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浅析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刘国洋

(陇东学院,甘肃省,庆阳市,745000)

摘要: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过去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 没有注重环境保护, 片面追求发展, 无序开发造成对环境破坏严重。诱发很多地质灾害。因此, 有必要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途径。建议在科学合理, 统一规划、依法有序提高采治水平、综合利用、注重环保的基础上, 开发矿产资源。我国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具有严峻性、低效性、紧迫性三个特点。

关键词:诱发环境问题;注重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 引言: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趋增大,资源开发活动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不断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解决困境的难度加大矿产资源作为环

地要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矿业大国, 矿业开发历史悠久, 由于滥采滥挖、无序开发, 只图眼前利益等多方面的原因, 近年来面临的矿山环境问

境的构成要素之一,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题十分广泛, 开发矿业诱发的水土流失、地它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起到了资源保障作用,但矿业活动的存在必然引起生态环境破坏,这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深层次问题。

如何把矿业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阈值内,不仅是当前矿政管理中的一项突出工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应解决的重大问题。加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法制建设不仅是实现我国矿产资源经济循环发展的必要前提,也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供了契机,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

1.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一般地说,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都不可避免

震、滑坡、泥石流、矿坑突水、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十分普遍。矿山企业排放的废水、废石、尾矿, 既占用了大量土地, 又污染土地和水源, 造成农、林、牧、渔业的大量经济损失。例如, 四川平武县银厂沟的采矿活动, 大肆毁坏森林、破坏植被, 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岷江两岸的石灰石开采, 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了灾难性破坏。郴州市柿竹园的泥石流, 郴州玛瑙山矿尾砂库泥石流, 冷水江市锡矿山飞水岩镇连云村采矿后诱发的滑坡崩塌, 娄底市恩口煤矿区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破坏严重。由此可见, 加强矿业开发工作的管理, 依法治理、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出现上述这

些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矿业开发过程中破坏大量林木、植被, 占用大量土地对环境的“隐显性”缺乏足够认识。粗略统计, 全国固体矿产采选企业每年产出的各类尾矿约为(5.27~5.84) ×108t, 而截止到1993年底各类工业固体废物已累计堆存69.7×108t, 而直接占用和破坏土地(1.7~2.3) ×104km2, 而且每年以200~300km2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05年废石和尾矿直接破坏和占用土地达(2.07~2.62) ×104km2。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 如此大片的土地(其中有一部分还是耕地) 被占用, 湖南因采矿诱发各种地质灾害的矿山150个以上。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1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环境问题的特点 1.1.1 严峻性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快了工业化的建设步伐,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矿产资源开发引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已超过美国、欧盟、印度等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和区域,排放量居世界第一,碳年排放量也已超过10亿t ,居世界第二。其中,矿产资源开发排放的废液和固体废弃物分别占到了全国工业排放量的10%和85%。 1.1.2 低效性

现阶段,我国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小矿山,与大型矿业集团相比,这些小型矿业企业的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对环境的破坏也

更加明显。一般来讲,大型矿业集团的采矿设备技术比较先进,采掘效率高,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相对较少;而小矿山受规模限制,不仅管理落后,实行粗放式管理,还存在技术落后等诸多问题,产生的环境问题层出不穷。 1.1.3 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的数量不断增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治理难度和成本也越来越大。可以说,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已经到了十分紧迫的地步。目前,我国每生产一吨金属或煤就会产生100吨矿石废弃物,对土地的破坏也十分严重。例如,山西、陕西、内蒙等三大产煤大省的煤炭产量占到了全国煤炭产量的60%以上,同时,这些地区由于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地质灾害频发。以陕西省神木地区为例,该区域共有200多个煤矿,采空区和塌陷面积分别达到了99.12km 2

、27.73km 2

,形成了19个塌陷区,许多矿区的“地陷、水干、树死”现象已成为常态。 1.2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环境问题的类型 从世界各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经验来看,矿产资源开发在对国家或区域经济发挥明显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往往会对其生态环境造成各种影响,甚至是污染。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可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是对地质结构的影响;三是对水资源的影响;

四是对大气、土壤的影响。 1.2.1 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时,不仅需要修建各种类型的厂房和生产、生活基地,还要进行大面积、大规模的地表土壤剥离。此外,在实际的开采和选矿过程中,往往会伴生大量的矿业废渣和尾矿。由于缺乏有效的回收利用机制,许多矿业废渣和尾矿会就近丢弃在开采区和选矿厂周边区域,一方面,会使周边区域的地貌及森林、草地、农田、湿地等生态景观受到破坏,压占大量的地表植被;另一方面,受雨水和风力的冲刷,这些固体废弃物还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矿区荒漠化,并最终对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造成影响。例如,20世纪80年代,青海三江源地区由于砂金资源的滥采滥挖,使沿岸河道及草场受到巨大破坏,部分开采区水土流失、草地沙化现象严重,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具体来讲,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土地沙化和荒漠化,二是水土流失。其中,土地沙化和荒漠化包括矿产资源开发引致的气候情况变化,年降水量的变化,植物密度、大小及种类的退化,荒漠化土地面积的增加等;水土流失不仅包括水土流失面积,还包括立方量(单位体积)水土流失影响面积。 1.2.2 地质结构的影响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不断进行,无论采取何种开采形式(露天开采或地下开采),一般都会产生数量较多的采矿空区,引起采

矿空区上层及周边岩层地质承载力的下降,破坏了地表原有的平衡,进而造成岩石冒顶、地质滑坡、地质沉降、地面崩塌、裂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象。具体来讲,一方面,矿产资源开发引致的矿区地表变形,可能造成道路改线,农田破坏,水电、通讯、邮电等基础设施的损毁,严重威胁矿区及周边区域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甚至造成工矿区和村庄的整体搬迁;另一方面,如果在高陡山坡或河流沟谷中堆放矿业固体废弃物,在一定的气候、地形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也比较容易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河道淤积、河床上升等地质灾害。目前,在国有的1173家大中型矿山中,地下开采的比例为68.89%,其中,塌陷区的面积占到了矿山开发破坏土地总面积的39.57%,达到了84201.4公顷。 1.2.3 水资源的影响

矿产资源开发也会对矿区及周边区域的水资源造成影响,包括地下水资源减少、枯竭和地表水污染。其污染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这主要是由于在一般的采矿过程中都要进行矿坑排水,以确保矿体位于地下水位的上方。但是随着矿坑内的积水被大面积排出,矿区及周边区域的地下水位也会逐渐变低,甚至出现大规模的疏干漏斗,进一步加剧矿区及周边区域的水资源矛盾。这也是目前我国许多矿区出现水井干枯现象的根本原因。此外,由于选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尾矿和选矿废水,如果这些废水没有经过严格处理

就排到河流当中,将对河流的地表水造成严重的污染,特别是在一些地下水靠地表水补给的地区,会进一步引致地下水的污染,不仅会对矿区及周边区域下游居民、牲畜的饮水产生影响,还将使社会经济生活、生态及景观用水面临困难,最终对社会生活、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生态环境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害。

1.2.4 大气、土壤的影响

开采、选矿、加工和冶炼一般是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序环节,这些工序环节往往会产生出大量有毒的粉尘、废气,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以煤炭行业为例,目前,我国煤炭采掘业每年排放的工业有害气体就达到了73.13万t 。具体来讲:第一,当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伴随着雨雪或粉层降落到地表时,会对土壤造成污染,使其重金属含量增高,而且由于大气的流动,这种污染一般都是大面积的发生;第二,在铅矿的冶炼过程中,通常都会产生许多铅尘,极容易使矿区及周围地区居民出现铅中毒现象;第三,现阶段,受技术、经济、制度等多因素的制约,我国对大部分低品位、难选和难治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程度并不高,通常将这些矿产资源列入尾矿或弃渣中,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还会进一步对大气、土 壤产生影响

2 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建议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矿业大国, 由于多方面

的原因, 目前面临的矿山环境问题十分广泛和严重。尤其是一些乡镇企业, 私营企业技术含量低, 乱采滥挖, 不仅浪费和破坏了矿产资源, 而且还导致矿山环境受污染, 生态环境遭破坏, 直接影响了矿山的正常生产, 危害人民健康, 破坏植被, 造成水土流失, 诱发自然灾害。因此, 如何在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 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业活动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这是当今社会最关注的热点之一, 也是摆在各级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工艺技术方面考虑, 解决矿山环境污染可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 包括采用“生态保护”型采、选、冶方法, 解决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可采取的途径主要是利用废石、矿渣、尾矿等造田、恢复植被, 这样不仅节省土地增加植被, 而且还能增强环境净化作用, 从而实现“环境补偿”, 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处理、综合利用, 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并减少尾矿的排放量; 采、选、冶过程中的废石和尾矿也应按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处理, 对它们进行二次资源开发, 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变废为宝。同时还可减少环境污染, 并能使环境系统得到修复和补偿, 使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良性循环。

2.1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应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矿产资源开发产生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是认识问题。因此,

必须加强对保护资源、环境的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资源环境保护意识。贯彻“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 综合治理”的环境保护方针。我们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今后必须做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 采矿与治理同步, 谁污染, 谁治理, 有效遏制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恶化, 促进矿业稳定发展。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森林、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 这是因为森林、土地、水源等在自然环境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十分珍惜土地, 并应采取积极措施, 防止和尽可能减少对土地的破坏。目前在某些地区对破坏土地, 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采取罚款措施, 但是, 解决这些问题光靠赔偿和罚款不是根本办法, 因为由土地被毁和环境污染等造成的破坏, 带给当代特别是给后代产生的影响是无法用金钱弥补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对矿区进行复垦才是保护土地的有效方法, 也是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和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手段。

2.2 实现矿产综合利用, 减少尾矿排放 我国矿产资源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贫矿多、复合共生矿多所以搞好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尤为重要, 不仅对矿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还能大大减少尾矿等废弃物的排放量, 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矿产综合利用, 还应重视尾矿资源的开发和资源化研究。这是因为我国目前

在矿业开发过程中产出的各类废弃物(尤其是各种类型的尾矿、矿渣、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 不仅数量多, 而且处理和处置水平都还比较低, 综合利用程度低、占地多、危害严重, 并已成为我国当前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从另一方面来说, 多数尾矿坝和废石场中蕴藏着相当可观的资源量, 具有潜在的工业开发前景。因此, 必须研究和应用新的选冶技术, 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尾矿), 以保护土地、保护环境, 扩大矿产资源储量。很多资料表明, 我国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很大。这是因为目前我国矿山的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 许多有价组分和非金属矿物都残留在尾矿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这些组分中大多数能成为可综合利用的财富。因此, 人们已将这些具备二次开发意义的尾矿坝、废石场称为“人工矿床”。应该说, 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些资源将可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另外, 尾矿综合利用不仅在于回收有价组分的经济效益, 而且还揭示了矿产作为复合矿物原料新资源的途径, 许多尾矿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工艺性能, 都与陶瓷、玻璃、建材等材料接近, 完全有可能实现对它们进行整体利用。而且, 尾矿的开发利用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尾矿排放量, 而且在矿山复垦和农业生产上也显示出很大的潜力。

2.3 加强环保科技研究与开发, 提高环保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解决资源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 是努力提高环境保护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矿业开发必须推广先进的采、选、冶技术, 采用资源利用技术, 使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例如我国西部地区矿业开发的技术装备及水平都较低, 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更低。如何引进内地成熟可靠的先进经验和高新技术, 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是西部地区矿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采选、三废治理、资源的综合利用等高新技术的采用, 既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提高资源利用率, 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又可减少投资, 提高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生产高技术含量的精加工产品, 将是西部矿业开发的发展方向。

2.4 矿产资源开发必须依法有序进行 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保证矿业活动依法有序进行。从政策和管理方面来说, 必须坚持合理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原则, 切实加强管理。要从对矿山建设项目的审批入手, 对办矿技术条件、开采方案、共伴生组分的综合利用以及生态保护措施等予以严格审核把关。即使在矿业秩序已经全面好转的地区, 也要增强环保意识, 在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 制定好环境保护规划; 要严格执行矿山建设中坚持“三同时”(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产) 的环保要求; 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业开发活动时对土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已被破坏的土地一定要实行有计划的复垦; 对

已被破坏的耕地要限期恢复, 必须保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但是, 现行的涉及到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内容的法律、法规独立性、针对性强, 缺乏统一性、综合性。《矿产资源法》不涉及环保方面的法律责任, 《环保法》亦不触及矿产开发问题, 而实际上这两二者紧密相关。因此应建立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体系, 把二者统一纳入到综合管理的法制轨道, 在具体管理工作中, 矿管部门和环保部门这两个执法部门可以“联合执法”的形式, 形成统一、综合管理的“合力”, 进而避免现存的“单打一”的工作方式而顾此失彼。 3 结束语

矿产开发与矿山环境的内在联系及不可分别性, 决定了这二者在治理和管理工作中的综合性和统一性。尤其在当前群众办矿热情高(全国乡镇、集体、个体在开矿山已达28万处), 法制建设尚不健全, 整顿管理尚跟不上, 乱采滥伐、盲目开采普遍存在的形势下, 首先应加强矿山秩序整顿, 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序开采, 这是有效开展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先决, 必备条件。舍此, 我们的环保工作将失去基础和保证。建立起系统工程的对策研究理论和管理体系。我国矿山分布地域广大, 点多面广。各矿区的自然状态、环境质量和容量相差很大, 同时采矿活动诱发的环境破坏亦多种多样、涉及面广, 内在联系性强, 直接破坏力大, 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点, 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建立起一套完整、

相应的对策研究理论和管理体系, 实行综合治理、综合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良琨. 西藏的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J].中国矿业,1997,5(5).

[2] 赵新奋, 朱惠娟. 重视矿业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J].矿产保护与利用,1999,(5).

[3] 卢光发, 刘怀云. 试论矿业开发及工程活动中地质环境保护[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1999,(11).

[4] 丁其光, 汪镜亮. 论西部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矿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J].中国矿业,2000,9(6).

[5]国土资源部.2012中国矿产资源报告[R].北京:国土资源部,2012.

[6]邵天一, 沈伟志.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政策构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2):36-37.

[7]国土资源规划司. 矿产资源规划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

[8]夏青, 梁钰. 面向循环经济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模式[J].自然资源学报,2006(2):288-292.

[9]王艳萍, 余振国.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8):19-21.

[10]饶运章, 侯运炳, 熊正明. 矿业开发的国家环境安全评价指标研究[J].金属矿山,2004(3):45-48.

浅析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刘国洋

(陇东学院,甘肃省,庆阳市,745000)

摘要: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过去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 没有注重环境保护, 片面追求发展, 无序开发造成对环境破坏严重。诱发很多地质灾害。因此, 有必要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途径。建议在科学合理, 统一规划、依法有序提高采治水平、综合利用、注重环保的基础上, 开发矿产资源。我国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具有严峻性、低效性、紧迫性三个特点。

关键词:诱发环境问题;注重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 引言: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趋增大,资源开发活动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不断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解决困境的难度加大矿产资源作为环

地要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矿业大国, 矿业开发历史悠久, 由于滥采滥挖、无序开发, 只图眼前利益等多方面的原因, 近年来面临的矿山环境问

境的构成要素之一,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题十分广泛, 开发矿业诱发的水土流失、地它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起到了资源保障作用,但矿业活动的存在必然引起生态环境破坏,这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深层次问题。

如何把矿业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阈值内,不仅是当前矿政管理中的一项突出工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应解决的重大问题。加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法制建设不仅是实现我国矿产资源经济循环发展的必要前提,也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供了契机,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

1.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一般地说,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都不可避免

震、滑坡、泥石流、矿坑突水、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十分普遍。矿山企业排放的废水、废石、尾矿, 既占用了大量土地, 又污染土地和水源, 造成农、林、牧、渔业的大量经济损失。例如, 四川平武县银厂沟的采矿活动, 大肆毁坏森林、破坏植被, 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岷江两岸的石灰石开采, 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了灾难性破坏。郴州市柿竹园的泥石流, 郴州玛瑙山矿尾砂库泥石流, 冷水江市锡矿山飞水岩镇连云村采矿后诱发的滑坡崩塌, 娄底市恩口煤矿区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破坏严重。由此可见, 加强矿业开发工作的管理, 依法治理、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出现上述这

些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矿业开发过程中破坏大量林木、植被, 占用大量土地对环境的“隐显性”缺乏足够认识。粗略统计, 全国固体矿产采选企业每年产出的各类尾矿约为(5.27~5.84) ×108t, 而截止到1993年底各类工业固体废物已累计堆存69.7×108t, 而直接占用和破坏土地(1.7~2.3) ×104km2, 而且每年以200~300km2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05年废石和尾矿直接破坏和占用土地达(2.07~2.62) ×104km2。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 如此大片的土地(其中有一部分还是耕地) 被占用, 湖南因采矿诱发各种地质灾害的矿山150个以上。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1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环境问题的特点 1.1.1 严峻性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快了工业化的建设步伐,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矿产资源开发引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已超过美国、欧盟、印度等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和区域,排放量居世界第一,碳年排放量也已超过10亿t ,居世界第二。其中,矿产资源开发排放的废液和固体废弃物分别占到了全国工业排放量的10%和85%。 1.1.2 低效性

现阶段,我国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小矿山,与大型矿业集团相比,这些小型矿业企业的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对环境的破坏也

更加明显。一般来讲,大型矿业集团的采矿设备技术比较先进,采掘效率高,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相对较少;而小矿山受规模限制,不仅管理落后,实行粗放式管理,还存在技术落后等诸多问题,产生的环境问题层出不穷。 1.1.3 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的数量不断增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治理难度和成本也越来越大。可以说,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已经到了十分紧迫的地步。目前,我国每生产一吨金属或煤就会产生100吨矿石废弃物,对土地的破坏也十分严重。例如,山西、陕西、内蒙等三大产煤大省的煤炭产量占到了全国煤炭产量的60%以上,同时,这些地区由于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地质灾害频发。以陕西省神木地区为例,该区域共有200多个煤矿,采空区和塌陷面积分别达到了99.12km 2

、27.73km 2

,形成了19个塌陷区,许多矿区的“地陷、水干、树死”现象已成为常态。 1.2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环境问题的类型 从世界各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经验来看,矿产资源开发在对国家或区域经济发挥明显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往往会对其生态环境造成各种影响,甚至是污染。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可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是对地质结构的影响;三是对水资源的影响;

四是对大气、土壤的影响。 1.2.1 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时,不仅需要修建各种类型的厂房和生产、生活基地,还要进行大面积、大规模的地表土壤剥离。此外,在实际的开采和选矿过程中,往往会伴生大量的矿业废渣和尾矿。由于缺乏有效的回收利用机制,许多矿业废渣和尾矿会就近丢弃在开采区和选矿厂周边区域,一方面,会使周边区域的地貌及森林、草地、农田、湿地等生态景观受到破坏,压占大量的地表植被;另一方面,受雨水和风力的冲刷,这些固体废弃物还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矿区荒漠化,并最终对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造成影响。例如,20世纪80年代,青海三江源地区由于砂金资源的滥采滥挖,使沿岸河道及草场受到巨大破坏,部分开采区水土流失、草地沙化现象严重,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具体来讲,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土地沙化和荒漠化,二是水土流失。其中,土地沙化和荒漠化包括矿产资源开发引致的气候情况变化,年降水量的变化,植物密度、大小及种类的退化,荒漠化土地面积的增加等;水土流失不仅包括水土流失面积,还包括立方量(单位体积)水土流失影响面积。 1.2.2 地质结构的影响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不断进行,无论采取何种开采形式(露天开采或地下开采),一般都会产生数量较多的采矿空区,引起采

矿空区上层及周边岩层地质承载力的下降,破坏了地表原有的平衡,进而造成岩石冒顶、地质滑坡、地质沉降、地面崩塌、裂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象。具体来讲,一方面,矿产资源开发引致的矿区地表变形,可能造成道路改线,农田破坏,水电、通讯、邮电等基础设施的损毁,严重威胁矿区及周边区域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甚至造成工矿区和村庄的整体搬迁;另一方面,如果在高陡山坡或河流沟谷中堆放矿业固体废弃物,在一定的气候、地形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也比较容易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河道淤积、河床上升等地质灾害。目前,在国有的1173家大中型矿山中,地下开采的比例为68.89%,其中,塌陷区的面积占到了矿山开发破坏土地总面积的39.57%,达到了84201.4公顷。 1.2.3 水资源的影响

矿产资源开发也会对矿区及周边区域的水资源造成影响,包括地下水资源减少、枯竭和地表水污染。其污染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这主要是由于在一般的采矿过程中都要进行矿坑排水,以确保矿体位于地下水位的上方。但是随着矿坑内的积水被大面积排出,矿区及周边区域的地下水位也会逐渐变低,甚至出现大规模的疏干漏斗,进一步加剧矿区及周边区域的水资源矛盾。这也是目前我国许多矿区出现水井干枯现象的根本原因。此外,由于选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尾矿和选矿废水,如果这些废水没有经过严格处理

就排到河流当中,将对河流的地表水造成严重的污染,特别是在一些地下水靠地表水补给的地区,会进一步引致地下水的污染,不仅会对矿区及周边区域下游居民、牲畜的饮水产生影响,还将使社会经济生活、生态及景观用水面临困难,最终对社会生活、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生态环境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害。

1.2.4 大气、土壤的影响

开采、选矿、加工和冶炼一般是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序环节,这些工序环节往往会产生出大量有毒的粉尘、废气,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以煤炭行业为例,目前,我国煤炭采掘业每年排放的工业有害气体就达到了73.13万t 。具体来讲:第一,当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伴随着雨雪或粉层降落到地表时,会对土壤造成污染,使其重金属含量增高,而且由于大气的流动,这种污染一般都是大面积的发生;第二,在铅矿的冶炼过程中,通常都会产生许多铅尘,极容易使矿区及周围地区居民出现铅中毒现象;第三,现阶段,受技术、经济、制度等多因素的制约,我国对大部分低品位、难选和难治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程度并不高,通常将这些矿产资源列入尾矿或弃渣中,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还会进一步对大气、土 壤产生影响

2 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建议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矿业大国, 由于多方面

的原因, 目前面临的矿山环境问题十分广泛和严重。尤其是一些乡镇企业, 私营企业技术含量低, 乱采滥挖, 不仅浪费和破坏了矿产资源, 而且还导致矿山环境受污染, 生态环境遭破坏, 直接影响了矿山的正常生产, 危害人民健康, 破坏植被, 造成水土流失, 诱发自然灾害。因此, 如何在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 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业活动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这是当今社会最关注的热点之一, 也是摆在各级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工艺技术方面考虑, 解决矿山环境污染可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 包括采用“生态保护”型采、选、冶方法, 解决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可采取的途径主要是利用废石、矿渣、尾矿等造田、恢复植被, 这样不仅节省土地增加植被, 而且还能增强环境净化作用, 从而实现“环境补偿”, 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处理、综合利用, 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并减少尾矿的排放量; 采、选、冶过程中的废石和尾矿也应按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处理, 对它们进行二次资源开发, 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变废为宝。同时还可减少环境污染, 并能使环境系统得到修复和补偿, 使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良性循环。

2.1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应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矿产资源开发产生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是认识问题。因此,

必须加强对保护资源、环境的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资源环境保护意识。贯彻“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 综合治理”的环境保护方针。我们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今后必须做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 采矿与治理同步, 谁污染, 谁治理, 有效遏制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恶化, 促进矿业稳定发展。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森林、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 这是因为森林、土地、水源等在自然环境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十分珍惜土地, 并应采取积极措施, 防止和尽可能减少对土地的破坏。目前在某些地区对破坏土地, 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采取罚款措施, 但是, 解决这些问题光靠赔偿和罚款不是根本办法, 因为由土地被毁和环境污染等造成的破坏, 带给当代特别是给后代产生的影响是无法用金钱弥补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对矿区进行复垦才是保护土地的有效方法, 也是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和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手段。

2.2 实现矿产综合利用, 减少尾矿排放 我国矿产资源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贫矿多、复合共生矿多所以搞好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尤为重要, 不仅对矿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还能大大减少尾矿等废弃物的排放量, 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矿产综合利用, 还应重视尾矿资源的开发和资源化研究。这是因为我国目前

在矿业开发过程中产出的各类废弃物(尤其是各种类型的尾矿、矿渣、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 不仅数量多, 而且处理和处置水平都还比较低, 综合利用程度低、占地多、危害严重, 并已成为我国当前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从另一方面来说, 多数尾矿坝和废石场中蕴藏着相当可观的资源量, 具有潜在的工业开发前景。因此, 必须研究和应用新的选冶技术, 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尾矿), 以保护土地、保护环境, 扩大矿产资源储量。很多资料表明, 我国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很大。这是因为目前我国矿山的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 许多有价组分和非金属矿物都残留在尾矿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这些组分中大多数能成为可综合利用的财富。因此, 人们已将这些具备二次开发意义的尾矿坝、废石场称为“人工矿床”。应该说, 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些资源将可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另外, 尾矿综合利用不仅在于回收有价组分的经济效益, 而且还揭示了矿产作为复合矿物原料新资源的途径, 许多尾矿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工艺性能, 都与陶瓷、玻璃、建材等材料接近, 完全有可能实现对它们进行整体利用。而且, 尾矿的开发利用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尾矿排放量, 而且在矿山复垦和农业生产上也显示出很大的潜力。

2.3 加强环保科技研究与开发, 提高环保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解决资源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 是努力提高环境保护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矿业开发必须推广先进的采、选、冶技术, 采用资源利用技术, 使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例如我国西部地区矿业开发的技术装备及水平都较低, 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更低。如何引进内地成熟可靠的先进经验和高新技术, 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是西部地区矿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采选、三废治理、资源的综合利用等高新技术的采用, 既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提高资源利用率, 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又可减少投资, 提高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生产高技术含量的精加工产品, 将是西部矿业开发的发展方向。

2.4 矿产资源开发必须依法有序进行 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保证矿业活动依法有序进行。从政策和管理方面来说, 必须坚持合理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原则, 切实加强管理。要从对矿山建设项目的审批入手, 对办矿技术条件、开采方案、共伴生组分的综合利用以及生态保护措施等予以严格审核把关。即使在矿业秩序已经全面好转的地区, 也要增强环保意识, 在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 制定好环境保护规划; 要严格执行矿山建设中坚持“三同时”(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产) 的环保要求; 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业开发活动时对土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已被破坏的土地一定要实行有计划的复垦; 对

已被破坏的耕地要限期恢复, 必须保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但是, 现行的涉及到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内容的法律、法规独立性、针对性强, 缺乏统一性、综合性。《矿产资源法》不涉及环保方面的法律责任, 《环保法》亦不触及矿产开发问题, 而实际上这两二者紧密相关。因此应建立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体系, 把二者统一纳入到综合管理的法制轨道, 在具体管理工作中, 矿管部门和环保部门这两个执法部门可以“联合执法”的形式, 形成统一、综合管理的“合力”, 进而避免现存的“单打一”的工作方式而顾此失彼。 3 结束语

矿产开发与矿山环境的内在联系及不可分别性, 决定了这二者在治理和管理工作中的综合性和统一性。尤其在当前群众办矿热情高(全国乡镇、集体、个体在开矿山已达28万处), 法制建设尚不健全, 整顿管理尚跟不上, 乱采滥伐、盲目开采普遍存在的形势下, 首先应加强矿山秩序整顿, 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序开采, 这是有效开展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先决, 必备条件。舍此, 我们的环保工作将失去基础和保证。建立起系统工程的对策研究理论和管理体系。我国矿山分布地域广大, 点多面广。各矿区的自然状态、环境质量和容量相差很大, 同时采矿活动诱发的环境破坏亦多种多样、涉及面广, 内在联系性强, 直接破坏力大, 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点, 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建立起一套完整、

相应的对策研究理论和管理体系, 实行综合治理、综合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良琨. 西藏的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J].中国矿业,1997,5(5).

[2] 赵新奋, 朱惠娟. 重视矿业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J].矿产保护与利用,1999,(5).

[3] 卢光发, 刘怀云. 试论矿业开发及工程活动中地质环境保护[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1999,(11).

[4] 丁其光, 汪镜亮. 论西部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矿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J].中国矿业,2000,9(6).

[5]国土资源部.2012中国矿产资源报告[R].北京:国土资源部,2012.

[6]邵天一, 沈伟志.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政策构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2):36-37.

[7]国土资源规划司. 矿产资源规划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

[8]夏青, 梁钰. 面向循环经济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模式[J].自然资源学报,2006(2):288-292.

[9]王艳萍, 余振国.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8):19-21.

[10]饶运章, 侯运炳, 熊正明. 矿业开发的国家环境安全评价指标研究[J].金属矿山,2004(3):45-48.


相关文章

  • 浅析海洋渔业科学发展趋势的探讨邓
  • 浅析海洋渔业科学发展趋势的探讨邓 作者:鸥马龙 来源:<文化产业>2015年第02期 摘 要: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渔业发展迅猛,在国内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人均占有量也已处于世界前列.海洋渔业在我国水产总量中占有举 ...查看


  • 浅析工业工程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 浅析工业工程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保定供电公司 罗超 [摘要]在新思维.新技术.新需求.新市场不断涌现的时代,在瞬息万变.互相追逐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仅仅拥有资源是不够的.必须讲究效率.有速度,才能捷足先登,抢占制高点.为帮企业制定营销规划和进行 ...查看


  • 论文浅析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优劣势和发展战略
  • 浅析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优劣势和发展战略 前 言 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实 ...查看


  • 浅析生态旅游规划
  • 摘要: 如何在不破坏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旅游业,一直都是中国和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重点研究问题,生态旅游规划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我国生态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生态旅游规划的实际案例,最后提出对我国发展生态旅游规划的前景和展望. 关键 ...查看


  • 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浅析
  • 2007年11月 第36卷 第6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InnerMongolia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 Nov.,2007 Vo. ...查看


  • 绿色酒店营销策略浅析
  • 摘 要:创建绿色酒店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酒店经济效益增长的必然举措,是求得自身发展的重要策略,创建绿色酒店.实施绿色营销是我国酒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绿色酒店:绿色酒店现状:绿色酒店营销策略 绿色酒店在国际上被称为&q ...查看


  • 浅析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 [摘要]建筑是人类聚居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人类聚居形式的变化.发展以及长期建筑实践促进了建筑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在社会进步.经济物质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筑和环境的关系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如何保证二者互敬互融,协调发展是关系到社会和谐以 ...查看


  • 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浅析
  • 煤层气 煤层气是成煤母质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层或煤系地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煤层气热值与天然气相当,是通用煤的 2-5 倍.1m3纯煤层气的热值相当于1.13kg 汽油.1.21kg 标准煤.煤 ...查看


  • 资源环境毕业论文题目(802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资源环境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