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
一、 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
1、 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 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 例如: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沈复《幼时记趣》)译: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②于厅事之东北角。(林嗣环《口技》) 译:在客厅的东北角。 ③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陋室金铭》)——各种草木的花。 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译:(他们)观赏自然景物后的感情 ⑤忘路之远近。(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忘记了路的远近。 ⑥明有奇巧人……能以径寸之木。(魏学伊《核舟记》)译:直径一寸的木头。 ⑦菊之爱,陱后鲜有闻。(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对于菊花的爱好。
2、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句成为句子成分或复句的成分。不必译出。
其格式为:主语+之+谓语。例如: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刘禹锡《爱莲说》)译:我唯独爱莲花的从淤泥中长出而不受到沾染。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译:这里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侵扰耳鼓。
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刘禹锡《陋室铭》)译:我认为菊花是花是的隐士。 ④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礼记)译:当政治上最高理想实施的时候。
3、 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不必译出。 例如:
①公将鼓之。(左秋明《曹刿论战》)译:鲁庄公将要击鼓进攻了。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蒲松龄《狼》)译:时间长了,
4、 宾语前置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 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例如: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译:宋国有什么罪呢?
动词“有”,宾语“陋”、“何罪”,借“之”帮助,把宾语“陋”“何罪”从动词“有”后面提到动词前面。这个“之”只是提宾标志,无实在意义。按现代汉语的说法,“何陋之有?”即为“有何陋?” “宋何罪之有?”即为“宋有何罪?”。
5、定语后置标志。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例如: 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 二、作代词用:
1、 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例如: ①具答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之:代指桃花源人。 ②亲戚畔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亲戚背叛反对他。之:代指道的君主。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左秋明《曹刿论战》)译:所以战胜了他们。之:代指齐国军队。 ④又数刀毙之。(蒲松龄《狼》)译:杀死了狼。之:代指狼。 ⑤箬篷覆之。(魏学伊《核舟记》)译:用箬篷叶做成的船篷覆盖在上面。之:代指船舱。 ⑥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魏学伊《核舟记》)译:关上窗户。之:它,代指窗户。
2、 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事”、“那”、“那样”等。例如: ① 渔为甚异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渔为非常惊异这件事。之:代指桃花源的情景。
②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听说了这件事。之:代指
1
桃花源事。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愚公移山》)译:还不能挖掉魁父这样的小山。 三、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 例如:
①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译:他停止耕作,到田埂上休息。 ②杜少府之任蜀州 译:到蜀州上任。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译: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以
1. 介词
(一)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例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二)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
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 例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译为:把、拿、用 例子:屠惧,投以骨(《狼》)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先帝……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活板》) 2.连词
(一)表示目的。 译为:来
例子: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二)表示结果。 译为: 以至、因而
例子: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三)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译为:而或省去
例子: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3.动词 译为:认为 例子: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
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⑤掩口胡卢而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④秦师轻而无礼。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于兹。 (而已)罢了。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⑤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后」才,方才。例: ①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三月而后成。
3
④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⑤假诸人而后见也。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
1、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我壮丽的少年中国啊,与天一样永不老去。 3、悲哉世也。 这个世道真可悲。
4、如鸣佩环。 如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击的悦耳声。 5、潇潇暮雨。 傍晚的雨绵绵不断。
6、帘卷西风。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何以战? 依靠什么去迎战?
3、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
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然而,居住在城内的人并不知道郊外已有春天了。5、何用识夫婿。 凭借什么特征便是我的夫君呢? 6、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7、唯才是举。(是,宾语提前标志) 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怎样。 8、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孔文这人凭什么称呼他“文”? 9、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10、问女何所思。 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 11、会宾客大宴。 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何苦而不平? 又担心什么挖不平呢?
13、且人患志之不立。 况且,人们担心的是不立志。 14、王曰:“何为者?” 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 15、宋何罪之有? 宋国又有什么罪呢?
16、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莫敢我抗。(抗我) 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衡阳雁去无留意。 向南方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多歧路,今安在?(在安) 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今天在哪里? 20、辙也未之见焉。 苏辙一直没能见到他啊. 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 1、祭以尉首。(以尉首祭) 用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 把当今天下大事拿来咨询我。 3、战于长勺(与长勺战)。 在长勺迎战齐军。 4、叫嚣乎东西。(乎东西叫嚣) 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 5、借(于)旁近与之。 在旁边邻居家借来给他。
6、信义著于四海。 在四海之内,百姓都知道你是很守信义的。7、屠惧,投以骨。 屠户很害怕,就把担中的骨头扔给狼。 8、贫者语于富者曰。 穷和尚向富和尚告诉了自己去南海的想法。9、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10、易之以百金。 用百金来交换。
4
11、有时朝发(于)白帝。 有时候,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1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因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急不可待。 13、胡不见我于王。 为什么不把我引荐给楚王? 14、受地于先王。 从先王那儿接受继承了土地。
15、醒能述(之)以文者。 酒醒以后能够写文章记述这件事的人。
1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在岳阳楼的上面镌刻上唐代和当今名人的诗词歌赋。 四、定语后置。定语本应放在名词中心语的前面,为了强调定语所表达的内容,临时置后。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马料。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在高高的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就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
4、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餅。 羊子曾在路上行走,捡拾到别人丢失的一块金子。 5、尝贻余核舟一(枚)。 曾经赠送给我一枚桃核雕刻的小船。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原来是挑选又长又窄的桃核雕刻成的啊。 7、有地隐然而高。 有一块隐隐约约比较高的地。 8、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有一方洼陷下去的长方形的水池。 9、听其言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 听他宏辩的言论,看他秀伟的容貌。 文言文被动句。
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周处年轻的时候,粗暴强悍,争强好胜,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
2、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只见它一吐舌头,两只小虫就被它吞吃掉了。 4、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天帝被他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5、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你被人雇佣耕地,有什么富贵可言呢? 6、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举用。
7、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一向都很关爱士卒,士卒也都愿意被他命令。 8、陈涉乃立为王。 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
9、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陈胜、吴广都被编在这支队伍中。
10、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油从铜钱的方孔中流进去,可是铜钱的边缘一点也没被油沾湿。 11、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山峦被晴空下融化的积雪洗净,美好得像擦过一样。 12、池水尽黑。 池水尽被洗笔的余墨染黑。 13、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也。 小小的诚意不能被人信服,神灵不会保佑您的。 (三)文言文判断句。
1、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们不知道是谁家的女儿。 2、力学不倦,自力者也。
努力学习永不倦怠,才是靠自己的努力进取获得成功的人。 3、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德高望重的人。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之花。
5、此为何若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6、中轩敞着为舱。 中间高起的部分是船舱。
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胆识的人。 8、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应当继承王位的人是公子扶苏。 9、我是李府君亲。 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5
之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于厅事之东北角。 3、水陆草木之花。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忘路之远近。
6、明有奇巧人……能以径寸之木。 7、菊之爱,陱后鲜有闻。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9、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11、大道之行也。 12、公将鼓之。
13、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14、孔子云:“何陋之有?” 15、宋何罪之有? 16、马之千里者。 17、具答之。 18、亲戚畔之.
19、彼竭我盈,故克之。 20、又数刀毙之。 21、箬篷覆之。
22、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23、渔为甚异之。
2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25、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6、辍耕之垄上。
27、杜少府之任蜀州.
2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以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 4、以其境过清。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7、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9、以啮人,无御之者。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屠惧,投以骨 12、遂许先帝以驱驰
13、先帝……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4、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1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6、以光先帝遗德 17、属予作文以记之
18、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9、以伤先帝之明
20、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1、而或省去
22、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3、皆以美于徐公。
而
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6、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7、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8、朝而往,暮而归。 9、掩口胡卢而笑。
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1、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12
13、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1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15、秦师轻而无礼。
1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余闻而愈悲。
18、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19、灭滑而还。
20、军惊而坏都舍。 21、而翁归。 22、若欲死而父。
23、而母立于兹。
24、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5、如是而已。
26、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27、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28、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29、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30、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
31、三月而后成。
32、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
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33、假诸人而后见也。 34、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35、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
1、甚矣,汝之不惠。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3、悲哉世也。
4、如鸣佩环。
5、潇潇暮雨。
6、帘卷西风。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
我哉?
2、何以战?
3、微斯人,吾谁与归?
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何用识夫婿。
6、孔子云:“何陋之有?”
7、唯才是举。
8、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9、时人莫之许也。
10、问女何所思。
11、会宾客大宴。
12、何苦而不平?
13、且人患志之不立。
14、王曰:“何为者?”
15、宋何罪之有?
16、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17、鬼莫敢我抗。
18、衡阳雁去无留意。
19、多歧路,今安在?
20、辙也未之见焉。
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
前作状语)
1、祭以尉首。
2、咨臣以当世之事
3、战于长勺
4、叫嚣乎东西。
5、借旁近与之。
6、信义著于四海。
7、屠惧,投以骨。 8、贫者语于富者曰。 9、蒙辞以军中多务。
10、易之以百金。
11、有时朝发(于)白帝。 1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3、胡不见我于王。
14、受地于先王。 15、醒能述(之)以文者。 1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四、定语后置。定语本应放在名词中心语的前面,为了强调定语所表达的内容,临时置后。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餅。 5、尝贻余核舟一(枚)。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7、有地隐然而高。 8、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9、听其言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 文言文被动句。 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2、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5、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6、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7、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8、陈涉乃立为王。 9、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10、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11、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12、池水尽黑。 13、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也。 (三)文言文判断句。 1、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2、力学不倦,自力者也。 3、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5、此为何若人? 6、中轩敞着为舱。 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8、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9、我是李府君亲7
8
之
一、 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
1、 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 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 例如: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沈复《幼时记趣》)译: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②于厅事之东北角。(林嗣环《口技》) 译:在客厅的东北角。 ③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陋室金铭》)——各种草木的花。 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译:(他们)观赏自然景物后的感情 ⑤忘路之远近。(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忘记了路的远近。 ⑥明有奇巧人……能以径寸之木。(魏学伊《核舟记》)译:直径一寸的木头。 ⑦菊之爱,陱后鲜有闻。(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对于菊花的爱好。
2、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句成为句子成分或复句的成分。不必译出。
其格式为:主语+之+谓语。例如: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刘禹锡《爱莲说》)译:我唯独爱莲花的从淤泥中长出而不受到沾染。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译:这里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侵扰耳鼓。
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刘禹锡《陋室铭》)译:我认为菊花是花是的隐士。 ④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礼记)译:当政治上最高理想实施的时候。
3、 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不必译出。 例如:
①公将鼓之。(左秋明《曹刿论战》)译:鲁庄公将要击鼓进攻了。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蒲松龄《狼》)译:时间长了,
4、 宾语前置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 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例如: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译:宋国有什么罪呢?
动词“有”,宾语“陋”、“何罪”,借“之”帮助,把宾语“陋”“何罪”从动词“有”后面提到动词前面。这个“之”只是提宾标志,无实在意义。按现代汉语的说法,“何陋之有?”即为“有何陋?” “宋何罪之有?”即为“宋有何罪?”。
5、定语后置标志。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例如: 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 二、作代词用:
1、 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例如: ①具答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之:代指桃花源人。 ②亲戚畔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亲戚背叛反对他。之:代指道的君主。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左秋明《曹刿论战》)译:所以战胜了他们。之:代指齐国军队。 ④又数刀毙之。(蒲松龄《狼》)译:杀死了狼。之:代指狼。 ⑤箬篷覆之。(魏学伊《核舟记》)译:用箬篷叶做成的船篷覆盖在上面。之:代指船舱。 ⑥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魏学伊《核舟记》)译:关上窗户。之:它,代指窗户。
2、 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事”、“那”、“那样”等。例如: ① 渔为甚异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渔为非常惊异这件事。之:代指桃花源的情景。
②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听说了这件事。之:代指
1
桃花源事。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愚公移山》)译:还不能挖掉魁父这样的小山。 三、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 例如:
①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译:他停止耕作,到田埂上休息。 ②杜少府之任蜀州 译:到蜀州上任。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译: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以
1. 介词
(一)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例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二)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
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 例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译为:把、拿、用 例子:屠惧,投以骨(《狼》)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先帝……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活板》) 2.连词
(一)表示目的。 译为:来
例子: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二)表示结果。 译为: 以至、因而
例子: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三)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译为:而或省去
例子: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3.动词 译为:认为 例子: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
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⑤掩口胡卢而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④秦师轻而无礼。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于兹。 (而已)罢了。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⑤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后」才,方才。例: ①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三月而后成。
3
④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⑤假诸人而后见也。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
1、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我壮丽的少年中国啊,与天一样永不老去。 3、悲哉世也。 这个世道真可悲。
4、如鸣佩环。 如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击的悦耳声。 5、潇潇暮雨。 傍晚的雨绵绵不断。
6、帘卷西风。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何以战? 依靠什么去迎战?
3、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
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然而,居住在城内的人并不知道郊外已有春天了。5、何用识夫婿。 凭借什么特征便是我的夫君呢? 6、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7、唯才是举。(是,宾语提前标志) 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怎样。 8、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孔文这人凭什么称呼他“文”? 9、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 10、问女何所思。 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 11、会宾客大宴。 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何苦而不平? 又担心什么挖不平呢?
13、且人患志之不立。 况且,人们担心的是不立志。 14、王曰:“何为者?” 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 15、宋何罪之有? 宋国又有什么罪呢?
16、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莫敢我抗。(抗我) 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衡阳雁去无留意。 向南方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多歧路,今安在?(在安) 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今天在哪里? 20、辙也未之见焉。 苏辙一直没能见到他啊. 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 1、祭以尉首。(以尉首祭) 用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 把当今天下大事拿来咨询我。 3、战于长勺(与长勺战)。 在长勺迎战齐军。 4、叫嚣乎东西。(乎东西叫嚣) 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 5、借(于)旁近与之。 在旁边邻居家借来给他。
6、信义著于四海。 在四海之内,百姓都知道你是很守信义的。7、屠惧,投以骨。 屠户很害怕,就把担中的骨头扔给狼。 8、贫者语于富者曰。 穷和尚向富和尚告诉了自己去南海的想法。9、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10、易之以百金。 用百金来交换。
4
11、有时朝发(于)白帝。 有时候,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1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因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急不可待。 13、胡不见我于王。 为什么不把我引荐给楚王? 14、受地于先王。 从先王那儿接受继承了土地。
15、醒能述(之)以文者。 酒醒以后能够写文章记述这件事的人。
1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在岳阳楼的上面镌刻上唐代和当今名人的诗词歌赋。 四、定语后置。定语本应放在名词中心语的前面,为了强调定语所表达的内容,临时置后。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马料。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在高高的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就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
4、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餅。 羊子曾在路上行走,捡拾到别人丢失的一块金子。 5、尝贻余核舟一(枚)。 曾经赠送给我一枚桃核雕刻的小船。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原来是挑选又长又窄的桃核雕刻成的啊。 7、有地隐然而高。 有一块隐隐约约比较高的地。 8、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有一方洼陷下去的长方形的水池。 9、听其言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 听他宏辩的言论,看他秀伟的容貌。 文言文被动句。
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周处年轻的时候,粗暴强悍,争强好胜,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
2、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只见它一吐舌头,两只小虫就被它吞吃掉了。 4、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天帝被他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5、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你被人雇佣耕地,有什么富贵可言呢? 6、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举用。
7、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一向都很关爱士卒,士卒也都愿意被他命令。 8、陈涉乃立为王。 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
9、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陈胜、吴广都被编在这支队伍中。
10、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油从铜钱的方孔中流进去,可是铜钱的边缘一点也没被油沾湿。 11、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山峦被晴空下融化的积雪洗净,美好得像擦过一样。 12、池水尽黑。 池水尽被洗笔的余墨染黑。 13、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也。 小小的诚意不能被人信服,神灵不会保佑您的。 (三)文言文判断句。
1、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们不知道是谁家的女儿。 2、力学不倦,自力者也。
努力学习永不倦怠,才是靠自己的努力进取获得成功的人。 3、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德高望重的人。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之花。
5、此为何若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6、中轩敞着为舱。 中间高起的部分是船舱。
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胆识的人。 8、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应当继承王位的人是公子扶苏。 9、我是李府君亲。 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5
之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于厅事之东北角。 3、水陆草木之花。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忘路之远近。
6、明有奇巧人……能以径寸之木。 7、菊之爱,陱后鲜有闻。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9、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11、大道之行也。 12、公将鼓之。
13、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14、孔子云:“何陋之有?” 15、宋何罪之有? 16、马之千里者。 17、具答之。 18、亲戚畔之.
19、彼竭我盈,故克之。 20、又数刀毙之。 21、箬篷覆之。
22、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23、渔为甚异之。
2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25、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6、辍耕之垄上。
27、杜少府之任蜀州.
2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以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 4、以其境过清。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7、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9、以啮人,无御之者。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屠惧,投以骨 12、遂许先帝以驱驰
13、先帝……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4、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1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6、以光先帝遗德 17、属予作文以记之
18、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9、以伤先帝之明
20、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1、而或省去
22、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3、皆以美于徐公。
而
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6、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7、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8、朝而往,暮而归。 9、掩口胡卢而笑。
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1、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12
13、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1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15、秦师轻而无礼。
1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余闻而愈悲。
18、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19、灭滑而还。
20、军惊而坏都舍。 21、而翁归。 22、若欲死而父。
23、而母立于兹。
24、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5、如是而已。
26、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27、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28、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29、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30、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
31、三月而后成。
32、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
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33、假诸人而后见也。 34、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35、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
1、甚矣,汝之不惠。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3、悲哉世也。
4、如鸣佩环。
5、潇潇暮雨。
6、帘卷西风。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
我哉?
2、何以战?
3、微斯人,吾谁与归?
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何用识夫婿。
6、孔子云:“何陋之有?”
7、唯才是举。
8、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9、时人莫之许也。
10、问女何所思。
11、会宾客大宴。
12、何苦而不平?
13、且人患志之不立。
14、王曰:“何为者?”
15、宋何罪之有?
16、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17、鬼莫敢我抗。
18、衡阳雁去无留意。
19、多歧路,今安在?
20、辙也未之见焉。
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
前作状语)
1、祭以尉首。
2、咨臣以当世之事
3、战于长勺
4、叫嚣乎东西。
5、借旁近与之。
6、信义著于四海。
7、屠惧,投以骨。 8、贫者语于富者曰。 9、蒙辞以军中多务。
10、易之以百金。
11、有时朝发(于)白帝。 1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3、胡不见我于王。
14、受地于先王。 15、醒能述(之)以文者。 1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四、定语后置。定语本应放在名词中心语的前面,为了强调定语所表达的内容,临时置后。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餅。 5、尝贻余核舟一(枚)。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7、有地隐然而高。 8、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9、听其言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 文言文被动句。 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2、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5、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6、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7、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8、陈涉乃立为王。 9、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10、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11、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12、池水尽黑。 13、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也。 (三)文言文判断句。 1、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2、力学不倦,自力者也。 3、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5、此为何若人? 6、中轩敞着为舱。 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8、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9、我是李府君亲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