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05-28]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生气实验
人一生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如不能宽容待之,一时情绪激动,甚至暴跳如雷,大发脾气,会严重危害自身健康。
最近美国一些心理学家做了一项实验,他们把生气人的血液中含的物质注射在小老鼠身上,以观察其反应。初期这些小鼠表现呆滞,胃口尽失,整天不思饮食,数天后,小老鼠就默默地死去了。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不久前也做过实验,他收集了人们在不同情况下的“气水”,即把有悲痛、悔恨、生气和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水”做对比实验。结果又一次证实,生气对人体危害极大。他把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水”放入有关化验水中沉淀后,则无杂无色,清澈透明,悲痛时呼出的“气水”沉淀后呈白色,悔恨时呼出的“气水”沉淀后则为蛋白色,而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沉淀后为紫色。把“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了。由此,爱尔马分析:人生气(10分钟)会耗费大量人体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的都复杂,都更具毒性。
因此,动辄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很多人其实是“气死的”。由此可知,一个人大发脾气或生闷气时会对人体生理上产生一系列变化和反应,致使人体各部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生气发怒时能伤心损肺:气愤必然心跳加急,心律失常,使心脏受到邪气的侵入,诱发心慌心痛;呼吸急促,气逆、胸闷、肺胀、咳嗽及哮喘。伤脾伤胃:生气时会出现气极忧虑,并伤脾脏;胃感饱胀不思饮食,久之影响胃肠消化功能。伤肾损肝:生气发怒可使肾气不畅,肾上腺大量分泌,出现面色苍白,全身无力,四肢发冷,尿道受阻或失禁,并使肝胆不和肝部疼痛。伤脑失神:人在发怒时心理状态失常,使情绪高度紧张,神志恍惚。在这样恶劣的心理状态和强烈的不良情绪下,大脑中的“脑岛皮层”受到刺激,长久后就会改变大脑对心脏的控制,影响心肌功能,引起突发的心室纤维颤动,心律失常,甚至心搏停止而死亡。可见生气发怒可致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失调,并带来极大的损伤。
为了自身的健康,学会克制、幽默、宽容等消气艺术是很有必要的。
监狱角色模拟实验
为了研究人及环境因素对个体的影响程度,心理学家津巴多(1972)设计了一个模拟监狱的实验,实验地点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底下室中,参加者是男性志愿者。他们中的一半随机指派为“看守”,另一半指派为“犯人”,实验者发给他们制服和哨子,并训练他们推行一套“监狱”的规则。剩下的另一半扮演“犯人”角色,他们穿上品质低劣的囚衣,并被关在牢房内。所有的参加者包括实验者,仅花了一天的时间就完全进入了实验。看守们开始变得十分粗鲁,充满敌意,他们还想出多种对付犯人的酷刑和体罚方法。犯人们跨了下来,要么变得无动于衷,要么开始了积极的反抗。用津巴多的话来说,在那里“现实和错觉之间产生了混淆,角色扮演与自我认同也产生了混淆”。尽管实验原先设计要进行两周,但它不得不提前停止。“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令人胆战心惊。大多数人的确变成了‘犯人’和‘看守’,不再能够清楚地区分角色扮演还是真正的自我。”
这个颇受争议的模拟实验表明,一个简单假设的角色可以很快进入个人的社会现实中,他们从中获得自我认同,无法从他们扮演的角色中清楚自己的真实身份。
异性效应
李女士是某公司公关部经理。她联系颇广,出师必胜,为公司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司的原料奇缺,材料科的同志四处奔走,却连连碰壁,而李女土外出联系,不久问题便迎刃而解。公司资金周转严重失灵,急需贷款,急得总经理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又是李女士风尘仆仆,周旋于银行之间,竟获得贷款上百万元。李女士因此备受领导器重,工资、奖金一加再加。有人试图总结李女士成功的秘诀,发现她除了具有清醒的头脑、敏捷的口才、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待人接物灵活之外,她端庄的容貌、典雅的仪表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男营业员接待女顾客,一般要比接待男顾客热情些,人们对女性求助者一般总要比对男性求助者客气些。上述李女土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如今的社会还是一个男性占很大优势的社会,外出办事多数要和男性打交
道,由女性出面较为顺利,这便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异性效应”。这种现象是建立在异性相吸引的基础上的。人们一般比较对异性感兴趣,特别是对外表讨人喜欢、言谈举止得体的异性感兴趣。这点女性也不例外,只不过不如男性对女性那么明显。有时为了引起异性注意,男性还特别喜欢在女性面前表现自己,这也是“异性效应”在起作用。
不过“异性效应”不能滥用。女性外表漂亮,讨人喜欢,如果再加上交往得当,在异性面前办事容易,这是正常的;反之,若为达到某一目的,用色相去引诱别人,那就不道德了。男性对异性,尤其是年轻漂亮的异性热情些、客气些也无可非议,但把异性当做刺激,想入非非,让人感到“色迷迷”的,就超过限度了。因此,与异性接触要把握住“度”。
晕轮效应与扫帚星效应
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好恶评价是印象形成中最重要的方面,在知觉他人时,人们往往根据少量的信息将人分为好或坏两种,如果认为某人是“好”的,则被一种好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为某人“坏”,就被一种坏的光环笼罩住,认为这个人所有的品质都很坏。后者是消极品质的晕轮效应,也称扫帚星效应。人的社会知觉往往受到个人“内隐人格理论”的影响,他们常常从个人具有的一种品质去推断他的另一种品质。尤其当存在“核心”品质时,人们更具有这种推论倾向,这使得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对他人的评价往往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即认为好者十全十美、坏者一无是处。
戴昂等人(K.K.Dion,E.Bersckeid,&E.Walster,1972)分别让被试看一些很有吸引力的人、没有吸引力的人和一般人的照片,然后要求被试评定这些人的特点,要评定的这些特点与有无吸引力并没有关系。结果发现有吸引力的人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而没有吸引力的人则得到了较低的评价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严重者可以达到“爱屋及乌”的程度,即只要认为某人不错,便认为他所使用的东西、跟他要好的朋友、他的家人都不错。流行的“追星族”便是青少年因喜欢某位歌星的某一特征(唱的歌、长相、头发、行走姿式等)而盲目崇拜、模仿歌星,甚至不惜代价去搜集歌星使用过的物品。有些人利用晕轮效应作用,刻意将自己打扮成某种人的外表,投其所好,从而行骗,屡屡得手。
最大笨蛋理论
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你也愿意花高价买下,是因为你预期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你那儿把它买走。
现在的大学里有一群靠赚课时费谋生的人,因有限的几个工资不够糊口,于是只能靠耍嘴皮子四处兼课来补贴家用。作为公立大学的衍生物,现在各类学院很多,这类学院是不养全职教师的,于是就有了兼课市场。那些人不论自已学的什么专业,反正是什么课都敢讲,学兽医的讲国际贸易不算稀奇。讲到过瘾的时候,他会说,中国加入WTO碰到的最大挑战是疯牛病和口蹄疫。
此情此景使我想到凯恩斯爵士。1908~1914年间,他也是什么课都讲:经济学原理、货币理论、公司金融、证券投资……他因此获得的评价是:“一架按小时出售经济学的机器。”凯恩斯赚课时费的动机是为了日后能免受金钱的困扰而自由专注地从事学术研究,如陶渊明所谓不为五斗米折腰。然而,仅靠赚课时费是讲到吐血也积攒不了几个钱的。凯恩斯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1919年8月,他借了几千英镑干远期外汇投机去了。仅4个月时间,他就纯赚1万多英镑,在当时相当于他讲课10年的收入。投机客往往有这样的经历:开始那一跳有惊无险,钱就这样莫名其妙进了自己的腰包,然而飘飘然之际倏勿掉进了万丈深渊。3个月之后,凯恩斯把赚到的利润和借来的本金亏了个精光。赌徒往往有这样的心理,要从赌桌上把输掉的赢回来。7个月之后,凯恩斯又涉足棉花期货交易,狂赌一通大获成功。受此刺激,他把期货品种做了遍。还嫌不过瘾,就去炒股票。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不仅赚得盆满钵满,到1937年他因病金盆洗手的时候已经积攒起一生享用不完的巨额财富。与一般赌徒不同,他给后人留下了极富解释力的赌经——最大笨蛋理论,这可以视为他投机活动的副产品。
我猜测凯恩斯参加过报纸选美有奖投票,否则,他不可能用这么一个例子:从100张照片中选择你认为最漂亮的脸蛋,选中有奖。当然最终是由最高票数来决定哪张脸蛋最漂亮。你应该怎样投票呢?正确的做法不是选自己真的认为漂亮的那张脸蛋,而是猜多数人会选谁就投她一票,哪怕她很丑。这就是说,投机行为建立在对大众心理的猜测之上。期货和证券赌博也是这个道理。比如说,你不知道某个股票的真实价值,但为什么你花20元钱一股去买呢?因为你预期有人会花更高的价钱从你那儿把它买走。马尔基尔把凯恩斯的这一看法归纳为最大笨蛋理论: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你也愿意花高价买下,是因为你预期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你那儿把它买走。投机行为的关键是判断有无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就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如果再也找不到愿出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把它从你那儿买走,那你就是最大的笨蛋。
我以为对中外历史上不断上演的投机狂潮最有解释力的就是这最大笨蛋理论。1593年,一位维也纳的植物学教授到荷兰的莱顿任教,他带来了在土耳其栽培的一种荷兰人此前没有见过的植物——郁金香。没想到荷兰人对它如痴如醉,于是教授认定可以大赚一笔,他的售价高到令荷兰人只有去偷。一天深夜,一个窃贼破门而入,偷走了教授带来的全部郁金香球茎,并以比教授的售价低得多的价格很快把球茎卖光。就这样,郁金香被种在了千家万户的荷兰人的花园里。后来,郁金香受到花叶病的侵袭,病毒使花瓣生出一些反衬的彩色条或“火焰”。富有戏剧性的是,病郁金香成了珍品,以致于一个郁金香球茎越古怪价格越高。于是有人开始囤积病郁金香,又有更多的人出高价从囤积者那儿买入并以更高的价格卖出。一个快速致富的神话开始流传。贵族,农民,机修工,海员,男仆,女仆,烟窗清扫工,洗衣老妇等先后卷了进来,每一个被卷进来的人都相信,会有更大的笨蛋愿出更高的价格从他(她)那儿买走郁金香。1638年,最大的笨蛋出现了,持继了5年之久的郁金香狂热迎来了最悲惨的一幕,很快郁金香球茎的价格跌到了一只洋葱头的售价。
始于1720年的英国股票投机狂潮有这样一个插曲:一个无名士创建了一家莫须有的公司——“经营某一获利丰厚行业的公司”。自始至终无人知道这是什么公司,但认购时近千名投资者争先恐后把大门挤倒。没有多少人相信它真正获利丰厚,而是预期更大笨蛋会出现,价格会上涨,自已要赚钱。饶有意味的是,牛顿参与了这场投机,并且不幸成了最大笨蛋。他因此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但人们的疯狂实在难以估计。”
不要把投机疯狂看作是几百年以前的人们的愚蠢,这世界的人们其实是疯狂不断:1924年,美国佛罗里达不动产投机狂热;1928年3月到1929年9月,华尔街股票投机狂热;上个世纪60年代的电子狂潮;联合企业狂潮和概念股气泡;还有刚刚落幕的纳斯达克闹剧——怎么解释这类疯狂呢?马尔基尔说,凯恩斯一定会在经济学家死后必去的地方窃笑。
名片效应
有一位求职青年,应聘几家单位都被拒之门外,感到十分沮丧。最后,他又抱着一线希望到一家公司应聘,在此之前,他先打听该公司老总的历史,通过了解,他发现这个公司老总以前也有与自已相似的经历,于是他加获珍宝,在应聘时,他就与老总畅谈自己的求职经历,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果然,这一席话博得了老总的赏识和同情,最终他被录用为业务经理。这就是所谓的名片效应。也即两个人在交往时,如果首先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所表明的态度和观点如同名片一样把你介绍给对方。
恰当地使用“心理名片”,可以尽快促成人际关系的建立,但要使“心理名片”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善于捕捉对方的信息,把握真实的态度,寻找其积极的、你可以接受的观点,“制作”一张有效的“心理名片”。其次,寻找时机,恰到好处地向对方“出示”你的“心理名片”,这样,你就可以达到目标。掌握“心理名片”的应用艺术,对于人际交往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日期:2008-05-28]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生气实验
人一生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如不能宽容待之,一时情绪激动,甚至暴跳如雷,大发脾气,会严重危害自身健康。
最近美国一些心理学家做了一项实验,他们把生气人的血液中含的物质注射在小老鼠身上,以观察其反应。初期这些小鼠表现呆滞,胃口尽失,整天不思饮食,数天后,小老鼠就默默地死去了。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不久前也做过实验,他收集了人们在不同情况下的“气水”,即把有悲痛、悔恨、生气和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水”做对比实验。结果又一次证实,生气对人体危害极大。他把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水”放入有关化验水中沉淀后,则无杂无色,清澈透明,悲痛时呼出的“气水”沉淀后呈白色,悔恨时呼出的“气水”沉淀后则为蛋白色,而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沉淀后为紫色。把“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了。由此,爱尔马分析:人生气(10分钟)会耗费大量人体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的都复杂,都更具毒性。
因此,动辄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很多人其实是“气死的”。由此可知,一个人大发脾气或生闷气时会对人体生理上产生一系列变化和反应,致使人体各部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生气发怒时能伤心损肺:气愤必然心跳加急,心律失常,使心脏受到邪气的侵入,诱发心慌心痛;呼吸急促,气逆、胸闷、肺胀、咳嗽及哮喘。伤脾伤胃:生气时会出现气极忧虑,并伤脾脏;胃感饱胀不思饮食,久之影响胃肠消化功能。伤肾损肝:生气发怒可使肾气不畅,肾上腺大量分泌,出现面色苍白,全身无力,四肢发冷,尿道受阻或失禁,并使肝胆不和肝部疼痛。伤脑失神:人在发怒时心理状态失常,使情绪高度紧张,神志恍惚。在这样恶劣的心理状态和强烈的不良情绪下,大脑中的“脑岛皮层”受到刺激,长久后就会改变大脑对心脏的控制,影响心肌功能,引起突发的心室纤维颤动,心律失常,甚至心搏停止而死亡。可见生气发怒可致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失调,并带来极大的损伤。
为了自身的健康,学会克制、幽默、宽容等消气艺术是很有必要的。
监狱角色模拟实验
为了研究人及环境因素对个体的影响程度,心理学家津巴多(1972)设计了一个模拟监狱的实验,实验地点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底下室中,参加者是男性志愿者。他们中的一半随机指派为“看守”,另一半指派为“犯人”,实验者发给他们制服和哨子,并训练他们推行一套“监狱”的规则。剩下的另一半扮演“犯人”角色,他们穿上品质低劣的囚衣,并被关在牢房内。所有的参加者包括实验者,仅花了一天的时间就完全进入了实验。看守们开始变得十分粗鲁,充满敌意,他们还想出多种对付犯人的酷刑和体罚方法。犯人们跨了下来,要么变得无动于衷,要么开始了积极的反抗。用津巴多的话来说,在那里“现实和错觉之间产生了混淆,角色扮演与自我认同也产生了混淆”。尽管实验原先设计要进行两周,但它不得不提前停止。“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令人胆战心惊。大多数人的确变成了‘犯人’和‘看守’,不再能够清楚地区分角色扮演还是真正的自我。”
这个颇受争议的模拟实验表明,一个简单假设的角色可以很快进入个人的社会现实中,他们从中获得自我认同,无法从他们扮演的角色中清楚自己的真实身份。
异性效应
李女士是某公司公关部经理。她联系颇广,出师必胜,为公司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司的原料奇缺,材料科的同志四处奔走,却连连碰壁,而李女土外出联系,不久问题便迎刃而解。公司资金周转严重失灵,急需贷款,急得总经理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又是李女士风尘仆仆,周旋于银行之间,竟获得贷款上百万元。李女士因此备受领导器重,工资、奖金一加再加。有人试图总结李女士成功的秘诀,发现她除了具有清醒的头脑、敏捷的口才、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待人接物灵活之外,她端庄的容貌、典雅的仪表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男营业员接待女顾客,一般要比接待男顾客热情些,人们对女性求助者一般总要比对男性求助者客气些。上述李女土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如今的社会还是一个男性占很大优势的社会,外出办事多数要和男性打交
道,由女性出面较为顺利,这便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异性效应”。这种现象是建立在异性相吸引的基础上的。人们一般比较对异性感兴趣,特别是对外表讨人喜欢、言谈举止得体的异性感兴趣。这点女性也不例外,只不过不如男性对女性那么明显。有时为了引起异性注意,男性还特别喜欢在女性面前表现自己,这也是“异性效应”在起作用。
不过“异性效应”不能滥用。女性外表漂亮,讨人喜欢,如果再加上交往得当,在异性面前办事容易,这是正常的;反之,若为达到某一目的,用色相去引诱别人,那就不道德了。男性对异性,尤其是年轻漂亮的异性热情些、客气些也无可非议,但把异性当做刺激,想入非非,让人感到“色迷迷”的,就超过限度了。因此,与异性接触要把握住“度”。
晕轮效应与扫帚星效应
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好恶评价是印象形成中最重要的方面,在知觉他人时,人们往往根据少量的信息将人分为好或坏两种,如果认为某人是“好”的,则被一种好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为某人“坏”,就被一种坏的光环笼罩住,认为这个人所有的品质都很坏。后者是消极品质的晕轮效应,也称扫帚星效应。人的社会知觉往往受到个人“内隐人格理论”的影响,他们常常从个人具有的一种品质去推断他的另一种品质。尤其当存在“核心”品质时,人们更具有这种推论倾向,这使得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对他人的评价往往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即认为好者十全十美、坏者一无是处。
戴昂等人(K.K.Dion,E.Bersckeid,&E.Walster,1972)分别让被试看一些很有吸引力的人、没有吸引力的人和一般人的照片,然后要求被试评定这些人的特点,要评定的这些特点与有无吸引力并没有关系。结果发现有吸引力的人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而没有吸引力的人则得到了较低的评价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严重者可以达到“爱屋及乌”的程度,即只要认为某人不错,便认为他所使用的东西、跟他要好的朋友、他的家人都不错。流行的“追星族”便是青少年因喜欢某位歌星的某一特征(唱的歌、长相、头发、行走姿式等)而盲目崇拜、模仿歌星,甚至不惜代价去搜集歌星使用过的物品。有些人利用晕轮效应作用,刻意将自己打扮成某种人的外表,投其所好,从而行骗,屡屡得手。
最大笨蛋理论
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你也愿意花高价买下,是因为你预期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你那儿把它买走。
现在的大学里有一群靠赚课时费谋生的人,因有限的几个工资不够糊口,于是只能靠耍嘴皮子四处兼课来补贴家用。作为公立大学的衍生物,现在各类学院很多,这类学院是不养全职教师的,于是就有了兼课市场。那些人不论自已学的什么专业,反正是什么课都敢讲,学兽医的讲国际贸易不算稀奇。讲到过瘾的时候,他会说,中国加入WTO碰到的最大挑战是疯牛病和口蹄疫。
此情此景使我想到凯恩斯爵士。1908~1914年间,他也是什么课都讲:经济学原理、货币理论、公司金融、证券投资……他因此获得的评价是:“一架按小时出售经济学的机器。”凯恩斯赚课时费的动机是为了日后能免受金钱的困扰而自由专注地从事学术研究,如陶渊明所谓不为五斗米折腰。然而,仅靠赚课时费是讲到吐血也积攒不了几个钱的。凯恩斯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1919年8月,他借了几千英镑干远期外汇投机去了。仅4个月时间,他就纯赚1万多英镑,在当时相当于他讲课10年的收入。投机客往往有这样的经历:开始那一跳有惊无险,钱就这样莫名其妙进了自己的腰包,然而飘飘然之际倏勿掉进了万丈深渊。3个月之后,凯恩斯把赚到的利润和借来的本金亏了个精光。赌徒往往有这样的心理,要从赌桌上把输掉的赢回来。7个月之后,凯恩斯又涉足棉花期货交易,狂赌一通大获成功。受此刺激,他把期货品种做了遍。还嫌不过瘾,就去炒股票。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不仅赚得盆满钵满,到1937年他因病金盆洗手的时候已经积攒起一生享用不完的巨额财富。与一般赌徒不同,他给后人留下了极富解释力的赌经——最大笨蛋理论,这可以视为他投机活动的副产品。
我猜测凯恩斯参加过报纸选美有奖投票,否则,他不可能用这么一个例子:从100张照片中选择你认为最漂亮的脸蛋,选中有奖。当然最终是由最高票数来决定哪张脸蛋最漂亮。你应该怎样投票呢?正确的做法不是选自己真的认为漂亮的那张脸蛋,而是猜多数人会选谁就投她一票,哪怕她很丑。这就是说,投机行为建立在对大众心理的猜测之上。期货和证券赌博也是这个道理。比如说,你不知道某个股票的真实价值,但为什么你花20元钱一股去买呢?因为你预期有人会花更高的价钱从你那儿把它买走。马尔基尔把凯恩斯的这一看法归纳为最大笨蛋理论: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你也愿意花高价买下,是因为你预期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你那儿把它买走。投机行为的关键是判断有无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就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如果再也找不到愿出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把它从你那儿买走,那你就是最大的笨蛋。
我以为对中外历史上不断上演的投机狂潮最有解释力的就是这最大笨蛋理论。1593年,一位维也纳的植物学教授到荷兰的莱顿任教,他带来了在土耳其栽培的一种荷兰人此前没有见过的植物——郁金香。没想到荷兰人对它如痴如醉,于是教授认定可以大赚一笔,他的售价高到令荷兰人只有去偷。一天深夜,一个窃贼破门而入,偷走了教授带来的全部郁金香球茎,并以比教授的售价低得多的价格很快把球茎卖光。就这样,郁金香被种在了千家万户的荷兰人的花园里。后来,郁金香受到花叶病的侵袭,病毒使花瓣生出一些反衬的彩色条或“火焰”。富有戏剧性的是,病郁金香成了珍品,以致于一个郁金香球茎越古怪价格越高。于是有人开始囤积病郁金香,又有更多的人出高价从囤积者那儿买入并以更高的价格卖出。一个快速致富的神话开始流传。贵族,农民,机修工,海员,男仆,女仆,烟窗清扫工,洗衣老妇等先后卷了进来,每一个被卷进来的人都相信,会有更大的笨蛋愿出更高的价格从他(她)那儿买走郁金香。1638年,最大的笨蛋出现了,持继了5年之久的郁金香狂热迎来了最悲惨的一幕,很快郁金香球茎的价格跌到了一只洋葱头的售价。
始于1720年的英国股票投机狂潮有这样一个插曲:一个无名士创建了一家莫须有的公司——“经营某一获利丰厚行业的公司”。自始至终无人知道这是什么公司,但认购时近千名投资者争先恐后把大门挤倒。没有多少人相信它真正获利丰厚,而是预期更大笨蛋会出现,价格会上涨,自已要赚钱。饶有意味的是,牛顿参与了这场投机,并且不幸成了最大笨蛋。他因此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但人们的疯狂实在难以估计。”
不要把投机疯狂看作是几百年以前的人们的愚蠢,这世界的人们其实是疯狂不断:1924年,美国佛罗里达不动产投机狂热;1928年3月到1929年9月,华尔街股票投机狂热;上个世纪60年代的电子狂潮;联合企业狂潮和概念股气泡;还有刚刚落幕的纳斯达克闹剧——怎么解释这类疯狂呢?马尔基尔说,凯恩斯一定会在经济学家死后必去的地方窃笑。
名片效应
有一位求职青年,应聘几家单位都被拒之门外,感到十分沮丧。最后,他又抱着一线希望到一家公司应聘,在此之前,他先打听该公司老总的历史,通过了解,他发现这个公司老总以前也有与自已相似的经历,于是他加获珍宝,在应聘时,他就与老总畅谈自己的求职经历,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果然,这一席话博得了老总的赏识和同情,最终他被录用为业务经理。这就是所谓的名片效应。也即两个人在交往时,如果首先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所表明的态度和观点如同名片一样把你介绍给对方。
恰当地使用“心理名片”,可以尽快促成人际关系的建立,但要使“心理名片”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善于捕捉对方的信息,把握真实的态度,寻找其积极的、你可以接受的观点,“制作”一张有效的“心理名片”。其次,寻找时机,恰到好处地向对方“出示”你的“心理名片”,这样,你就可以达到目标。掌握“心理名片”的应用艺术,对于人际交往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