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馆读后感

一本书,一个故事

——《城南旧事》有感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阅读是件慎重的事,需要安排出一段足够的时间,像剧里演的那样选一个清闲的午后,尤其是下雨的午后,泡上一壶茶,听着雨声敲打在玻璃上、雨棚上,然后静静的进入书中的世界。后来,在朋友的点拨下,才发现阅读其实也可以在任意的时间、地点,随手拿起一本书甚至是手机,趁着忙里偷闲或是等待什么的时间,阅读一本自己早已倾心已久的书籍。

读这本《城南旧事》也是因为朋友的推荐,虽说这本书在小学的时候就耳熟能详,在图书馆也擦肩而过了好几次,却怎么都没有把目光停留在它身上。当我第一次翻开它,我庆幸于在这个年纪恰当的遇上它,说不上太早却也不晚。

整本书分为《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短篇故事,在看似愉快的老北京童年里,却给人浓浓的惆怅感。林海音的笔触下仿佛小英子不像是一个正处在纯真年代的小姑娘,倒像是一个比成年人更能看穿社会的小大人。

翻开书的第一章节就让人陷入早已设定好的悲伤结局。《惠安馆》里人称疯子的秀贞,没有人敢靠近她,除了天真的英子。孩子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她走进秀贞,也给我们揭开了这个“疯女人”的悲惨一生。但我并不愿称呼她为疯女人,在我看来她只是一个等夫归来的心酸女子。她没有疯,她有生活自理的能力,她认识父母,她认识英子,这样的她是疯子么?她和常人最大的区别只是因为思念爱人、思念孩子,只是给自己编织了一个梦境,这样的她是疯子么?

天真的英子没有听从家人的嘱咐,和秀贞成了好朋友,她喜欢秀贞,喜欢听秀贞讲故事,喜欢和秀贞玩假想有一个孩子叫小桂子的游戏。秀贞长得很好看,五官很温婉,有着一条粗粗的麻花辫,眼睛下面有两个深深的泪坑。英子除了和秀贞玩,还有一个同龄的小伙伴妞儿,妞儿也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笑的时候眼睛下面也有两个深深的泪坑。大人们说这姑娘长得是好看,可惜长了这两个泪坑,一看就是命薄之相。他们说这句话的时候似乎在预示着什么似的。两个长着泪坑的女人,以至于我们的英子有时恍惚间似乎看到了同一张脸。

后来的英子从奶妈和别人的聊天中得知了秀贞的过去,原来秀贞认识了一个书生并以身相许,在书生返家之前秀贞发现自己怀了身孕,但是书生再也没有回来,而孩子也在呱呱坠地之际被父母抱走遗弃在了齐化门。自此,秀贞才经受不住打击变成了人们口中的疯子。奶妈与别人津津乐道着秀贞的故事,但不知为何让人觉得特别的悲哀,中国人长久以来骨子里的麻木与幸灾乐祸,使得像秀贞这样悲惨的女人没有得到同情与照顾,反倒引来了避之不及和唾弃,更是成为了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两个长着泪坑的女人并没有让英子联想到什么,直到有一天秀贞嘱咐英子见着脖子后有青记的就是小桂子,看见小桂子就带她回来;直到有一天妞儿找英子哭诉,自己的养父母逼她唱戏赚钱,她要去齐化门找自己的亲爹亲妈去。英子带着妞儿去找秀贞并偷偷拿了妈妈的金手镯送给秀贞当盘缠。看到母女两相认,书外的我也不禁为这个悲惨的女人高兴,可是脑海中却一直萦绕着大人们说的那句话,有泪坑的女人命薄。耐着性子一页一页看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故事的结局早已注定。庆幸的是没有血淋淋的画面,也没有抢天哭地的场面,两个相认不久的母女在英子奶妈和母亲的叹气中落下了人生的帷幕。“那火车,两人一块儿,诶!”

也许对这母女两来说是幸福的走的,她们终于找到了亲人,并且相伴去找她们的丈夫、父亲。而对于这个社会,她们的离去只是为这个街头小巷的故事收了一个尾。秀贞的死也并没有让任何人感到惋惜,反倒是落了一个拐带孩子的罪名。母亲的金镯子依旧戴在手上,早前送出去的手表依旧躺在匣子里,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不认识秀贞,不认识妞儿,不认识那个故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一曲骊歌道尽了《惠安馆》的悲欢离愁,但这只是开头,《城南旧事》的故事还在继续。

一本书,一个故事

——《城南旧事》有感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阅读是件慎重的事,需要安排出一段足够的时间,像剧里演的那样选一个清闲的午后,尤其是下雨的午后,泡上一壶茶,听着雨声敲打在玻璃上、雨棚上,然后静静的进入书中的世界。后来,在朋友的点拨下,才发现阅读其实也可以在任意的时间、地点,随手拿起一本书甚至是手机,趁着忙里偷闲或是等待什么的时间,阅读一本自己早已倾心已久的书籍。

读这本《城南旧事》也是因为朋友的推荐,虽说这本书在小学的时候就耳熟能详,在图书馆也擦肩而过了好几次,却怎么都没有把目光停留在它身上。当我第一次翻开它,我庆幸于在这个年纪恰当的遇上它,说不上太早却也不晚。

整本书分为《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短篇故事,在看似愉快的老北京童年里,却给人浓浓的惆怅感。林海音的笔触下仿佛小英子不像是一个正处在纯真年代的小姑娘,倒像是一个比成年人更能看穿社会的小大人。

翻开书的第一章节就让人陷入早已设定好的悲伤结局。《惠安馆》里人称疯子的秀贞,没有人敢靠近她,除了天真的英子。孩子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她走进秀贞,也给我们揭开了这个“疯女人”的悲惨一生。但我并不愿称呼她为疯女人,在我看来她只是一个等夫归来的心酸女子。她没有疯,她有生活自理的能力,她认识父母,她认识英子,这样的她是疯子么?她和常人最大的区别只是因为思念爱人、思念孩子,只是给自己编织了一个梦境,这样的她是疯子么?

天真的英子没有听从家人的嘱咐,和秀贞成了好朋友,她喜欢秀贞,喜欢听秀贞讲故事,喜欢和秀贞玩假想有一个孩子叫小桂子的游戏。秀贞长得很好看,五官很温婉,有着一条粗粗的麻花辫,眼睛下面有两个深深的泪坑。英子除了和秀贞玩,还有一个同龄的小伙伴妞儿,妞儿也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笑的时候眼睛下面也有两个深深的泪坑。大人们说这姑娘长得是好看,可惜长了这两个泪坑,一看就是命薄之相。他们说这句话的时候似乎在预示着什么似的。两个长着泪坑的女人,以至于我们的英子有时恍惚间似乎看到了同一张脸。

后来的英子从奶妈和别人的聊天中得知了秀贞的过去,原来秀贞认识了一个书生并以身相许,在书生返家之前秀贞发现自己怀了身孕,但是书生再也没有回来,而孩子也在呱呱坠地之际被父母抱走遗弃在了齐化门。自此,秀贞才经受不住打击变成了人们口中的疯子。奶妈与别人津津乐道着秀贞的故事,但不知为何让人觉得特别的悲哀,中国人长久以来骨子里的麻木与幸灾乐祸,使得像秀贞这样悲惨的女人没有得到同情与照顾,反倒引来了避之不及和唾弃,更是成为了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两个长着泪坑的女人并没有让英子联想到什么,直到有一天秀贞嘱咐英子见着脖子后有青记的就是小桂子,看见小桂子就带她回来;直到有一天妞儿找英子哭诉,自己的养父母逼她唱戏赚钱,她要去齐化门找自己的亲爹亲妈去。英子带着妞儿去找秀贞并偷偷拿了妈妈的金手镯送给秀贞当盘缠。看到母女两相认,书外的我也不禁为这个悲惨的女人高兴,可是脑海中却一直萦绕着大人们说的那句话,有泪坑的女人命薄。耐着性子一页一页看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故事的结局早已注定。庆幸的是没有血淋淋的画面,也没有抢天哭地的场面,两个相认不久的母女在英子奶妈和母亲的叹气中落下了人生的帷幕。“那火车,两人一块儿,诶!”

也许对这母女两来说是幸福的走的,她们终于找到了亲人,并且相伴去找她们的丈夫、父亲。而对于这个社会,她们的离去只是为这个街头小巷的故事收了一个尾。秀贞的死也并没有让任何人感到惋惜,反倒是落了一个拐带孩子的罪名。母亲的金镯子依旧戴在手上,早前送出去的手表依旧躺在匣子里,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不认识秀贞,不认识妞儿,不认识那个故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一曲骊歌道尽了《惠安馆》的悲欢离愁,但这只是开头,《城南旧事》的故事还在继续。


相关文章

  • [城南旧事]读后感 1
  • <城南旧事>读后感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每当我们合唱团唱<童年>时,我就想起我刚读完的<城南旧事>. 这本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查看


  • [城南旧事]读后感3篇
  • <城南旧事>读后感3篇 <城南旧事>>读后感(一) 城南旧事,初听书名,我想一定没什么好看的,但是,当我读完一遍后,却深深地体会到了英子快乐无比的童年生活. 我的童年没有英子的丰富,甚至让我觉得童年来影无踪,有 ...查看


  • 城南旧事观后感200字
  • 城南旧事观后感200字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一部电影叫<城南旧事>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讲的是一个小女孩-英子童年的酸甜苦辣.她的家乡在台湾.我们知道人人都有童年小孩的童年是天真可爱的.英子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而她从不 ...查看


  •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案
  • <城南旧事>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内容:感受文字的魅力: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 走近人物,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个性.体会童年的快乐与忧伤. 3.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阅 ...查看


  •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读<城南旧事>中的片段,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童年是一个人记忆的开始,他也是一个问的符 ...查看


  • 六年级下海西_教案
  • 海西家园(下)教案 第一专题:绿色海西 第一课 世界公园丹霞美 (上课时间:2011-2-25周五第五节) 一. 教学内容:世界公园丹霞美 二. 教学目标:自主收集有关丹霞美的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交流.通过对泰宁县的初步认识,进而深入了 ...查看


  • [读后感]城南旧事读后感
  •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写的一部令人感慨的书,以前总是不大爱读,但今天读起来,是我真正感到了里边的快乐.幸福.悲伤.离别.无助的感觉.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那时候的孩子到游艺圆里看露天电影,听戏.玩耍--这一切,都是作家林海音在< ...查看


  • 城南旧事[读后感]
  • 城南旧事<读后感> 童年就像一块纯净的海域,盛满了天真:童年就像一片明朗的天空,装满了宁静.而作者的童年就像一曲完整的歌,里面不止有幸福的旋律,还包含着喜怒哀乐以及酸甜苦辣.虽然不华丽,但很真实.它不像高尔基的童年的那种悲伤,它 ...查看


  • 林海音[城南旧事]读后感
  •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代表作:<城南旧事>.<冬青树>.<我的京味儿回忆录>.<写在风中>.<春声已远>等. 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