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一坐s话投资: 公司观察:投资东阿阿胶的风险究竟在哪儿?

芒格先生曾引用农夫的话说,告诉我死在哪儿,我就不去那里了。这意思是说,投资不要光先想着美滋滋的好事,应该将风险先往放在第一位。近期,东阿阿胶一纸上调阿胶出厂价格53%的公告,可以说引起市场的普遍关注,其间质疑的声音自然不少,甚至有不少投资者要问:老秦你要疯了吗?!

有此质疑是正常的。远的不说,2011年公司曾经上调阿胶出厂价格60%,一时曾引起市场轰动,后来事实证明这个提价策略太激进,这一点据后来的股东交流会议记录,老秦也曾承认这个问题,于是公司悄然进入小步提价的节奏。翻阅其提价记录:2012年1月提价10%;2013年1月提价6%,7月提价25%;2014年1月提价19%。2013年7月阿胶出厂价上调 25%后,阿胶从875元/斤上升到1098元/斤;2014年1月阿胶出厂价上调 19%后,由1098元/斤上升到1298元/斤。此轮涨价53%后,阿胶出厂价将逼近两千元大关,有媒体评论所谓的“药中茅台”已然远远超过了现实的茅台。根据本人的手头材料,2006年之时,阿胶出厂价196元,以现在的2000元计算,上涨10倍之多。这是不是“作死”的节奏呢?对此,姑且不作评价,因为,此次公司提价之后,作为消费者如何反应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自己一向认为,作为投资者、局外人,多数情况下我们是不如企业当家人看得清楚的,所以对于企业的每一项决策,唯有冷静观察之后再作出自己的作出判断与取舍。

那么,投资东阿阿胶究竟有没有风险、又有哪些风险呢?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经验与常识告诉我们,若投资一家企业,最好的办法是站在企业董事长、CEO的角度去看分析一下行业与公司。当然这对于我们普通的投资者来讲是有相当难度的,但是既然想投资嘛,还是尽量着去尝试吧,呵呵。先抛开具体的企业不谈,如果站在整个阿胶行业来看,会有什么风险呢?

1、阿胶无用论的风险。

自近代以来,中国一直有一“中药黑”,具体到阿胶就是说所谓安慰剂之说等。如果将来科学证明阿胶无用,那么整个行业便不存在了。不过,现在看,科学的证明结果恰恰相反,如东阿阿胶作的临床研究,证明复方阿胶浆对于经期妇女和癌症病人的作用。在此说明,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一些人对于中医、中药更是“黑”得不遗余力。对于此种争论,自己向来不屑于参与,因为在我看来,今天的争论其实根本就没有超出过历史上的争论水平。要知道,历史上挑起此争论的可是国学大师级的人物,甚至还上升到政府最高层面的。

2、阿胶整个行业全军覆灭的危险。

应该说,这个危险是存在的,众所周知的原因就是驴皮来源的不断萎缩。据有关数据,阿胶市场近些年需求以每年增长30%的速度增长,但是国内驴的存栏量却以每年3.5%的速度递减。根据历年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数据,1990年毛驴存栏量达到峰值为1119.8万头。此后开始逐年下降,到1997年下降到952.8万头,十年后的2007年已下降到730.6万头,如今更是跌至648.4万头。关于这一数据的真实确切与否,就法不一,但是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近些年驴皮来源不断萎缩,却是个困挠企业的问题。其实作为行业的领军者,我猜想,老秦的最大忧虑之处就在于此,所以东阿阿胶近些年投资数亿元去实现自己的谋皮战略,甚至收效甚微。驴皮的价格这些年为什么不断上涨?一方面是市场上涨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东阿阿胶在驴皮上涨方面起到了“助推”作用,从而将利润传导向养驴的上游。最近有报道说,现在在中国的北方内蒙等地,养驴的收益已经高于养牛、养猪的收益15%-20%,因此村民养驴的积极性得以提升,一些产业资本也开始进入养驴的上游。我想,如果此消息确切,真的该当作阿胶整个行业的利好来看待。如此一来,老秦多年的如意算盘就可以实现了,阿胶整个行业全军覆灭的危险就将越来越小了。

3、阿胶产品整体被边缘化的风险。

有人说,你东阿阿胶价格就上提吧,作为福胶、同仁堂阿胶等会跟随提价吗?如果它们不跟随,消费者岂不更多的会倒向它们?我想,这个问题其实不用我们过多的忧虑,为什么呢?看一看驴皮价格的上涨曲线就应该会明白的。据有关材料,2000年,市场上每张驴皮价格仅有20多元(每张驴皮约3.5-4千克),2010年这一数字已攀升至200元/张,2013年每张皮已飙升至600元左右,而到今年现在驴皮的每张价格是1500元。作为上游的驴皮价格不断上涨,作为下游的阿胶产品不会涨价?毕竟做企业不是学雷锋,做公益的。从这一点上来看,我感觉老秦这个人有点够“阴暗”的,因为作为上游的驴皮价格也由他或多或少地“操控”着,作为整个阿胶产业有点被他个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当然,如果作为一个整体,阿胶产品价格全部上涨(当然涨幅度会不一样),那么又有一个问题出来了,就是你阿胶毕竟不是如奶、肉一样的必需品,正所谓:市场上养血养颜滋补产品这么多,难道非要吃你阿胶不成?就是说,阿胶将被别的产品替代了,从此,阿胶这一产品永远淡出市场。在我看来,现在这一风险也并不存在,毕竟消费阿胶的还是太小众化了(有数据说东阿阿胶的消费者一年才300万左右),中国有钱人太多了,其中有的是享受得起的消费者。

行文至此,或许有人会问:这也没有风险,那也没有风险,难道投资东阿阿胶就没有风险了?非也,其实投资任何企业都会有风险的。具体到东阿阿胶此次一下子又提价幅度这么大(补充一点,老秦之所以这么有底气,估计也与其公司产品结构有关,毕竟小分子阿胶也出来了,这一点又超越了别的公司),终端的消费者又如何去看待与反应,这事儿还需要时间去验证,毕竟这个提价幅度连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投资者有点“雷”蒙了!所以,市场作出反应,股价进行短期波动一点也不应奇怪。

不过,经验与常识又告诉我们,大凡优秀的企业由于市场的普遍看好,其实多数情况下,是不容易买到个好价格的,或许当其遭受到普遍质疑、非议之时,反而倒更值得引起我们的研究与重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才容易捞到便宜货。

芒格先生曾引用农夫的话说,告诉我死在哪儿,我就不去那里了。这意思是说,投资不要光先想着美滋滋的好事,应该将风险先往放在第一位。近期,东阿阿胶一纸上调阿胶出厂价格53%的公告,可以说引起市场的普遍关注,其间质疑的声音自然不少,甚至有不少投资者要问:老秦你要疯了吗?!

有此质疑是正常的。远的不说,2011年公司曾经上调阿胶出厂价格60%,一时曾引起市场轰动,后来事实证明这个提价策略太激进,这一点据后来的股东交流会议记录,老秦也曾承认这个问题,于是公司悄然进入小步提价的节奏。翻阅其提价记录:2012年1月提价10%;2013年1月提价6%,7月提价25%;2014年1月提价19%。2013年7月阿胶出厂价上调 25%后,阿胶从875元/斤上升到1098元/斤;2014年1月阿胶出厂价上调 19%后,由1098元/斤上升到1298元/斤。此轮涨价53%后,阿胶出厂价将逼近两千元大关,有媒体评论所谓的“药中茅台”已然远远超过了现实的茅台。根据本人的手头材料,2006年之时,阿胶出厂价196元,以现在的2000元计算,上涨10倍之多。这是不是“作死”的节奏呢?对此,姑且不作评价,因为,此次公司提价之后,作为消费者如何反应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自己一向认为,作为投资者、局外人,多数情况下我们是不如企业当家人看得清楚的,所以对于企业的每一项决策,唯有冷静观察之后再作出自己的作出判断与取舍。

那么,投资东阿阿胶究竟有没有风险、又有哪些风险呢?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经验与常识告诉我们,若投资一家企业,最好的办法是站在企业董事长、CEO的角度去看分析一下行业与公司。当然这对于我们普通的投资者来讲是有相当难度的,但是既然想投资嘛,还是尽量着去尝试吧,呵呵。先抛开具体的企业不谈,如果站在整个阿胶行业来看,会有什么风险呢?

1、阿胶无用论的风险。

自近代以来,中国一直有一“中药黑”,具体到阿胶就是说所谓安慰剂之说等。如果将来科学证明阿胶无用,那么整个行业便不存在了。不过,现在看,科学的证明结果恰恰相反,如东阿阿胶作的临床研究,证明复方阿胶浆对于经期妇女和癌症病人的作用。在此说明,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一些人对于中医、中药更是“黑”得不遗余力。对于此种争论,自己向来不屑于参与,因为在我看来,今天的争论其实根本就没有超出过历史上的争论水平。要知道,历史上挑起此争论的可是国学大师级的人物,甚至还上升到政府最高层面的。

2、阿胶整个行业全军覆灭的危险。

应该说,这个危险是存在的,众所周知的原因就是驴皮来源的不断萎缩。据有关数据,阿胶市场近些年需求以每年增长30%的速度增长,但是国内驴的存栏量却以每年3.5%的速度递减。根据历年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数据,1990年毛驴存栏量达到峰值为1119.8万头。此后开始逐年下降,到1997年下降到952.8万头,十年后的2007年已下降到730.6万头,如今更是跌至648.4万头。关于这一数据的真实确切与否,就法不一,但是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近些年驴皮来源不断萎缩,却是个困挠企业的问题。其实作为行业的领军者,我猜想,老秦的最大忧虑之处就在于此,所以东阿阿胶近些年投资数亿元去实现自己的谋皮战略,甚至收效甚微。驴皮的价格这些年为什么不断上涨?一方面是市场上涨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东阿阿胶在驴皮上涨方面起到了“助推”作用,从而将利润传导向养驴的上游。最近有报道说,现在在中国的北方内蒙等地,养驴的收益已经高于养牛、养猪的收益15%-20%,因此村民养驴的积极性得以提升,一些产业资本也开始进入养驴的上游。我想,如果此消息确切,真的该当作阿胶整个行业的利好来看待。如此一来,老秦多年的如意算盘就可以实现了,阿胶整个行业全军覆灭的危险就将越来越小了。

3、阿胶产品整体被边缘化的风险。

有人说,你东阿阿胶价格就上提吧,作为福胶、同仁堂阿胶等会跟随提价吗?如果它们不跟随,消费者岂不更多的会倒向它们?我想,这个问题其实不用我们过多的忧虑,为什么呢?看一看驴皮价格的上涨曲线就应该会明白的。据有关材料,2000年,市场上每张驴皮价格仅有20多元(每张驴皮约3.5-4千克),2010年这一数字已攀升至200元/张,2013年每张皮已飙升至600元左右,而到今年现在驴皮的每张价格是1500元。作为上游的驴皮价格不断上涨,作为下游的阿胶产品不会涨价?毕竟做企业不是学雷锋,做公益的。从这一点上来看,我感觉老秦这个人有点够“阴暗”的,因为作为上游的驴皮价格也由他或多或少地“操控”着,作为整个阿胶产业有点被他个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当然,如果作为一个整体,阿胶产品价格全部上涨(当然涨幅度会不一样),那么又有一个问题出来了,就是你阿胶毕竟不是如奶、肉一样的必需品,正所谓:市场上养血养颜滋补产品这么多,难道非要吃你阿胶不成?就是说,阿胶将被别的产品替代了,从此,阿胶这一产品永远淡出市场。在我看来,现在这一风险也并不存在,毕竟消费阿胶的还是太小众化了(有数据说东阿阿胶的消费者一年才300万左右),中国有钱人太多了,其中有的是享受得起的消费者。

行文至此,或许有人会问:这也没有风险,那也没有风险,难道投资东阿阿胶就没有风险了?非也,其实投资任何企业都会有风险的。具体到东阿阿胶此次一下子又提价幅度这么大(补充一点,老秦之所以这么有底气,估计也与其公司产品结构有关,毕竟小分子阿胶也出来了,这一点又超越了别的公司),终端的消费者又如何去看待与反应,这事儿还需要时间去验证,毕竟这个提价幅度连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投资者有点“雷”蒙了!所以,市场作出反应,股价进行短期波动一点也不应奇怪。

不过,经验与常识又告诉我们,大凡优秀的企业由于市场的普遍看好,其实多数情况下,是不容易买到个好价格的,或许当其遭受到普遍质疑、非议之时,反而倒更值得引起我们的研究与重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才容易捞到便宜货。


相关文章

  • 东阿阿胶 基本面分析
  • 东阿阿胶 基本面分析 一.产品消费特点 1.消费群体: 传统以女性消费者为主,主要用于补血.但男性同样可以服用,效果极佳.是一个小众市场产品.其一,还主要是作为一类药品,在滋养补血方面具有知名度,但在普通消费者的影响力小.其二,往消费大健康 ...查看


  •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以宇通客车为例
  • 堕Q:Q三:2Q!垒 壹堡型堂 兰Q!垒:Q三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一一以宇通客车为例 口罗丽娟张火莲王宝玉 (莆田学院 福建莆田351100) 摘要:随着人们对股票市场关注度的逐渐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逐渐引起全社会人民的关注.同时 ...查看


  • 2012年四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
  • 四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报告 目 录 一.引言„„„„„„„„„„„„„„„„„„„„„„„„ 1 (一)行业发展情况„„„„„„„„„„„„„„„„„„ 1 (二)中华工商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指数 „„„„„„„„„„1 二. 企业简介 ...查看


  • 中国保健品行业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2015年中成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15年版中国中成药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 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5666A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 ...查看


  • 东阿阿胶,被一张驴皮弄得黔驴技穷
  • 东阿阿胶,被一张驴皮弄得黔驴技穷 在杭州一家医药零售企业当财务的小夏,最近悄悄地囤阿胶,因为她听说阿胶要涨价."自己留了1公斤,别的都是帮长辈.亲戚.同学代购的,总共有五六公斤吧."小夏说,她们办公室同事这两天都在帮亲戚 ...查看


  • 对投资的理解
  • 对投资的理解 谨慎有黄金 对于趋势投资者来说,选时是十分严格的,也是十分难以操作的,因此,对大多数人特别是对新手来说,企图通过短线进出或者波段操作实现财富增值无疑于是一场恶梦:只有极富市场经验的大投机家才可能把握市场大市.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 ...查看


  • 云南白药财务报表分析
  • 云南白药财务报表分析 案例分析说明: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云南最大的中成药生产企业,是中国中成药五十强之一,旗下有若干子公司,本案例分析采用云南白药合并报表的数字.同时为了进行同行业比较,在中成药类上市公司中选择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


  • 中国保健品经典10个案例
  • 中国保健品经典10个案例 小天地 大智慧 新中国迎来了60华诞,而中国营销则刚好走过了30年的光阴(前30年为计划经济时代,无真正意义上的营销),作为其中最具有争议性的一部分,保健品营销人才辈出,也在不断创造奇迹,更是监管的"重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