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过程中,你永远逃不掉一个对象,那就是老师。即便TA不是教师身份,也对你的思维思想有所影响吧?即便TA不是别人,也是你自己吧?即便TA不是人,也是书本吧?即便TA不是东西,也是提高你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的一个活生生的负面教材吧?!
在我朝优良文化传统和复杂人际关系的熏陶和浸染下,教师节就是“礼拜日”,这就是大学以前的我对教师节的基本印象,那时我并不知道Isomorphism的定义,但脑中却已经将他们同构了起来。我没给任何老师送过礼,记忆中没有,但不排除被送礼,比如被一帮同学拉着一起交班费给老师买东西。一些同学,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好的,淘气打架爱惹事的,或者有“政治企图”欲进或继续稳固班委职务的,在家长用心良苦或别有用心的指点和怂恿下,在那些无耻老师半推半就或欲擒故纵的暗示下,开始筹备礼物。明面送,暗里送,各有各的套路,忙得不亦乐乎。
礼若送得好,也确有其效。收了礼的对有认知障碍的开始显示出耐心而不是谩骂了,对调皮捣蛋的开始给与言辞批评而不是体罚了,对班委重新组阁并授与某某大权了。效果如此迅速,展露得又如此赤裸,即便像我这样不屑于踹踱别人心思的人,也能从中获得完全解码的信号:“这次看到了吧?下次知道了吧?”,这就好象是在课堂上向那些没有做礼拜的同学放映无码AV,刺激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灵,让其产生生理冲动。有些同学,他们非常憎恶以这种方式讨好老师,特别是讨好那些恶心的老师,而他们成绩又不好,所以老师有把柄进行名次歧视和言语虐待(当时的老师大都喜欢学习好的,这无可厚非,但对成绩不好的,缺乏耐心教导和鼓励,取而代之的是歧视挖苦和打击,你能想象一个初中语文老师骂她的学生为妓女么?你能想象一个小学数学老师骂他的学生为二败类么?这样的老师对我再好,给我再多的表扬,我心底的回收站也永远为他们敞开),所以家长只好采用迂回战术,绕过孩子的阻拦,后台打理暗渡陈仓,这就是我知道的Z同学的例子。
“中国式送礼”从娃娃抓起,在学校兴起,耳濡目染以致无师自通。其实,我们玷污了太多美好的东西,“送礼”行为本该是感恩的一种方式,礼物便是情感交流的物质载体,可是我们赋予礼物太多的“内涵”,赋予“送礼”太多的心意,以至将其演变为一种实现功利目的的道具。“中国人心眼多”=“其实那是一种弱智”这是个伟大的等式。你可能觉得等号连得荒唐,也可能和我一样领受到其一针见骨的深邃。
说到送礼,我有一次很不愉快的经历。那是小学时,我妈喜欢打扮我,给我织了各式各样的毛衣,还有毛线钩的礼帽。我当时的班任(女),没征得我同意,偷偷把礼帽拿到她们办公室和一群老师研究,到放学害得我还在找帽子。她把我叫到办公室,给了我一根白毛线,说按这个颜色,让我妈帮她织一个带图案的三角围巾。这任务给的如此简洁和直白,语气如此坚定有力,仿佛这就是我妈妈应该给她做的。我要帮她把思考补充完整,否则难以理解。她一定是认为,我妈妈有这样的毛线;她一定是认为,如果没有,我妈妈也会去买;她一定认为,如果买不到,我妈妈也有办法弄得到;她一定是认为,我妈妈必定有充足的时间;她一定是认为,我妈妈不可能说No,是的,她是对的,我妈妈不习惯说No” ^_^。她之所以理直气壮,其信心来自于“挟孩子以令诸父母”的思维,而当时的社会氛围,不是单凭哪一个明智而不屌恶心老师的家长可以改变的,任何家长都不想用自己的孩子做试验。买一件送给她了事,结果就是这样的。对于这个班主任,我记得两件事,“围巾门”过后是“招呼门”。
那是一个暑假,不确定是5还是6年级,和一个小伙伴走在路上,右前方楼道口一个阴影一直在瞄着我,我的小伙伴提醒我,我看了一眼,一副阶级斗争紧绷的脸,一双淡漠冷酷的眼,而我只是无言地安静地穿过这条巷子。向一个正常的老师打招呼问好,是件多么正常的事啊。可是,当时的我绝对没有心情和勇气逼迫自己去笑嘻嘻的说句“老师好!”,那真的会恶心到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说?至于么?这完全出于我对这个班任的多年了解。她有个臭毛病,确切地说,有种“中国式的领导心态”,而谁能满足她?就是这些小学生叽叽喳喳的“L老师好!”和少先队式的敬礼,每当她故作姿态的走进教室、走进方队、走到孩子群、甚至我猜走进女厕所的时候,总是希望被潮水般的问候和敬礼包围,这在她眼里就是鲜花和掌声啊!每每这时,她就会松开那紧绷的眉脸,仰两次头,有种极大的满足感,然后换个教室或其它地点循环表情。
很不幸,暑假我碰到了她(或者说她碰到了我),我非常熟悉那副嘴脸所传递的信号:“还不快来跟我敬礼问候,我盯着你呢!”。很遗憾,我的一瞥而过一定是毁了她的晚饭。我有种坏坏的窃喜,没走多远,就蹦蹦跳跳了起来,我知道她多半还在怒目远望„„开学时,这件事如果不提我都忘了,之所以我现在还能记得,是因为她向别的老师开始大肆宣扬这件事,并在一次班会上,拿着我的成绩单,跟我说:“你知道么?从你成绩来看,这学期我们打算让你当学习委员的。”旁边的一老师接着插话“只学习好不行啊,德智体美劳„„特别是礼貌”,“所以学习委员我们决定让XXX(好像是一个女生)来当”。弄个老师来唱双簧,还跟小学生玩这套把戏,真是很傻很恶很天真。我大概从4、5岁起不沾肥肉,因为一次恶心能让人记住太久。下面这件事,我还记得,我相信我们班的男生都记得,他姓王,名字中好像有个“利”字,记不太清了,就叫王八蛋好了,他教音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色魔。教学生弹钢琴唱歌时,每次都是叫个女同学骑在自己两个腿上,而且一骑就是一堂课,底下的男生都相嘘坏笑,有一次,他的裤子忘了拉上,大家传开了,后来据说这个人被一些女生家长告发了,不见踪影了,不知判刑没。王八蛋不但有恋童癖,还相当没人性,带领方队吹号时,勒令每个号手都不能上厕所,按他的变态理论,吹号憋气可以出汗,出汗就排水了,所以不需要去厕所。幸好我当时对吹号没兴趣(关键是有洁癖,那时候的号是铜嘴的,大家交叉的吹),不然碰到他带队可真是倒霉了。
小学除了恶心的人和事,当然也有些趣的。有个数学老师,她对我很好,就是有点疯狂,“二败类”是她的口头禅,好多数学不好的被她这句话骂过无数次(她也这样骂自己当时上初一的儿子),而让我不舒服和尴尬的是她总是一边表扬我和GZG同学,一边骂其他人“二败类”,弄得我俩经常被仇视。这个老师很彪悍,昨天骂完你“二败类”,第二天你只要成绩好了,作业做得好了,就会夸得你体无完肤,不少同学被她搞晕过。人和事我淡忘得太多,但对于有趣的问题,我基本都记得。我很清楚得记得一个数学思考题,“一个正方形,被2条线切割成全等的4份,那么这2条线交角一定是直角,对么?”我画了一个图给老师看,老师看了老半天,最后居然同意了我的错误答案,因为当时老师不清楚如何定义曲线的交角,或者说不知切线谓何。那个时候,教学水平之差可见一斑,所以,有个善于怀疑的大脑和不轻信的心就显得格外重要。
中学基本上是快乐的,初中我喜欢上了物理,那个物理老师长得很欧美,她身材高大、五官突兀、虹膜泛蓝。上课很认真,也很严厉。记得一次课堂争论很有趣,争论的问题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不是同时的?”,可能是她对书本上给出的结论在理解上并不是很有自信,或者是出于让大家思考辩论的目的(我认为是前者,但我更愿意相信是后者),
于是这个话题就争论起来了,班上有个很聪明的H同学,坚定的认为两个力不是同时的,并举例说,你划水,你先推水,水才给你一个力。老师好像被他说得有些困惑了,我反驳说,那个先后是逻辑上的,不是时间上的。可是当我思考时间趋近无穷小的时候,我也有所困惑。当时的初中生,还不懂分析学中的极限呀。(记忆片段:幼小年纪的H同学初中时曾经问过我两个物理问题,从当时来看,很有水准,所以我还有印象,第一个是,假设达到绝对温度,分子还运动么?第二个是,物体热胀冷缩,为什么结冰后体积反而大?我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对的,但思考是非常平庸的或者美其名曰是哲学的。我说,运动,因为不存在绝对静止。第二个问题,我说热胀冷缩是在同一状态下谈论的,水到冰状态发生了变化。)。除了班主任,骂女同学为妓女,还真没见到其它妖怪的老师。突然想起,那个无敌发音好脾气的英语老师,
【买内没资梨累唉】往事不堪回首啊。生物老师很幽默,我爱听她课,我学会了“爱面子首先得补胶原蛋白”,没有这玩意,你的脸蛋一戳一个火山坑。(记忆片段,超神奇的一次生物考试,所有选择题我都选B,每个我都会做,做了一半,我发现全是B,于是后一半我试验着先选B再校验,还真的都是B,最后我的分很高,我确信选择题是全对,可是有好多同学不信,觉得不可能。为了阅卷,这出题的老师太懒了!)
到了高中,文理分班前,遇到一个恶心的政治老师,算是中学美好回忆中大煞风景的一个人物。我真的不知道他曾经讲过什么实质内容,凭我上课的极佳状态,可以推知他只是在磨叽念叨书上的文字。唯一记得的是,他说有个读大学的女生给他写信了,然后他读给我们听,之后他把这个白同学吹上了天,把自己培养人家的功劳也吹上了天,听得我牙疼了,他也吹累了。之后他的目标就是在班里再培养一个能够给他写信的女生,基本上只提问女生,男生统统靠边站。按说,以上只是他个人的一个奇怪癖好而已。可这位妖怪, 不但是近视眼,而且是个大大的势利眼。有个女生(人其实挺好的),据说家里背景是XX局的YY委的,这下好,入学就是被他定为班长。上一秒钟还和别的同学凶巴巴不耐烦的说话,下一秒钟见了这个有背景的女同学就满脸堆笑,唠家常,拉关系。我原单纯的以为,这老师只是天性使然(按理说更年期都快过了),就是喜欢女同学,可是毕业后,据好多人透露,才知道幕后故事,这个妖怪是一门心思歪门邪道拐弯抹角的想当校长。
在妖怪的班上砺炼了一年,在妖怪的引荐下,一个大学刚毕业的英语老师(曾是妖怪的学生)教我们英语,这老师人不错、脾气好、认真,但是专业素养太菜(可能是初次入职讲课生疏吧),所以对我们没用,整整一年水平都不行,但据说后来这老师英语教得相当好,那时我们已经离开了。这期间,有个化学老师,一个老头,当时是副校长,是来给我们临时代课的,讲得超级清晰、透彻明白,他是我在中学见过的专业素养最高的老师。妖怪班平时是最乱的,其它课上,同学们基本都是在聊天,如果老师声不够大,有时甚至听不清老师在讲什么。可是这些爱讲话的同学,也真是很贱,看到是副校长来代课就不敢说话了,官字当头嘛,他们还真都变乖了,一个个的低着头不敢动弹,这是不是就是北京话“装孙子”的典范?教室安静了,老师讲得也好,所以这堂课印象深刻。 文理分班后,这个大煞风景的妖怪可以不用再见了,新班同学都非常乖,景象焕然一新,老师也都不错,至少他们在你的记忆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正常人。
大学里遇到了几位我比较欣赏的老师,当然也不乏好多恶心的妖怪。一个好的老师,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你从他们身上能看到智慧之光和人性之美,从而被提升被感染。而那些跳梁的妖怪,就像是充斥着硫化氢的浮云,或者是别人嚼过的口香糖,嗤之以鼻,令人作呕。(未完待续)
在成长过程中,你永远逃不掉一个对象,那就是老师。即便TA不是教师身份,也对你的思维思想有所影响吧?即便TA不是别人,也是你自己吧?即便TA不是人,也是书本吧?即便TA不是东西,也是提高你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的一个活生生的负面教材吧?!
在我朝优良文化传统和复杂人际关系的熏陶和浸染下,教师节就是“礼拜日”,这就是大学以前的我对教师节的基本印象,那时我并不知道Isomorphism的定义,但脑中却已经将他们同构了起来。我没给任何老师送过礼,记忆中没有,但不排除被送礼,比如被一帮同学拉着一起交班费给老师买东西。一些同学,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好的,淘气打架爱惹事的,或者有“政治企图”欲进或继续稳固班委职务的,在家长用心良苦或别有用心的指点和怂恿下,在那些无耻老师半推半就或欲擒故纵的暗示下,开始筹备礼物。明面送,暗里送,各有各的套路,忙得不亦乐乎。
礼若送得好,也确有其效。收了礼的对有认知障碍的开始显示出耐心而不是谩骂了,对调皮捣蛋的开始给与言辞批评而不是体罚了,对班委重新组阁并授与某某大权了。效果如此迅速,展露得又如此赤裸,即便像我这样不屑于踹踱别人心思的人,也能从中获得完全解码的信号:“这次看到了吧?下次知道了吧?”,这就好象是在课堂上向那些没有做礼拜的同学放映无码AV,刺激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灵,让其产生生理冲动。有些同学,他们非常憎恶以这种方式讨好老师,特别是讨好那些恶心的老师,而他们成绩又不好,所以老师有把柄进行名次歧视和言语虐待(当时的老师大都喜欢学习好的,这无可厚非,但对成绩不好的,缺乏耐心教导和鼓励,取而代之的是歧视挖苦和打击,你能想象一个初中语文老师骂她的学生为妓女么?你能想象一个小学数学老师骂他的学生为二败类么?这样的老师对我再好,给我再多的表扬,我心底的回收站也永远为他们敞开),所以家长只好采用迂回战术,绕过孩子的阻拦,后台打理暗渡陈仓,这就是我知道的Z同学的例子。
“中国式送礼”从娃娃抓起,在学校兴起,耳濡目染以致无师自通。其实,我们玷污了太多美好的东西,“送礼”行为本该是感恩的一种方式,礼物便是情感交流的物质载体,可是我们赋予礼物太多的“内涵”,赋予“送礼”太多的心意,以至将其演变为一种实现功利目的的道具。“中国人心眼多”=“其实那是一种弱智”这是个伟大的等式。你可能觉得等号连得荒唐,也可能和我一样领受到其一针见骨的深邃。
说到送礼,我有一次很不愉快的经历。那是小学时,我妈喜欢打扮我,给我织了各式各样的毛衣,还有毛线钩的礼帽。我当时的班任(女),没征得我同意,偷偷把礼帽拿到她们办公室和一群老师研究,到放学害得我还在找帽子。她把我叫到办公室,给了我一根白毛线,说按这个颜色,让我妈帮她织一个带图案的三角围巾。这任务给的如此简洁和直白,语气如此坚定有力,仿佛这就是我妈妈应该给她做的。我要帮她把思考补充完整,否则难以理解。她一定是认为,我妈妈有这样的毛线;她一定是认为,如果没有,我妈妈也会去买;她一定认为,如果买不到,我妈妈也有办法弄得到;她一定是认为,我妈妈必定有充足的时间;她一定是认为,我妈妈不可能说No,是的,她是对的,我妈妈不习惯说No” ^_^。她之所以理直气壮,其信心来自于“挟孩子以令诸父母”的思维,而当时的社会氛围,不是单凭哪一个明智而不屌恶心老师的家长可以改变的,任何家长都不想用自己的孩子做试验。买一件送给她了事,结果就是这样的。对于这个班主任,我记得两件事,“围巾门”过后是“招呼门”。
那是一个暑假,不确定是5还是6年级,和一个小伙伴走在路上,右前方楼道口一个阴影一直在瞄着我,我的小伙伴提醒我,我看了一眼,一副阶级斗争紧绷的脸,一双淡漠冷酷的眼,而我只是无言地安静地穿过这条巷子。向一个正常的老师打招呼问好,是件多么正常的事啊。可是,当时的我绝对没有心情和勇气逼迫自己去笑嘻嘻的说句“老师好!”,那真的会恶心到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说?至于么?这完全出于我对这个班任的多年了解。她有个臭毛病,确切地说,有种“中国式的领导心态”,而谁能满足她?就是这些小学生叽叽喳喳的“L老师好!”和少先队式的敬礼,每当她故作姿态的走进教室、走进方队、走到孩子群、甚至我猜走进女厕所的时候,总是希望被潮水般的问候和敬礼包围,这在她眼里就是鲜花和掌声啊!每每这时,她就会松开那紧绷的眉脸,仰两次头,有种极大的满足感,然后换个教室或其它地点循环表情。
很不幸,暑假我碰到了她(或者说她碰到了我),我非常熟悉那副嘴脸所传递的信号:“还不快来跟我敬礼问候,我盯着你呢!”。很遗憾,我的一瞥而过一定是毁了她的晚饭。我有种坏坏的窃喜,没走多远,就蹦蹦跳跳了起来,我知道她多半还在怒目远望„„开学时,这件事如果不提我都忘了,之所以我现在还能记得,是因为她向别的老师开始大肆宣扬这件事,并在一次班会上,拿着我的成绩单,跟我说:“你知道么?从你成绩来看,这学期我们打算让你当学习委员的。”旁边的一老师接着插话“只学习好不行啊,德智体美劳„„特别是礼貌”,“所以学习委员我们决定让XXX(好像是一个女生)来当”。弄个老师来唱双簧,还跟小学生玩这套把戏,真是很傻很恶很天真。我大概从4、5岁起不沾肥肉,因为一次恶心能让人记住太久。下面这件事,我还记得,我相信我们班的男生都记得,他姓王,名字中好像有个“利”字,记不太清了,就叫王八蛋好了,他教音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色魔。教学生弹钢琴唱歌时,每次都是叫个女同学骑在自己两个腿上,而且一骑就是一堂课,底下的男生都相嘘坏笑,有一次,他的裤子忘了拉上,大家传开了,后来据说这个人被一些女生家长告发了,不见踪影了,不知判刑没。王八蛋不但有恋童癖,还相当没人性,带领方队吹号时,勒令每个号手都不能上厕所,按他的变态理论,吹号憋气可以出汗,出汗就排水了,所以不需要去厕所。幸好我当时对吹号没兴趣(关键是有洁癖,那时候的号是铜嘴的,大家交叉的吹),不然碰到他带队可真是倒霉了。
小学除了恶心的人和事,当然也有些趣的。有个数学老师,她对我很好,就是有点疯狂,“二败类”是她的口头禅,好多数学不好的被她这句话骂过无数次(她也这样骂自己当时上初一的儿子),而让我不舒服和尴尬的是她总是一边表扬我和GZG同学,一边骂其他人“二败类”,弄得我俩经常被仇视。这个老师很彪悍,昨天骂完你“二败类”,第二天你只要成绩好了,作业做得好了,就会夸得你体无完肤,不少同学被她搞晕过。人和事我淡忘得太多,但对于有趣的问题,我基本都记得。我很清楚得记得一个数学思考题,“一个正方形,被2条线切割成全等的4份,那么这2条线交角一定是直角,对么?”我画了一个图给老师看,老师看了老半天,最后居然同意了我的错误答案,因为当时老师不清楚如何定义曲线的交角,或者说不知切线谓何。那个时候,教学水平之差可见一斑,所以,有个善于怀疑的大脑和不轻信的心就显得格外重要。
中学基本上是快乐的,初中我喜欢上了物理,那个物理老师长得很欧美,她身材高大、五官突兀、虹膜泛蓝。上课很认真,也很严厉。记得一次课堂争论很有趣,争论的问题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不是同时的?”,可能是她对书本上给出的结论在理解上并不是很有自信,或者是出于让大家思考辩论的目的(我认为是前者,但我更愿意相信是后者),
于是这个话题就争论起来了,班上有个很聪明的H同学,坚定的认为两个力不是同时的,并举例说,你划水,你先推水,水才给你一个力。老师好像被他说得有些困惑了,我反驳说,那个先后是逻辑上的,不是时间上的。可是当我思考时间趋近无穷小的时候,我也有所困惑。当时的初中生,还不懂分析学中的极限呀。(记忆片段:幼小年纪的H同学初中时曾经问过我两个物理问题,从当时来看,很有水准,所以我还有印象,第一个是,假设达到绝对温度,分子还运动么?第二个是,物体热胀冷缩,为什么结冰后体积反而大?我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对的,但思考是非常平庸的或者美其名曰是哲学的。我说,运动,因为不存在绝对静止。第二个问题,我说热胀冷缩是在同一状态下谈论的,水到冰状态发生了变化。)。除了班主任,骂女同学为妓女,还真没见到其它妖怪的老师。突然想起,那个无敌发音好脾气的英语老师,
【买内没资梨累唉】往事不堪回首啊。生物老师很幽默,我爱听她课,我学会了“爱面子首先得补胶原蛋白”,没有这玩意,你的脸蛋一戳一个火山坑。(记忆片段,超神奇的一次生物考试,所有选择题我都选B,每个我都会做,做了一半,我发现全是B,于是后一半我试验着先选B再校验,还真的都是B,最后我的分很高,我确信选择题是全对,可是有好多同学不信,觉得不可能。为了阅卷,这出题的老师太懒了!)
到了高中,文理分班前,遇到一个恶心的政治老师,算是中学美好回忆中大煞风景的一个人物。我真的不知道他曾经讲过什么实质内容,凭我上课的极佳状态,可以推知他只是在磨叽念叨书上的文字。唯一记得的是,他说有个读大学的女生给他写信了,然后他读给我们听,之后他把这个白同学吹上了天,把自己培养人家的功劳也吹上了天,听得我牙疼了,他也吹累了。之后他的目标就是在班里再培养一个能够给他写信的女生,基本上只提问女生,男生统统靠边站。按说,以上只是他个人的一个奇怪癖好而已。可这位妖怪, 不但是近视眼,而且是个大大的势利眼。有个女生(人其实挺好的),据说家里背景是XX局的YY委的,这下好,入学就是被他定为班长。上一秒钟还和别的同学凶巴巴不耐烦的说话,下一秒钟见了这个有背景的女同学就满脸堆笑,唠家常,拉关系。我原单纯的以为,这老师只是天性使然(按理说更年期都快过了),就是喜欢女同学,可是毕业后,据好多人透露,才知道幕后故事,这个妖怪是一门心思歪门邪道拐弯抹角的想当校长。
在妖怪的班上砺炼了一年,在妖怪的引荐下,一个大学刚毕业的英语老师(曾是妖怪的学生)教我们英语,这老师人不错、脾气好、认真,但是专业素养太菜(可能是初次入职讲课生疏吧),所以对我们没用,整整一年水平都不行,但据说后来这老师英语教得相当好,那时我们已经离开了。这期间,有个化学老师,一个老头,当时是副校长,是来给我们临时代课的,讲得超级清晰、透彻明白,他是我在中学见过的专业素养最高的老师。妖怪班平时是最乱的,其它课上,同学们基本都是在聊天,如果老师声不够大,有时甚至听不清老师在讲什么。可是这些爱讲话的同学,也真是很贱,看到是副校长来代课就不敢说话了,官字当头嘛,他们还真都变乖了,一个个的低着头不敢动弹,这是不是就是北京话“装孙子”的典范?教室安静了,老师讲得也好,所以这堂课印象深刻。 文理分班后,这个大煞风景的妖怪可以不用再见了,新班同学都非常乖,景象焕然一新,老师也都不错,至少他们在你的记忆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正常人。
大学里遇到了几位我比较欣赏的老师,当然也不乏好多恶心的妖怪。一个好的老师,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你从他们身上能看到智慧之光和人性之美,从而被提升被感染。而那些跳梁的妖怪,就像是充斥着硫化氢的浮云,或者是别人嚼过的口香糖,嗤之以鼻,令人作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