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有多长反思

《课桌有多长》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

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实物投影演示:用1厘米的纸条比划看哪个手指宽大约是1厘米,再用尺子量一量使它更准确一些,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把1厘米的纸条夹住,再把纸条轻轻地抽出来,仔细观察拇指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同学互相纠正,最后两次用手势表示1厘米。这样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条理,动作到位,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就是这样在往复用手势比量中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上课伊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桌子的结论,这过程中我绝不作半点代替。在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后接着进入认识几厘米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3厘米长度,并说出道理,这一环节的学习,主要是考虑到学生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并没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发现两个数字之间有几个1厘米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当中学生始终是知识的发现者。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时间和空间放手交给学生,让

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敢于放开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课桌有多长》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

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实物投影演示:用1厘米的纸条比划看哪个手指宽大约是1厘米,再用尺子量一量使它更准确一些,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把1厘米的纸条夹住,再把纸条轻轻地抽出来,仔细观察拇指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同学互相纠正,最后两次用手势表示1厘米。这样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条理,动作到位,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就是这样在往复用手势比量中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上课伊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桌子的结论,这过程中我绝不作半点代替。在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后接着进入认识几厘米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3厘米长度,并说出道理,这一环节的学习,主要是考虑到学生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并没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发现两个数字之间有几个1厘米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当中学生始终是知识的发现者。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时间和空间放手交给学生,让

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敢于放开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相关文章

  •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1
  •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1.52页,厘米的认识. 学习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 ...查看


  • 课桌有多长 2
  •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及组内研讨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 ...查看


  • 教学设计:[长度单位]
  • 教学设计:<长度单位> 教学设想与目标确定 一.拉深背景,整体认知. 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尽可能创设情景,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感受到知识产生的必要性,从而想办法创造出新的知识,建构意义.在 ...查看


  • 三年级[毫米分米的认识]导学案
  •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 ...查看


  • 课桌有多长
  • 课桌有多长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小课桌,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课桌的面是什么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样摸一摸桌子的长,用手比划一下桌子的长.那除了我们能用手比划桌子的长, 你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呢? 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 ...查看


  • 课桌有多长 1
  • 第二课时 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难点 1.初 ...查看


  • [课桌有多长]教学流程(原)
  •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元(原) 执教人 李晓爱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 ...查看


  •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草河口镇中心学校 孙晓乐 教材分析: <课桌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二节.教材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入手,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等环节,使学生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 ...查看


  •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2
  •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 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