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为]说课稿

《社会行为》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的说课题目是《社会行为》,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节课。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2013年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

“社会行为”是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对动物行为的进一步学习。社会行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对学生理解不同群体之间、人类与动物群体之间、群体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有重要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两个话题和《蚂蚁的通讯》一个探究实验,课时安排为2课时,那么,第一课时将完成《社会行为的特征》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两个内容的学习,后一课时探究蚂蚁的通讯。动物社会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材提供的分析和实验用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获取动物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本部分教材通过“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以及“狒狒的群体生活”的彩色图片,概述了白蚁和狒狒群体中的分工与合作,阐明了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要求学生认同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①: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②:阐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特征②:阐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极了解并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以及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动物 二说教法

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是比较抽象的,如单纯讲述学生可能不易理解。因此,建议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索完教材中的两幅图片后,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三说学法

本部分采用自主探究及时讨论法为主,让学生认真进行讨论,同时辅以观察、阅读、讲授等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记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的活跃期,对事物充满好奇,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较熟悉,但又不能科学地解释,因此对本节内容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要引导其把握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即群体中的分工与合作,从而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出发,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出热爱生命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认真备课,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情境导入

本部分的导入可以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如提问学生:你知道动物界中哪些动物是群体生活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几种动物)在给出的几种动物中特别强调蚂蚁和蜜蜂,问学生“你曾认真地观察过蚂蚁和蜜蜂的生活吗?他们为了维持群体生活会有哪些行为?” 引出——第三节 社会行为。

3.新课讲解(1)在新课讲解之前,请学生观看几幅图片,依次呈现:狒狒的群体生活→狼群→采蜜的蜂群

问题:你从这些画面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可能的疑问:动物的社会行为概念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社会行为的概念,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2)新授: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过渡:理解了社会行为的概念后,接下来我们学习社会行为的特征。

想一想“白蚁有什么样的特点?”观察白蚁分工合作的图片

思考:“白蚁群体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是如何实现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加深学生对分工合作的理解。

过渡:让学生讨论“牧羊人怎样放牧?为什么这样做?”(学生答)观察狒狒的群体生活图片

思考:狒狒群体中的“首领”有哪些特权?它应尽的义务(即职责)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加深对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一特征的理解

讨论交流以上问题,如果进行顺利,还可以简单介绍其他的群居动物。让学生试述社会行为的特征,并作补充,再对照教材明确特征的三个方面: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设计意图】:在学生情绪高涨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探究,顺利讲清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多用鼓励和表扬,但表扬和鼓励要及时、恰当和准确,还要有表情,让学生感觉你是发自内心的赞赏。

(3)动物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

过渡: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多样且高等(如电话、传真、网络等),那你知道动物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是如何交流信息的吗?

【设计意图】:以常见的俗语导入,很好的与生活相联系,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展示蜜蜂采蜜的图片,讲解蜜蜂发现蜜源时告知同伴时的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动作 展示猴叫及白鲸的声音——声音

展示蚂蚁的图片,讲解蚂蚁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气味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常见的例子讲解三种信息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动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尤其是性外激素的交流方式在农业中的应用更能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兴趣

板书:

第三节 社会行为

概念:特征:动物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动作、声音、气味等

《社会行为》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的说课题目是《社会行为》,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节课。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2013年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

“社会行为”是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对动物行为的进一步学习。社会行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对学生理解不同群体之间、人类与动物群体之间、群体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有重要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两个话题和《蚂蚁的通讯》一个探究实验,课时安排为2课时,那么,第一课时将完成《社会行为的特征》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两个内容的学习,后一课时探究蚂蚁的通讯。动物社会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材提供的分析和实验用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获取动物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本部分教材通过“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以及“狒狒的群体生活”的彩色图片,概述了白蚁和狒狒群体中的分工与合作,阐明了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要求学生认同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①: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②:阐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特征②:阐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极了解并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以及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动物 二说教法

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是比较抽象的,如单纯讲述学生可能不易理解。因此,建议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索完教材中的两幅图片后,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三说学法

本部分采用自主探究及时讨论法为主,让学生认真进行讨论,同时辅以观察、阅读、讲授等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记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的活跃期,对事物充满好奇,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较熟悉,但又不能科学地解释,因此对本节内容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要引导其把握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即群体中的分工与合作,从而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出发,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出热爱生命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认真备课,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情境导入

本部分的导入可以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如提问学生:你知道动物界中哪些动物是群体生活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几种动物)在给出的几种动物中特别强调蚂蚁和蜜蜂,问学生“你曾认真地观察过蚂蚁和蜜蜂的生活吗?他们为了维持群体生活会有哪些行为?” 引出——第三节 社会行为。

3.新课讲解(1)在新课讲解之前,请学生观看几幅图片,依次呈现:狒狒的群体生活→狼群→采蜜的蜂群

问题:你从这些画面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可能的疑问:动物的社会行为概念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社会行为的概念,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2)新授: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过渡:理解了社会行为的概念后,接下来我们学习社会行为的特征。

想一想“白蚁有什么样的特点?”观察白蚁分工合作的图片

思考:“白蚁群体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是如何实现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加深学生对分工合作的理解。

过渡:让学生讨论“牧羊人怎样放牧?为什么这样做?”(学生答)观察狒狒的群体生活图片

思考:狒狒群体中的“首领”有哪些特权?它应尽的义务(即职责)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加深对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一特征的理解

讨论交流以上问题,如果进行顺利,还可以简单介绍其他的群居动物。让学生试述社会行为的特征,并作补充,再对照教材明确特征的三个方面: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设计意图】:在学生情绪高涨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探究,顺利讲清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多用鼓励和表扬,但表扬和鼓励要及时、恰当和准确,还要有表情,让学生感觉你是发自内心的赞赏。

(3)动物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

过渡: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多样且高等(如电话、传真、网络等),那你知道动物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是如何交流信息的吗?

【设计意图】:以常见的俗语导入,很好的与生活相联系,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展示蜜蜂采蜜的图片,讲解蜜蜂发现蜜源时告知同伴时的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动作 展示猴叫及白鲸的声音——声音

展示蚂蚁的图片,讲解蚂蚁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气味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常见的例子讲解三种信息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动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尤其是性外激素的交流方式在农业中的应用更能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兴趣

板书:

第三节 社会行为

概念:特征:动物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动作、声音、气味等


相关文章

  • 儿童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
  • 2006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411 文献标识码:A 第1期 文章编号:100124918(2006)[1**********] 儿童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 赵章留 寇 1 2 3 (11衡水师范学院教育教研室,河北 0 ...查看


  • 儿童亲社会行为测量回顾与反思
  • 16 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Research2009,2(2):16-21 儿童亲社会行为测量回顾与反思 陈斌斌 李丹 (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上海200234) 摘要: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两类亲社会行为测量工具:一类 ...查看


  • 3~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张明红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教师都将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置于重要的位置,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幼儿观念和行为的不一致,许多幼儿在认知层面都知道分享.合作.帮助等是"好的行为", ...查看


  • 论社会危害性的地位
  • 2003年第2期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31・ 文章编号:167126914(2003)02200312(08) 论社会危害性的地位 王政勋 (西北政法学院,陕西西安710063) [摘 要] 近年来,社会危害性的概念一再受到质疑 ...查看


  • 论犯罪故意中的违法性认识
  • 数据库]马列.哲学.政治.法律.社科总论2004年 [文献号]5980 [原文出处]江海学刊 [原刊地名]南京 [原刊期号]200305 [原刊页号]122-129 [分 类 号]D414 [分 类 名]刑事法学 [复印期号]200401 ...查看


  • 5.社会行为规范的作用
  • [原文]礼1者,所以情貌2也,群义之文3章也,君臣父子之交也,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中心怀而不谕,故疾趋卑拜而明之:实心爱而不知,故好言繁辞以信之.礼者,外节之所以谕4内也.故曰:"礼以情貌也."凡人之为外物动也,不知其 ...查看


  • 交通违法行为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界分评析
  • 摘要本文针对一起交通事故案例所引起的关于交通违法行为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界分争议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单独规范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实质意义,认为一般的"交通违法行为"应当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所确定的" ...查看


  • 道德之知到道德之行的困境
  • 第36卷 第1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1月道德之知到道德之行的困境 吴瑾菁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北京100871) 摘 要:道德之知与道德之行的如何统一是自古以来哲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古代许多思想家们都强调道德 ...查看


  • 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
  • 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 犯罪概念是犯罪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是犯罪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只有对犯罪学中的犯罪做出一个科学的.明确的界定,才能更好地开展对犯罪学理论中其他诸如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研究,也唯有如此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查看


  • 主观犯罪结果刍议
  • 作者:谢彤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08期 [中图分类号]D92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093(2001)02-0060-05 任何危害行为,都必然给某种社会关系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