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案

《白杨礼赞》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

2、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

1、认识白杨:看一看白杨树,查一查白杨树的相关资料。

2、了解作者:查找茅盾介绍和《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

二、导入新课:

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多媒体再现白杨画卷,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

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多媒体播放西北高原的视频,配以苍劲、粗犷的锁呐《黄土情》)。

2、检查预习:

学生之间交流作者资料,教师加以补充、提炼,多媒体出示茅盾的照片,简介及写作背景介绍。

三、解读文本

1、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

(1)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

高原风景图 白杨特写图 物人联想图

(2)你是否感受到了属于黄土地属于白杨树的另一种类?那是一种怎样的树? 用“白杨树是 的树”的句式表达。

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

“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

“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

„„

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即:把握基调,读出感受,读准节奏)

(2)学生配乐朗读,其它同学就三个方面给予评价。

(3)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生长环境 外部形象 内在气质

3、寻读课文,品味美点

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

把它们摘录下来,并且谈一谈你的理由,(先在小组内交流,每组选一个代表小组发言,最后把大家的回答加以整理,做成《白杨礼赞》一课词语积累的卡片)。

教师为学生品味语言进行方法指导。如删一删、换一换、比一比等。

并对其回答做出补充和完善。

4、精读语段,探究主旨

《白杨礼赞》所赞美的并不仅是白杨树,本文深刻的主旨,集中表现在第六自然段,精读这一语段,说说白杨有什么象征意义?

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象征本体和象征对象之间的联系。白杨树与农民、哨兵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精神之间的联系在于什么?假如你是老师,你将如何为学生理解象征搭建一座桥梁。(多媒体同步出示,白杨树、农民、哨兵等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其相似点)

[学生间互学互教,使学生由消极、被动、机械的听众转变为积极、自主、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者,并促进其深刻牢固的掌握知识。]

四、对话文本

1、与文本对话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 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写“楠木”,你觉得多余吗?为什么?

2、与作者对话

有人说文章第5小节,对白杨树的形象的描写,语言太过平实,没有一般的写景散文生动,甚至有一些词语单调地重复“„„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也像加过人工似的。”

你是怎样看的?你是否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白杨树的形象描绘出来?

讨论交流:表现朴素的事物,是否也要用朴素的语言?

[此问题重在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思辨的思维品质,不强调答案的统一。]

3、与心灵对话

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 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不需要给美下定义,只要谈出你对美独到的认识) 如:心灵善良是一种美

朴素是一种美

妈妈劳碌的身影是一种美

孩子纯真的笑容是一种美

„„

五、链接生活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手法,而且在艺术生活中也广泛运用。

多媒体出示:象征运用欣赏(一):多媒体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大庆平面广告的图片,并配以评析的文字。

象征运用欣赏(二):鲍金的油画《五种感觉》评析的文字。

象征运用(拓展练习):多媒体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标。

查阅相关资料,谈一谈你对会标图像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六、推荐阅读

1、比较阅读《白杨》

思考:这一篇文章突出了白杨树怎样的形象特征?作者又借此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相关阅读:《白杨礼赞》姐妹篇《风景谈》

多媒体出示《风景谈》内容简介,具体内容可查阅茅盾作品及研究的网站。

白杨礼赞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中,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学习重点。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什么。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 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播放歌曲《小白杨》。) 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 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2.简介作者。

(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下面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并做以下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读完课文后,小组交流。交流句式为:我读出了一株 的白杨树,它表现在 。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

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9.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大毡子 开垦 外壳 锤炼 倦怠 潜滋暗长 旁逸斜出 婆娑

(要求:让一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同学纠正。)

2.能从整体上把握即可。

3.作者是从那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明确:(景美、形美、神美。)

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明确:(生存环境的写作目的有两个:一是烘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二是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明确:(刻画白杨树的形象紧扣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为后文揭示其象征意义作铺垫。)

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明确:(4个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气势恢弘,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

明确:(与白杨树进行对比,一方面,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之情;另一方面,以高昂的语调赞美白杨树。)

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明确:(象征的作用,一是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内容“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二是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传达给读者。)

(学生说出一点即可。)

9.研读赏析第7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3。)

①白杨的“神美”可以用本段的哪几个词来概括?

②为什么本段开头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③本段作者由树写到人,赞美了什么人? 作者为什么会由树写到人? 白杨树象征了什么? ④本段的四个排比句问法有什么变化? 意思是怎样加深的?

⑤背诵本段。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②欲扬先抑。③北方农民、抗日军民以及敌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白杨树身上能折射出北方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换句话说,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者赋予了白杨树以不平凡的象征意义。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也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④“只觉得——不想到——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四个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⑤指导背诵。)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收获及还没解决的问题。(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茅 盾

《白杨礼赞》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

2、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

1、认识白杨:看一看白杨树,查一查白杨树的相关资料。

2、了解作者:查找茅盾介绍和《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

二、导入新课:

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多媒体再现白杨画卷,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

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多媒体播放西北高原的视频,配以苍劲、粗犷的锁呐《黄土情》)。

2、检查预习:

学生之间交流作者资料,教师加以补充、提炼,多媒体出示茅盾的照片,简介及写作背景介绍。

三、解读文本

1、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

(1)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

高原风景图 白杨特写图 物人联想图

(2)你是否感受到了属于黄土地属于白杨树的另一种类?那是一种怎样的树? 用“白杨树是 的树”的句式表达。

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

“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

“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

„„

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即:把握基调,读出感受,读准节奏)

(2)学生配乐朗读,其它同学就三个方面给予评价。

(3)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生长环境 外部形象 内在气质

3、寻读课文,品味美点

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

把它们摘录下来,并且谈一谈你的理由,(先在小组内交流,每组选一个代表小组发言,最后把大家的回答加以整理,做成《白杨礼赞》一课词语积累的卡片)。

教师为学生品味语言进行方法指导。如删一删、换一换、比一比等。

并对其回答做出补充和完善。

4、精读语段,探究主旨

《白杨礼赞》所赞美的并不仅是白杨树,本文深刻的主旨,集中表现在第六自然段,精读这一语段,说说白杨有什么象征意义?

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象征本体和象征对象之间的联系。白杨树与农民、哨兵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精神之间的联系在于什么?假如你是老师,你将如何为学生理解象征搭建一座桥梁。(多媒体同步出示,白杨树、农民、哨兵等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其相似点)

[学生间互学互教,使学生由消极、被动、机械的听众转变为积极、自主、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者,并促进其深刻牢固的掌握知识。]

四、对话文本

1、与文本对话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 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写“楠木”,你觉得多余吗?为什么?

2、与作者对话

有人说文章第5小节,对白杨树的形象的描写,语言太过平实,没有一般的写景散文生动,甚至有一些词语单调地重复“„„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也像加过人工似的。”

你是怎样看的?你是否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白杨树的形象描绘出来?

讨论交流:表现朴素的事物,是否也要用朴素的语言?

[此问题重在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思辨的思维品质,不强调答案的统一。]

3、与心灵对话

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 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不需要给美下定义,只要谈出你对美独到的认识) 如:心灵善良是一种美

朴素是一种美

妈妈劳碌的身影是一种美

孩子纯真的笑容是一种美

„„

五、链接生活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手法,而且在艺术生活中也广泛运用。

多媒体出示:象征运用欣赏(一):多媒体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大庆平面广告的图片,并配以评析的文字。

象征运用欣赏(二):鲍金的油画《五种感觉》评析的文字。

象征运用(拓展练习):多媒体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标。

查阅相关资料,谈一谈你对会标图像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六、推荐阅读

1、比较阅读《白杨》

思考:这一篇文章突出了白杨树怎样的形象特征?作者又借此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相关阅读:《白杨礼赞》姐妹篇《风景谈》

多媒体出示《风景谈》内容简介,具体内容可查阅茅盾作品及研究的网站。

白杨礼赞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中,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学习重点。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什么。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 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播放歌曲《小白杨》。) 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 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2.简介作者。

(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下面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并做以下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读完课文后,小组交流。交流句式为:我读出了一株 的白杨树,它表现在 。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

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9.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大毡子 开垦 外壳 锤炼 倦怠 潜滋暗长 旁逸斜出 婆娑

(要求:让一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同学纠正。)

2.能从整体上把握即可。

3.作者是从那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明确:(景美、形美、神美。)

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

明确:(生存环境的写作目的有两个:一是烘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二是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

明确:(刻画白杨树的形象紧扣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为后文揭示其象征意义作铺垫。)

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明确:(4个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气势恢弘,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

明确:(与白杨树进行对比,一方面,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之情;另一方面,以高昂的语调赞美白杨树。)

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明确:(象征的作用,一是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内容“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二是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传达给读者。)

(学生说出一点即可。)

9.研读赏析第7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3。)

①白杨的“神美”可以用本段的哪几个词来概括?

②为什么本段开头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③本段作者由树写到人,赞美了什么人? 作者为什么会由树写到人? 白杨树象征了什么? ④本段的四个排比句问法有什么变化? 意思是怎样加深的?

⑤背诵本段。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②欲扬先抑。③北方农民、抗日军民以及敌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白杨树身上能折射出北方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换句话说,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者赋予了白杨树以不平凡的象征意义。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也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④“只觉得——不想到——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四个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⑤指导背诵。)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收获及还没解决的问题。(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茅 盾


相关文章

  • 白杨礼赞优质课教案
  • 白杨礼赞 矛盾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散文特点.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句子,体味其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查看


  •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 南通市幸福中学教学设计 主备人:王霞 审核人:王军 课题: <白杨礼赞> 学习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感受白杨树的外形和它的不平凡. 2.品味揣摩本文语言,理解"散文形敬神不散"和象征手法 3.理解排比句和 ...查看


  •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赏析关键词,感悟白杨树的不平凡. 2. 进一步理解白杨树象征意义,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意志.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描绘黄土高原的用意. 教学过程: 一. ...查看


  • 白杨礼赞 教学设计示例
  •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象征的艺术手法. 2.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在整体感知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 2.能指认并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了解学习北方抗日军民 ...查看


  •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
  • 白杨礼赞 教案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象征的艺术手法. 2.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在整体感知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 2.能指认并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 ...查看


  • 白杨礼赞设计
  •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华北抗日军民坚强不屈的品质.本文抒情成分较浓,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特别要加强感情朗读.描写白杨树的形象.性格,以及揭示其象征意义的段 ...查看


  • 白杨礼赞反思
  •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与学生一起学习了<白杨礼赞>,凝眸回望,有不少的收获,也有些微的不足. 1.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让学生找一找文中相应的语句,用" ...查看


  • 5白杨礼赞教案
  • 5 白杨礼赞 茅盾 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学习,理解"散文形敬神不散"和象征手法. 2.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 重点难点 1 托物喻义散文的特点是重点之一. 2.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是重点之二. 3.难点是理解.把握排比句和 ...查看


  • 散文解读教学策略 专题讲座 毛洪其
  • 专题讲座 初中现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 毛洪其 老师们: "初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策略",这是一个大话题,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首先"教学策略"就是一个泛化概念. 国内外学者对它有很多界定,代表性的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