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沿革论我国招标投标法律体系的构建(一)
□ 文/ 汪才华
摘要:我国的招标投标法律制度构建经历了实践初探到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从部门规章的扩权到招标投标法的出台,再从部门规章的扩权到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出台,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这些问题对于下一步对招标投标法律法规的清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招标投标;历史沿革;鲁布革招标;余杭;议标
0 前言
招标投标是一种国际上普遍运用的、有组织的市场交易行为,是贸易中的一种工程、货物、服务的买卖方式。招标投标活动起源于英国18世纪后期英国政府和公用事业部门实施的“公共采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工程承包、咨询服务、货物采购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改革开放从国外引进的产物,我国的招标投标法律制度建设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随着国务院颁布的《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2012年2月1日的施行,覆盖我国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法律体系已初步建立,研究招标投标法律的专家队伍也不断涌现,理论界比较有代表包括《招标投标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武汉大学余杭教授,研究公共采购的中国公共采购研究所所长、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曹富国教授,国内倡导建立“政府采购执业资格制度”的第一人、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徐焕东教授,从事建筑法、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研究与教学的南开大学法学院何红锋教授,从事政府采购及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研究的国际关系学院刘慧教授、赵勇副教授等;实务界比较有代表的有研究招标投标法律关系的原山西省机械设备成套局总工陈川生同志,撰写了《思考与困惑系列》文章的原天津国际招标公司高级工程师高子正老师,业内较为公认的“中国招标第一人”、参与了鲁布革水电站引水系统工程国际招标的原水利电力部水电建设局副总工程师唐广庆老师,“中国政府采购第一案”原告代理律师北京市辽海律师事务所主任谷辽海高级律师等。
笔者具有近十年工程投标、三年工程招标工作经验,结合工程、经济、法律的学习背景,业余时间一直专注中国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的研究,认为虽然招标投标制度在国内已实施了三十年,但业内对投标保证金、评标委员会、中标通知书等招标投标基本术语的法律属性还没
有一个定论,斗胆提出业内缺少招标投标法律基础理论研究这一论题,也愿意为这一问题的解决继续努力。本文通过对三十年来招标法律制度经历了实践初探到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从部门规章的扩权到招标投标法的出台,再从部门规章的扩权到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出台的六大历程的梳理,分期让读者了解我国招标投标法制化进程和现有的招标投标法律体系,同时也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些问题,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共鸣和立法者的重视。
1 历史沿革
1.1 1980年-1990年
1.1.1 《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
1980年10月17日,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鼓励竞争和保护竞争的顺利进行,国务院颁布并实施了《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 ,规定中提出了“对一些适宜于承包的生产建设项目和经营项目,可以试行招标、投标的办法”,为试行招标投标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1980年,我国第一个采用世界银行贷款的大学项目开始采用国际招标,上海、天津和广州黄埔三个港口项目也采用了国际招标办法采购,1981年,吉林市和深圳试点了工程招标。但是,总的影响还不大。
1.1.2 鲁布革水电站引水系统工程国际招标
1982年,水电部委托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组织鲁布革水电站引水系统工程面向国际进行竞争性招标,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国际公开竞争性招标的项目,也是业内比较认可的国内较有影响力的早期招标项目,项目从1982年7月编制招标文件开始,至1984年7月14日合同签订,历时2年。具体过程包括:
(1) 1982年7月至10月,编制招标文件
由昆明水电勘测设计院和澳大利亚SMEC 咨询组共同完成,含招标条件、技术规范、设计图纸三卷,标底为1.4958亿元。水电部有关总局、水电总局等对招标文件与标底进行了审查。
(2) 1982年9月至1983年6月,资格预审
采用了在国内有影响的报纸上刊登招标广告的公告方式,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申请人共有来自于13个国家的32个承包厂商,其中通过资格审查的承包厂商为20个。
(3)1983年6月至11月,发出招标邀请和投标
6月15日发售了招标文件,有15家中外承包厂商购买了招标文件,7月中下旬,由云南省电力局咨询工程公司组织了一次标前会议,并分三批组织了现场踏勘,招标人发布了3次补遗,我国一家公司因联合体问题被迫退出了投标。
(4)1983年11月8日,开标
从历史沿革论我国招标投标法律体系的构建(一)
□ 文/ 汪才华
摘要:我国的招标投标法律制度构建经历了实践初探到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从部门规章的扩权到招标投标法的出台,再从部门规章的扩权到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出台,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这些问题对于下一步对招标投标法律法规的清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招标投标;历史沿革;鲁布革招标;余杭;议标
0 前言
招标投标是一种国际上普遍运用的、有组织的市场交易行为,是贸易中的一种工程、货物、服务的买卖方式。招标投标活动起源于英国18世纪后期英国政府和公用事业部门实施的“公共采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工程承包、咨询服务、货物采购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改革开放从国外引进的产物,我国的招标投标法律制度建设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随着国务院颁布的《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2012年2月1日的施行,覆盖我国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法律体系已初步建立,研究招标投标法律的专家队伍也不断涌现,理论界比较有代表包括《招标投标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武汉大学余杭教授,研究公共采购的中国公共采购研究所所长、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曹富国教授,国内倡导建立“政府采购执业资格制度”的第一人、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徐焕东教授,从事建筑法、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研究与教学的南开大学法学院何红锋教授,从事政府采购及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研究的国际关系学院刘慧教授、赵勇副教授等;实务界比较有代表的有研究招标投标法律关系的原山西省机械设备成套局总工陈川生同志,撰写了《思考与困惑系列》文章的原天津国际招标公司高级工程师高子正老师,业内较为公认的“中国招标第一人”、参与了鲁布革水电站引水系统工程国际招标的原水利电力部水电建设局副总工程师唐广庆老师,“中国政府采购第一案”原告代理律师北京市辽海律师事务所主任谷辽海高级律师等。
笔者具有近十年工程投标、三年工程招标工作经验,结合工程、经济、法律的学习背景,业余时间一直专注中国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的研究,认为虽然招标投标制度在国内已实施了三十年,但业内对投标保证金、评标委员会、中标通知书等招标投标基本术语的法律属性还没
有一个定论,斗胆提出业内缺少招标投标法律基础理论研究这一论题,也愿意为这一问题的解决继续努力。本文通过对三十年来招标法律制度经历了实践初探到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从部门规章的扩权到招标投标法的出台,再从部门规章的扩权到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出台的六大历程的梳理,分期让读者了解我国招标投标法制化进程和现有的招标投标法律体系,同时也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些问题,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共鸣和立法者的重视。
1 历史沿革
1.1 1980年-1990年
1.1.1 《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
1980年10月17日,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鼓励竞争和保护竞争的顺利进行,国务院颁布并实施了《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 ,规定中提出了“对一些适宜于承包的生产建设项目和经营项目,可以试行招标、投标的办法”,为试行招标投标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1980年,我国第一个采用世界银行贷款的大学项目开始采用国际招标,上海、天津和广州黄埔三个港口项目也采用了国际招标办法采购,1981年,吉林市和深圳试点了工程招标。但是,总的影响还不大。
1.1.2 鲁布革水电站引水系统工程国际招标
1982年,水电部委托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组织鲁布革水电站引水系统工程面向国际进行竞争性招标,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国际公开竞争性招标的项目,也是业内比较认可的国内较有影响力的早期招标项目,项目从1982年7月编制招标文件开始,至1984年7月14日合同签订,历时2年。具体过程包括:
(1) 1982年7月至10月,编制招标文件
由昆明水电勘测设计院和澳大利亚SMEC 咨询组共同完成,含招标条件、技术规范、设计图纸三卷,标底为1.4958亿元。水电部有关总局、水电总局等对招标文件与标底进行了审查。
(2) 1982年9月至1983年6月,资格预审
采用了在国内有影响的报纸上刊登招标广告的公告方式,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申请人共有来自于13个国家的32个承包厂商,其中通过资格审查的承包厂商为20个。
(3)1983年6月至11月,发出招标邀请和投标
6月15日发售了招标文件,有15家中外承包厂商购买了招标文件,7月中下旬,由云南省电力局咨询工程公司组织了一次标前会议,并分三批组织了现场踏勘,招标人发布了3次补遗,我国一家公司因联合体问题被迫退出了投标。
(4)1983年11月8日,开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