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冷漠现象剖析

社会冷漠现象剖析

作者:宫照敏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3年第11期

摘 要:对社会而言,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宁静愉快、安宁和谐的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基础。然而,在社会主义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社会却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被人称做“冷漠流行症”。

关键词:道德教育;传统道德;教与管

一、“冷漠流行症”的症结

首先,追逐利益的心态直接导致道德冷漠。身为社会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发生着变化。人们开始追求品牌,追求享乐,追求更多外在的东西。人们不断地努力,就是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的需要,为了追求利益,不顾一切,甚至违背道德。回想一下,三鹿奶粉的出现难道不是为了企业利益吗?医生对没有给红包的患者不尽力施救难道不是为了个人利益吗?旁观者看到有人受到伤害而不去救助难道不是因为担心个人利益受损吗?由此可见,在这些冷漠的背后,利益是一个最有力的推手。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不深刻导致人们对传统道德的理解不够,造成道德冷漠。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有着历史悠久的伦理道德。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西方思想的全面侵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远离了传统文化,甚至都不知道何为传统道德。对传统文化中涉及的道德问题,我们必须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虽然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不适合现代社会,但是传统的道德观念仍然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现在,还有多少学生在学习《论语》《道德经》《礼记》这样的经典道德著述?还有多少人了解孔子、孟子和老子?实用教育、经验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渐渐取代了传统文化教育。这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影响人们对道德的关注和认识。

最后,国家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道德缺失成为普遍现象。近年来,出现了太多的“良心缺失”的企业,企业为了金钱的利益抛弃诚信,法律的漏洞又使他们“有机可乘”,让他们为逃避法律的制裁找到了坚固的“保护墙”。

二、解决社会道德冷漠的途径——“教”“管”结合

1.加强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社会道德氛围

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选择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公德行为,需要社会和个人坚持不懈地努力。道德冷漠的行为虽然来源于个体,却是在长期的社会互动中形成的,每个人的行为都会不自觉地影响到身边的人。所以,加强对个体的道德教育就成了关键。一方面,“言传”,应该加强社会公德的宣传普及。帮助人们明辨是非、

扬善抑恶、弘扬社会正气,让见义勇为等社会“正能量”被人们称颂和效仿。同时,加强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教育,加深人们对道德的认识,使人们知道何为道德,怎么遵守道德。另一方面,“身教”,应该加强行为教育。现代社会之所以会患上“冷漠流行症”,是因为无良的商家、可恶的“碰瓷”职业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私心态等的存在。在德国,每个小朋友都是在绿灯亮起以后才过马路,即使没有车也会自觉遵守,因为他们的父母就是这么做的,他们身边的人也都是这么做的。这样的道德氛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一个人的行为看似渺小,但是每个人做一件讲道德的事,影响就会变得很大。所以,加强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是解决社会道德冷漠的一个重要方面。

2.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大力打击道德冷漠行为

转型期的社会信任危机、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的不完善使人们缺乏安全感,这是“见危不救”“陌生人社会互不信任”等道德冷漠现象的深层原因,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尤为重要。现在很多人对道德规范不屑一顾,但对法律法规却有些敬畏。这证明法律制度的完善是解决道德冷漠问题的关键。加拿大、新加坡、法国、美国等地制定的一些法律,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见死不救”等道德冷漠行为。因此,我国应该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恶劣的道德缺失行为进行严惩,对突出的弘扬道德行为进行奖励,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道德冷漠问题。

道德教育与法律管制只有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道德冷漠的问题。道德教育是个长期过程,法律管制是短期的、立竿见影的措施,作用是对冷漠人的约束、对不道德的人的管制。虽然有人会说,法律只能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社会道德的提升还是需要加强教育来完成。可是,社会上毕竟存在着教育不好的人,他们不认同社会道德,但是他们能够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些有道德的事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社会道德的整体提升还是有益的。何乐而不为呢?想要治愈社会道德的“冷漠流行症”,道德教育与法律管制缺一不可。

我们的社会道德“生病”了,作为“社会人”,我们不能置之不理,要关注它,讨论它,还要解决它。我们要建立对社会道德的信心,做个有道德的人。社会道德虽然“病了”,但我们相信那只是暂时的。毕竟,社会冷漠是“支流”,只要我们坚持信念,和道德模范、英雄人物和爱心人士一起努力,良好的社会风气一定会很快形成的。

参考文献:

[1]舒毅彪.道德冷漠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探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05).

[2]吴灿新,陈创生.道德的困惑与对策[J].理论前沿,1989,(73).

[3]李向东.网络道德失范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J].教育探索,2010,(04).

社会冷漠现象剖析

作者:宫照敏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3年第11期

摘 要:对社会而言,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宁静愉快、安宁和谐的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基础。然而,在社会主义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社会却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被人称做“冷漠流行症”。

关键词:道德教育;传统道德;教与管

一、“冷漠流行症”的症结

首先,追逐利益的心态直接导致道德冷漠。身为社会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发生着变化。人们开始追求品牌,追求享乐,追求更多外在的东西。人们不断地努力,就是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的需要,为了追求利益,不顾一切,甚至违背道德。回想一下,三鹿奶粉的出现难道不是为了企业利益吗?医生对没有给红包的患者不尽力施救难道不是为了个人利益吗?旁观者看到有人受到伤害而不去救助难道不是因为担心个人利益受损吗?由此可见,在这些冷漠的背后,利益是一个最有力的推手。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不深刻导致人们对传统道德的理解不够,造成道德冷漠。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有着历史悠久的伦理道德。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西方思想的全面侵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远离了传统文化,甚至都不知道何为传统道德。对传统文化中涉及的道德问题,我们必须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虽然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不适合现代社会,但是传统的道德观念仍然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现在,还有多少学生在学习《论语》《道德经》《礼记》这样的经典道德著述?还有多少人了解孔子、孟子和老子?实用教育、经验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渐渐取代了传统文化教育。这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影响人们对道德的关注和认识。

最后,国家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道德缺失成为普遍现象。近年来,出现了太多的“良心缺失”的企业,企业为了金钱的利益抛弃诚信,法律的漏洞又使他们“有机可乘”,让他们为逃避法律的制裁找到了坚固的“保护墙”。

二、解决社会道德冷漠的途径——“教”“管”结合

1.加强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社会道德氛围

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选择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公德行为,需要社会和个人坚持不懈地努力。道德冷漠的行为虽然来源于个体,却是在长期的社会互动中形成的,每个人的行为都会不自觉地影响到身边的人。所以,加强对个体的道德教育就成了关键。一方面,“言传”,应该加强社会公德的宣传普及。帮助人们明辨是非、

扬善抑恶、弘扬社会正气,让见义勇为等社会“正能量”被人们称颂和效仿。同时,加强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教育,加深人们对道德的认识,使人们知道何为道德,怎么遵守道德。另一方面,“身教”,应该加强行为教育。现代社会之所以会患上“冷漠流行症”,是因为无良的商家、可恶的“碰瓷”职业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私心态等的存在。在德国,每个小朋友都是在绿灯亮起以后才过马路,即使没有车也会自觉遵守,因为他们的父母就是这么做的,他们身边的人也都是这么做的。这样的道德氛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一个人的行为看似渺小,但是每个人做一件讲道德的事,影响就会变得很大。所以,加强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是解决社会道德冷漠的一个重要方面。

2.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大力打击道德冷漠行为

转型期的社会信任危机、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的不完善使人们缺乏安全感,这是“见危不救”“陌生人社会互不信任”等道德冷漠现象的深层原因,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尤为重要。现在很多人对道德规范不屑一顾,但对法律法规却有些敬畏。这证明法律制度的完善是解决道德冷漠问题的关键。加拿大、新加坡、法国、美国等地制定的一些法律,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见死不救”等道德冷漠行为。因此,我国应该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恶劣的道德缺失行为进行严惩,对突出的弘扬道德行为进行奖励,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道德冷漠问题。

道德教育与法律管制只有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道德冷漠的问题。道德教育是个长期过程,法律管制是短期的、立竿见影的措施,作用是对冷漠人的约束、对不道德的人的管制。虽然有人会说,法律只能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社会道德的提升还是需要加强教育来完成。可是,社会上毕竟存在着教育不好的人,他们不认同社会道德,但是他们能够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些有道德的事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社会道德的整体提升还是有益的。何乐而不为呢?想要治愈社会道德的“冷漠流行症”,道德教育与法律管制缺一不可。

我们的社会道德“生病”了,作为“社会人”,我们不能置之不理,要关注它,讨论它,还要解决它。我们要建立对社会道德的信心,做个有道德的人。社会道德虽然“病了”,但我们相信那只是暂时的。毕竟,社会冷漠是“支流”,只要我们坚持信念,和道德模范、英雄人物和爱心人士一起努力,良好的社会风气一定会很快形成的。

参考文献:

[1]舒毅彪.道德冷漠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探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05).

[2]吴灿新,陈创生.道德的困惑与对策[J].理论前沿,1989,(73).

[3]李向东.网络道德失范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J].教育探索,2010,(04).


相关文章

  • 剖析道德冷漠
  • 海南大学课程论文 课程题目:社会心理学 论文题目:剖析道德冷漠 学 院: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 名:张 西 成 学 号:[1**********]035 完成时间:2012年11月18日 剖析道德冷漠 摘要:道德冷漠是个体 ...查看


  • 社区主任个人剖析材料
  • 个人剖析材料 按照园区通知的精神和要求,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出差距,进一步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服务社区居民的能力,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实现"建立和谐社区"的目标而努力.下面,我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情况作一汇报: ...查看


  • 2013届高考作文:漫画作文审题立意
  • 2013年高考作文: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 对于看图作文,考生在读题时,需要将图画转化为文字, 这类以图画为材料的作文题,我们称之为看图作文,究竟该如何读图呢? 这类看图作文所提供的图画一般由标题.画面.注释三部分构成,审题时要重点审读这三个组 ...查看


  • 中学生与社会作文
  • 篇一:中学生与社会 作为一名中学生,每次看新闻,都离不开"战争""和平"这两个词. 当我们这美好的世界上有了战争,就失去了和平.因为有了战争,人们才渴望和平:因为有了战争,人们才知道和平是多么的重要是 ...查看


  • 呼唤鲁迅精神
  • 摘 要: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他以笔为武器,向黑暗的社会进行挑战和应战,他的文章似一把利刃,既刺向敌人又惊醒了国人,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深刻的思 ...查看


  • 古城镇学区效能风暴行动实施方案
  • 古城镇学区 关于2012年开展效能风暴行动的 实 施 方 案 为切实改进和转变各中小学.幼儿园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提升工作效能,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在全区各级机关开展效能风暴行动的实施方案>和<效能 ...查看


  • 八查八看师德师风剖析材料
  • 师德师风自我剖析材料 白银区第三小学 张芹 通过对师德师风相关材料的学习,对照八查八看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生涯,自我剖析如下: 一.我在职业道德规范和树立良好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八查八看的要求,我认识 ...查看


  • 论中国农民政治参与问题
  • 论中国农民政治参与问题 摘要: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准.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水平,因此农民政治参与对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民政 ...查看


  • 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自我剖析材料
  •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我叫Xx,现年38岁,现任人武部长.副镇长,按照党委.政府年初的分工,协助镇长分管交通.政法.安全.负责人武工作,驻Xx村,一年来,围绕分管的工作,在领导和同事们及各村干部的支持帮助下,取得了一定有成效.但由于本人水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