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人才:需求潜力巨大的五大行业
资讯摘要:未来人才需求潜力巨大的五大行业,目前企业急需的是掌握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高学历、复合型、外向型的金融专业人才;建筑房地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容,同时人才需求对象将呈现高端化、专业化的态势......
哪些行业将成为人才需求“黑马”?综合了各方观点后发现,以下六大行业有望成为人才市场上的热门行当。
金融业:未来潜力大急缺复合型人才
金融市场复苏,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很大。据悉,目前企业急需的是掌握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高学历、复合型、外向型的金融专业人才,而国有金融机构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则将以研究生学历为主。随着金融危机的慢慢好转,金融行业的招聘也开始回暖,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开始逐渐增多。 职位:金融分析师、金融产品开发、风险合规人员、理财规划师、基金经理、证券经纪人等。 房地产业:高端专业人才难求
尽管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频频改变,但房地产市场依旧红火。预计未来几年,建筑房地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容,同时人才需求对象将呈现高端化、专业化的态势。一方面,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侧重于专业领域资格证书、行业工作经验及项目经验背景;另外一方面,对房地产金融、房地产法律等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加大。
职位:房地产营销策划、销售经理、项目经理、房地产金融专业人员、房地产法律专业人才等。 医药行业:新医改推动人才需求增加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疗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对医科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一方面,医药行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正在大幅度扩充全国的营销阵营。从2010年校园招聘情况看,医药名企对医学、药学、心理学等科班出身的医药代表呈现“海量”需求,名额不限。另一方面,目前中小医院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人才缺口很大。对于大多数本科生和专科生来说,选择县级以下的中小医院就业是理性的大方向。 职位:医药代表、新药研发等。
制造业: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有望成亮点
全球经济的回暖必将带动“中国制造”的进一步复苏。据悉,在制造企业聚集的东莞,目前大部分外贸企业的订单已经明显恢复。专家预测,以家电、汽车、摩托车为代表的消费品制造业和工程机械主导的
装备制造业,有望成为新一年的行业亮点。据了解,制造业的紧缺人才主要是专业技术型人才和熟练操作工。
职位:生产工艺工程师、质量检验人员、熟练普工等。
3G行业:人才需求缺口达15万-20万
随着3G应用的全面开展,通信业正进行新一轮技术更新。作为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相结合的一种技术,3G对传统软件工程师需求减小,而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软件工程师正逐渐成为职场新贵。从3G运营商、设备提供商、手机终端制造商到3G门户,整个通信产业链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量可能达到15万到20万人左右。同时技术研发类人员的薪资待遇还将有所上升。
职位: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技术研发工程师、内容编辑等。
4.汽车制造业
重点是自主开发、打造品牌。提高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经营能力;稳定发展轿车;重点发展零部件制造及客车、重型载重汽车、集装箱运输卡车和专用车;大力推进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燃气等新能源汽车开发与生产,形成自主品牌产品。未来发展重点是:(1)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燃气汽车制造;(2)轿车、客车、重型汽车、高性能特种车辆整车制造;(3)车辆关键零部件制造。
相关专业:汽车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工艺与维修、汽车维修与营销、汽车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国际贸易与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5.金融业
2007年,首批获得中国内地经营牌照的四家外资法人银行已在内地多个城市正式挂牌营业。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在人才的争夺上也打得如火如荼。随着券商推出的业务和产品从单一走向丰富,如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备兑权证、股权投资等各项新业务开闸在即,同样
需要新鲜人才的加盟。金融业发展的重点是银行、财务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中介公司。
相关专业:资产评估、财务会计、投资经济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证券与期货、国际贸易与金融、邮政金融、国际金融、投资经济、货币银行学、保险、金融学等。
6.物流业
根据《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上海要初步建成国际重要物流枢纽和亚太物流中心之一。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3%;国际集装箱中转比重达到10%左右。物流行业重点发展的企业是:
(1)第三方物流企业;(2)仓储设施和分拨配送中心;(3)国内外货运代理;(4)多式联运;(5)道路货运;(6)物流信息系统开发和咨询。
相关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航运业务管理、外轮理货与港口业务、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航空港安全检查、物流管理、海关管理
深圳人才大市场发布人才供需指数报告,86%企业缺人
制造业需求最大 中高级人才最缺
招聘难?求职难?有多难?这边厢企业唱罢“招不到人”,那边厢求职者又感叹“找不到工”,一些调查统计结果或许能为您稍稍拨开迷雾,看清近期人才市场走向。近日,深圳市人才大市场发布《春节节后人才供需指数》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制造业仍是需求最大的行业,而各行各业的人才缺口主要集中在拥有一定程度行业专业经验的中高级技术、研发和管理类岗位。值得一提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经营管理类岗位人才严重紧缺。
现状
制造业招聘单位最多技术管理类岗位需求最大
记者从深圳市人才大市场日前发布的《2012年春节节后人才供需指数》调查报告中看到,从招聘单位的数量上来看,通信、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是本市招聘单位最多的,占26.47%,其次是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医药、卫生用品制造,快速消费品生产,文化、体育、教育,金融,石油、化学、制品制造,房地产,以及耐用消费品生产。
在招聘需求调查中,深圳市招聘人数需求量最大的职位类别是技术管理类岗位,其次是经营管理类岗位、营销类岗位、行政管理类岗位、研发类岗位、生产类岗位和人力资源类岗位。而招聘热门职业则有:市场经理/营销经理/渠道经理、产品/品牌经理、
国际贸易/涉外业务、会计/会计助理、国内贸易、程序员/软件工程师、销售经理/区域经理/商务经理/业务经理、人力资源经理/主管/专员/助理、机电工程师、销售工程师/销售代表、公关专员/经理。
这项调查还就春节节后人才缺口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情况访问了本市136家招聘单位,在受访企业中,55.15%表示一部分岗位存在缺人现象,对企业经营造成了一定影响;30.15%表示大量岗位缺人,对企业经营造成了较大影响;0.74%的企业表示严重缺人,已经影响到企业运作。仅有13.97%的企业表示人才供需基本平衡,不紧缺。
受访企业表示,人才缺口主要集中在拥有一定程度行业专业经验的中高级技术、研发和管理类岗位。值得一提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经营管理类岗位人才严重紧缺。 75%求职者为外省籍44.65%为本科学历
该报告中还提到,一项对327名求职者进行的现场调查显示,广东省外户籍人员占到了求职者的75.23%,广东省非深圳市户籍人员占16.82%,深圳市户籍人员仅占7.95%。 对节后求职者学历及工作经验的统计显示,节后深圳人才大市场求职者群体以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拥有一定工作年限的求职者为主。求职者中有44.65%是本科学历求职者,大专学历求职者占40.37%,初中、高中以下的外来劳务工占6.73%,中专、技校、职校学历求职者占7.65%,硕士以上学历求职者占0.61%。2012届应届毕业生占34.25%,拥有1—5年工作经验的人员占41.59%,拥有6—10年工作经验的人员占
9.17%,拥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占8.56%。
当求职者被问到来深找工作的主要原因时,37%的人看重深圳的就业创业机会,仅有不到1%的人认可深圳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系和物价水平。
对策
近六成企业愿全面上调工资
随着物价水平增高和各类人才市场需求的持续旺盛,涨工资成为企业必须采取的吸引并留住人才的手段。
在《2012年春节节后人才供需才市指数》调查所访问的深圳市136家招聘单位中,58.82%的企业表示节后员工税后全额工资全面上调,集中在通信/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快速消费品生产(食品/饮料/化妆品/服装/纺织)、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医药/卫生用品制造行业。在这一片“涨”声之中,文化/体育/教育企业的涨薪幅度最高,该类企业的销售代表、技术管理类职位有31%—50%的涨幅,专业教师有21%—30%的涨幅,凸显该行业发展迅猛,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市场争抢人才活跃。
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行业却出现薪资下调的情况,如物流/仓储/邮政、旅游/餐饮/酒店、金融(证券/银行/保险/信托)企业的行政管理、营销类岗位就有10%左右的薪资下调幅度。
面对节后外来企业数量在深招聘单位比例超过三成、周边城市的企业到深圳招聘人才的举措愈加积极的现状,本地企业通过积极改善自身条件,增加对求职者的吸引力。在受访企业中,25%的企业年后提供了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工资;22.06%的企业增加了员工培训机会;22.06%的企业重点打造员工晋升及发展良机;此外,留住人才的手段还包括重点宣传企业影响力、倡导员工与企业文化融合、提供员工食宿及交通等日常便利、增加奖金、旅游等福利、加强工作氛围软环境建设、提高工作地点硬件设施投入等。
问题
企业要求与求职者意向不匹配导致供需失衡
记者从《2012年春节节后人才供需才市指数》中发现,企业的职位要求与求职者就业意向的匹配度不够所导致的结构性矛盾,是导致人才市场呈现供需失衡的原因,使得节后市场招聘单位和求职者总量皆出现两旺,而供需匹配率偏低、企业反映招人难的情况。
这份调查报告里提到找工作中最困扰求职者的问题,27.52%的求职者的答案为“个人资历与企业需求不符”,17.43%的人感到企业提供的薪酬福利与个人的预期落差太大,双方供需不匹配。此外,22.94%的人感觉市场上可挑选的职位不多,不能满足求
职需求。
而与之形成强烈关联的是企业对“目前招人难的主要原因”的回答,18.38%的企业表示企业工资福利待遇水平未达到员工及求职者的期望,致使员工流失率较高;8.82%的企业表示劳动力技能素质水平不能有效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4.41%的企业表示就业群体期望值较高,与企业实际薪资福利不匹配。
哪些行业工资涨情看好?
六大行业2012年薪情分析
在用工荒的困境之下,各企业纷纷涨薪留人,“涨声”是否能成功兑现呢?记者根据深圳市鹏程人力资源配置有限公司发布的《2011年度深圳就业指数报告》,整理出今年各行业的薪资上涨行情排名,供读者参考。
第一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点评:受到移动互联和云计算发展的影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人才争夺更加激烈,81%的企业预计加薪,相较其他行业加薪前景更明朗。
第二名:制造业
点评:未来一年内,能源和汽车行业或将进一步提升,该行业内的中高层专业人士或将得到更多重视,薪酬看涨。多元化技术和经验的劳动力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因此,具有海外工作经验且具备良好领导力、沟通技巧的求职者的身价亦将上涨。此外,受最低工资上调、企业为留人而加薪的影响,普工工资也将上涨。
第三名: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业
点评:尽管医药产业的相关政策已开始从“支持发展”转向“调整反思”,而跨国公司也开始通过并购、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加剧行业竞争,但这些因素并不会影响到这个行业的整体上升趋势,仍有62%的企业预计加薪。
第四名:金融业
点评:目前国际经济环境持续低迷,对深圳金融业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部分银行出现削减开支的情况,17%的金融业企业预计减薪。但大部分企业对经济前景预期乐观,仍有58%的企业预计会加薪。
第五名:住宿和餐饮业
点评:由于这一行业普遍面临原材料上涨,房租上涨,燃料、水、电上涨,人工上涨等问题,加之竞争激烈,成本上升的压力不能完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因此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利润下降,薪酬只能维持或小幅上涨。
第六名:房地产行业
点评:房地产业对大环境十分敏感,面对调控压力,发展前景略显悲观,行业内41%的企业不确定加薪的可能。
未来人才:需求潜力巨大的五大行业
资讯摘要:未来人才需求潜力巨大的五大行业,目前企业急需的是掌握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高学历、复合型、外向型的金融专业人才;建筑房地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容,同时人才需求对象将呈现高端化、专业化的态势......
哪些行业将成为人才需求“黑马”?综合了各方观点后发现,以下六大行业有望成为人才市场上的热门行当。
金融业:未来潜力大急缺复合型人才
金融市场复苏,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很大。据悉,目前企业急需的是掌握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高学历、复合型、外向型的金融专业人才,而国有金融机构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则将以研究生学历为主。随着金融危机的慢慢好转,金融行业的招聘也开始回暖,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开始逐渐增多。 职位:金融分析师、金融产品开发、风险合规人员、理财规划师、基金经理、证券经纪人等。 房地产业:高端专业人才难求
尽管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频频改变,但房地产市场依旧红火。预计未来几年,建筑房地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容,同时人才需求对象将呈现高端化、专业化的态势。一方面,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侧重于专业领域资格证书、行业工作经验及项目经验背景;另外一方面,对房地产金融、房地产法律等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加大。
职位:房地产营销策划、销售经理、项目经理、房地产金融专业人员、房地产法律专业人才等。 医药行业:新医改推动人才需求增加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疗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对医科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一方面,医药行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正在大幅度扩充全国的营销阵营。从2010年校园招聘情况看,医药名企对医学、药学、心理学等科班出身的医药代表呈现“海量”需求,名额不限。另一方面,目前中小医院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人才缺口很大。对于大多数本科生和专科生来说,选择县级以下的中小医院就业是理性的大方向。 职位:医药代表、新药研发等。
制造业: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有望成亮点
全球经济的回暖必将带动“中国制造”的进一步复苏。据悉,在制造企业聚集的东莞,目前大部分外贸企业的订单已经明显恢复。专家预测,以家电、汽车、摩托车为代表的消费品制造业和工程机械主导的
装备制造业,有望成为新一年的行业亮点。据了解,制造业的紧缺人才主要是专业技术型人才和熟练操作工。
职位:生产工艺工程师、质量检验人员、熟练普工等。
3G行业:人才需求缺口达15万-20万
随着3G应用的全面开展,通信业正进行新一轮技术更新。作为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相结合的一种技术,3G对传统软件工程师需求减小,而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软件工程师正逐渐成为职场新贵。从3G运营商、设备提供商、手机终端制造商到3G门户,整个通信产业链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量可能达到15万到20万人左右。同时技术研发类人员的薪资待遇还将有所上升。
职位: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技术研发工程师、内容编辑等。
4.汽车制造业
重点是自主开发、打造品牌。提高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经营能力;稳定发展轿车;重点发展零部件制造及客车、重型载重汽车、集装箱运输卡车和专用车;大力推进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燃气等新能源汽车开发与生产,形成自主品牌产品。未来发展重点是:(1)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燃气汽车制造;(2)轿车、客车、重型汽车、高性能特种车辆整车制造;(3)车辆关键零部件制造。
相关专业:汽车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工艺与维修、汽车维修与营销、汽车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国际贸易与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5.金融业
2007年,首批获得中国内地经营牌照的四家外资法人银行已在内地多个城市正式挂牌营业。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在人才的争夺上也打得如火如荼。随着券商推出的业务和产品从单一走向丰富,如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备兑权证、股权投资等各项新业务开闸在即,同样
需要新鲜人才的加盟。金融业发展的重点是银行、财务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中介公司。
相关专业:资产评估、财务会计、投资经济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证券与期货、国际贸易与金融、邮政金融、国际金融、投资经济、货币银行学、保险、金融学等。
6.物流业
根据《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上海要初步建成国际重要物流枢纽和亚太物流中心之一。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3%;国际集装箱中转比重达到10%左右。物流行业重点发展的企业是:
(1)第三方物流企业;(2)仓储设施和分拨配送中心;(3)国内外货运代理;(4)多式联运;(5)道路货运;(6)物流信息系统开发和咨询。
相关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航运业务管理、外轮理货与港口业务、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航空港安全检查、物流管理、海关管理
深圳人才大市场发布人才供需指数报告,86%企业缺人
制造业需求最大 中高级人才最缺
招聘难?求职难?有多难?这边厢企业唱罢“招不到人”,那边厢求职者又感叹“找不到工”,一些调查统计结果或许能为您稍稍拨开迷雾,看清近期人才市场走向。近日,深圳市人才大市场发布《春节节后人才供需指数》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制造业仍是需求最大的行业,而各行各业的人才缺口主要集中在拥有一定程度行业专业经验的中高级技术、研发和管理类岗位。值得一提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经营管理类岗位人才严重紧缺。
现状
制造业招聘单位最多技术管理类岗位需求最大
记者从深圳市人才大市场日前发布的《2012年春节节后人才供需指数》调查报告中看到,从招聘单位的数量上来看,通信、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是本市招聘单位最多的,占26.47%,其次是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医药、卫生用品制造,快速消费品生产,文化、体育、教育,金融,石油、化学、制品制造,房地产,以及耐用消费品生产。
在招聘需求调查中,深圳市招聘人数需求量最大的职位类别是技术管理类岗位,其次是经营管理类岗位、营销类岗位、行政管理类岗位、研发类岗位、生产类岗位和人力资源类岗位。而招聘热门职业则有:市场经理/营销经理/渠道经理、产品/品牌经理、
国际贸易/涉外业务、会计/会计助理、国内贸易、程序员/软件工程师、销售经理/区域经理/商务经理/业务经理、人力资源经理/主管/专员/助理、机电工程师、销售工程师/销售代表、公关专员/经理。
这项调查还就春节节后人才缺口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情况访问了本市136家招聘单位,在受访企业中,55.15%表示一部分岗位存在缺人现象,对企业经营造成了一定影响;30.15%表示大量岗位缺人,对企业经营造成了较大影响;0.74%的企业表示严重缺人,已经影响到企业运作。仅有13.97%的企业表示人才供需基本平衡,不紧缺。
受访企业表示,人才缺口主要集中在拥有一定程度行业专业经验的中高级技术、研发和管理类岗位。值得一提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经营管理类岗位人才严重紧缺。 75%求职者为外省籍44.65%为本科学历
该报告中还提到,一项对327名求职者进行的现场调查显示,广东省外户籍人员占到了求职者的75.23%,广东省非深圳市户籍人员占16.82%,深圳市户籍人员仅占7.95%。 对节后求职者学历及工作经验的统计显示,节后深圳人才大市场求职者群体以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拥有一定工作年限的求职者为主。求职者中有44.65%是本科学历求职者,大专学历求职者占40.37%,初中、高中以下的外来劳务工占6.73%,中专、技校、职校学历求职者占7.65%,硕士以上学历求职者占0.61%。2012届应届毕业生占34.25%,拥有1—5年工作经验的人员占41.59%,拥有6—10年工作经验的人员占
9.17%,拥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占8.56%。
当求职者被问到来深找工作的主要原因时,37%的人看重深圳的就业创业机会,仅有不到1%的人认可深圳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系和物价水平。
对策
近六成企业愿全面上调工资
随着物价水平增高和各类人才市场需求的持续旺盛,涨工资成为企业必须采取的吸引并留住人才的手段。
在《2012年春节节后人才供需才市指数》调查所访问的深圳市136家招聘单位中,58.82%的企业表示节后员工税后全额工资全面上调,集中在通信/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快速消费品生产(食品/饮料/化妆品/服装/纺织)、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医药/卫生用品制造行业。在这一片“涨”声之中,文化/体育/教育企业的涨薪幅度最高,该类企业的销售代表、技术管理类职位有31%—50%的涨幅,专业教师有21%—30%的涨幅,凸显该行业发展迅猛,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市场争抢人才活跃。
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行业却出现薪资下调的情况,如物流/仓储/邮政、旅游/餐饮/酒店、金融(证券/银行/保险/信托)企业的行政管理、营销类岗位就有10%左右的薪资下调幅度。
面对节后外来企业数量在深招聘单位比例超过三成、周边城市的企业到深圳招聘人才的举措愈加积极的现状,本地企业通过积极改善自身条件,增加对求职者的吸引力。在受访企业中,25%的企业年后提供了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工资;22.06%的企业增加了员工培训机会;22.06%的企业重点打造员工晋升及发展良机;此外,留住人才的手段还包括重点宣传企业影响力、倡导员工与企业文化融合、提供员工食宿及交通等日常便利、增加奖金、旅游等福利、加强工作氛围软环境建设、提高工作地点硬件设施投入等。
问题
企业要求与求职者意向不匹配导致供需失衡
记者从《2012年春节节后人才供需才市指数》中发现,企业的职位要求与求职者就业意向的匹配度不够所导致的结构性矛盾,是导致人才市场呈现供需失衡的原因,使得节后市场招聘单位和求职者总量皆出现两旺,而供需匹配率偏低、企业反映招人难的情况。
这份调查报告里提到找工作中最困扰求职者的问题,27.52%的求职者的答案为“个人资历与企业需求不符”,17.43%的人感到企业提供的薪酬福利与个人的预期落差太大,双方供需不匹配。此外,22.94%的人感觉市场上可挑选的职位不多,不能满足求
职需求。
而与之形成强烈关联的是企业对“目前招人难的主要原因”的回答,18.38%的企业表示企业工资福利待遇水平未达到员工及求职者的期望,致使员工流失率较高;8.82%的企业表示劳动力技能素质水平不能有效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4.41%的企业表示就业群体期望值较高,与企业实际薪资福利不匹配。
哪些行业工资涨情看好?
六大行业2012年薪情分析
在用工荒的困境之下,各企业纷纷涨薪留人,“涨声”是否能成功兑现呢?记者根据深圳市鹏程人力资源配置有限公司发布的《2011年度深圳就业指数报告》,整理出今年各行业的薪资上涨行情排名,供读者参考。
第一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点评:受到移动互联和云计算发展的影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人才争夺更加激烈,81%的企业预计加薪,相较其他行业加薪前景更明朗。
第二名:制造业
点评:未来一年内,能源和汽车行业或将进一步提升,该行业内的中高层专业人士或将得到更多重视,薪酬看涨。多元化技术和经验的劳动力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因此,具有海外工作经验且具备良好领导力、沟通技巧的求职者的身价亦将上涨。此外,受最低工资上调、企业为留人而加薪的影响,普工工资也将上涨。
第三名: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业
点评:尽管医药产业的相关政策已开始从“支持发展”转向“调整反思”,而跨国公司也开始通过并购、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加剧行业竞争,但这些因素并不会影响到这个行业的整体上升趋势,仍有62%的企业预计加薪。
第四名:金融业
点评:目前国际经济环境持续低迷,对深圳金融业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部分银行出现削减开支的情况,17%的金融业企业预计减薪。但大部分企业对经济前景预期乐观,仍有58%的企业预计会加薪。
第五名:住宿和餐饮业
点评:由于这一行业普遍面临原材料上涨,房租上涨,燃料、水、电上涨,人工上涨等问题,加之竞争激烈,成本上升的压力不能完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因此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利润下降,薪酬只能维持或小幅上涨。
第六名:房地产行业
点评:房地产业对大环境十分敏感,面对调控压力,发展前景略显悲观,行业内41%的企业不确定加薪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