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叶某姜某涉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案情介绍2010年3月某日,被告人叶某、姜某、与王某、苗某在饭店用餐时,苗某提出盗窃“磕头机”上的电动机,被告人叶某、姜某、王某同意后,叶某准备了钢锯、扳手。三天后的21时许,被告人姜某驾驶报废的捷达车同被告人叶某及王某(另案处理)将车停在居民小区内,三人来到小区附近的某采油厂的生产油井前(螺杆泵),王某用钢锯将螺杆泵上的电动机的钢筋防护罩锯断,被告人叶某、姜某用扳手拆卸固定电动机的螺丝并将电机电闸关闭,王某锯断连接电机的电缆后,三人将电机运往小区车上的途中,被油田保卫人员发现,三人扔掉电机逃跑,电机被起回。被盗电机价值人民币三千余元。案发后,电动机已返还被盗单位。2010年4月上旬,被告人叶某、姜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三个罪名两次审判

侦查机关以涉嫌破坏电力设备罪拘留叶某、姜某,公诉机关以涉嫌破坏电力设备罪批捕,后以涉嫌破坏易燃易爆罪向一审法院提起公诉。一审法院以盗窃罪判处两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零三个月。公诉机关向二审法院抗诉,二审法院维持一审判决。

二审辩护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黑龙江德论律师事务所接受被告人叶某近亲属委托,指派我继续作为被告人叶某的辩护人参加本案二审诉讼活动,辩护人结合本案事实,针对公诉机关抗诉书,就本案的定性问题发表如下辩护意见,请法庭给予考虑,谢谢!辩护人认为,大庆市X区人民法院(2010)X刑初字第131号刑事判决书将本案定性为盗窃罪是正确的,请二审法院依法予以维持,驳回公诉机关抗诉。公诉机关抗诉书认为本案应当定性为破坏易燃易燃设备罪,依据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油气设备、破坏油气设备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本条内容为:在实施盗窃油气等行为过程中,采用切割、打孔、撬砸、拆卸、开关等手段破坏正在使用的油气设备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的“破坏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公诉机关认为油井为油气设备,辩护人无异议;认为电动机是油井的一部分,认为二被告人在本案中盗窃电动机的行为破坏了油井,辩护人也无异议。但仅因为二被告人实施了破坏油气设备的行为就将本案定性为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显然是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因为刑法及司法解释并没有哪一条文规定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破坏易燃易爆设备行为就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一种,从法理上讲,危害公共安全罪不是行为犯,是危险犯。公诉机关抗诉所依据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油气设备、破坏油气设备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应该怎样理解适用?公诉机关将这一条理解为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破坏易燃易爆设备行为就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公诉机关以此错误理解作为抗诉理由,显然是不能成立的。这一条的正确理解为: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性(以加号为分界,前为行为,后为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性)。也就是说适用这一条,要同时具体两个要件:一是被告人有破坏行为,二是破坏行为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性,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公诉机关在本案一审审理过程中并没有出示任何能够证明被告人盗窃电动机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证据。可见,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有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性是本案定性的关键。实施了破坏油井的行为是否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辩护人认为结合本案犯罪事实,从被破坏油井的结构、被告人破坏的部位、采用的手段、案发时油井周边的环境、盗窃行为造成的后果来看,二被告人的行为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性,危害的只是油井所属单位的财产。(被盗电动机虽与将原油抽出的螺杆泵为一体,但电动机与螺杆泵的内部并不连通,电动机是用螺丝固定在螺杆泵的平台上,电动机的作用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螺杆泵转动,将原油从地下抽出,原油流入地下输油管道,原油并不会流入电动机内,被告人拆卸电动机上的螺丝、用钢锯锯电动机外的防护网不可能使螺杆泵内的原油泄露到油井外,也不会使油井内的原油受到高压而可能爆炸或是燃烧;案发时,油井周边没有原油泄露于外,并且油井位于野外,远离居民区,被告人用锯锯电动机外面的防护网、切断电线的行为也不可能导致油井周边起火从而危及公共安全;被告人将电动机盗走后就被追回,从被告人盗窃行为产生的后果来看,是使一口油井短暂停产,油井所属单位生产有所损失,并没有危害到公共安全,但是因为电动机被盗后,就被追回,油井所属单位的财产损失不大。在被告人的破坏行为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况下,应当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油气设备、破坏油气设备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办理,即盗窃油气或者正在使用的油气设备,构成犯罪,但未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以盗窃罪定罪处罚。一审判决在查清本案事实的基础上,正确地适用这规定将本案定性为盗窃罪,充分体现罪刑法定这一重要的刑法原则。综上,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因此,辩护人请二审法院依法维持一审判决,驳回抗诉。谢谢!

案情介绍2010年3月某日,被告人叶某、姜某、与王某、苗某在饭店用餐时,苗某提出盗窃“磕头机”上的电动机,被告人叶某、姜某、王某同意后,叶某准备了钢锯、扳手。三天后的21时许,被告人姜某驾驶报废的捷达车同被告人叶某及王某(另案处理)将车停在居民小区内,三人来到小区附近的某采油厂的生产油井前(螺杆泵),王某用钢锯将螺杆泵上的电动机的钢筋防护罩锯断,被告人叶某、姜某用扳手拆卸固定电动机的螺丝并将电机电闸关闭,王某锯断连接电机的电缆后,三人将电机运往小区车上的途中,被油田保卫人员发现,三人扔掉电机逃跑,电机被起回。被盗电机价值人民币三千余元。案发后,电动机已返还被盗单位。2010年4月上旬,被告人叶某、姜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三个罪名两次审判

侦查机关以涉嫌破坏电力设备罪拘留叶某、姜某,公诉机关以涉嫌破坏电力设备罪批捕,后以涉嫌破坏易燃易爆罪向一审法院提起公诉。一审法院以盗窃罪判处两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零三个月。公诉机关向二审法院抗诉,二审法院维持一审判决。

二审辩护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黑龙江德论律师事务所接受被告人叶某近亲属委托,指派我继续作为被告人叶某的辩护人参加本案二审诉讼活动,辩护人结合本案事实,针对公诉机关抗诉书,就本案的定性问题发表如下辩护意见,请法庭给予考虑,谢谢!辩护人认为,大庆市X区人民法院(2010)X刑初字第131号刑事判决书将本案定性为盗窃罪是正确的,请二审法院依法予以维持,驳回公诉机关抗诉。公诉机关抗诉书认为本案应当定性为破坏易燃易燃设备罪,依据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油气设备、破坏油气设备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本条内容为:在实施盗窃油气等行为过程中,采用切割、打孔、撬砸、拆卸、开关等手段破坏正在使用的油气设备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的“破坏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公诉机关认为油井为油气设备,辩护人无异议;认为电动机是油井的一部分,认为二被告人在本案中盗窃电动机的行为破坏了油井,辩护人也无异议。但仅因为二被告人实施了破坏油气设备的行为就将本案定性为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显然是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因为刑法及司法解释并没有哪一条文规定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破坏易燃易爆设备行为就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一种,从法理上讲,危害公共安全罪不是行为犯,是危险犯。公诉机关抗诉所依据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油气设备、破坏油气设备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应该怎样理解适用?公诉机关将这一条理解为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破坏易燃易爆设备行为就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公诉机关以此错误理解作为抗诉理由,显然是不能成立的。这一条的正确理解为: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性(以加号为分界,前为行为,后为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性)。也就是说适用这一条,要同时具体两个要件:一是被告人有破坏行为,二是破坏行为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性,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公诉机关在本案一审审理过程中并没有出示任何能够证明被告人盗窃电动机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证据。可见,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有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性是本案定性的关键。实施了破坏油井的行为是否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辩护人认为结合本案犯罪事实,从被破坏油井的结构、被告人破坏的部位、采用的手段、案发时油井周边的环境、盗窃行为造成的后果来看,二被告人的行为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性,危害的只是油井所属单位的财产。(被盗电动机虽与将原油抽出的螺杆泵为一体,但电动机与螺杆泵的内部并不连通,电动机是用螺丝固定在螺杆泵的平台上,电动机的作用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螺杆泵转动,将原油从地下抽出,原油流入地下输油管道,原油并不会流入电动机内,被告人拆卸电动机上的螺丝、用钢锯锯电动机外的防护网不可能使螺杆泵内的原油泄露到油井外,也不会使油井内的原油受到高压而可能爆炸或是燃烧;案发时,油井周边没有原油泄露于外,并且油井位于野外,远离居民区,被告人用锯锯电动机外面的防护网、切断电线的行为也不可能导致油井周边起火从而危及公共安全;被告人将电动机盗走后就被追回,从被告人盗窃行为产生的后果来看,是使一口油井短暂停产,油井所属单位生产有所损失,并没有危害到公共安全,但是因为电动机被盗后,就被追回,油井所属单位的财产损失不大。在被告人的破坏行为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况下,应当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油气设备、破坏油气设备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办理,即盗窃油气或者正在使用的油气设备,构成犯罪,但未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以盗窃罪定罪处罚。一审判决在查清本案事实的基础上,正确地适用这规定将本案定性为盗窃罪,充分体现罪刑法定这一重要的刑法原则。综上,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因此,辩护人请二审法院依法维持一审判决,驳回抗诉。谢谢!


相关文章

  • 主题班会遵守校规校纪,远离打架斗殴,做明星中职生
  • 遵守校规校纪,远离打架斗殴,做明星中职生 推行打架成本卡 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为了使2011计算机班全班同学进一步了解.理解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增强班级凝聚力,使班级学生能把规范的要求内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做一个遵 ...查看


  • [案例分析]叶某涉嫌挪用公款案辩护词
  • 审判长.审判员: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接受本案被告人叶某家属的委托,指派我们担任其涉嫌挪用公款一案的一审辩护人,参与该案的诉讼活动,依法维护被告人叶某的合法权益.辩护人仔细查阅全案卷宗,多次会见了被告人,并就本案的细节问题详细地向他进行了询问 ...查看


  • 一非典型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案例分析
  • 一非典型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案例分析 摘要: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常见于工厂.作坊或者商店当中,本文介绍的是一起发生在盗窃中的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正是由于这种非典型性,司法机关在处理这起案件时,对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涉嫌销售有毒. ...查看


  • 打击环境污染犯罪永康"零容忍.零懈怠"   钱江晚报
  • 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j0004版:浙中城事·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导航 打击环境污染犯罪永康"零容忍.零懈怠" 收藏 推荐 打印 放大 缩小 还原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查看


  • 易爆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及分析
  • 易爆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及分析 例 某化工厂爆炸事故 1991年2月9日19时30分,某化工厂硝化工房发生特大爆炸事故,死亡17人,重伤13人,轻伤98人:直接经济损失约2266.6万元. 一.事故概况 1.事故经过 某化工厂二分厂是生产 ...查看


  • 青岛法官对抗审委会决议建议检察院撤诉获刑一年十个月
  • 欢迎加入"刑事备忘录"刑法.刑诉讨论二群,由于群人数已超100,需要手动邀请入群,欲入群者请先添加本人微信号hftjctjh 当事人信息公诉机关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检察院.被告人孙某,女,X年X月X日生于山东省青岛市, ...查看


  • 公安执法资格基本级刑侦专业警种主观题训练题库
  • 刑侦专业警钟主观题训练题库 一.简答题 1.和谐社会的内涵? 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2.人民警察遇有哪些情形,经警告无效,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爆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答对任何5种情形即 ...查看


  • 公安类案例分析题
  • 2012年安徽省委党校省考笔试培训班 省 考 内 部 资 料 电话:2173542 2173544 网址:www.ahgwyw.com 地址:合肥市屯溪路301号 刑法案例 一.李某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办理手机入网手续并使用手机,造成电信资费损 ...查看


  • 2014年司法考试辅导之法律经典案例分析7
  • [案情] 姜某于10月21日商场闲逛时,正好遇到在门市部任售货员的高中同学金某,姜某看货架上摆满了高档电器,遂起盗窃之心.姜某对金某说:"没想到这儿东西还挺多!"金某漫不经心地说:"还行!"当晚,姜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