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又名肉蕈,有鸡足蘑菇、蘑菇蕈等异名,为黑伞科植物蘑菇的子实体菌盖及柄。蘑菇子实体群生或丛生,菌盖直径7至12厘米,初扁半球形,后平展,表面不黏,白色、灰色或淡褐色。菌肉厚,紧密,白色至淡黄/色。菌褶初为淡红色,后变紫褐色,稠密。菌柄近圆柱形,与菌盖同色。菌环生菌柄中部,白色膜质,易消失。担子顶生两个担孢子,椭圆形,紫褐色,所以,又有“二孢蘑菇”的雅号。蘑菇作为大宗的食用菌类,极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凡有条件的地方都广为栽培。
蘑菇是普通栽培品种,可在室内栽培,常以马、牛或猪粪和稻草为培养材料。菌丝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2℃左右,子实体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16℃左右。我国各地都有栽培,成长后采集,用新鲜现摘的蘑菇入馔,风味特佳。清代王道纯深有体会地称蘑菇:“诸汤中食之,味甚鲜美。”明代李时珍曾称蘑菇“白色柔软,其中空虚,状如未开玉簪花,俗名鸡腿蘑菇,谓其味如鸡也”。
蘑菇属大型的真菌,约有600多种,我国占了一半以上,驰名中外的有口蘑、草蘑、白蘑、花脸蘑、真蘑等,主要产于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的山区和半山区。我国食用蘑菇的历史悠久,至少已有1400多年。蘑菇原为野生,每当春季到来,风和日暖,蘑菇如伞状生长特别快,伞盖开得也特别大,尤其是在雨后,温湿得宜,长得更为茂盛,肉质肥腴,清香味美,或炒食或汤羹,均鲜嫩爽口,被誉为“大自然的植物肉”。我国用蘑菇加工制成的干制品及罐头还远销海外,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我国历代医学家十分重视蘑菇的医疗保健价值。中医学认为,蘑菇性味甘、凉,入肠、胃、肺经,有益肠胃、化痰、理气等功效。
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蘑菇所含营养成分十分丰富,以甘肃甘南蘑菇(干品)为例,每100克含膳食纤维21.O克,蛋白质21.O克,脂肪4.6克,胡萝卜素1640微克(折合视黄醇当量273微克),含尼克酸可高达30.7毫克;蘑菇的含钾量很高,含钠量偏低,其K因子>52,是优质高钾食物。蘑菇所含脂肪中,亚油酸较多,油酸则很少,又含有多种游离的氨基酸,且蛋白质中含有各种氨基酸及与氨基酸有关的多种含氮物质。
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蘑菇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据有关资料报道,日本科学家玲本博士让临床老年人食用鲜蘑菇90克或干蘑菇9克,连续食用7天,结果血清中的胆固醇值平均降低6%至12%。美国布鲁斯·詹纳博士认为,蘑菇是世界10种最佳营养食品之一。蘑菇所含膳食纤维相当高。现代科学研究资料表明,食物纤维具有很好的降脂作用,在所含的膳食纤维中,纯天然的木质素成分占有相当比例,与含钾高等综合因素作用,不仅可降低血脂,同时兼有降压、降糖及减肥等特殊作用。现代营养、食疗专家们认为,蘑菇是高脂血症患者膳食餐饮生活中的佳品。
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蘑菇提取液对治疗病毒性肝炎、白细胞减少症均有明显疗效,还具有抗病毒的作用。日本科学家发现,蘑菇煎汁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其中有一种叫“PSK”的物质,可以直接杀死癌细胞,对治疗肺癌、乳腺癌、子宫颈癌及消化道癌等均有疗效。蘑菇富含亚油酸,可改善心、脑及微循环的血氧供应,可以预防动脉血管硬化及肝硬化。因而,常食蘑菇有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清除体内垃圾及毒素、预防人体各种皮肤黏膜发炎和毛细血管破裂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蘑菇“多食易动气发病”,因而食用蘑菇1次量不宜过大。
另外,腐烂变质的蘑菇不可食,否则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生活在山区、丛林周边的人们,在采摘野生蕈类食用时须谨慎分辨是否有毒。
蘑菇,又名肉蕈,有鸡足蘑菇、蘑菇蕈等异名,为黑伞科植物蘑菇的子实体菌盖及柄。蘑菇子实体群生或丛生,菌盖直径7至12厘米,初扁半球形,后平展,表面不黏,白色、灰色或淡褐色。菌肉厚,紧密,白色至淡黄/色。菌褶初为淡红色,后变紫褐色,稠密。菌柄近圆柱形,与菌盖同色。菌环生菌柄中部,白色膜质,易消失。担子顶生两个担孢子,椭圆形,紫褐色,所以,又有“二孢蘑菇”的雅号。蘑菇作为大宗的食用菌类,极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凡有条件的地方都广为栽培。
蘑菇是普通栽培品种,可在室内栽培,常以马、牛或猪粪和稻草为培养材料。菌丝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2℃左右,子实体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16℃左右。我国各地都有栽培,成长后采集,用新鲜现摘的蘑菇入馔,风味特佳。清代王道纯深有体会地称蘑菇:“诸汤中食之,味甚鲜美。”明代李时珍曾称蘑菇“白色柔软,其中空虚,状如未开玉簪花,俗名鸡腿蘑菇,谓其味如鸡也”。
蘑菇属大型的真菌,约有600多种,我国占了一半以上,驰名中外的有口蘑、草蘑、白蘑、花脸蘑、真蘑等,主要产于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的山区和半山区。我国食用蘑菇的历史悠久,至少已有1400多年。蘑菇原为野生,每当春季到来,风和日暖,蘑菇如伞状生长特别快,伞盖开得也特别大,尤其是在雨后,温湿得宜,长得更为茂盛,肉质肥腴,清香味美,或炒食或汤羹,均鲜嫩爽口,被誉为“大自然的植物肉”。我国用蘑菇加工制成的干制品及罐头还远销海外,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我国历代医学家十分重视蘑菇的医疗保健价值。中医学认为,蘑菇性味甘、凉,入肠、胃、肺经,有益肠胃、化痰、理气等功效。
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蘑菇所含营养成分十分丰富,以甘肃甘南蘑菇(干品)为例,每100克含膳食纤维21.O克,蛋白质21.O克,脂肪4.6克,胡萝卜素1640微克(折合视黄醇当量273微克),含尼克酸可高达30.7毫克;蘑菇的含钾量很高,含钠量偏低,其K因子>52,是优质高钾食物。蘑菇所含脂肪中,亚油酸较多,油酸则很少,又含有多种游离的氨基酸,且蛋白质中含有各种氨基酸及与氨基酸有关的多种含氮物质。
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蘑菇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据有关资料报道,日本科学家玲本博士让临床老年人食用鲜蘑菇90克或干蘑菇9克,连续食用7天,结果血清中的胆固醇值平均降低6%至12%。美国布鲁斯·詹纳博士认为,蘑菇是世界10种最佳营养食品之一。蘑菇所含膳食纤维相当高。现代科学研究资料表明,食物纤维具有很好的降脂作用,在所含的膳食纤维中,纯天然的木质素成分占有相当比例,与含钾高等综合因素作用,不仅可降低血脂,同时兼有降压、降糖及减肥等特殊作用。现代营养、食疗专家们认为,蘑菇是高脂血症患者膳食餐饮生活中的佳品。
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蘑菇提取液对治疗病毒性肝炎、白细胞减少症均有明显疗效,还具有抗病毒的作用。日本科学家发现,蘑菇煎汁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其中有一种叫“PSK”的物质,可以直接杀死癌细胞,对治疗肺癌、乳腺癌、子宫颈癌及消化道癌等均有疗效。蘑菇富含亚油酸,可改善心、脑及微循环的血氧供应,可以预防动脉血管硬化及肝硬化。因而,常食蘑菇有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清除体内垃圾及毒素、预防人体各种皮肤黏膜发炎和毛细血管破裂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蘑菇“多食易动气发病”,因而食用蘑菇1次量不宜过大。
另外,腐烂变质的蘑菇不可食,否则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生活在山区、丛林周边的人们,在采摘野生蕈类食用时须谨慎分辨是否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