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听过华应龙老师的课,他的课总给人一份启迪,他的深厚功底和教学创新让学生进行富有思考的学习。2009年,我在一次“千课万人”活动中买了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我又有幸仔细学习了华老师高超教学艺术,其中《角的度量》一课,相当精彩,给了我们一线老师很大的启示。在本节课中,华老师主要组织了以下教学活动:
1、有效的情境创设
从滑滑梯的角度引入,师问:角怎么量?你会吗?会量的请举手!
2、角与量角器
华老师没有让学生马上量角,也没有让学生来认识量角器,而是组织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在画的过程中不段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画?要注意什么?为什么有不同画法?让学生明白角的顶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边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
3、认识量角器
师:量角器上那么多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4、量角
5、量角的应用
球门的设计与量角、风筝飞的高低与量角、椅子的靠背与量角,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 给我的启发:
1、我的数学课堂缺乏思考,总是为了教书而教。通过学习我明白,教和学是一回事,应当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也许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的专业才得以提高,我们的学生才会收益。
2、本色的课堂就是要使课堂教学显得扎实和有效,本节课教师没有只局限于用量角器来“教”学生学会用量角器,而是让学生先沟通角与量角器的关系,接下来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就更深层次了,好象量角器就是他们发明的,量角也就不成问题了。本节课中,学生的练习也较丰富,该练的还是要练,体现了本色不改。当然,要上出数学课的本色,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素养,要有真的教学功底。
3、在本色不改的前提下,我们要不断进行创新。他让我们明白:坚守教学阵地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想学生所想,不断地让学生学会思考。《角的度量》一课,情境创设(滑滑梯)和量角的生活应用(射门、放风筝、椅子)这些都不是华老师的首创,但华老师却能在他的课中很好的运用,用得比我们好!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他能想出通过让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来沟通角和量角器的关系。
看完全书,对照自己,真的是有些惭愧,华老师的专业奉献,理论素养,都是我自愧不如的。只有以他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历程中不断锤炼自己了。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听过华应龙老师的课,他的课总给人一份启迪,他的深厚功底和教学创新让学生进行富有思考的学习。2009年,我在一次“千课万人”活动中买了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我又有幸仔细学习了华老师高超教学艺术,其中《角的度量》一课,相当精彩,给了我们一线老师很大的启示。在本节课中,华老师主要组织了以下教学活动:
1、有效的情境创设
从滑滑梯的角度引入,师问:角怎么量?你会吗?会量的请举手!
2、角与量角器
华老师没有让学生马上量角,也没有让学生来认识量角器,而是组织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在画的过程中不段引发学生思考:怎样画?要注意什么?为什么有不同画法?让学生明白角的顶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边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
3、认识量角器
师:量角器上那么多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4、量角
5、量角的应用
球门的设计与量角、风筝飞的高低与量角、椅子的靠背与量角,让学生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 给我的启发:
1、我的数学课堂缺乏思考,总是为了教书而教。通过学习我明白,教和学是一回事,应当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也许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的专业才得以提高,我们的学生才会收益。
2、本色的课堂就是要使课堂教学显得扎实和有效,本节课教师没有只局限于用量角器来“教”学生学会用量角器,而是让学生先沟通角与量角器的关系,接下来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就更深层次了,好象量角器就是他们发明的,量角也就不成问题了。本节课中,学生的练习也较丰富,该练的还是要练,体现了本色不改。当然,要上出数学课的本色,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素养,要有真的教学功底。
3、在本色不改的前提下,我们要不断进行创新。他让我们明白:坚守教学阵地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想学生所想,不断地让学生学会思考。《角的度量》一课,情境创设(滑滑梯)和量角的生活应用(射门、放风筝、椅子)这些都不是华老师的首创,但华老师却能在他的课中很好的运用,用得比我们好!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他能想出通过让学生在“纸”的量角器上画角来沟通角和量角器的关系。
看完全书,对照自己,真的是有些惭愧,华老师的专业奉献,理论素养,都是我自愧不如的。只有以他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历程中不断锤炼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