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 (唯物辩证法)
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七课 复习教案
一、 构建体系
二、考点梳理
考点一、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 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相互影响 、_________和相互作用。
2. 联系的普遍性
(1)含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_____________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表现: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_______________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___________。
(3)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 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______为转移。
(2)表现: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类活动无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3)方法论要求: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反对诡辩论。
4. 联系的多样性
(1)表现: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方法论要求:
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__________________为转移。
5、联系具有条件性
(1)含义: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2)方法论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_____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_____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判断】
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3、任何事物之间都相互联系着
4、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事物的联系是不可改变的
5、任何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必然的
6、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7、联系是客观的,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
【实战演练】
1. 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地区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产业链条表明
①人们可以在实践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 ②人为联系是人的能动活动的产物,是主观的 ③人们建立人为联系的活动都是有条件的 ④人为联系的本质在于改变事物的原有属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2011年10月31日凌晨,世界人口达到70亿。针对人口问题,各国政府从自身国情出发,采取了或抑制、或鼓励的不同生育政策。这说明
A .客观与主观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C .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D.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2011年11月11日被认为是一个“百年一遇的巧合”。韩国人为了给即将出生的婴儿争取到一个特别吉利的身份证号“111111”,选择在11月11日进行剖腹产的孕妇人数比往年增加20%。美国还有一些好事者和激进论坛称“11/1l/11”是世界末日。人们赋予一个日期不同的含义,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 .想象的联系可以代替事物固有的联系 B.人们基于主观目的可以创造多种联系
C .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主观臆造某种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5、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6、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 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B .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
C .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D .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7、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水集鱼聚,木茂鸟集 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8、树叶是利用太阳能的高手,如能人工造出“树叶”,能源问题或许就能得到解决。最近美国科学家诺切拉宣布造出人工树叶。这种人工树叶形状像扑克牌,只需放入水中,置于阳光下,它 便可以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并将这两种气体存储在燃料电池中,以此发电。这个发明被认为是人类寻找替代能源征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发明。这表明( )
A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B .创造性思维和合理推论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 .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存在
D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创造条件,建立起新的联系
9、我国一些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却以“拒绝新闻采访”为解决之策,是无视联系的客观性的表现。关于联系的客观性表述正确的是( )
①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呈现“人化”特点,受人的意识控制 ④人们在客观事物的联系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0、信访曾经在很长时期内是人民群众反映民意的主要渠道。但近年来,电台直通车、电视对话、网上交流正逐渐成为政府和老百姓沟通的新的途径,各地的电子政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的。从哲学上看,电子政务的出现表明( )
A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 B .联系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C .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D .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11、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
A .联系的主观性 B .联系的客观性 C .联系的多样性 D .联系的普遍性
考点二、.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世界观原理:
①相互区别:
第一,性质不同。整体是事物的______和发展的 全过程 ,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______和发展的__________,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第二,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______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 被支配 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相互联系:
第一,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_______作用。
第二,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_____________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方法论意义: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的理想效果。(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
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
【判断】
1、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2、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3、整体从数量上看是多,部分是一
【实战演练】
12、标普下调美国国债评级,引发全球金融恐慌,美债危机、全球衰退的舆论甚嚣尘上。在欧洲债务危机持续深化的过程中,作为第一大外汇储备持有国,中国是否应该出手救援意大利,也成为国内热烈讨论的重大议题。有人认为,中国伸出援助之手,既是拯救自己,也是帮助他国。若各国央行的联手行动缺少了中国这一环,则中国会失去一个最佳机会,世界也会失去一份重要力量。这说明( )
①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 ②要搞好局部,重视发挥部分的作用
③要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 ④关键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的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3.一个人如果只去过北京上海,就断言中国发达,鼓吹“中国责任论”,肯定会招来质疑;同样,只沉迷于经济总量、发展速度,或者只盯着拆迁纠纷、食品安全,也很难了解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中国。材料表明( )
A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依赖 B .要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可分割 D .关键部分对全局起决定作用
13、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④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14、移动互联网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的一种新技术。“小巧轻便”及“通讯便捷”是它与PC 互联网的根本不同之处,也决定了它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哲学角度看,材料表明( )
①联系是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矛盾普遍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据 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整体高于局部,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15、中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刘邦屡屡打败仗,可是,“垓下一战”大胜,导致楚霸王自刎乌江。从哲学角度看,“垓下一战”证明了( )
A .整体决定部分 B .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决定整体的性能
C .整体和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D .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
16、胡锦涛在2011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合作,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核安全等问题的国际合作,发挥建设性作用,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在这些问题上,中国都不能独善其身。这说明( )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②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③部分离不开整体 ④关键部分的性能决定整体的性能和状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7、有人认为,“窥一斑而知全豹”经不起推敲的理由是因为金钱豹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整体大于部分,无法从“一斑”推出“全豹”来。要使推理成立,必须( )
①先有对“全豹”的整体经验,才有窥“一斑”得出“全豹”的可能 ②通过个别“斑点”
的特征,看到“全豹”的一般本质 ③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对“全豹”的认识 ④只有认识每一“斑点”内部结构和整体性,才能通过“窥一斑”而获得对“全豹”的认知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考点三、系统优化方法
(1)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①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
(2)方法论要求:
①要着眼于_____________,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用_____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判断】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实战演练】
18、“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做到完美无瑕。这体现了
A .系统优化的方法 B .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C .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进世界的转变 D .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
19、、管理学中有个“米格-25效应”:苏联研制和生产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所使用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战机相比要落后得多,但由于在整体设计时对各零部件进行了更为协调的组合设计,从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战斗机因其优越性能广受世界各国青睐。这启示我们在处理复杂工作时要( )
①学会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②重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树立创新意识,敢于否定一切传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小结】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反对: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实例:猪肉价格上涨引起连锁反应,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五个统筹、循环经济等。
2、联系具有客观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反对: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实例:有些人将命运同生肖属相联在一起;涸泽而渔、破坏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青藏铁路全线开通;循环经济;嫦娥一号卫星实现绕月飞行。
◆小贴士:(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原理)
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原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实例:青藏铁路全线开通等。
3、联系具有多样性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反对: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实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某人在社会上可扮演学生、教师、消费者等不同角色。
4、联系具有条件性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反对: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的。
5、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6、系统和要素的辩证统一关系
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学以致用】
例1、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1)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
(2)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3)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应用】材料一 美国曾经考虑在一条河流上建大坝。建坝会影响一种小鱼的洄游,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终放弃了大坝的修建。这就是著名的“小鱼胜大坝”的来历。
材料二 怒江是目前我国仅存的两条尚未开发的河流之一。怒江的鱼类资源中土著鱼种数量之高在全国少有,可以说,怒江是一个特殊的鱼类基因库。怒江峡谷曾经被誉为世界第二大峡谷,其自然景观颇为壮观。围绕着要不要在怒江上建坝,有关部门一直持谨慎态度,多次邀请生态、农业、林业、地质、地理、遗产保护、水利电力、环境科学、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专家进行研讨。
请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有关部门在怒江开发问题上持谨慎态度的原因。(10分)
①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大坝的修建与周围的生态之间存
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要态度谨慎。
② 联系具有多样性,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
地点、条件为转移) 。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讨论,是基于对联系多样性的慎重考虑。 ③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既树立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是否修建大坝,要通盘考虑,多方论证。
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 (唯物辩证法)
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七课 复习教案
一、 构建体系
二、考点梳理
考点一、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 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相互影响 、_________和相互作用。
2. 联系的普遍性
(1)含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_____________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表现: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_______________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___________。
(3)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 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______为转移。
(2)表现: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类活动无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3)方法论要求: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反对诡辩论。
4. 联系的多样性
(1)表现: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方法论要求:
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__________________为转移。
5、联系具有条件性
(1)含义: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2)方法论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_____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_____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判断】
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3、任何事物之间都相互联系着
4、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事物的联系是不可改变的
5、任何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必然的
6、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7、联系是客观的,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
【实战演练】
1. 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地区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产业链条表明
①人们可以在实践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 ②人为联系是人的能动活动的产物,是主观的 ③人们建立人为联系的活动都是有条件的 ④人为联系的本质在于改变事物的原有属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2011年10月31日凌晨,世界人口达到70亿。针对人口问题,各国政府从自身国情出发,采取了或抑制、或鼓励的不同生育政策。这说明
A .客观与主观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C .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D.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2011年11月11日被认为是一个“百年一遇的巧合”。韩国人为了给即将出生的婴儿争取到一个特别吉利的身份证号“111111”,选择在11月11日进行剖腹产的孕妇人数比往年增加20%。美国还有一些好事者和激进论坛称“11/1l/11”是世界末日。人们赋予一个日期不同的含义,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 .想象的联系可以代替事物固有的联系 B.人们基于主观目的可以创造多种联系
C .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主观臆造某种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5、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6、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 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B .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
C .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D .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7、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水集鱼聚,木茂鸟集 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8、树叶是利用太阳能的高手,如能人工造出“树叶”,能源问题或许就能得到解决。最近美国科学家诺切拉宣布造出人工树叶。这种人工树叶形状像扑克牌,只需放入水中,置于阳光下,它 便可以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并将这两种气体存储在燃料电池中,以此发电。这个发明被认为是人类寻找替代能源征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发明。这表明( )
A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B .创造性思维和合理推论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 .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存在
D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创造条件,建立起新的联系
9、我国一些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却以“拒绝新闻采访”为解决之策,是无视联系的客观性的表现。关于联系的客观性表述正确的是( )
①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呈现“人化”特点,受人的意识控制 ④人们在客观事物的联系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0、信访曾经在很长时期内是人民群众反映民意的主要渠道。但近年来,电台直通车、电视对话、网上交流正逐渐成为政府和老百姓沟通的新的途径,各地的电子政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的。从哲学上看,电子政务的出现表明( )
A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 B .联系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C .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D .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11、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
A .联系的主观性 B .联系的客观性 C .联系的多样性 D .联系的普遍性
考点二、.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世界观原理:
①相互区别:
第一,性质不同。整体是事物的______和发展的 全过程 ,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______和发展的__________,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第二,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______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 被支配 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相互联系:
第一,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_______作用。
第二,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_____________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方法论意义: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的理想效果。(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
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
【判断】
1、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2、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3、整体从数量上看是多,部分是一
【实战演练】
12、标普下调美国国债评级,引发全球金融恐慌,美债危机、全球衰退的舆论甚嚣尘上。在欧洲债务危机持续深化的过程中,作为第一大外汇储备持有国,中国是否应该出手救援意大利,也成为国内热烈讨论的重大议题。有人认为,中国伸出援助之手,既是拯救自己,也是帮助他国。若各国央行的联手行动缺少了中国这一环,则中国会失去一个最佳机会,世界也会失去一份重要力量。这说明( )
①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 ②要搞好局部,重视发挥部分的作用
③要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 ④关键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的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3.一个人如果只去过北京上海,就断言中国发达,鼓吹“中国责任论”,肯定会招来质疑;同样,只沉迷于经济总量、发展速度,或者只盯着拆迁纠纷、食品安全,也很难了解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中国。材料表明( )
A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依赖 B .要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可分割 D .关键部分对全局起决定作用
13、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④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14、移动互联网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的一种新技术。“小巧轻便”及“通讯便捷”是它与PC 互联网的根本不同之处,也决定了它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哲学角度看,材料表明( )
①联系是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矛盾普遍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据 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整体高于局部,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15、中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刘邦屡屡打败仗,可是,“垓下一战”大胜,导致楚霸王自刎乌江。从哲学角度看,“垓下一战”证明了( )
A .整体决定部分 B .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决定整体的性能
C .整体和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D .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
16、胡锦涛在2011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合作,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核安全等问题的国际合作,发挥建设性作用,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在这些问题上,中国都不能独善其身。这说明( )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②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③部分离不开整体 ④关键部分的性能决定整体的性能和状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7、有人认为,“窥一斑而知全豹”经不起推敲的理由是因为金钱豹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整体大于部分,无法从“一斑”推出“全豹”来。要使推理成立,必须( )
①先有对“全豹”的整体经验,才有窥“一斑”得出“全豹”的可能 ②通过个别“斑点”
的特征,看到“全豹”的一般本质 ③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对“全豹”的认识 ④只有认识每一“斑点”内部结构和整体性,才能通过“窥一斑”而获得对“全豹”的认知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考点三、系统优化方法
(1)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①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
(2)方法论要求:
①要着眼于_____________,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用_____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判断】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实战演练】
18、“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做到完美无瑕。这体现了
A .系统优化的方法 B .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C .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进世界的转变 D .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
19、、管理学中有个“米格-25效应”:苏联研制和生产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所使用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战机相比要落后得多,但由于在整体设计时对各零部件进行了更为协调的组合设计,从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该战斗机因其优越性能广受世界各国青睐。这启示我们在处理复杂工作时要( )
①学会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②重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树立创新意识,敢于否定一切传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小结】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反对: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实例:猪肉价格上涨引起连锁反应,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五个统筹、循环经济等。
2、联系具有客观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反对: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实例:有些人将命运同生肖属相联在一起;涸泽而渔、破坏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青藏铁路全线开通;循环经济;嫦娥一号卫星实现绕月飞行。
◆小贴士:(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原理)
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原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实例:青藏铁路全线开通等。
3、联系具有多样性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反对: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实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某人在社会上可扮演学生、教师、消费者等不同角色。
4、联系具有条件性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反对: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的。
5、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6、系统和要素的辩证统一关系
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学以致用】
例1、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1)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
(2)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3)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应用】材料一 美国曾经考虑在一条河流上建大坝。建坝会影响一种小鱼的洄游,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终放弃了大坝的修建。这就是著名的“小鱼胜大坝”的来历。
材料二 怒江是目前我国仅存的两条尚未开发的河流之一。怒江的鱼类资源中土著鱼种数量之高在全国少有,可以说,怒江是一个特殊的鱼类基因库。怒江峡谷曾经被誉为世界第二大峡谷,其自然景观颇为壮观。围绕着要不要在怒江上建坝,有关部门一直持谨慎态度,多次邀请生态、农业、林业、地质、地理、遗产保护、水利电力、环境科学、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专家进行研讨。
请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有关部门在怒江开发问题上持谨慎态度的原因。(10分)
①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大坝的修建与周围的生态之间存
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要态度谨慎。
② 联系具有多样性,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
地点、条件为转移) 。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讨论,是基于对联系多样性的慎重考虑。 ③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既树立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是否修建大坝,要通盘考虑,多方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