹”“院”“客”“灯”每两个意象描绘合乎情境1分)

(3)同: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1分)。第一首“何必”表达了面对别离的豁达,对朋友的宽慰(1分);第二首“无端”表现幽怨之情,“思乡万里心”表现思乡之情;(1分)。异:第二首还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1分),“一夜空阶雨”烘托思乡之情(1分)。

[附]鉴赏

听听那冷雨……

——张咏《雨夜》赏读

【北宋】张咏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张咏是北宋名臣,家在濮州鄄城(今山东境内),一生多在朝外为官,辗转鄂、蜀、秦等地。真宗咸平二年知杭州,晚年又知升州(今南京),其诗多有怀乡思归之作。此诗约作于知鄂州崇阳(今湖北境内)时。

这是一首宦游怀乡诗,风格平夷妥帖,语言谐婉自然,情致悱恻动人。

首句写景,从官舍的室外空间环境起笔,用侧面描写手法表现秋风秋雨的萧瑟凄凉,暗扣诗题“雨夜”。“萧萧”二字使人宛然听到凌厉的秋风掀动薄薄帘幕、摇撼森森翠竹的飒飒之声,冰凉的秋雨敲打窗棂、洒落竹叶的沙沙之音。一个“深”既表明时节逢秋,凉意袭人;又突出写院落之幽深寂寥,暗示了诗人怀乡情愫之深沉。“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文心雕龙·明诗》),如此“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景象,尤其使客居他乡的人黯然伤神。此句以景传情,为下句写人物怀乡的心理、行为埋设了伏笔。

次句紧承上句,画面转向室内,写客居者独处幽居生活的茕茕孑立、郁郁寡欢之状。“客怀孤寂”是直抒胸臆,这种“孤寂”感在那样的雨夜昏室的肃杀凄怆的环境中更是无法逃避。总不能就这样如同槁木一般在昏黄的灯下枯坐着吧!如何消遣这无边的孤独和寂寞呢?也许,战胜这种情感孤寂的唯一的方式是诗歌。于是,他自吟自唱,同自己的心灵对话。“伴灯吟”,然而没有知音来赏,惟有荧荧一盏孤灯相对。这种自守寒窗、形影相吊的处境,怎一个愁字了得!读到此处,或许你可以依稀看到诗人眼角的斑斑泪痕了。

第三句转折一笔,再次写景,主要从听觉角度写,以声来衬静。长夜漫漫,孤吟独唱得久了,倦了,累了,腻烦了,正当恹恹欲睡之时,他越来越清晰地听到了“雨打空阶”的声音,这凉凉的秋雨,一点点,一滴滴,不知疲倦地溅落在自己的耳畔。这可是异乡永夜的断肠销魂的音乐!“夜雨”“空阶”“孤灯”“幽舍”这些意象是中国古代别离诗中最常见的意象。如六朝诗人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中的“夜雨滴空阶,吹灯暗离室”,又如温庭筠《更漏子》中的“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都格外使人伤悲。此诗不避庸常,择取这些习见的意象,营造出一个凄美的氛围。“空”字极耐把玩,一则表明夜深人寂,院子杳无人迹;二则表明内心深处因身不在家园而起的莫名的恐慌;那台阶其实也并非空,风吹雨打,满地是“憔悴损”的竹枝竹叶,而诗人偏偏言“空”,主要是为了强调客居者远离故乡的种种理想失落、人生幻灭之感。“无端”两字用得神妙,无端是“没来由,没道理”的意思,“雨打空阶”本是自然情形,而诗人偏偏见怪;这虽无理,但有趣。秋雨不懂抚慰诗人的怀乡之痛,兀自淅淅沥沥,不绝于耳,岂不更令人忧愁郁闷!

结句铿锵悦耳,浑厚苍凉。“滴破思乡万里心”,又由自然环境转移到人的心境。诗人善于打通客观景象、物象与主观情绪、心态这二者之间的关节,给读者以极大的想象填充的空间。那冷冷秋雨,怎的就如此的不近人情,不解人意,仿佛硬生生地要在本就支离破碎的心上再錾下几道印痕!这一夜,雨的搅扰,使他辗转无眠。“滴破”化自唐代诗人孟郊的《秋雨》(其二)“冷露滴破梦”,将“客怀”的内涵具体化。“万里”与“一夜”呼应,“万里”之遥与“一夜”之瞬构成强烈的时空对比,强烈地突出了诗人乡思之切:这一夜之间他仿佛是插上翅膀,飞越了万水千山,梦回了朝思暮想的家乡。“破”字下得沉重有力,极化了诗人思乡的痛苦与酸楚。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二《乖崖集提要》中说张咏的诗“特其光明伟俊,发于自然,故真情流露,无雕章琢句之态”。这首绝句取象平易,用字浅近,情意真切,善于转化前人诗句而剪裁出清新、幽深的意境,给人以隽永的回味。


相关文章

  • 我家住在图们江畔阅读答案
  • 篇一:我家住在图们江畔阅读答案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 一.二句中的花满蹊和压枝低写出了怎样的一番景象?请简要描述.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所赏析.1 ...查看


  • 九上诗词鉴赏题
  • 已整理 (2012日照) 5.读晏殊的<浣溪沙>.完成1-2题.12秋13级九上期中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 ...查看


  • 2014七年级下册古诗阅读赏析题(含答案).doc
  •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山中杂诗](吴均. 南朝)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 ...查看


  • 辽宁省沈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 辽宁省沈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试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真挚.(zh ì) 频.临(b īn ) 颠簸.(b ō) 慷慨. ...查看


  •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
  •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陈小燕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第04期 问题: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经常会有这样精彩的语文公开课: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表演珠联璧合,学生表演式的一猜就中.一试就准. ...查看


  • 小说阅读[牧马人之歌(敖德斯尔)]附答案
  • 牧马人之歌(有删节) 敖德斯尔 辽阔的草原换上了绿色的春衫,湖水泛着涟漪,水禽在歌唱.马群盖满了嫩草铺地的牧场,柔风送来野韭的芬芳. 白云鄂博公社年轻的牧马人卫托布骑着一匹栗色马,曳着一根三节桦木套马杆,赶着饮过了的马匹,慢悠悠地向过夜的牧 ...查看


  • 漫漫雨夜悠悠人生--[听雨]赏析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头 与结 尾简清 明了 . 构严谨 . 结 I 啊永 燕领 游 一道 g 电避风 黪窜晴 射进 t 了 旨, 可谓浑然天成 附原文 : ...查看


  • 九年级语文下册 [渡汉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 <渡汉江>教学设计 西洞学校 周成德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2.通过比较,探究本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 ...查看


  • 夕阳爱情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夕阳爱情 我一直恨父亲. 父亲是镇上的中学教师,年轻时非常有才华,考取了重点高中.原本前途无量,但因为被一个城里的姑娘伤了心,便自暴自弃,没有继续学业,回乡当了民办教师. 母亲相貌平平,因为仰慕父亲的才华,下决心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