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航天梦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搜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关注祖国航天发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航天事业的情感。。
3、激发学生不畏艰险牺牲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活动设计背景:
1988年,美国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访问中国,他在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作报告时说:“人类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是一位美丽的中国姑娘,而人类最先登上月球的是一个美国人。这位美丽的中国姑娘就是嫦娥,这个美国人就是我。” 会场上许多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中华民族是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伟大民族,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但进入近代以来却远远落后了。前苏联的加加林1961年就上了天,美国的阿姆斯特朗1969年就登上了月球,中国的航天员什么时候才能上天?世界在问中国,中国在问自己。
新课程标准进一步体现了过程性、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利用活动课,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祖国航天发展历程,展望祖国航天发展的未来,立志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发奋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三、设计思路:
搜集资料——制作课件——课堂展示——课堂交流——撰写观后感——交流、提高。
四、活动准备:
1、学生合理分组,选择课题。
2、借阅美国《太空探索》系列——《阿波罗登月计划》。
3、教师准备一些图片,神六点火那一瞬间的片段。
五、活动过程:
(一)课前:
1、学生搜集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分组搜集神舟一号——神州六号、嫦娥一号、阿波罗登月计划等相关资料,小组合作制作演示文稿。
2、教师剪辑光碟,展示阿波罗登月过程。教师剪辑美国《太空探索》系列——《阿波罗登月计划》,引导学生了解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历史背景和阿波罗历次登月的过程。
3、教师指导,改进文稿。学生课件完成后,教师在选材、课件制作等方面给与指导,力求选材的典型性,避免小组间的重复。
(二)课堂:
1、学生分组演示文稿,向全体同学展示神舟号的风采,总结中国“神舟”飞船飞行试验历程。
2、教师播放《阿波罗登月计划》片断,学生观看并回答已下问题:
(1)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第一次载人飞行是在什么时候?是阿波罗几号?
(2)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第一次进入月球轨道飞行是在什么时候?是阿波罗几号?
(3)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第一次登上月球是在什么时候?是阿波罗几号?宇航员是谁?
(4)美国成功登上月球几次?
3、比较美国阿波罗登月和中国神舟上天,交流感想和体会。
4、教师总结。
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尖端航天技术的代表,世界上目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此项技术。用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国际威望上升的先兆,是振奋民族精神、鼓舞人民进取的强大动力。中国在成功掌握了不同轨道航天器发射和不同功能应用卫星开发研制等多项技术的基础上,从一九九二年开始启动了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计划。
在国外,像前苏联在人上天之前,进行了5次无人飞船试验,美国也进行了8次无人飞行试验,最后才载人飞行。而我国仅进行了4次无人飞船试验,神州五号就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分3步走。第一步的任务是以飞船起步,发射几艘无人飞船和一艘有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适量的对地观测及科学试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实现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第二步,除继续进行对地观测和空间试验外,重点完成出舱活动、交会对接试验和发射长期自主飞行、短期有人照料的太空实验室,尽早建成我国完整配套的太空站工程大系统,解决我国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是建造更大的长期有人照料的太空站。
(三)课后:
1、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成200字左右的观后感,题目自定。
2、优秀文章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并向有关报刊推荐发表。
小组活动评价
自我评价
1、 你对本次的活动感兴趣吗?
有□ 没有□
2、 在观察整个制作过程中,我和同学合作的愉快吗?
愉快 □ 一般 □ 不开心 □
3、活动中,你有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通过活动,我明白了一些关于航天事业的哪些知识?
5对下次的活动有什么建议?
小小航天梦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搜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关注祖国航天发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航天事业的情感。。
3、激发学生不畏艰险牺牲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活动设计背景:
1988年,美国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访问中国,他在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作报告时说:“人类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是一位美丽的中国姑娘,而人类最先登上月球的是一个美国人。这位美丽的中国姑娘就是嫦娥,这个美国人就是我。” 会场上许多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中华民族是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伟大民族,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但进入近代以来却远远落后了。前苏联的加加林1961年就上了天,美国的阿姆斯特朗1969年就登上了月球,中国的航天员什么时候才能上天?世界在问中国,中国在问自己。
新课程标准进一步体现了过程性、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利用活动课,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祖国航天发展历程,展望祖国航天发展的未来,立志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发奋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三、设计思路:
搜集资料——制作课件——课堂展示——课堂交流——撰写观后感——交流、提高。
四、活动准备:
1、学生合理分组,选择课题。
2、借阅美国《太空探索》系列——《阿波罗登月计划》。
3、教师准备一些图片,神六点火那一瞬间的片段。
五、活动过程:
(一)课前:
1、学生搜集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分组搜集神舟一号——神州六号、嫦娥一号、阿波罗登月计划等相关资料,小组合作制作演示文稿。
2、教师剪辑光碟,展示阿波罗登月过程。教师剪辑美国《太空探索》系列——《阿波罗登月计划》,引导学生了解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历史背景和阿波罗历次登月的过程。
3、教师指导,改进文稿。学生课件完成后,教师在选材、课件制作等方面给与指导,力求选材的典型性,避免小组间的重复。
(二)课堂:
1、学生分组演示文稿,向全体同学展示神舟号的风采,总结中国“神舟”飞船飞行试验历程。
2、教师播放《阿波罗登月计划》片断,学生观看并回答已下问题:
(1)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第一次载人飞行是在什么时候?是阿波罗几号?
(2)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第一次进入月球轨道飞行是在什么时候?是阿波罗几号?
(3)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第一次登上月球是在什么时候?是阿波罗几号?宇航员是谁?
(4)美国成功登上月球几次?
3、比较美国阿波罗登月和中国神舟上天,交流感想和体会。
4、教师总结。
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尖端航天技术的代表,世界上目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此项技术。用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国际威望上升的先兆,是振奋民族精神、鼓舞人民进取的强大动力。中国在成功掌握了不同轨道航天器发射和不同功能应用卫星开发研制等多项技术的基础上,从一九九二年开始启动了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计划。
在国外,像前苏联在人上天之前,进行了5次无人飞船试验,美国也进行了8次无人飞行试验,最后才载人飞行。而我国仅进行了4次无人飞船试验,神州五号就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分3步走。第一步的任务是以飞船起步,发射几艘无人飞船和一艘有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适量的对地观测及科学试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实现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第二步,除继续进行对地观测和空间试验外,重点完成出舱活动、交会对接试验和发射长期自主飞行、短期有人照料的太空实验室,尽早建成我国完整配套的太空站工程大系统,解决我国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是建造更大的长期有人照料的太空站。
(三)课后:
1、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成200字左右的观后感,题目自定。
2、优秀文章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并向有关报刊推荐发表。
小组活动评价
自我评价
1、 你对本次的活动感兴趣吗?
有□ 没有□
2、 在观察整个制作过程中,我和同学合作的愉快吗?
愉快 □ 一般 □ 不开心 □
3、活动中,你有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通过活动,我明白了一些关于航天事业的哪些知识?
5对下次的活动有什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