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
您们好!
首先感谢班主任陈老师以及在座各位老师对全体小学生的关爱和帮助,并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聚在一起探讨交流孩子怎样健康成长。我发言,不是我教育孩子有多成功,而是把我对待孩子生活学习方面的做法包括我的一些看法展示给大家,并听取各位家长优秀的方法,和各位一起取长补短。
一、 付出和回报的问题。
自古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对孩子所投入的精力,决定了孩子展现给我们的成绩,这个精力,不仅仅是时间,也涵盖了方式、方法;这个成绩,也不仅仅是分数,也包括孩子的精神面貌、身心、气质等综合方面。
何佳成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学校就开始教他们拼音,当时我弄了一套一年级的教材,粗略的看了一下,发现拼音已经不再是一年级最重要的内容了,一年级已经侧重于认字和认知,所以我觉得幼儿园那种按部就班的学学玩玩,会给将来一年级的学习带来压力,因为很有可能跟不上节奏。如果我现在不付出时间培养和训练,将来的回报就是要花更多的时间的精力,一旦孩子落后厌学,更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所以何佳成大班那年,我开始让他加强拼音的练习,买了个小白板和水笔,隔三差五的让他教我学拼音,让他有成就感,
出几道加减法,让他慢慢掰手指头,时不时的考一考他,找到不足,再加强练习。现在,他的拼音方面基础基本扎实了,这个基础一打牢,对后来的阅读、自学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我的付出也换来了回报。
何佳成小时候不懂礼貌,早先批评他,见了长辈来不叫、走不送,后来我一想,我们没有刻意教导他去讲文明讲礼貌,难道还能指望他自己看着我们的样子就能懂事么?后来跟他妈妈一商量,让他妈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现在我们住地附近,个个对何佳成是挑指称赞。夸得他妈妈心花怒放,这也算是对妈妈的回报吧
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是一定没有回报的,所以一旦我们的孩子在某方面缺失,不要拿孩子出气,我们家长首先就要检讨自己在这方面的为孩子的做了多少。其实这也是一个因果关系。
二、 培养习惯的问题。
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我们现在谈习惯可能有点早,孩子太小,不确定因素太多,换个说法是,让孩子有规律的生活和学习,以些来达到培养习惯的目的。
何佳成在生活方面由他妈妈管教,从早起自己穿衣、自己洗漱,到晚上自己洗澡、自己上床,这些,何佳成做得非常好,适应能力也很强。我们在上一年级开始就在逐步培养,之前在幼儿园时,我们和何佳成还只是分床睡,到了一年级,
我们开始分房生活,让他慢慢的独立起来,自己的玩具自己收,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虽然还需要督促,但相信习惯成自然,生活自理已经不是时刻要担心的问题了。
学习方面我跟他约定,每天回家,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随他玩到吃晚饭前(中间差不多一个小时)。去找小伙伴也行,在家看电视也行,怎么开心怎么玩。晚饭后,我检查作业,找出不足,并让他花点时间复习和练习不足的地方,完成后再让他自由活动,晚上上床后,再读一两篇带拼音的故事书,每天坚持如此,使他在学习上并没有感觉到太大压力,养成他积极的学习态度。虽然每天的生活都一样,但孩子的成长每天都不一样了。
三、 对待孩子错误、缺点的问题。
我始终认为表扬比批评所起的作用更大。就我们自身而言,在受到批评和指责之后,人的情绪是很低落的,在这种情绪下只会继续犯相同或者另一个不同的错误。喜欢盯着孩子写作业的家长可能体会深一些,早期我也是如此,越教越错,把自己气个半死。现在我不断的反思和克制自己,也意识到,都是应该从自身找问题。一方面是自己疏忽,让孩子在无知中犯错,却让孩子承担后果,另一方面是不引导孩子主动改正,而是指责批评,让孩子错上加错。
上次我跟何佳成聊天,我问他:“有一次你的家庭作业我没有签字,老师有没有批评你呀?”他很自豪的说:“没有啊,
我想了个办法,找到你之前签的字,一模一样的自己写了一个。”弄得我哭笑不得,虽然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很严重,但我还是顺着他的情绪,跟着他笑了,并且表扬他很聪明,会想办法,我当时的想法是,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判定他的做法,与其让他在没完没了的批评中纠缠做错的事,还不如适时的肯定,淡化问题,给孩子增长认知的机会。这件事,要错也是我先错,批评他就是我在推卸责任,因为是我的疏忽,那么又不能批评,又不希望以后继续犯这种错误,必须得想个办法。然后我告诉他,你这样做,虽然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也欺骗了老师。用这种方法不是最好的,还有另一种方法,然后他问我答,巴拉巴拉聊了一堆,终于让他明白这样的做法带来的后果,我也如释重负,如果我当时发了脾气,估计以后有事他很可能不再跟我们说,因为孩子并不知道说哪些话会家长会表扬,说哪些家长会批评,批评多了,孩子的话就少了,两下对比引导比批评的效果好得多。
四、 加强和老师沟通。
这点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老师和孩子接触的时间远比家长多。跟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能及时的纠正和弥补不足,甚至消除隐患。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几位热心的家长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给老师和家长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沟通平台,让我们更好的配合老师,并能时刻关注孩子。虽然我很少在群里发言,
但也是每天都看看群里的动态,如果有什么问题,我肯定也会在里面与老师和家长们请教。
五、 意见和建议。
其实谈意见是谈不上的,大家看看微信就知道老师的付出远远比家长辛苦得多,在这里,我反而希望家长不要给老师施加压力,我们小时候的座位是一坐一个学期,上学自己走去,吃饭甚至自己带米,相比现在进步得太多,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困难可以磨练心性。老师在这方面,真是众口难调。至于建议,希望班级里能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体育比赛等等,既增强老师的凝聚力,又能让孩子快乐的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最后,因为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的不同,造就了孩子们的多姿多彩,作为家长,我们都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和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多花点时间与孩子和老师保持交流沟通,在陈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努力,把我们一(三)班打造成一年级里最好的班级。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
您们好!
首先感谢班主任陈老师以及在座各位老师对全体小学生的关爱和帮助,并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聚在一起探讨交流孩子怎样健康成长。我发言,不是我教育孩子有多成功,而是把我对待孩子生活学习方面的做法包括我的一些看法展示给大家,并听取各位家长优秀的方法,和各位一起取长补短。
一、 付出和回报的问题。
自古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对孩子所投入的精力,决定了孩子展现给我们的成绩,这个精力,不仅仅是时间,也涵盖了方式、方法;这个成绩,也不仅仅是分数,也包括孩子的精神面貌、身心、气质等综合方面。
何佳成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学校就开始教他们拼音,当时我弄了一套一年级的教材,粗略的看了一下,发现拼音已经不再是一年级最重要的内容了,一年级已经侧重于认字和认知,所以我觉得幼儿园那种按部就班的学学玩玩,会给将来一年级的学习带来压力,因为很有可能跟不上节奏。如果我现在不付出时间培养和训练,将来的回报就是要花更多的时间的精力,一旦孩子落后厌学,更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所以何佳成大班那年,我开始让他加强拼音的练习,买了个小白板和水笔,隔三差五的让他教我学拼音,让他有成就感,
出几道加减法,让他慢慢掰手指头,时不时的考一考他,找到不足,再加强练习。现在,他的拼音方面基础基本扎实了,这个基础一打牢,对后来的阅读、自学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我的付出也换来了回报。
何佳成小时候不懂礼貌,早先批评他,见了长辈来不叫、走不送,后来我一想,我们没有刻意教导他去讲文明讲礼貌,难道还能指望他自己看着我们的样子就能懂事么?后来跟他妈妈一商量,让他妈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现在我们住地附近,个个对何佳成是挑指称赞。夸得他妈妈心花怒放,这也算是对妈妈的回报吧
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是一定没有回报的,所以一旦我们的孩子在某方面缺失,不要拿孩子出气,我们家长首先就要检讨自己在这方面的为孩子的做了多少。其实这也是一个因果关系。
二、 培养习惯的问题。
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我们现在谈习惯可能有点早,孩子太小,不确定因素太多,换个说法是,让孩子有规律的生活和学习,以些来达到培养习惯的目的。
何佳成在生活方面由他妈妈管教,从早起自己穿衣、自己洗漱,到晚上自己洗澡、自己上床,这些,何佳成做得非常好,适应能力也很强。我们在上一年级开始就在逐步培养,之前在幼儿园时,我们和何佳成还只是分床睡,到了一年级,
我们开始分房生活,让他慢慢的独立起来,自己的玩具自己收,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虽然还需要督促,但相信习惯成自然,生活自理已经不是时刻要担心的问题了。
学习方面我跟他约定,每天回家,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随他玩到吃晚饭前(中间差不多一个小时)。去找小伙伴也行,在家看电视也行,怎么开心怎么玩。晚饭后,我检查作业,找出不足,并让他花点时间复习和练习不足的地方,完成后再让他自由活动,晚上上床后,再读一两篇带拼音的故事书,每天坚持如此,使他在学习上并没有感觉到太大压力,养成他积极的学习态度。虽然每天的生活都一样,但孩子的成长每天都不一样了。
三、 对待孩子错误、缺点的问题。
我始终认为表扬比批评所起的作用更大。就我们自身而言,在受到批评和指责之后,人的情绪是很低落的,在这种情绪下只会继续犯相同或者另一个不同的错误。喜欢盯着孩子写作业的家长可能体会深一些,早期我也是如此,越教越错,把自己气个半死。现在我不断的反思和克制自己,也意识到,都是应该从自身找问题。一方面是自己疏忽,让孩子在无知中犯错,却让孩子承担后果,另一方面是不引导孩子主动改正,而是指责批评,让孩子错上加错。
上次我跟何佳成聊天,我问他:“有一次你的家庭作业我没有签字,老师有没有批评你呀?”他很自豪的说:“没有啊,
我想了个办法,找到你之前签的字,一模一样的自己写了一个。”弄得我哭笑不得,虽然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很严重,但我还是顺着他的情绪,跟着他笑了,并且表扬他很聪明,会想办法,我当时的想法是,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判定他的做法,与其让他在没完没了的批评中纠缠做错的事,还不如适时的肯定,淡化问题,给孩子增长认知的机会。这件事,要错也是我先错,批评他就是我在推卸责任,因为是我的疏忽,那么又不能批评,又不希望以后继续犯这种错误,必须得想个办法。然后我告诉他,你这样做,虽然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也欺骗了老师。用这种方法不是最好的,还有另一种方法,然后他问我答,巴拉巴拉聊了一堆,终于让他明白这样的做法带来的后果,我也如释重负,如果我当时发了脾气,估计以后有事他很可能不再跟我们说,因为孩子并不知道说哪些话会家长会表扬,说哪些家长会批评,批评多了,孩子的话就少了,两下对比引导比批评的效果好得多。
四、 加强和老师沟通。
这点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老师和孩子接触的时间远比家长多。跟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能及时的纠正和弥补不足,甚至消除隐患。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几位热心的家长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给老师和家长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沟通平台,让我们更好的配合老师,并能时刻关注孩子。虽然我很少在群里发言,
但也是每天都看看群里的动态,如果有什么问题,我肯定也会在里面与老师和家长们请教。
五、 意见和建议。
其实谈意见是谈不上的,大家看看微信就知道老师的付出远远比家长辛苦得多,在这里,我反而希望家长不要给老师施加压力,我们小时候的座位是一坐一个学期,上学自己走去,吃饭甚至自己带米,相比现在进步得太多,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困难可以磨练心性。老师在这方面,真是众口难调。至于建议,希望班级里能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体育比赛等等,既增强老师的凝聚力,又能让孩子快乐的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最后,因为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的不同,造就了孩子们的多姿多彩,作为家长,我们都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和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多花点时间与孩子和老师保持交流沟通,在陈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努力,把我们一(三)班打造成一年级里最好的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