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素知识点总结

卤素

1. 氯气

[氯气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加压或降温后液化为液氯,进一步加压或降温则变成固态氯.(2)常温下,氯气可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2体积氯气) .(3)氯气有毒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会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则会中毒死亡.因此,实验室闻氯气气味的正确方法为: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氯气的化学性质]

画出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获得1个电子.所以,氯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是一种强氧化剂. (1)与金属反应:Cu + C12●

CuCl 2

实验现象: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集气瓶中充满了棕黄色的烟.一段时间后,集气瓶内壁附着有棕黄色的固体粉末.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蒸馏水,棕黄色固体粉末溶解并形成绿色溶液,继续加水,溶液变成蓝色.

2Na + Cl22NaCl 实验现象:有白烟产生.

说明①在点燃或灼热的条件下,金属都能与氯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其中,变价金属如(Cu、Fe) 与氯气反应时呈现高价态(分别生成CuCl 2、FeCl 3) .

②在常温、常压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发生反应,故可用钢瓶储存、运输液氯.

③“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如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棕黄色的烟为CuCl 2晶体小颗粒;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白烟为NaCl 晶体小颗粒;等等. (2)与氢气反应. H 2 + Cl2

2HCl

注意①在不同的条件下,H 2与C12均可发生反应,但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现象也不同.点燃时,纯净的H 2能在C1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并有小液滴出现;在强光照射下,H 2与C12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②物质的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燃烧.如金属铜、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

③“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物质;“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要注意“雾”与“烟”的区别. ④H 2与Cl 2反应生成的HCl 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 的水溶液叫氢氯酸,俗称盐酸. (3)与水反应.C12 + H2O =HCl + HClO 离子方程式: Cl 2 + H2O =H + + Cl- + HClO

说明①C12与H 2O 的反应是一个C12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其中,Cl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H 2O 只作反应物. ②在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故新制氯水显黄绿色.同时,溶解于水中的部分C12与H 2O 反应生成HCl 和HClO ,因此,新制氯水是一种含有三种分子(C12、HClO 、H 2O) 和四种离子(H+、Cl -、ClO -和水电离产生的少量OH -) 的混合物.所以,新制氯水具有下列性质:酸性(H+) ,漂白作用(含HClO) ,Cl -的性质,C12的性质.

注意:新制氯水的性质及所含离子分子是常考点

③新制氯水中含有较多的C12、HClO ,久置氯水由于C12不断跟H 2O 反应和HClO 不断分解,使溶液中的C12、HClO

逐渐减少、HCl 逐渐增多,溶液的pH 逐渐减小,最后溶液变成了稀盐酸,溶液的pH <7.

④C12本身没有漂白作用,真正起漂白作用的是C12与H 2O 反应生成的HClO .所以干燥的C12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而混有水蒸气的C12能使干燥布条褪色,或干燥的C12能使湿布条褪色. ⑤注意“氯水”与“液氯”的区别,氯水是混合物,液氯是纯净物.

(4)与碱反应.常温下,氯气与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通式为:氯气 + 可溶碱 → 金属氯化物 + 次氯酸盐 + 水. 重要的反应有:

C12 + 2NaOH=NaCl + NaClO + H2O 或Cl 2 + 2OH-=Cl -+ ClO-+ H2O 该反应用于实验室制C12时,多余Cl 2的吸收(尾气吸收).

2Cl 2 + 2Ca(OH)2 =Ca(C1O)2 +CaCl 2 + 2H2O

说明①Cl 2与石灰乳[Ca(OH)2的悬浊液]或消石灰的反应是工业上生产漂粉精或漂白粉的原理.漂粉精和漂白粉是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Ca(ClO)2和CaCl 2,有效成分是Ca(C1O)2 ②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

③漂粉精和漂白粉用于漂白时,通常先跟其他酸反应,如:Ca(ClO)2+2HCl=CaCl 2+2HClO

④漂粉精和漂白粉露置于潮湿的空气中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 + CO2 + H2O =CaCO 3↓+ 2HClO 2HClO

2HCl + O2↑

由此可见,漂粉精和漂白粉也具有漂白、消毒作用. [氯气的用途]

①杀菌消毒;②制盐酸;⑧制漂粉精和漂白粉;④制造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各种农药. [次氯酸]

①次氯酸(HClO)是一元弱酸(酸性比H 2CO 3还弱) ,属于弱电解质,在新制氯水中主要以HClO 分子的形式存在,因此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保留化学式的形式.

②HClO 不稳定,易分解,光照时分解速率加快.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O =2H + + 2Cl - + O 2↑,因此HClO 是一种强氧化剂.

③HClO 能杀菌.自来水常用氯气杀菌消毒(目前已逐步用C1O 2代替) .

④HClO 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因此,将Cl 2通入石蕊试液中,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实验室中,利用氧化性比C12强的氧化剂[如MnO 2、KMnO 4、KClO 3、Ca(ClO)2等]将浓盐酸中的Cl -氧化来制取C12。例如: MnO 2 + 4HCl(浓)

MnCl 2 + C12↑+ 2H2O 2KMnO4 + 16HCl(浓) = 2KCl + 2MnCl2 + 5Cl2↑+ 8H2O

(2)装置特点:根据反应物MnO 2为固体、浓盐酸为液体及反应需要加热的特点,应选用“固 + 液加热型”的气体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主要有圆底烧瓶(或蒸馏烧瓶) 、分液漏斗、酒精灯、双孔橡胶塞和铁架台(带铁夹、铁圈) 等. (3)收集方法:氯气溶于水并跟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选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氯气.此外,氯气在饱和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故氯气也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以除去混有的HCl 气体.因此在实验室中,要制取干燥、纯净的Cl 2,常将反应生成的C12依次通过盛有饱和NaCl 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

(4)多余氯气的吸收方法:氯气有毒,多余氯气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可使用NaOH 溶液等强碱溶液吸收,但不能使用石灰水,因为Ca(OH)2的溶解度较小,不能将多余的氯气完全吸收. (5)应注意的问题:

①加热时,要小心地、不停地移动火焰,以控制反应温度.当氯气出来较快时,可暂停加热.要防止加强热,否则会使浓盐酸里的氯化氢气体大量挥发,使制得的氯气不纯而影响实验.

②收集氯气时,导气管应插入集气瓶底部附近,这样收集到的氯气中混有的空气较少.

③利用浓盐酸与足量的MnO 2共热制取C12时,实际产生的C12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低.主要原因是:随着反应不断进行,浓盐酸会渐渐变稀,而稀盐酸即使是在加热的条件下也不能与MnO 2反应. [Cl- 的检验]

方法 向待检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再加入稀HNO 3,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待检液中含有C1-. 注意 (1)不能加入盐酸酸化,以防止引入C1-(若酸化可用稀HNO 3).

(2)若待检液中同时含有SO 42-或SO 32-时,则不能用HNO 3酸化的AgNO 3溶液来检验Cl -,因为生成的Ag 2SO 4也是不溶于稀HNO 3的白色沉淀(SO32-能被HNO 3氧化为SO 42-) . 2.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 简称卤素.包括氟(F)、氯(C1)、溴(Br)、碘(I)和放射性元素砹(At).在自然界中卤素无游离态,都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说明 (1)实验室里,通常在盛溴的试剂瓶中加水(即“水封”) ,以减少溴的挥发.

(2)固态物质不经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升华是一种物理变化.利用碘易升华的性质,可用来分离、提纯单质碘.

(3)Br2、I 2较难溶于水而易溶于如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医疗上用的碘酒,就是碘(溶质) 的酒精(溶剂) 溶液.利用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可将Br 2、I 2从溴水、碘水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叫做萃取) .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3)卤素单质与水的反应.

①2F 2 + 2H2O =4HF + O2(置换反应)

注意:将F 2通入某物质的水溶液中,F 2先跟H 2O 反应.如将F 2通入NaCl 的水溶液中,同样发生上述反应,等等. ②X 2 + H2O = HX + HXO (X=C1、Br 、I) . (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2NaBr + C12(新制、饱和) = 2NaCl + Br2 2Br - + C12 = 2C1- + Br2

说明 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Cl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Br 2的CCl 4层,显橙色. 2NaI + C12(新制、饱和) =2NaCl + I2 2I- + Cl2 =2C1- + I2

说明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I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Cl(C12足量时) 或NaCl 和NaI 的混合物(C12不足量时) .

2NaI + Br2 =2NaBr + I2 2I- + Br2 =2Br - + I2

说明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Br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Br(Br2足量时) 或NaBr 和NaI(Br2不足量时) . F 2 + NaX(熔融) =2NaF + X2 (X=C1、Br 、I)

注意 将F 2通入含Cl -、Br -或I -的水溶液中,不是发生卤素间的置换反应,而是F 2与H 2O 反应. (5)碘单质(I2) 的化学特性.I 2 + 淀粉溶液 → 蓝色溶液

说明①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特性,可用来检验I 2的存在.②只有单质碘(I2) 遇淀粉才显蓝色,其他价态的碘无此性质.例如,向NaI 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颜色无变化.若再滴加新制氯水,因有I 2被置换出来,则此时溶液显蓝色. 氟

①有剧毒的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氢氟酸为弱酸(其它氢卤酸均为强酸) 。 ②与SiO 2反应:SiO 2+4HF=SiF4↑+2H2O 注: 此反应为HF 的特性, 换成HCl 则与SiO 2不反应。 氢氟酸能腐蚀玻璃,用

(2)制法 CaF 2+H2SO 4(浓)=2HF↑+CaSO4 此反应不能在玻璃器皿中进行,为什么?CaF 2是萤石的主要成分,它不溶于水[卤化银]

[碘的化合物] 碘的化合物有KIO 3(碘酸钾) 、KI 等.人体中的碘主要存在于甲状腺内,人体如果缺碘,就会患甲状腺肿症(大脖子病) .为防止碘缺乏病,最为方便、有效的方法就是食用加碘盐,通常加入的是碘酸钾. 强调:X-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HXO4酸性逐渐减弱; HF 有剧毒能腐蚀玻璃; HClO 有漂白性; HF 无感光性; HBr HI有还原性, HBr HI不可用浓硫酸制取

卤素

1. 氯气

[氯气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加压或降温后液化为液氯,进一步加压或降温则变成固态氯.(2)常温下,氯气可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2体积氯气) .(3)氯气有毒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会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则会中毒死亡.因此,实验室闻氯气气味的正确方法为: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氯气的化学性质]

画出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获得1个电子.所以,氯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是一种强氧化剂. (1)与金属反应:Cu + C12●

CuCl 2

实验现象: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集气瓶中充满了棕黄色的烟.一段时间后,集气瓶内壁附着有棕黄色的固体粉末.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蒸馏水,棕黄色固体粉末溶解并形成绿色溶液,继续加水,溶液变成蓝色.

2Na + Cl22NaCl 实验现象:有白烟产生.

说明①在点燃或灼热的条件下,金属都能与氯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其中,变价金属如(Cu、Fe) 与氯气反应时呈现高价态(分别生成CuCl 2、FeCl 3) .

②在常温、常压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发生反应,故可用钢瓶储存、运输液氯.

③“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如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棕黄色的烟为CuCl 2晶体小颗粒;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白烟为NaCl 晶体小颗粒;等等. (2)与氢气反应. H 2 + Cl2

2HCl

注意①在不同的条件下,H 2与C12均可发生反应,但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现象也不同.点燃时,纯净的H 2能在C1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并有小液滴出现;在强光照射下,H 2与C12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②物质的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燃烧.如金属铜、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

③“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物质;“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要注意“雾”与“烟”的区别. ④H 2与Cl 2反应生成的HCl 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 的水溶液叫氢氯酸,俗称盐酸. (3)与水反应.C12 + H2O =HCl + HClO 离子方程式: Cl 2 + H2O =H + + Cl- + HClO

说明①C12与H 2O 的反应是一个C12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其中,Cl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H 2O 只作反应物. ②在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故新制氯水显黄绿色.同时,溶解于水中的部分C12与H 2O 反应生成HCl 和HClO ,因此,新制氯水是一种含有三种分子(C12、HClO 、H 2O) 和四种离子(H+、Cl -、ClO -和水电离产生的少量OH -) 的混合物.所以,新制氯水具有下列性质:酸性(H+) ,漂白作用(含HClO) ,Cl -的性质,C12的性质.

注意:新制氯水的性质及所含离子分子是常考点

③新制氯水中含有较多的C12、HClO ,久置氯水由于C12不断跟H 2O 反应和HClO 不断分解,使溶液中的C12、HClO

逐渐减少、HCl 逐渐增多,溶液的pH 逐渐减小,最后溶液变成了稀盐酸,溶液的pH <7.

④C12本身没有漂白作用,真正起漂白作用的是C12与H 2O 反应生成的HClO .所以干燥的C12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而混有水蒸气的C12能使干燥布条褪色,或干燥的C12能使湿布条褪色. ⑤注意“氯水”与“液氯”的区别,氯水是混合物,液氯是纯净物.

(4)与碱反应.常温下,氯气与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通式为:氯气 + 可溶碱 → 金属氯化物 + 次氯酸盐 + 水. 重要的反应有:

C12 + 2NaOH=NaCl + NaClO + H2O 或Cl 2 + 2OH-=Cl -+ ClO-+ H2O 该反应用于实验室制C12时,多余Cl 2的吸收(尾气吸收).

2Cl 2 + 2Ca(OH)2 =Ca(C1O)2 +CaCl 2 + 2H2O

说明①Cl 2与石灰乳[Ca(OH)2的悬浊液]或消石灰的反应是工业上生产漂粉精或漂白粉的原理.漂粉精和漂白粉是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Ca(ClO)2和CaCl 2,有效成分是Ca(C1O)2 ②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

③漂粉精和漂白粉用于漂白时,通常先跟其他酸反应,如:Ca(ClO)2+2HCl=CaCl 2+2HClO

④漂粉精和漂白粉露置于潮湿的空气中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 + CO2 + H2O =CaCO 3↓+ 2HClO 2HClO

2HCl + O2↑

由此可见,漂粉精和漂白粉也具有漂白、消毒作用. [氯气的用途]

①杀菌消毒;②制盐酸;⑧制漂粉精和漂白粉;④制造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各种农药. [次氯酸]

①次氯酸(HClO)是一元弱酸(酸性比H 2CO 3还弱) ,属于弱电解质,在新制氯水中主要以HClO 分子的形式存在,因此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保留化学式的形式.

②HClO 不稳定,易分解,光照时分解速率加快.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O =2H + + 2Cl - + O 2↑,因此HClO 是一种强氧化剂.

③HClO 能杀菌.自来水常用氯气杀菌消毒(目前已逐步用C1O 2代替) .

④HClO 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因此,将Cl 2通入石蕊试液中,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实验室中,利用氧化性比C12强的氧化剂[如MnO 2、KMnO 4、KClO 3、Ca(ClO)2等]将浓盐酸中的Cl -氧化来制取C12。例如: MnO 2 + 4HCl(浓)

MnCl 2 + C12↑+ 2H2O 2KMnO4 + 16HCl(浓) = 2KCl + 2MnCl2 + 5Cl2↑+ 8H2O

(2)装置特点:根据反应物MnO 2为固体、浓盐酸为液体及反应需要加热的特点,应选用“固 + 液加热型”的气体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主要有圆底烧瓶(或蒸馏烧瓶) 、分液漏斗、酒精灯、双孔橡胶塞和铁架台(带铁夹、铁圈) 等. (3)收集方法:氯气溶于水并跟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选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氯气.此外,氯气在饱和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故氯气也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以除去混有的HCl 气体.因此在实验室中,要制取干燥、纯净的Cl 2,常将反应生成的C12依次通过盛有饱和NaCl 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

(4)多余氯气的吸收方法:氯气有毒,多余氯气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可使用NaOH 溶液等强碱溶液吸收,但不能使用石灰水,因为Ca(OH)2的溶解度较小,不能将多余的氯气完全吸收. (5)应注意的问题:

①加热时,要小心地、不停地移动火焰,以控制反应温度.当氯气出来较快时,可暂停加热.要防止加强热,否则会使浓盐酸里的氯化氢气体大量挥发,使制得的氯气不纯而影响实验.

②收集氯气时,导气管应插入集气瓶底部附近,这样收集到的氯气中混有的空气较少.

③利用浓盐酸与足量的MnO 2共热制取C12时,实际产生的C12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低.主要原因是:随着反应不断进行,浓盐酸会渐渐变稀,而稀盐酸即使是在加热的条件下也不能与MnO 2反应. [Cl- 的检验]

方法 向待检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再加入稀HNO 3,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待检液中含有C1-. 注意 (1)不能加入盐酸酸化,以防止引入C1-(若酸化可用稀HNO 3).

(2)若待检液中同时含有SO 42-或SO 32-时,则不能用HNO 3酸化的AgNO 3溶液来检验Cl -,因为生成的Ag 2SO 4也是不溶于稀HNO 3的白色沉淀(SO32-能被HNO 3氧化为SO 42-) . 2.卤族元素

[卤族元素] 简称卤素.包括氟(F)、氯(C1)、溴(Br)、碘(I)和放射性元素砹(At).在自然界中卤素无游离态,都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说明 (1)实验室里,通常在盛溴的试剂瓶中加水(即“水封”) ,以减少溴的挥发.

(2)固态物质不经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升华是一种物理变化.利用碘易升华的性质,可用来分离、提纯单质碘.

(3)Br2、I 2较难溶于水而易溶于如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医疗上用的碘酒,就是碘(溶质) 的酒精(溶剂) 溶液.利用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可将Br 2、I 2从溴水、碘水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叫做萃取) .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2)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3)卤素单质与水的反应.

①2F 2 + 2H2O =4HF + O2(置换反应)

注意:将F 2通入某物质的水溶液中,F 2先跟H 2O 反应.如将F 2通入NaCl 的水溶液中,同样发生上述反应,等等. ②X 2 + H2O = HX + HXO (X=C1、Br 、I) . (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2NaBr + C12(新制、饱和) = 2NaCl + Br2 2Br - + C12 = 2C1- + Br2

说明 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Cl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Br 2的CCl 4层,显橙色. 2NaI + C12(新制、饱和) =2NaCl + I2 2I- + Cl2 =2C1- + I2

说明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I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Cl(C12足量时) 或NaCl 和NaI 的混合物(C12不足量时) .

2NaI + Br2 =2NaBr + I2 2I- + Br2 =2Br - + I2

说明①加入CCl 4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为含有NaBr 的水层,无色,下层为溶有I 2的CCl 4层,显紫红色. ②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I 2升华,故残留的固体为NaBr(Br2足量时) 或NaBr 和NaI(Br2不足量时) . F 2 + NaX(熔融) =2NaF + X2 (X=C1、Br 、I)

注意 将F 2通入含Cl -、Br -或I -的水溶液中,不是发生卤素间的置换反应,而是F 2与H 2O 反应. (5)碘单质(I2) 的化学特性.I 2 + 淀粉溶液 → 蓝色溶液

说明①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特性,可用来检验I 2的存在.②只有单质碘(I2) 遇淀粉才显蓝色,其他价态的碘无此性质.例如,向NaI 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颜色无变化.若再滴加新制氯水,因有I 2被置换出来,则此时溶液显蓝色. 氟

①有剧毒的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氢氟酸为弱酸(其它氢卤酸均为强酸) 。 ②与SiO 2反应:SiO 2+4HF=SiF4↑+2H2O 注: 此反应为HF 的特性, 换成HCl 则与SiO 2不反应。 氢氟酸能腐蚀玻璃,用

(2)制法 CaF 2+H2SO 4(浓)=2HF↑+CaSO4 此反应不能在玻璃器皿中进行,为什么?CaF 2是萤石的主要成分,它不溶于水[卤化银]

[碘的化合物] 碘的化合物有KIO 3(碘酸钾) 、KI 等.人体中的碘主要存在于甲状腺内,人体如果缺碘,就会患甲状腺肿症(大脖子病) .为防止碘缺乏病,最为方便、有效的方法就是食用加碘盐,通常加入的是碘酸钾. 强调:X-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HXO4酸性逐渐减弱; HF 有剧毒能腐蚀玻璃; HClO 有漂白性; HF 无感光性; HBr HI有还原性, HBr HI不可用浓硫酸制取


相关文章

  • 有机化学总结
  • 有机化学总结 第一部分 烃 知识归纳总结 从大的方面讲,本章的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概括:1.有机物的结构特点:2.烃: 3.几个重要的概念:4.几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发应类型:5.烷烃的系统命名:6.石油和煤. 1.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有机 ...查看


  • 不同光源的光谱分布与光生物安全
  • 不同光源的光谱分布与光生物安全 我们前面提到在评价LED 的光生物安全的安全等级时只深入探讨了蓝光危害,可是在光生物安全的相关标准中还有以下几个指标:光化学紫外危害,近紫外危害,视网膜热危害以及红外辐射危害.那为什么对于LED 只考虑了蓝光 ...查看


  • 氯及卤素的性质知识点
  • 氯 一.氯气的结构: 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氯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 易 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很强的 性. 二.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2.制备: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三.物理性质 ⑴ ...查看


  • 教学过程设计 1
  • <钠>教学设计 综合高中 [授课班级]职业高中一年级三班 [专 业]畜牧兽医 [学 生 数]43人 [授课时间]: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职业高中化学基础版教材第六章第二节内容.碱金属是高中化学介绍的代表 ...查看


  •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 一.甲烷 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专题知识点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是0.717g/L,极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比较稳定,与高锰酸钾等氧化剂不反应(区分烷烃与炔烃烯烃),与强酸强碱也 不反应.空间构型:正四面体.键角:109°2 ...查看


  • 2013高考必备--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1.熟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电子排布和周期表的关系,化合价和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所在的族 序数的关系(包括数的奇偶性),微粒的半径大小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非金属氢化物的稳定性.酸性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熟悉常见的 ...查看


  • 有机化学知识点
  • 三十七.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 ①选主链,称某烷 ②编号位,定支链 ③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 ④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使用时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①最简化原则,②明确化原则,主要表 现在一长一近一多一小,即&q ...查看


  •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元素及其化合物
  • (一)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氢和稀有气体 (一)氢 氢位于周期表的第一周期IA 族,具有最简单的原子结构.氢在化学反应中有以下几种成键情况: 1.氢原子失去1个电子成为H + .但是除了气态的质子外,H + 总是与其它的原子或分子相结合. ...查看


  • 硫和氮的氧化物(一)教案
  • 教 案 授课班级 课 时 课题: 硫和氮的氧化物(一 课题:第四章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 知识 教 学 目 的 与 技能 过程 与 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重 点 难 点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