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精选
#每个人都值得迎接更好的自己#
1 (高考考点练透P21 T7)如图所示,在水平传送带上有三个质量分别
为m 1、m 2、m 3的木块1、2、3(可视为质点),中间分别用原长均为L 、劲度系数均为k 的轻弹簧连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现用水平细绳将木块1固定在左边的墙上,让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当三个木块达到平衡后,1、2两木块间的距离是( )
2 (高考考点练透P22 T1 ) 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 、B 、C 将两个相同的小球连接并悬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簧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o ,弹簧C 水平,则弹簧A 、C 的伸长量之比为 (
)
A .
B.
C.1:2
D. 2:1
3(高考考点练透P22 T6) 如图(a)所示,水平面上质量相等的两木块用
一轻弹簧相连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拉动木块,使木块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b)所示。研究从力刚作用在木块的瞬间到木块刚离开地面的瞬间这一过程,并且选定该过程中木块的起点位置为坐标原点,则下图中可以表示力和木块的位移之间关系的是
4 (高考考点练透P24 T3 ) 如图所示,物体A 、B 用细绳与弹簧连接后跨过滑轮.A 静止在倾角为45°的粗糙斜面上,B 悬挂着.已知质量m A =3m B ,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减小到3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5(高考考点练透P26 T6)一斜劈A 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在其斜面上放着一滑块B ,若给滑块B 一平行斜面向下的初速度v 0,则B 正好保持匀速下滑。如图所示,现在B 下滑过程中再加一个作用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在B 上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 1 , 则B 将保持匀速运动,A 对地无摩擦力的作用
B .在B 上加一沿斜面向下的力F 2 , 则B 将加速运动,A 对地有水平向左的静
摩擦力的作用
C .在B 上加一水平向右的力F 3 , 则B 将减速运动,在B 停止前A 对地有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
D .无论在B 上加什么方向的力,在B 停止前A 对地都无静摩擦力的作用
6 (高考考点练透P30 T5) 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穹形光滑支架上,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轻质滑轮悬挂一重物G .现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 点,另一端从B
点沿支架缓慢地向C 点靠近(C 点与A 点等高).则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A .先变小后变大 B.先变小后不变 C.先变大后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7 (高考考点练透P T) (2013衡水中学调研)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杆上套有一个小球和两根轻质弹簧,两弹簧的一端各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分别用销钉M、N固定于杆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拔去销钉M(撤去弹簧a)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若不拔去销钉M,而拔去销钉N(撤去弹簧b)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可能是(g取10m
/s2): ( ) A .11m/ s 2,沿杆向上 B.11m/ s 2,杆向下
C .1m/ s 2,沿杆向下 D.1m/ s 2,
沿
向上
8 (湖南省2015年13校第二次考试) 在如图所示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用绝缘细线拴住的带电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绕悬点0做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沿
杆
A .带电小球一定做匀速圆周运动
B .带电小球一定做变速圆周运 C .带电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细线拉力一定最小 D .带电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细线拉力有可能最小
9((湖南省2015年13
校第一次考试)
10 ((湖南省2015年13校第二次考试) 如图所示,有一条沿顺时针方向匀速传送的传送带,恒定速度v =4 m/s,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现将质量m=1kg的小物块轻放在其底端(小物块可视作质点) ,与此同时,给小物块沿传送带方向向上的恒力F =10 N,经过一段时间,小物块上到了离地面高为=2.4 m 的平台上。已知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 取10 m/s2, sin37°=0.6,cos37°=0.8). 问:(1)物块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平台上所用的时间?
(2)若在物块与传送带达到相同速度时,立即撤去恒力F ,计算小物块还需经过多少时间离开传送带以及离开时的速度?
11(长郡中学月考试卷3
)
12(2015年全国卷25)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 ,如图(a )所示。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
时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
(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 时间内小物块的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图线如图(b )所示。木板
。求
;
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习题精选
#每个人都值得迎接更好的自己#
1 (高考考点练透P21 T7)如图所示,在水平传送带上有三个质量分别
为m 1、m 2、m 3的木块1、2、3(可视为质点),中间分别用原长均为L 、劲度系数均为k 的轻弹簧连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现用水平细绳将木块1固定在左边的墙上,让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当三个木块达到平衡后,1、2两木块间的距离是( )
2 (高考考点练透P22 T1 ) 如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 、B 、C 将两个相同的小球连接并悬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簧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o ,弹簧C 水平,则弹簧A 、C 的伸长量之比为 (
)
A .
B.
C.1:2
D. 2:1
3(高考考点练透P22 T6) 如图(a)所示,水平面上质量相等的两木块用
一轻弹簧相连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拉动木块,使木块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b)所示。研究从力刚作用在木块的瞬间到木块刚离开地面的瞬间这一过程,并且选定该过程中木块的起点位置为坐标原点,则下图中可以表示力和木块的位移之间关系的是
4 (高考考点练透P24 T3 ) 如图所示,物体A 、B 用细绳与弹簧连接后跨过滑轮.A 静止在倾角为45°的粗糙斜面上,B 悬挂着.已知质量m A =3m B ,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减小到3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5(高考考点练透P26 T6)一斜劈A 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在其斜面上放着一滑块B ,若给滑块B 一平行斜面向下的初速度v 0,则B 正好保持匀速下滑。如图所示,现在B 下滑过程中再加一个作用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在B 上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 1 , 则B 将保持匀速运动,A 对地无摩擦力的作用
B .在B 上加一沿斜面向下的力F 2 , 则B 将加速运动,A 对地有水平向左的静
摩擦力的作用
C .在B 上加一水平向右的力F 3 , 则B 将减速运动,在B 停止前A 对地有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
D .无论在B 上加什么方向的力,在B 停止前A 对地都无静摩擦力的作用
6 (高考考点练透P30 T5) 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穹形光滑支架上,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轻质滑轮悬挂一重物G .现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 点,另一端从B
点沿支架缓慢地向C 点靠近(C 点与A 点等高).则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A .先变小后变大 B.先变小后不变 C.先变大后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7 (高考考点练透P T) (2013衡水中学调研)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杆上套有一个小球和两根轻质弹簧,两弹簧的一端各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分别用销钉M、N固定于杆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拔去销钉M(撤去弹簧a)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若不拔去销钉M,而拔去销钉N(撤去弹簧b)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可能是(g取10m
/s2): ( ) A .11m/ s 2,沿杆向上 B.11m/ s 2,杆向下
C .1m/ s 2,沿杆向下 D.1m/ s 2,
沿
向上
8 (湖南省2015年13校第二次考试) 在如图所示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用绝缘细线拴住的带电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绕悬点0做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沿
杆
A .带电小球一定做匀速圆周运动
B .带电小球一定做变速圆周运 C .带电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细线拉力一定最小 D .带电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细线拉力有可能最小
9((湖南省2015年13
校第一次考试)
10 ((湖南省2015年13校第二次考试) 如图所示,有一条沿顺时针方向匀速传送的传送带,恒定速度v =4 m/s,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现将质量m=1kg的小物块轻放在其底端(小物块可视作质点) ,与此同时,给小物块沿传送带方向向上的恒力F =10 N,经过一段时间,小物块上到了离地面高为=2.4 m 的平台上。已知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 取10 m/s2, sin37°=0.6,cos37°=0.8). 问:(1)物块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平台上所用的时间?
(2)若在物块与传送带达到相同速度时,立即撤去恒力F ,计算小物块还需经过多少时间离开传送带以及离开时的速度?
11(长郡中学月考试卷3
)
12(2015年全国卷25)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 ,如图(a )所示。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
时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
(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 时间内小物块的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图线如图(b )所示。木板
。求
;
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