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科学家)-搜狗百科

少年牛顿

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牛顿诞生了。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科学巨人,并且竟活到了84岁的高龄。

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牧师,把牛顿留在外祖母身边抚养。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母亲带着和后爸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顿身边。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种习性可能来自他的家庭处境。

大约从五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

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

牛顿12岁时进了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牛顿的母亲原希望他成为一个农民,但牛顿本人却无意于此,而酷爱读书。随着年岁的增大,牛顿越发爱好读书,喜欢沉思,做科学小实验。他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经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使他受到了化学试验的熏陶。

牛顿

牛顿在中学时代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只是爱好读书,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例如颜色、日影四季的移动,尤其是几何学、哥白尼的日心说等等。他还分门别类的记读书笔记,又喜欢别出心裁的作些小工具、小技巧、小发明、小试验。

当时英国社会渗透基督教新思想,牛顿家里有两位都以神父为职业的亲戚,这可能影响牛顿晚年的宗教生活。从这些平凡的环境和活动中,还看不出幼年的牛顿是个才能出众异于常人的儿童。

后来迫于生活,母亲让牛顿停学在家务农,赡养家庭。但牛顿一有机会便埋首书卷,以至经常忘了干活。每次,母亲叫他同佣人一道上市场,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时,他便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自己则躲在树丛后看书。有一次,牛顿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踪牛顿上市镇去,发现他的外甥伸着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个数学问题。牛顿的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于是舅父劝服了母亲让牛顿复学,并鼓励牛顿上大学读书。牛顿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本上的营养。

求学岁月

1661年,19岁的牛顿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靠为学院做杂务的收入支付学费,1664年成为奖学金获得者,1665年获学士学位。

17世纪中叶,剑桥大学的教育制度还渗透着浓厚的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气味,当牛顿进入剑桥时,那里还在传授一些经院式课程,如逻辑、古文、语法、古代史、神学等等。两年后三一学院出现了新气象,卢卡斯创设了一个独辟蹊径的讲座,规定讲授自然科学知识,如地理、物理、天文和数学课程。

讲座的第一任教授伊萨克·巴罗是个博学的科学家。这位学者独具慧眼,看出了牛顿具有深邃的观察力、敏锐的理解力。于是将自己的数学知识,包括计算曲线图形面积的方法,全部传授给牛顿,并把牛顿引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

在这段学习过程中,牛顿掌握了算术、三角,读了开普勒的《光学》,笛卡尔的《几何学》和《哲学原理》,伽利略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胡克的《显微图集》,还有皇家学会的历史和早期的哲学学报等。

牛顿在巴罗门下的这段时间,是他学习的关键时期。巴罗比牛顿大12岁,精于数学和光学,他对牛顿的才华极为赞赏,认为牛顿的数学才华超过自己。后来,牛顿在回忆时说道:“巴罗博士当时讲授关于运动学的课程,也许正是这些课程促使我去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当时,牛顿在数学上很大程度是依靠自学。他学习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笛卡尔的《几何学》、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巴罗的《数学讲义》及韦达等许多数学家的著作。其中,对牛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数笛卡儿的《几何学》和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它们将牛顿迅速引导到当时数学最前沿~解析几何与微积分。1664年,牛顿被选为巴罗的助手,第二年,剑桥大学评议会通过了授予牛顿大学学士学位的决定。

1665~1666年严重的鼠疫席卷了伦敦,剑桥离伦敦不远,为恐波及,学校因此而停课,牛顿于1665年6月离校返乡。

4张

牛顿图片集

由于牛顿在剑桥受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熏陶和培养,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家乡安静的环境又使得他的思想展翅飞翔。1665~1666年这段短暂的时光成为牛顿科学生涯中的黄金岁月,他在自然科学领域内思潮奔腾,才华迸发,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踏进了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创建了前所未有的惊人业绩。

1665年初,牛顿创立级数近似法,以及把任意幂的二项式化为一个级数的规则;同年11月,创立正流数法(微分);次年1月,用三棱镜研究颜色理论;5月,开始研究反流数法(积分)。这一年内,牛顿开始想到研究重力问题,并想把重力理论推广到月球的运动轨道上去。他还从开普勒定律中推导出使行星保持在它们的轨道上的力必定与它们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传说,说的也是此时发生的轶事。

总之,在家乡居住的两年中,牛顿以比此后任何时候更为旺盛的精力从事科学创造,并关心自然哲学问题。他的三大成就: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的思想都是在这时孕育成形的。可以说此时的牛顿已经开始着手描绘他一生大多数科学创造的蓝图。

1667年复活节后不久,牛顿返回到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初级院委),翌年3月16日获得硕士学位,同时成为正院侣(高级院委)。1669年10月27日,巴罗为了提携牛顿而辞去了教授之职,26岁的牛顿晋升为数学教授,并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巴罗为牛顿的科学生涯打通了道路,如果没有牛顿的舅父和巴罗的帮助,牛顿这匹千里马可能就不会驰骋在科学的大道上。巴罗让贤,这在科学史上一直被传为佳话。

晚年牛顿

对于牛顿的晚年,人们普遍存在一些“误解”。认为牛顿开始相信上帝。但事实并非如此。对于微积分的研究是牛顿晚年的研究重点。微积分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推导出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函数形式,但具体函数物无从知晓(简单来说,就是知道谁和谁呈正比或反比关系,但作为初始条件的比例系数不知道),只能通过实验得知。所以,牛顿提出“上帝第一次推动”这一个概念,就是说,像密度等物质固有属性是大自然自己制定的,无法更改,也无从推导。而人们的误解普遍来源于“上帝第一次推动”,误解为“上帝第一次推动力”(牛顿生活的时代还没有力的物理概念,牛顿定律是牛顿通过动量形式表达出来的)。

宗教观点

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最著名的发现。牛顿警告,不可用此发现把宇宙看成只是机器,犹如一个大时钟。他说:“重力解释行星的运行,但不能解释谁使行星运行。上帝治理万物,知道一切可做或能做的事。”但是牛顿不相信三位一体论和救恩,他明确表示不相信三位一体和很多基本基督教教义比如救恩,也不相信祷告。而且讽刺的是,他是神圣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院士。著名科学哲学家李察·威斯科(Richard Westfall)称牛顿为“原型自然神论者”(proto-deist),所谓“自然神论”,是相信神创造这世界之后,就让自然规律去统治这个世界

牛顿

,自己再不插手,世界在自然规律的支配下运转。牛顿正是抱着这种宇宙观,所以牛顿对事情的解释是自然规律加概率,当然没祷告什么事。在他那部著名的著作里面,牛顿明确地说:他认为天体之所以会运动,是因为天主创造了万物以后, 也设定了各种自然规律, 比如运动定律等等。天主先把它们一推,然后天体就按“动者恒动”的定律一直运动下去,事物都就按照自然规律和概率顺其自然的发生。天主不再作任何事情。牛顿的宇宙观,属于宗教的另外一个分支,也叫做“机械宇宙观”、或者“钟表宇宙观”。这种见解当然与基督教的基本教义相去甚远,难怪循道会创始人约翰·卫斯理(John Welsey)对牛顿的信仰表示怀疑。

信仰

a.“毫无疑问,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其中各种形式是如此绚丽多彩,各种运动是如此错综复杂,它不是别的,而只能出于指导和主宰万物的上帝的自由意志。”——见《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第158页

b.“现在我们可以更趋近一步去欣赏这大自然的美并使自己陶醉于愉快的深思之中,从而更深刻地激起我们对伟大的创世主和万物主宰的敬爱和崇拜的心情,这才是哲学的最优美和最有价值的果实。如果有谁从事物的这些最明智最完善的设计中看不到全能创世主的无穷智慧和善良意志,那么他一定是个瞎子,而如果拒绝承认这些,那他一定是一个毫无感情的疯人。”——见《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第160页

c.“……但是,作为一个虔诚的教徒,牛顿很早就在他的自然科学工作里刻上了神学的印记,牛顿的家庭宗教气氛浓厚,他的继父和舅父都是牧师,抚养他长大的外祖母和母亲都是虔诚的教徒,他们送牛顿上剑桥大学的目的,是希望他将来作牧师。1678年,牛顿在剑桥毕业时,按照一般贯例,理应接受神职。但是,牛顿却公开声明,为了更好地“侍奉上帝”,他将不接受神职,而代之以自然哲学的研究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从而赢得了英王查理二世的特许。因此,他在科学研究里,处处调和科学和神学,他说:‘从事物的表象来论上帝,无疑是自然哲学份内的事。只有在科学工作里揭示和发现上帝对万物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以及最终的原因,才对上帝有所认识’。”——摘自《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序第5-6页

d.“在牛顿的后期,他在资本主义世界里青云直上以后,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的一面完全支配了他,他在神学、唯心论道路上越走越远了。他埋头于炼金术的研究,写下了大量的笔记和文章;他热衷于年代学和神学,拼命考证圣经里的事迹和古希腊、埃及传说的“科学”年代,妄图证实但以理先知梦中看见的巨兽头上十只角是十个王国,一只小角是罗马教会,他还埋头于约翰启示录的研究等等。在留给他的侄女婿的大量遗稿中,有关宗教、神学、年代学的著作竟达一百五十万字。这些徒劳无益的工作占据了他的整个后半生,使他完全沦落为神学的奴仆。在牛顿的后半生里,主流是唯心论。牛顿的自然哲学只能在上帝那里找到他的最后归宿。”——摘自《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序第11-12页

未婚的原因

原因1:不结婚是社会时尚——终身未婚在欧洲大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太普遍了,据资料显示,英国詹姆世一世当国王时期,英国的所有50岁以上的妇女未婚率是25%,50岁以上的男子的未婚率也差不多是20%,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未婚率下降到大约20%,工业革命以后又有上升,但始终保持在50岁以上人口25%左右的未婚率,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没有后代。这在同期的中国,乃至现在的中国都是不可想象的。

原因2:生活与成长经历影响!牛顿出生之前,父亲已去世。牛顿生而孱弱,生下来只有两斤七两。过了3年,他的母亲再嫁给一位牧师,把孩子留在他祖母身边抚养。8年之后牧师病故,牛顿的母亲带着后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乌尔斯索普。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种习性可能来自他的家庭处境。或许这种凄惨的童年生活对牛顿留下了终生影响。

原因3:为科学研究错过了婚姻!牛顿少年时代志向远大,他曾在一首诗里表白自己的远大抱负——世俗的冠冕啊,我鄙视它如同脚下的尘土,它是沉重的,而最佳也只是一场空虚;可是现在我愉快地欢迎顶荆棘冠冕,尽管刺得人痛,但味道主要的是甜;我看见光荣之冠在我的面前呈现,它充满幸福,永恒无边。

可以说,每一个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富有激情、富有理想的诗人,但牛顿是一个追求用科学中的光线谱来解释他的理想的特殊类型的诗人。他让他的思想展翅飞翔,以整个宇宙作为藩篱。在他的整个心田里,填满了自然、宇宙。也许这是他终身未娶的最根本原因。

不过,牛顿并没有完全与爱情绝缘。他一生中甚至有过两次恋爱。牛顿23岁正在剑桥大学求学时,由于剑桥发生了瘟疫,学校放假。牛顿回到乡下,住在舅父家里。在那里,他一次爱上了美丽、聪明、好学、富有思想的表妹。表妹也很喜欢这个学识渊博、卓见非凡的大学生。他们常常一起散步。牛顿喜欢即兴发表长篇讲话,他的讲话内容又多是他正在学习和研究的问题。表妹虽听不懂,但她还是耐心地听,似乎觉得很有趣。牛顿在心里想:“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子,对于我所讲的觉得这样有味,我一定很不错。当然,她的脑筋一定也很好,是个不平凡的女子。如果能得到她的帮助,解决我的许多困难问题,与我共同工作,那该多好啊!”但是牛顿生性腼腆,并未及时向表妹表白心中的爱情。等他回到剑桥大学后,又聚集会神地沉浸到科学研究中去了。他早已忘记了远方的乡村还有一位美丽的少女在等着他。他对个人生活一直不予重视,而她的表妹却误以为牛顿对她冷淡,便择夫另嫁了。牛顿因醉心于科学研究而耽误了一次爱情的大好时机。

牛顿实在太忙了,他连做梦想是宇宙、世界。他往往领带不结,鞋带不系好,马裤也不扣好,就走进大学餐厅。尽管如此,牛顿毕竟是个年轻人,还有一颗浪漫的心。有一次,“青春迫不及待的激情”,催使他向一位年轻姑娘求婚。他轻轻地握着她的手,含情脉脉地看着这位美人。正在这紧要关头,他的心思忽地溜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他的头脑中只剩下无穷量的二项式定理。他像做梦似的,下意识地抓住情人的一个手指,把它当成是通烟斗的通条,硬往烟斗里塞。姑娘痛得大叫一声,他才清醒过来。面对吃惊的姑娘,他连忙象只绵羊似的柔声道歉:“啊,亲爱的,饶恕我吧!我知道,我是不行了。看来,我是该打一辈子光棍!”姑娘饶恕了牛顿,却无法理解他,爱情又成了泡影。科学上许多新的问题不断扑向牛顿的脑海,他整个热情都集中到了科学事业上。此后那种“青春的热情”再也没有涌现。

原因4:受到周边人士的影响!牛顿的“切线”老师贝若(1saac Barrow,1603-1677年)似乎有着与牛顿相同的经历。贝若的父亲是富有的布商,四岁时贝若母亲病逝,由于父亲生意太忙,贝若就搬到到乡下跟祖父一起住。贝若的祖父以前就反对儿子与那个身体孱弱的女孩结婚,他们却私奔到伦敦去结婚,结果不出他所料,那女孩早逝,给他留下小孙子。祖父带着近乎报复的心理惩治这个小孩子,对贝若非常严格,经常打他,骂他是小杂种。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贝若,从六岁开始几度离家出走,每次被抓回来就是一顿毒打……或许,就是这种童年阴影导致贝若终身未婚。或许,就是贝若的经历导致牛顿终身未婚姻。

原因5:有人怀疑牛顿是个同性恋者!原因是牛顿晚年烧毁信件时侥幸留存下来的信笺,表明了他和“密友”——英俊年轻的瑞士数学家法蒂奥·德·杜利尔的同性恋关系。牛顿终身未婚,他或许只爱着法蒂奥,可是因为宗教和世俗的压力,他们只能于1693年停止了亲密关系。其后十八个月里,伟大的牛顿经受了一段彻底的精神崩溃。他意志消沉,对任何人都怀有敌意,他通过写恶毒的信件来表示对世俗的反抗。有一次竟然无辜骂到洛克门上。他写到:“先生,认为你尽力通过女人和别的手段来缠我,我会如此感动……要是你死了,那才好呢。”

牛顿之墓

牛顿

当西元1727年牛顿以85岁的高龄过世时,英国人将他葬于西敏寺。西敏寺的前身是一个修道院,1579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将西敏寺改为学院,校长由英国君主任命。西敏寺的正式名称因此改为“威斯敏斯特圣彼得学院教堂”,其后三个世纪,西敏寺成为牛津与剑桥之后的第三所英国高等学府。诗人亚历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为牛顿写下了以下这段墓志铭:Nature and Nature'law lay hid in night ; God said,'Let Newton be,'and all was light.自然与自然的定律,都隐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说'让牛顿来吧!'于是,一切变为光明。

九百多年来,西敏寺除了供信徒作礼拜、祈祷、膜拜之外,也是英国庆典的重要场所。英国的社会名流无不以死后能安葬于此为荣耀。而根据统计,占地面积达2972平方米的西敏寺(威斯敏斯特圣彼得学院教堂)内,安葬了共三千三百多人,包括历代君主、贵族、诗人、科学家、政治家、将军、音乐家和著名演员。如:达尔文、狄更斯、牛顿、丘吉尔……无数位在英国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都安息在西敏寺中,也有许多名人,本身并没葬在这里,却有写上其名字的石板子嵌在地上作为纪念,他们在西敏寺内各据一方。而里头最著名的便是牛顿,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葬的自然科学家。

他的墓地位于威斯敏斯特教堂正面大厅的中央,也就是中殿 (nave) 那里,墓地上方耸立著一尊牛顿的雕像,其石像倚坐在一堆书籍上,双手没有合十。身边有两位天使,还有一个巨大的地球造型以纪念他在科学上的功绩。

进入西敏寺的价钱有点昂贵,一个人需要10英镑,所以,对于一个学物理的人来说,去到西敏寺而不进入看牛顿的坟,将来肯定会成为遗憾。

人物历程

1642年 8月,英国内战爆发,战争持续到1649年。

1643年 1月4日,伊萨克·牛顿出生于英国乌尔斯索普,母亲是汉纳·牛顿。他的父亲3个月前就去世了。

1655年 牛顿12岁,开始上格兰瑟姆文法学校。

1661年 6月牛顿18岁,进入剑桥大学。

1664年 春天,牛顿21岁,开始进行光的实验。

1665年 牛顿拿到文学士学位,并开始发展他自己的高等数学。

伦敦流行大鼠疫,并扩散到其他城市。牛顿离开剑桥,回到伍尔斯索普。

1666年 牛顿在引力定律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667年 3月,牛顿返回剑桥大学。6个月内,他被推选为三一学院的研究员。

1669年 7月,牛顿的作品《分析论》开始发行。

10月,牛顿被任命为剑桥大学卢卡西讲座的数学教授,年仅26岁,是担任该职位的最年轻的人。

1670—1671年 牛顿研制出他的反射望远镜。

1672年 牛顿应邀参加皇家学会,这是一个由资深科学家组成的团体。

2月,牛顿向学会递交了他的入会后的第一篇论文。

1679年 6月,牛顿的母亲去世。

1684年 牛顿开始撰写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该书通称为《原理》。

1686年 4月28日,《原理》一书的摘要在皇家学会宣读。该书被视为科学界的经典作品。

1689年 牛顿被推选为剑桥大学代表,参加英国“国会会议”。

1693—1696年 牛顿患了一种奇怪的病。

1696年 3月,牛顿病体康复,接受皇家造币厂的监造员一职。

1699年 12月,47岁的牛顿被任命为皇家造币厂厂长。

1701年 牛顿被选为代表剑桥大学的英国下议院议员。

1703年 11月30日,牛顿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

1704年 牛顿有关光的研究的著作《光学》出版。

1705年 牛顿被安妮女王封为爵士。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1727年 3月30日,牛顿爵士逝世,享年84岁。

个人名言

1、如果说我比别人(笛卡尔)看得更远些,

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2、无知识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

牛顿

3、你该将名誉作为你最高人格的标志。

4、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微的思索。

5、你若想获得知识,你该下苦功;你若想获得食物,你该下苦功;你若想得到快乐,你也该下苦功,因为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

6、聪明人之所以不会成功,是由于他们缺乏坚韧的毅力。

7、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

8、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有幸拾到美丽的石子,但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

9、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以发现新定律。

10、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11、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

12、你若想获得知识,你该下苦功;你若想获得食物,你该下苦功;你若想得到快乐,你也该下苦功,因为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

13、大学里绝不会教你如何生存;同样道理,大学教授也和我们一样,简直对这事一无所知。

14、你该将名誉作为你最高人格的标志。

15、谦虚对于优点犹如图画中的阴影,会使之更加有力,更加突出。

16、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造成的。

少年牛顿

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牛顿诞生了。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科学巨人,并且竟活到了84岁的高龄。

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牧师,把牛顿留在外祖母身边抚养。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母亲带着和后爸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顿身边。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种习性可能来自他的家庭处境。

大约从五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

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

牛顿12岁时进了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牛顿的母亲原希望他成为一个农民,但牛顿本人却无意于此,而酷爱读书。随着年岁的增大,牛顿越发爱好读书,喜欢沉思,做科学小实验。他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经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使他受到了化学试验的熏陶。

牛顿

牛顿在中学时代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只是爱好读书,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例如颜色、日影四季的移动,尤其是几何学、哥白尼的日心说等等。他还分门别类的记读书笔记,又喜欢别出心裁的作些小工具、小技巧、小发明、小试验。

当时英国社会渗透基督教新思想,牛顿家里有两位都以神父为职业的亲戚,这可能影响牛顿晚年的宗教生活。从这些平凡的环境和活动中,还看不出幼年的牛顿是个才能出众异于常人的儿童。

后来迫于生活,母亲让牛顿停学在家务农,赡养家庭。但牛顿一有机会便埋首书卷,以至经常忘了干活。每次,母亲叫他同佣人一道上市场,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时,他便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自己则躲在树丛后看书。有一次,牛顿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踪牛顿上市镇去,发现他的外甥伸着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个数学问题。牛顿的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于是舅父劝服了母亲让牛顿复学,并鼓励牛顿上大学读书。牛顿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本上的营养。

求学岁月

1661年,19岁的牛顿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靠为学院做杂务的收入支付学费,1664年成为奖学金获得者,1665年获学士学位。

17世纪中叶,剑桥大学的教育制度还渗透着浓厚的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气味,当牛顿进入剑桥时,那里还在传授一些经院式课程,如逻辑、古文、语法、古代史、神学等等。两年后三一学院出现了新气象,卢卡斯创设了一个独辟蹊径的讲座,规定讲授自然科学知识,如地理、物理、天文和数学课程。

讲座的第一任教授伊萨克·巴罗是个博学的科学家。这位学者独具慧眼,看出了牛顿具有深邃的观察力、敏锐的理解力。于是将自己的数学知识,包括计算曲线图形面积的方法,全部传授给牛顿,并把牛顿引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

在这段学习过程中,牛顿掌握了算术、三角,读了开普勒的《光学》,笛卡尔的《几何学》和《哲学原理》,伽利略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胡克的《显微图集》,还有皇家学会的历史和早期的哲学学报等。

牛顿在巴罗门下的这段时间,是他学习的关键时期。巴罗比牛顿大12岁,精于数学和光学,他对牛顿的才华极为赞赏,认为牛顿的数学才华超过自己。后来,牛顿在回忆时说道:“巴罗博士当时讲授关于运动学的课程,也许正是这些课程促使我去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当时,牛顿在数学上很大程度是依靠自学。他学习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笛卡尔的《几何学》、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巴罗的《数学讲义》及韦达等许多数学家的著作。其中,对牛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数笛卡儿的《几何学》和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它们将牛顿迅速引导到当时数学最前沿~解析几何与微积分。1664年,牛顿被选为巴罗的助手,第二年,剑桥大学评议会通过了授予牛顿大学学士学位的决定。

1665~1666年严重的鼠疫席卷了伦敦,剑桥离伦敦不远,为恐波及,学校因此而停课,牛顿于1665年6月离校返乡。

4张

牛顿图片集

由于牛顿在剑桥受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熏陶和培养,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家乡安静的环境又使得他的思想展翅飞翔。1665~1666年这段短暂的时光成为牛顿科学生涯中的黄金岁月,他在自然科学领域内思潮奔腾,才华迸发,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踏进了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创建了前所未有的惊人业绩。

1665年初,牛顿创立级数近似法,以及把任意幂的二项式化为一个级数的规则;同年11月,创立正流数法(微分);次年1月,用三棱镜研究颜色理论;5月,开始研究反流数法(积分)。这一年内,牛顿开始想到研究重力问题,并想把重力理论推广到月球的运动轨道上去。他还从开普勒定律中推导出使行星保持在它们的轨道上的力必定与它们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传说,说的也是此时发生的轶事。

总之,在家乡居住的两年中,牛顿以比此后任何时候更为旺盛的精力从事科学创造,并关心自然哲学问题。他的三大成就: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的思想都是在这时孕育成形的。可以说此时的牛顿已经开始着手描绘他一生大多数科学创造的蓝图。

1667年复活节后不久,牛顿返回到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初级院委),翌年3月16日获得硕士学位,同时成为正院侣(高级院委)。1669年10月27日,巴罗为了提携牛顿而辞去了教授之职,26岁的牛顿晋升为数学教授,并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巴罗为牛顿的科学生涯打通了道路,如果没有牛顿的舅父和巴罗的帮助,牛顿这匹千里马可能就不会驰骋在科学的大道上。巴罗让贤,这在科学史上一直被传为佳话。

晚年牛顿

对于牛顿的晚年,人们普遍存在一些“误解”。认为牛顿开始相信上帝。但事实并非如此。对于微积分的研究是牛顿晚年的研究重点。微积分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推导出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函数形式,但具体函数物无从知晓(简单来说,就是知道谁和谁呈正比或反比关系,但作为初始条件的比例系数不知道),只能通过实验得知。所以,牛顿提出“上帝第一次推动”这一个概念,就是说,像密度等物质固有属性是大自然自己制定的,无法更改,也无从推导。而人们的误解普遍来源于“上帝第一次推动”,误解为“上帝第一次推动力”(牛顿生活的时代还没有力的物理概念,牛顿定律是牛顿通过动量形式表达出来的)。

宗教观点

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最著名的发现。牛顿警告,不可用此发现把宇宙看成只是机器,犹如一个大时钟。他说:“重力解释行星的运行,但不能解释谁使行星运行。上帝治理万物,知道一切可做或能做的事。”但是牛顿不相信三位一体论和救恩,他明确表示不相信三位一体和很多基本基督教教义比如救恩,也不相信祷告。而且讽刺的是,他是神圣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院士。著名科学哲学家李察·威斯科(Richard Westfall)称牛顿为“原型自然神论者”(proto-deist),所谓“自然神论”,是相信神创造这世界之后,就让自然规律去统治这个世界

牛顿

,自己再不插手,世界在自然规律的支配下运转。牛顿正是抱着这种宇宙观,所以牛顿对事情的解释是自然规律加概率,当然没祷告什么事。在他那部著名的著作里面,牛顿明确地说:他认为天体之所以会运动,是因为天主创造了万物以后, 也设定了各种自然规律, 比如运动定律等等。天主先把它们一推,然后天体就按“动者恒动”的定律一直运动下去,事物都就按照自然规律和概率顺其自然的发生。天主不再作任何事情。牛顿的宇宙观,属于宗教的另外一个分支,也叫做“机械宇宙观”、或者“钟表宇宙观”。这种见解当然与基督教的基本教义相去甚远,难怪循道会创始人约翰·卫斯理(John Welsey)对牛顿的信仰表示怀疑。

信仰

a.“毫无疑问,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其中各种形式是如此绚丽多彩,各种运动是如此错综复杂,它不是别的,而只能出于指导和主宰万物的上帝的自由意志。”——见《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第158页

b.“现在我们可以更趋近一步去欣赏这大自然的美并使自己陶醉于愉快的深思之中,从而更深刻地激起我们对伟大的创世主和万物主宰的敬爱和崇拜的心情,这才是哲学的最优美和最有价值的果实。如果有谁从事物的这些最明智最完善的设计中看不到全能创世主的无穷智慧和善良意志,那么他一定是个瞎子,而如果拒绝承认这些,那他一定是一个毫无感情的疯人。”——见《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第160页

c.“……但是,作为一个虔诚的教徒,牛顿很早就在他的自然科学工作里刻上了神学的印记,牛顿的家庭宗教气氛浓厚,他的继父和舅父都是牧师,抚养他长大的外祖母和母亲都是虔诚的教徒,他们送牛顿上剑桥大学的目的,是希望他将来作牧师。1678年,牛顿在剑桥毕业时,按照一般贯例,理应接受神职。但是,牛顿却公开声明,为了更好地“侍奉上帝”,他将不接受神职,而代之以自然哲学的研究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从而赢得了英王查理二世的特许。因此,他在科学研究里,处处调和科学和神学,他说:‘从事物的表象来论上帝,无疑是自然哲学份内的事。只有在科学工作里揭示和发现上帝对万物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以及最终的原因,才对上帝有所认识’。”——摘自《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序第5-6页

d.“在牛顿的后期,他在资本主义世界里青云直上以后,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的一面完全支配了他,他在神学、唯心论道路上越走越远了。他埋头于炼金术的研究,写下了大量的笔记和文章;他热衷于年代学和神学,拼命考证圣经里的事迹和古希腊、埃及传说的“科学”年代,妄图证实但以理先知梦中看见的巨兽头上十只角是十个王国,一只小角是罗马教会,他还埋头于约翰启示录的研究等等。在留给他的侄女婿的大量遗稿中,有关宗教、神学、年代学的著作竟达一百五十万字。这些徒劳无益的工作占据了他的整个后半生,使他完全沦落为神学的奴仆。在牛顿的后半生里,主流是唯心论。牛顿的自然哲学只能在上帝那里找到他的最后归宿。”——摘自《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序第11-12页

未婚的原因

原因1:不结婚是社会时尚——终身未婚在欧洲大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太普遍了,据资料显示,英国詹姆世一世当国王时期,英国的所有50岁以上的妇女未婚率是25%,50岁以上的男子的未婚率也差不多是20%,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未婚率下降到大约20%,工业革命以后又有上升,但始终保持在50岁以上人口25%左右的未婚率,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没有后代。这在同期的中国,乃至现在的中国都是不可想象的。

原因2:生活与成长经历影响!牛顿出生之前,父亲已去世。牛顿生而孱弱,生下来只有两斤七两。过了3年,他的母亲再嫁给一位牧师,把孩子留在他祖母身边抚养。8年之后牧师病故,牛顿的母亲带着后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乌尔斯索普。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种习性可能来自他的家庭处境。或许这种凄惨的童年生活对牛顿留下了终生影响。

原因3:为科学研究错过了婚姻!牛顿少年时代志向远大,他曾在一首诗里表白自己的远大抱负——世俗的冠冕啊,我鄙视它如同脚下的尘土,它是沉重的,而最佳也只是一场空虚;可是现在我愉快地欢迎顶荆棘冠冕,尽管刺得人痛,但味道主要的是甜;我看见光荣之冠在我的面前呈现,它充满幸福,永恒无边。

可以说,每一个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富有激情、富有理想的诗人,但牛顿是一个追求用科学中的光线谱来解释他的理想的特殊类型的诗人。他让他的思想展翅飞翔,以整个宇宙作为藩篱。在他的整个心田里,填满了自然、宇宙。也许这是他终身未娶的最根本原因。

不过,牛顿并没有完全与爱情绝缘。他一生中甚至有过两次恋爱。牛顿23岁正在剑桥大学求学时,由于剑桥发生了瘟疫,学校放假。牛顿回到乡下,住在舅父家里。在那里,他一次爱上了美丽、聪明、好学、富有思想的表妹。表妹也很喜欢这个学识渊博、卓见非凡的大学生。他们常常一起散步。牛顿喜欢即兴发表长篇讲话,他的讲话内容又多是他正在学习和研究的问题。表妹虽听不懂,但她还是耐心地听,似乎觉得很有趣。牛顿在心里想:“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子,对于我所讲的觉得这样有味,我一定很不错。当然,她的脑筋一定也很好,是个不平凡的女子。如果能得到她的帮助,解决我的许多困难问题,与我共同工作,那该多好啊!”但是牛顿生性腼腆,并未及时向表妹表白心中的爱情。等他回到剑桥大学后,又聚集会神地沉浸到科学研究中去了。他早已忘记了远方的乡村还有一位美丽的少女在等着他。他对个人生活一直不予重视,而她的表妹却误以为牛顿对她冷淡,便择夫另嫁了。牛顿因醉心于科学研究而耽误了一次爱情的大好时机。

牛顿实在太忙了,他连做梦想是宇宙、世界。他往往领带不结,鞋带不系好,马裤也不扣好,就走进大学餐厅。尽管如此,牛顿毕竟是个年轻人,还有一颗浪漫的心。有一次,“青春迫不及待的激情”,催使他向一位年轻姑娘求婚。他轻轻地握着她的手,含情脉脉地看着这位美人。正在这紧要关头,他的心思忽地溜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他的头脑中只剩下无穷量的二项式定理。他像做梦似的,下意识地抓住情人的一个手指,把它当成是通烟斗的通条,硬往烟斗里塞。姑娘痛得大叫一声,他才清醒过来。面对吃惊的姑娘,他连忙象只绵羊似的柔声道歉:“啊,亲爱的,饶恕我吧!我知道,我是不行了。看来,我是该打一辈子光棍!”姑娘饶恕了牛顿,却无法理解他,爱情又成了泡影。科学上许多新的问题不断扑向牛顿的脑海,他整个热情都集中到了科学事业上。此后那种“青春的热情”再也没有涌现。

原因4:受到周边人士的影响!牛顿的“切线”老师贝若(1saac Barrow,1603-1677年)似乎有着与牛顿相同的经历。贝若的父亲是富有的布商,四岁时贝若母亲病逝,由于父亲生意太忙,贝若就搬到到乡下跟祖父一起住。贝若的祖父以前就反对儿子与那个身体孱弱的女孩结婚,他们却私奔到伦敦去结婚,结果不出他所料,那女孩早逝,给他留下小孙子。祖父带着近乎报复的心理惩治这个小孩子,对贝若非常严格,经常打他,骂他是小杂种。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贝若,从六岁开始几度离家出走,每次被抓回来就是一顿毒打……或许,就是这种童年阴影导致贝若终身未婚。或许,就是贝若的经历导致牛顿终身未婚姻。

原因5:有人怀疑牛顿是个同性恋者!原因是牛顿晚年烧毁信件时侥幸留存下来的信笺,表明了他和“密友”——英俊年轻的瑞士数学家法蒂奥·德·杜利尔的同性恋关系。牛顿终身未婚,他或许只爱着法蒂奥,可是因为宗教和世俗的压力,他们只能于1693年停止了亲密关系。其后十八个月里,伟大的牛顿经受了一段彻底的精神崩溃。他意志消沉,对任何人都怀有敌意,他通过写恶毒的信件来表示对世俗的反抗。有一次竟然无辜骂到洛克门上。他写到:“先生,认为你尽力通过女人和别的手段来缠我,我会如此感动……要是你死了,那才好呢。”

牛顿之墓

牛顿

当西元1727年牛顿以85岁的高龄过世时,英国人将他葬于西敏寺。西敏寺的前身是一个修道院,1579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将西敏寺改为学院,校长由英国君主任命。西敏寺的正式名称因此改为“威斯敏斯特圣彼得学院教堂”,其后三个世纪,西敏寺成为牛津与剑桥之后的第三所英国高等学府。诗人亚历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为牛顿写下了以下这段墓志铭:Nature and Nature'law lay hid in night ; God said,'Let Newton be,'and all was light.自然与自然的定律,都隐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说'让牛顿来吧!'于是,一切变为光明。

九百多年来,西敏寺除了供信徒作礼拜、祈祷、膜拜之外,也是英国庆典的重要场所。英国的社会名流无不以死后能安葬于此为荣耀。而根据统计,占地面积达2972平方米的西敏寺(威斯敏斯特圣彼得学院教堂)内,安葬了共三千三百多人,包括历代君主、贵族、诗人、科学家、政治家、将军、音乐家和著名演员。如:达尔文、狄更斯、牛顿、丘吉尔……无数位在英国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都安息在西敏寺中,也有许多名人,本身并没葬在这里,却有写上其名字的石板子嵌在地上作为纪念,他们在西敏寺内各据一方。而里头最著名的便是牛顿,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葬的自然科学家。

他的墓地位于威斯敏斯特教堂正面大厅的中央,也就是中殿 (nave) 那里,墓地上方耸立著一尊牛顿的雕像,其石像倚坐在一堆书籍上,双手没有合十。身边有两位天使,还有一个巨大的地球造型以纪念他在科学上的功绩。

进入西敏寺的价钱有点昂贵,一个人需要10英镑,所以,对于一个学物理的人来说,去到西敏寺而不进入看牛顿的坟,将来肯定会成为遗憾。

人物历程

1642年 8月,英国内战爆发,战争持续到1649年。

1643年 1月4日,伊萨克·牛顿出生于英国乌尔斯索普,母亲是汉纳·牛顿。他的父亲3个月前就去世了。

1655年 牛顿12岁,开始上格兰瑟姆文法学校。

1661年 6月牛顿18岁,进入剑桥大学。

1664年 春天,牛顿21岁,开始进行光的实验。

1665年 牛顿拿到文学士学位,并开始发展他自己的高等数学。

伦敦流行大鼠疫,并扩散到其他城市。牛顿离开剑桥,回到伍尔斯索普。

1666年 牛顿在引力定律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667年 3月,牛顿返回剑桥大学。6个月内,他被推选为三一学院的研究员。

1669年 7月,牛顿的作品《分析论》开始发行。

10月,牛顿被任命为剑桥大学卢卡西讲座的数学教授,年仅26岁,是担任该职位的最年轻的人。

1670—1671年 牛顿研制出他的反射望远镜。

1672年 牛顿应邀参加皇家学会,这是一个由资深科学家组成的团体。

2月,牛顿向学会递交了他的入会后的第一篇论文。

1679年 6月,牛顿的母亲去世。

1684年 牛顿开始撰写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该书通称为《原理》。

1686年 4月28日,《原理》一书的摘要在皇家学会宣读。该书被视为科学界的经典作品。

1689年 牛顿被推选为剑桥大学代表,参加英国“国会会议”。

1693—1696年 牛顿患了一种奇怪的病。

1696年 3月,牛顿病体康复,接受皇家造币厂的监造员一职。

1699年 12月,47岁的牛顿被任命为皇家造币厂厂长。

1701年 牛顿被选为代表剑桥大学的英国下议院议员。

1703年 11月30日,牛顿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

1704年 牛顿有关光的研究的著作《光学》出版。

1705年 牛顿被安妮女王封为爵士。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1727年 3月30日,牛顿爵士逝世,享年84岁。

个人名言

1、如果说我比别人(笛卡尔)看得更远些,

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2、无知识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

牛顿

3、你该将名誉作为你最高人格的标志。

4、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微的思索。

5、你若想获得知识,你该下苦功;你若想获得食物,你该下苦功;你若想得到快乐,你也该下苦功,因为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

6、聪明人之所以不会成功,是由于他们缺乏坚韧的毅力。

7、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

8、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有幸拾到美丽的石子,但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

9、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以发现新定律。

10、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11、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

12、你若想获得知识,你该下苦功;你若想获得食物,你该下苦功;你若想得到快乐,你也该下苦功,因为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

13、大学里绝不会教你如何生存;同样道理,大学教授也和我们一样,简直对这事一无所知。

14、你该将名誉作为你最高人格的标志。

15、谦虚对于优点犹如图画中的阴影,会使之更加有力,更加突出。

16、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造成的。


相关文章

  • 收音机(电器)-搜狗百科
  • 在1844年,电报机被发明出来,可以在远地互相通讯,但是还是必须依赖「导线」来连接.而收音机讯号的收.发,却是「无线电通讯」:整个无线电通讯发明的历史,是多位科学家先后研究发明的结果. 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HeinrichHertz) ...查看


  • 九死还魂草-搜狗搜索旗下的百科产品
  • 多年生草本,高5-18cm,主茎直立,常单一,茎部着生多数须根:上部轮状丛生, 卷柏图片欣赏(19张) 多数分枝,枝上再作数次两叉状分枝.叶鳞状,有中叶与侧叶之分,密集覆瓦状排列,中叶两行较侧叶略窄小,表面绿色,叶边具无色膜质缘,先端渐尖成 ...查看


  • 竟陵八友-搜狗百科
  • 南北朝齐永明年间,有一大群文士集合于竟陵王萧子良左右,形成了一个文学群体,文学史上称"竟陵八友."<梁书·武帝本纪>:"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萧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 ...查看


  • 国民大革命-搜狗百科
  • 过程 兴起 高潮 失败 标志 原因 搜狗百科 1张 国民大革命 听语音 同义词大革命时期一般指国民大革命 国民大革命 更多义项 大革命时期 收起义项列表 大革命是指从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 ...查看


  • 自由资本主义-搜狗百科
  • 自由资本主义(laisser-faire capitalism)是指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第一阶段,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前身.亦称"垄断前资本主义". 从16世纪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在西欧各国逐 ...查看


  • 苏沃洛夫-搜狗百科
  • 苏沃洛夫作为一位天才的统帅和军事思想家被载入世界史册.他不仅在军事科学上而且在其它知识领域中都是同时代知识最渊博的人之一.苏沃洛夫在军事理论和实践方面留下了大量的遗产,他以新的结论和原则丰富了整个军事学领域.苏沃洛夫摒弃陈旧的封锁线式战略和 ...查看


  • 等位基因-搜狗搜索旗下的百科产品
  • 等位基因(allele又作allelomorph)一般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它可能出现在染色体某特定座位上的两个或多个基因中的一个.若一个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座位上的基因以两个以上的状态存在,便称为复等位 ...查看


  • 宇文化及(隋末叛军首领)-搜狗百科
  • 宇文化及,系鲜卑族.宇文述曾为晋王杨广夺得太子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宇文化及杨广即位后,对他甚为恩宠,拜他为左卫大将军,封许国公,势倾朝廷.在这样的大官僚家庭中,宇文化及从小就过着舒适奢靡的公子哥儿生活,满身纨绔习气.宇文化及为人凶残阴险,依 ...查看


  • 彭春(清朝康熙年间名将)-搜狗百科
  • 彭春,栋鄂氏,满洲正红旗人,何和礼四世孙.何和礼子和硕图,进爵三等公:子何尔本.哲尔本.苏布递袭,至衮布,以恩诏进一等.朋春,哲尔本子也,顺治九年,袭封.康熙十五年,加太子太保,授正红旗蒙古副都统,调本旗满洲. 二十一年,偕郎坦率兵至黑龙江 ...查看


  • 钱大昕(清代学者)-搜狗百科
  • 钱大昕生于1728年正月七日(2月16日),死于1804年十月初一日(11月2日).早年,以诗赋闻名江南.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高宗弘历南巡,因献赋获 赐举人,官内阁中书.十九年,中进士.复擢升翰林院侍讲学士.三十四年,入直上书房,授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