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於即将颁布的国民中小学「艺术与人文」素养指标

關於即將頒布的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素養指標

我有幸成為「素養指標」的撰稿人,今天在此呈現參與工作之過程,希望整合大

家的想法與意見,融入撰寫過程中。

「素養指標」的起源

七月二十七日接到通知,直接至教育部開會。在目前工作崗位上服務三十年,不

曾到教育部開藝術與人文領域相關的會議。發文對象是全國包含離島,所有縣市

的教育局副局長、種子教師(目前是國中、國小各一位),由司長親自主持,科

長報告,會議名稱是「藝術委員會暨各縣市藝術與人文輔導團座談會」。「素養指

標」就是在此會議中首次出現。

名詞解釋:「藝術委員會」

大家可能對此委員會不熟悉:「藝術委員會」直屬教育部,目前成員包括藝術教

育界的學者專家。我第一次與這個委員會有所接觸,是在今年五月,委員要至台

北縣學校抽訪,且是當日抽籤決定。全省分為北中南東四區抽訪,行程緊湊,而

種子教師則是陪同至現場,從輔導團角度,向委員提出報告。藝術委員會在現場

看到的教學都非常技術導向,因此我的猜測,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提出素養指標,

不是那麼技術導向。但也懷疑他們是看到的教學現況,是不是那麼具有代表性。

科長的報告,提及經由藝術委員會走訪學校之後,開了檢討會,提出課程政策、

師資培訓、教學實施、行政配套,素養指標出現在「課程政策」最後一條。

當天開會時,對於我們提出的質疑,有委員現場簡單的回應是,不須想得過於嚴

肅複雜,在他們的想法是,類似六年或九年時,至少看過一次表演。

素養指標工作進程與相關內容

八月二十三日,在教育部開「人文素養指標會議第一次工作會議」。開會成員除

三位教授外,就是一位國小老師、一位國中老師,以及國教司委員。會議內容則

是傳達工作內容為主,並委由一位教授整合這個計畫。我的質疑是:我們這樣是

否有任何代表性?在會議中曾以現場教師經驗提出,目前教育部所做的種種改

變,到了教學現場已經出現很多質變,目前專業的藝術與人文教師因為教改、時

數,除了音樂課,其他的課程已經慢慢回到由導師接手,而此時又出現了新的指

標。

八月三十一日第一次全體工作會議在師大舉行,工作時程表是:八月二十三日第

一次工作會議,確定委員名單;九月委員撰稿;十月中旬委員會初稿完成;十一

月邀集各縣市學管課提修正意見,委員修正;十二月定稿發文各縣市實施。

各工作小組的成員是,音樂、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各有一位召集、副召集共兩位

教授,兩位國中老師兩位國小老師,六人組成撰稿委員會,共十八人。各組聘請

三位諮詢委員包括學界人士與老師,教授兩位、國中老師一位、國小老師一位。

教授級視覺藝術召集人與副召集人,先請各位老師各自提出規劃,彙整後再逐一

討論。

在第一次工作會議時,有提出指標撰寫示例,因為大家都覺得很模糊,所以很容

易以此為標準。素養指標初步區分為習慣、知能、態度,這個示例也是我們唯一

所見到的文字。我也提出,如果我們在現場都無法描述或從認知角度對於「素養

指標」聚焦的話,會不會造成大家各自解讀?現場的回應則是,或許大家剛剛開

始,是不是可以先各自將適合的東西提出來,再從提出的內容來聚焦、整合?

第二次工作會議時,一位教授提出視覺藝術素養架構,因此我們就根據這個架構

來修正。會議的結論為:

一、以該教授的主軸和形態為分類依據

二、與現場教師切身相關,需具體的、可行的、可評量的、可觀察的

三、順序性、連續性、統整性(與生活的統整)

四、讓基層教師可以直接看懂,不必另外解讀

五、國小生活應用為主,精緻藝術為輔,國中可增加精緻藝術,但仍以生活應用

為主

六、生活素養可參考六大議題

科長談素養指標

一、具備政策、教學、歷史上的意義(科長以景氣燈號為例,期望素養指標也能

有這樣的效果)。

二、希望素養指標不要超過二十條。

三、內涵上是可以檢核的。(用字、行為盡量可檢核性,避免過多描述性)

四、綜合形態出現,而非只針對特定領域。

五、不是另一套「能力指標」。

共識是,讓孩子六年中,至少有某種最低限度的經驗,藉由這樣的經驗或行為,

產生某種習慣或效應。

而我在撰寫過程中,感到似乎都寫得很大,也拿出能力指標來反覆參考,思索與

能力指標的區隔。現場老師拿到這份指標是否能夠更清楚知道如何規劃教學內

容?寫出條列指標,是否還需要再寫子題來說明?

因此,希望今天的討論能提出對此事稍有些影響力的想法與意見。

討論

陳志豪:我的感想是,首先,這證明能力指標有問題,才會需要新的素養指標。

若是如此,不需為目前文字所限,而是應該思考原先的能力指標有什麼問題?

林朝祥:剛才丁老師提到,課程消失的問題,確實已經在發生,低年級的生活課

程美勞老師完全無法參與,學生這個階段認知、表現能力正處在爬坡的階段,但

美勞老師要等到高年級才能進入,讓老師很著急:學生沒有自信心,也沒有表現

能力,如何談素養?在事倍功半的時刻才讓美術老師進入,無力感很大,今天看

到素養指標無力感更重。另外,今年我做過一些能力指標的分析,其實能力指標

已經含有態度的部分,所以其實都已經有了,何以要再抽出來再做一次?另一個

疑問是,日後兩者會整合嗎?能力指標已經難以處理,再加上素養指標,更不知

所措了。

丁肇岭:有種說法是,能力指標太模糊,寫的都是些很大的東西,素養指標就成

了載浮載沉時的浮木。

林朝祥:能力指標滿符合後現代的教育觀,有詮釋的空間,但是要由誰來詮釋?

如果是由非專業的人來詮釋,可能會有很大的問題。

吳正雄:現實面教學現場的操作是一回事,而今天我所看到的,似乎是在訂定終

極目標,我個人的看法是:這是白費工夫。訂好這些目的,重點是六年中讓孩子

做了什麼,才是關鍵。真正要改的還是分階段的、分年級、實際的,或是產生強

制性的條文,才會有效果。目前能力指標不能廢,又要根據這個指標,混亂程度

只會比現在更嚴重。再者,我也很在意訂定素養指標的依據,目前看來似乎是依

據原來的能力指標,回到根源,必須從已經公佈的綱要,重新檢視修訂。例如:

認識四位藝術家,何謂「認識」?為何要「認識」?該「認識」哪一部分?建構

這些現行課程綱要的依據很欠缺,在課程領域精神部分,希望以人為主體性的藝

術學習,要的是人文素養,但領域目標是學科性的,要欣賞、創作,顯然是DB

AE,人文素養、以人為主題的學習考量,怎麼會以學科活動為目標?這樣的落

差很嚴重,但並沒有人願意回應如何詮釋的問題。目前對當代藝術發展的內涵、

人文的定義都有問題。人文是西方的產物,從人文主義到後現代演變至今,都是

因為人文的發展,但一般卻把藝術等同於人文,目前的邏輯似乎是做藝術學科學

習即等於有人文的素養。「人文」沒有定義,也沒有提到與人文有關的素養、應

有的習慣與思考、價值觀等,我想人文與價值觀關連更深,這些如果都略去不提,

人文是架空的,只剩學科為中心。丁老師遇到的狀況也一樣,妳能提出問題,但

是因為欠缺藝術教育哲學上直接比對的依據,所以內容隨意補充後,就說出這樣

是可以的。我想問題可能出在這裡。要幫忙提出條文當然可以,但是對藝術教育

不會產生實際的功效。

我們目前從人文的研究開始整理,要如何詮釋整個藝術史。我覺得人文並不等於

藝術,藝術與人文的定義如果不釐清,不建立邏輯關係,如果以學科導向,不可

能產生人文素養。因此我們希望可以建構這個關係。

杜守正:我的態度比較傾向:每一套指標都有我可以參考的內容。調整整體面向

畢竟並非我能力所及。對我來說能力指標就是參考,所以素養指標對我來說也是

提醒我沒有做到的,也很有幫助。因為日後若頒佈就會是常態,也能促使老師在

察覺這部分更彰顯。

陳亭君:以出版的角度來看,具體的可評量,又在年段的最後才出現,擔心若沒

有經過完善的解釋,進入學校現場,很有可能成為終極的檢視標準。可能有幾個

方向:家長據此要求老師或是老師要求家長進行相關活動,那麼家長的經濟狀況

是否要考慮?另外,老師也有可能回頭要求教科書的配合。這套指標太明確,到

學校後,會比不明確的能力指標衍生更多問題。

陳致豪:這個指標本身已經違反人文精神,因為這一切都是規定,要孩子變成什

麼樣子。真正要形成很具體的內容,據說服性,在各種場合才有辦法發聲,因此

基礎研究非常重要。

陳盈君:我覺得素養是從環境長久慢慢內化到孩子身上的。環境是「涵養」重要

的工具。主其事者至少有這樣的動機,看到問題出現,想要這樣做,至少有察覺

而不是不知不覺。藝術素養應該是包括整個家庭、社會環境,問題層面很大。

吳正雄:我覺得孩子對視覺藝術的興趣似乎更重要。如果從教學理論來看,培養

興趣有些很實際、具體,教材設計、教學法上面關鍵的問題要掌握,才能引發興

趣。其實訂指標孩子不見得會有興趣,強迫學習,有如規劃得不好的校外教學,

孩子可能只想著那天要帶什麼零食去。

蘇彥棻:其實素養應該是名詞而不是動詞,那麼,要如何評量?

吳正雄:技術性的東西教給孩子,但是孩子也要有感受性,去欣賞時才容易進去,

否則只教技術,孩子沒有興趣也是枉然。

周芝卉:其實我三年級的學生已經都可以做到上面的指標了,不用等到六年級。

我也贊成吳正雄老師所說的興趣。孩子上我的表演課,會希望每週都上,顯然已

經引起他們的興趣了。

丁肇岭:我的猜測是,也許藝術委員會的委員到了學校現場,發現狀況真的很混

亂,說不定就有了這樣的想法,但是不能沒有明確的政策背書,否則會毫無力量,

所以藉著這個指標,讓某些人不得不走出自己的框架。

吳正雄:國民教育中一些基本的架構,如果充分討論後能夠形成共識,能夠仔細

訂定,對整體教育絕對是正面的。訂這個指標,其實還有很多工夫,透過一些爭

辯,提出不同意見,產生衝擊後,能夠產生有價值的東西,必會產生正面影響。

我們也需要這些影響,對現行的綱要做些補強。

蘇彥棻:我覺得不需弄得太複雜,人文素養當作精神指標即可,最具體而微的還

是要分段,把課程與人文密切結合。根本部分還是在課程本身,評量應該是如何

把課程連貫。這應該是一體成形的,訂定六年級的目標時,在前面的年級就要先

鋪陳。

陳國樑:我想,這個撰寫的過程,對丁老師自己會有意義。指標出來後會有什麼

影響,我個人一點都不焦慮,我的態度是,對於這類東西,只要不是寫出什麼反

教育的內容,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而這些人也不會寫出什麼反教育的內容。希

望大家輕鬆以對,社會有自己進步的角度。

袁汝儀:乍聽此事,我感覺到的是社會決策結構的改變。教育結構、行政程序、

各方團體互動的模式改變,這則是改變過程中的一個點。內閣更迭,決策的過程

也大幅縮短;將這個現象放到國家民主過程中來觀察,在自由開放的社會中,教

育決策應該是分層負責由下而上的。九年一貫修訂時,最重要的變革之一,就是

權力下放。可是目前權力下放似乎僅到各縣市教育局的層級,還不到「學校本位」

或「教師、家長、社區合作」的階段;我們目前處在演進的過程之中,大家還不

習慣地、不斷地要求教育部負責,或者要各學校的教學研究會來負責。大家仍希

望由某種「高層」來負責,但我想有一天老百姓們會明白,類似要教育部長下台

負責的訴求,不但沒有用而且誤導自己、放棄自己。我想未來當權力真正下放到

最下層,就會出現各種遊說團體,各自有各自的主張,彼此再整合,針對特定的

法規、權益來爭取。

後續說明—丁肇岭

一、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素養指標第三次工作會議中於十月六日在教育部

進行,經過熱烈討論後,決定草案如下:

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九年級素養指標(草案)

二、十一月十七日教育部邀集全國各縣市相關代表,作素養指標草案之說明會,

由國教司楊副司長、彭科長、師大藝術學院陳院長共同主持,會中反應意見甚多,

故教育部會後決定:

1. 將原定11/26第四次工作會議(最後確認指標)暫時延期,

2. 將素養指標放在教育部網站上,請多一些人提供意見,然後彙集各方意見

後再召開,約在12月中旬左右

3. 有關素養指標發展歷程,可由下列連結下載:

以上說明,歡迎大家關心指教。

關於即將頒布的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素養指標

我有幸成為「素養指標」的撰稿人,今天在此呈現參與工作之過程,希望整合大

家的想法與意見,融入撰寫過程中。

「素養指標」的起源

七月二十七日接到通知,直接至教育部開會。在目前工作崗位上服務三十年,不

曾到教育部開藝術與人文領域相關的會議。發文對象是全國包含離島,所有縣市

的教育局副局長、種子教師(目前是國中、國小各一位),由司長親自主持,科

長報告,會議名稱是「藝術委員會暨各縣市藝術與人文輔導團座談會」。「素養指

標」就是在此會議中首次出現。

名詞解釋:「藝術委員會」

大家可能對此委員會不熟悉:「藝術委員會」直屬教育部,目前成員包括藝術教

育界的學者專家。我第一次與這個委員會有所接觸,是在今年五月,委員要至台

北縣學校抽訪,且是當日抽籤決定。全省分為北中南東四區抽訪,行程緊湊,而

種子教師則是陪同至現場,從輔導團角度,向委員提出報告。藝術委員會在現場

看到的教學都非常技術導向,因此我的猜測,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提出素養指標,

不是那麼技術導向。但也懷疑他們是看到的教學現況,是不是那麼具有代表性。

科長的報告,提及經由藝術委員會走訪學校之後,開了檢討會,提出課程政策、

師資培訓、教學實施、行政配套,素養指標出現在「課程政策」最後一條。

當天開會時,對於我們提出的質疑,有委員現場簡單的回應是,不須想得過於嚴

肅複雜,在他們的想法是,類似六年或九年時,至少看過一次表演。

素養指標工作進程與相關內容

八月二十三日,在教育部開「人文素養指標會議第一次工作會議」。開會成員除

三位教授外,就是一位國小老師、一位國中老師,以及國教司委員。會議內容則

是傳達工作內容為主,並委由一位教授整合這個計畫。我的質疑是:我們這樣是

否有任何代表性?在會議中曾以現場教師經驗提出,目前教育部所做的種種改

變,到了教學現場已經出現很多質變,目前專業的藝術與人文教師因為教改、時

數,除了音樂課,其他的課程已經慢慢回到由導師接手,而此時又出現了新的指

標。

八月三十一日第一次全體工作會議在師大舉行,工作時程表是:八月二十三日第

一次工作會議,確定委員名單;九月委員撰稿;十月中旬委員會初稿完成;十一

月邀集各縣市學管課提修正意見,委員修正;十二月定稿發文各縣市實施。

各工作小組的成員是,音樂、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各有一位召集、副召集共兩位

教授,兩位國中老師兩位國小老師,六人組成撰稿委員會,共十八人。各組聘請

三位諮詢委員包括學界人士與老師,教授兩位、國中老師一位、國小老師一位。

教授級視覺藝術召集人與副召集人,先請各位老師各自提出規劃,彙整後再逐一

討論。

在第一次工作會議時,有提出指標撰寫示例,因為大家都覺得很模糊,所以很容

易以此為標準。素養指標初步區分為習慣、知能、態度,這個示例也是我們唯一

所見到的文字。我也提出,如果我們在現場都無法描述或從認知角度對於「素養

指標」聚焦的話,會不會造成大家各自解讀?現場的回應則是,或許大家剛剛開

始,是不是可以先各自將適合的東西提出來,再從提出的內容來聚焦、整合?

第二次工作會議時,一位教授提出視覺藝術素養架構,因此我們就根據這個架構

來修正。會議的結論為:

一、以該教授的主軸和形態為分類依據

二、與現場教師切身相關,需具體的、可行的、可評量的、可觀察的

三、順序性、連續性、統整性(與生活的統整)

四、讓基層教師可以直接看懂,不必另外解讀

五、國小生活應用為主,精緻藝術為輔,國中可增加精緻藝術,但仍以生活應用

為主

六、生活素養可參考六大議題

科長談素養指標

一、具備政策、教學、歷史上的意義(科長以景氣燈號為例,期望素養指標也能

有這樣的效果)。

二、希望素養指標不要超過二十條。

三、內涵上是可以檢核的。(用字、行為盡量可檢核性,避免過多描述性)

四、綜合形態出現,而非只針對特定領域。

五、不是另一套「能力指標」。

共識是,讓孩子六年中,至少有某種最低限度的經驗,藉由這樣的經驗或行為,

產生某種習慣或效應。

而我在撰寫過程中,感到似乎都寫得很大,也拿出能力指標來反覆參考,思索與

能力指標的區隔。現場老師拿到這份指標是否能夠更清楚知道如何規劃教學內

容?寫出條列指標,是否還需要再寫子題來說明?

因此,希望今天的討論能提出對此事稍有些影響力的想法與意見。

討論

陳志豪:我的感想是,首先,這證明能力指標有問題,才會需要新的素養指標。

若是如此,不需為目前文字所限,而是應該思考原先的能力指標有什麼問題?

林朝祥:剛才丁老師提到,課程消失的問題,確實已經在發生,低年級的生活課

程美勞老師完全無法參與,學生這個階段認知、表現能力正處在爬坡的階段,但

美勞老師要等到高年級才能進入,讓老師很著急:學生沒有自信心,也沒有表現

能力,如何談素養?在事倍功半的時刻才讓美術老師進入,無力感很大,今天看

到素養指標無力感更重。另外,今年我做過一些能力指標的分析,其實能力指標

已經含有態度的部分,所以其實都已經有了,何以要再抽出來再做一次?另一個

疑問是,日後兩者會整合嗎?能力指標已經難以處理,再加上素養指標,更不知

所措了。

丁肇岭:有種說法是,能力指標太模糊,寫的都是些很大的東西,素養指標就成

了載浮載沉時的浮木。

林朝祥:能力指標滿符合後現代的教育觀,有詮釋的空間,但是要由誰來詮釋?

如果是由非專業的人來詮釋,可能會有很大的問題。

吳正雄:現實面教學現場的操作是一回事,而今天我所看到的,似乎是在訂定終

極目標,我個人的看法是:這是白費工夫。訂好這些目的,重點是六年中讓孩子

做了什麼,才是關鍵。真正要改的還是分階段的、分年級、實際的,或是產生強

制性的條文,才會有效果。目前能力指標不能廢,又要根據這個指標,混亂程度

只會比現在更嚴重。再者,我也很在意訂定素養指標的依據,目前看來似乎是依

據原來的能力指標,回到根源,必須從已經公佈的綱要,重新檢視修訂。例如:

認識四位藝術家,何謂「認識」?為何要「認識」?該「認識」哪一部分?建構

這些現行課程綱要的依據很欠缺,在課程領域精神部分,希望以人為主體性的藝

術學習,要的是人文素養,但領域目標是學科性的,要欣賞、創作,顯然是DB

AE,人文素養、以人為主題的學習考量,怎麼會以學科活動為目標?這樣的落

差很嚴重,但並沒有人願意回應如何詮釋的問題。目前對當代藝術發展的內涵、

人文的定義都有問題。人文是西方的產物,從人文主義到後現代演變至今,都是

因為人文的發展,但一般卻把藝術等同於人文,目前的邏輯似乎是做藝術學科學

習即等於有人文的素養。「人文」沒有定義,也沒有提到與人文有關的素養、應

有的習慣與思考、價值觀等,我想人文與價值觀關連更深,這些如果都略去不提,

人文是架空的,只剩學科為中心。丁老師遇到的狀況也一樣,妳能提出問題,但

是因為欠缺藝術教育哲學上直接比對的依據,所以內容隨意補充後,就說出這樣

是可以的。我想問題可能出在這裡。要幫忙提出條文當然可以,但是對藝術教育

不會產生實際的功效。

我們目前從人文的研究開始整理,要如何詮釋整個藝術史。我覺得人文並不等於

藝術,藝術與人文的定義如果不釐清,不建立邏輯關係,如果以學科導向,不可

能產生人文素養。因此我們希望可以建構這個關係。

杜守正:我的態度比較傾向:每一套指標都有我可以參考的內容。調整整體面向

畢竟並非我能力所及。對我來說能力指標就是參考,所以素養指標對我來說也是

提醒我沒有做到的,也很有幫助。因為日後若頒佈就會是常態,也能促使老師在

察覺這部分更彰顯。

陳亭君:以出版的角度來看,具體的可評量,又在年段的最後才出現,擔心若沒

有經過完善的解釋,進入學校現場,很有可能成為終極的檢視標準。可能有幾個

方向:家長據此要求老師或是老師要求家長進行相關活動,那麼家長的經濟狀況

是否要考慮?另外,老師也有可能回頭要求教科書的配合。這套指標太明確,到

學校後,會比不明確的能力指標衍生更多問題。

陳致豪:這個指標本身已經違反人文精神,因為這一切都是規定,要孩子變成什

麼樣子。真正要形成很具體的內容,據說服性,在各種場合才有辦法發聲,因此

基礎研究非常重要。

陳盈君:我覺得素養是從環境長久慢慢內化到孩子身上的。環境是「涵養」重要

的工具。主其事者至少有這樣的動機,看到問題出現,想要這樣做,至少有察覺

而不是不知不覺。藝術素養應該是包括整個家庭、社會環境,問題層面很大。

吳正雄:我覺得孩子對視覺藝術的興趣似乎更重要。如果從教學理論來看,培養

興趣有些很實際、具體,教材設計、教學法上面關鍵的問題要掌握,才能引發興

趣。其實訂指標孩子不見得會有興趣,強迫學習,有如規劃得不好的校外教學,

孩子可能只想著那天要帶什麼零食去。

蘇彥棻:其實素養應該是名詞而不是動詞,那麼,要如何評量?

吳正雄:技術性的東西教給孩子,但是孩子也要有感受性,去欣賞時才容易進去,

否則只教技術,孩子沒有興趣也是枉然。

周芝卉:其實我三年級的學生已經都可以做到上面的指標了,不用等到六年級。

我也贊成吳正雄老師所說的興趣。孩子上我的表演課,會希望每週都上,顯然已

經引起他們的興趣了。

丁肇岭:我的猜測是,也許藝術委員會的委員到了學校現場,發現狀況真的很混

亂,說不定就有了這樣的想法,但是不能沒有明確的政策背書,否則會毫無力量,

所以藉著這個指標,讓某些人不得不走出自己的框架。

吳正雄:國民教育中一些基本的架構,如果充分討論後能夠形成共識,能夠仔細

訂定,對整體教育絕對是正面的。訂這個指標,其實還有很多工夫,透過一些爭

辯,提出不同意見,產生衝擊後,能夠產生有價值的東西,必會產生正面影響。

我們也需要這些影響,對現行的綱要做些補強。

蘇彥棻:我覺得不需弄得太複雜,人文素養當作精神指標即可,最具體而微的還

是要分段,把課程與人文密切結合。根本部分還是在課程本身,評量應該是如何

把課程連貫。這應該是一體成形的,訂定六年級的目標時,在前面的年級就要先

鋪陳。

陳國樑:我想,這個撰寫的過程,對丁老師自己會有意義。指標出來後會有什麼

影響,我個人一點都不焦慮,我的態度是,對於這類東西,只要不是寫出什麼反

教育的內容,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而這些人也不會寫出什麼反教育的內容。希

望大家輕鬆以對,社會有自己進步的角度。

袁汝儀:乍聽此事,我感覺到的是社會決策結構的改變。教育結構、行政程序、

各方團體互動的模式改變,這則是改變過程中的一個點。內閣更迭,決策的過程

也大幅縮短;將這個現象放到國家民主過程中來觀察,在自由開放的社會中,教

育決策應該是分層負責由下而上的。九年一貫修訂時,最重要的變革之一,就是

權力下放。可是目前權力下放似乎僅到各縣市教育局的層級,還不到「學校本位」

或「教師、家長、社區合作」的階段;我們目前處在演進的過程之中,大家還不

習慣地、不斷地要求教育部負責,或者要各學校的教學研究會來負責。大家仍希

望由某種「高層」來負責,但我想有一天老百姓們會明白,類似要教育部長下台

負責的訴求,不但沒有用而且誤導自己、放棄自己。我想未來當權力真正下放到

最下層,就會出現各種遊說團體,各自有各自的主張,彼此再整合,針對特定的

法規、權益來爭取。

後續說明—丁肇岭

一、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素養指標第三次工作會議中於十月六日在教育部

進行,經過熱烈討論後,決定草案如下:

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九年級素養指標(草案)

二、十一月十七日教育部邀集全國各縣市相關代表,作素養指標草案之說明會,

由國教司楊副司長、彭科長、師大藝術學院陳院長共同主持,會中反應意見甚多,

故教育部會後決定:

1. 將原定11/26第四次工作會議(最後確認指標)暫時延期,

2. 將素養指標放在教育部網站上,請多一些人提供意見,然後彙集各方意見

後再召開,約在12月中旬左右

3. 有關素養指標發展歷程,可由下列連結下載:

以上說明,歡迎大家關心指教。


相关文章

  • 重庆市中小学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实施方案
  • 重庆市中小学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实施方案 (试行)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建立和完善符合审美教育要求的中小学艺术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促进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艺术教育保 ...查看


  • 学生的核心素养
  • 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学生发展核心 ...查看


  • 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述评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Textile College 第22卷第1期(总第75期) 2005年1月 Vol.22,No.1(Sum75) 文章编号:1008-5580(2005)01-030-03 ...查看


  • 人文科学素养
  • 教育硕士课程期末考核作业 姓 名: 朱玉 学 号: 13817015 专业教学部 : 教育硕士研究生院 专 业: 小学教育 考 核 时 间: 2013年12月20日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印制 科 目 名 称: 人文--科学素养 新时 ...查看


  • 美育教育论文
  •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养 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的衡量指标.缺少审美素养,人会变得越来越世俗.低俗:缺少人文关怀,人会变得越来越隔膜.冷漠.如果美特别是内在美被轻视,我们怠慢的不是思维的深度,而是民族 ...查看


  • 浅谈人文素养在广播节目创作中的重要性
  •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广播节目创作的内涵及意义,深入分析了人文素养在广播节目创作中的重要性及意义.通过将人文素养融入于广播节目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广播节目创作的效率.质量及其收听率,并有利于广播节目正确引导群众意识及舆论方向. 关键词:人文素 ...查看


  •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主要参考书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教育学原理 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 ...查看


  •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南京师范大学812
  • 12.深以刻薄为戒,每事当从忠厚 --薜渲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教育学原理 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 ...查看


  •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南京师范大学724
  •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教育学原理 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能运用教育的基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