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仪检测水泥混凝土强度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
目的:利用回弹仪测得的回弹值与碳化深度检测水泥混凝土强度。
适用范围:
1、适用于工程结构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以下简称混凝土强度)的检测,不适用于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2、混凝土强度测定范围在C10~C60之间。
二、仪器设备
1、回弹仪:宜采用示值系统为指针直读式的混凝土回弹仪。
2、酚酞酒精溶液:浓度为1%。
3、手提式砂轮:清除砼表面疏松层和杂物。
4、钢砧:洛氏硬度HRC60±2,测定回弹仪的率定值(应为80±2)。
5、其它:卷尺、钢尺、凿子、锤、毛刷等。
三、方法与步骤
1、测区和测点的布置
(1)在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结构或构件。
按批进行检测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件。
(2)每个构件的测区数不应少于10个,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不宜小于0.2m。
(3)一个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m2,每一测区宜测定16个测点。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应弹击一次。
(4)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5)测区表面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2、回弹值测定
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具体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将回弹仪的弹击杆顶住混凝土表面,轻压仪器,使按钮松开,弹击杆徐徐伸出,并使挂钩挂上弹击锤;
(2)使回弹仪对混凝土表面缓慢均匀施压,待弹击锤脱钩,冲击弹击杆后,弹击锤即带动指针向后移动直至到达一定位置时,指针
的刻度线即在刻度尺上指示某一回弹值。
(3)使回弹仪继续顶住混凝土表面,进行读数并记录回弹值,如条件不利于读数,可按下按钮,锁住机芯;将回弹仪移至他处,读数准确至1个单位。
(4)逐渐对回弹仪减压,使弹击杆自机壳内伸出,挂钩挂上弹击锤,待下一次使用。
3、碳化深度的测定
(1)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数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时,应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
(2)碳化深度值测量,可采用适当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应除净,并不得用水擦净。同时,应采用浓度为1%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楚时,再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测量不应少于3次,取其平均值,每次读数精确至0.5mm。将数据记录到现场检测记录中。
(3)如平均碳化深度值小于或等于0.4㎜时,按无碳化处理(即平均碳化深度值为0);如等于或大于6.0㎜时,取6.0㎜。
五、计算
(1)将一个测区的16个测点回弹值,去掉3个较大值及3个较小值,用其余10个回弹值计算平均回弹值。
(2)强度计算:计算方法详《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01)》
六、结果
1、评定测定范围水泥混凝土强度。
回弹仪检测水泥混凝土强度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
目的:利用回弹仪测得的回弹值与碳化深度检测水泥混凝土强度。
适用范围:
1、适用于工程结构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以下简称混凝土强度)的检测,不适用于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2、混凝土强度测定范围在C10~C60之间。
二、仪器设备
1、回弹仪:宜采用示值系统为指针直读式的混凝土回弹仪。
2、酚酞酒精溶液:浓度为1%。
3、手提式砂轮:清除砼表面疏松层和杂物。
4、钢砧:洛氏硬度HRC60±2,测定回弹仪的率定值(应为80±2)。
5、其它:卷尺、钢尺、凿子、锤、毛刷等。
三、方法与步骤
1、测区和测点的布置
(1)在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结构或构件。
按批进行检测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件。
(2)每个构件的测区数不应少于10个,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不宜小于0.2m。
(3)一个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m2,每一测区宜测定16个测点。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应弹击一次。
(4)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5)测区表面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2、回弹值测定
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具体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将回弹仪的弹击杆顶住混凝土表面,轻压仪器,使按钮松开,弹击杆徐徐伸出,并使挂钩挂上弹击锤;
(2)使回弹仪对混凝土表面缓慢均匀施压,待弹击锤脱钩,冲击弹击杆后,弹击锤即带动指针向后移动直至到达一定位置时,指针
的刻度线即在刻度尺上指示某一回弹值。
(3)使回弹仪继续顶住混凝土表面,进行读数并记录回弹值,如条件不利于读数,可按下按钮,锁住机芯;将回弹仪移至他处,读数准确至1个单位。
(4)逐渐对回弹仪减压,使弹击杆自机壳内伸出,挂钩挂上弹击锤,待下一次使用。
3、碳化深度的测定
(1)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数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时,应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
(2)碳化深度值测量,可采用适当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应除净,并不得用水擦净。同时,应采用浓度为1%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楚时,再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测量不应少于3次,取其平均值,每次读数精确至0.5mm。将数据记录到现场检测记录中。
(3)如平均碳化深度值小于或等于0.4㎜时,按无碳化处理(即平均碳化深度值为0);如等于或大于6.0㎜时,取6.0㎜。
五、计算
(1)将一个测区的16个测点回弹值,去掉3个较大值及3个较小值,用其余10个回弹值计算平均回弹值。
(2)强度计算:计算方法详《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01)》
六、结果
1、评定测定范围水泥混凝土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