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_"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__教案1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记住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知道“大跃进”运动的主要内容及造成的严重恶果

2、了解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原因及全面协调国民经济的具体办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充分认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严重错误,使学生正确认识这段教训惨痛的历史,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永远牢记“实事求是”这一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二、教学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

一、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通过视屏展示初期所取得的成就。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党和政府自己纠正失误,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标出基本知识点和重要内容)

讲授新课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播放视频:“大跃进”运动,展示图片)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此,召开八大,开始探索。

2、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三大改造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私人生产资料转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资产阶级大多数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八大对上述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生产力,完全符合实际需要,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4、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5、表现?(农业:浮夸风;工业:全民大办钢铁,高指标。)

6、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它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大家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破坏了环境,浪费了资源)

注意:三大改造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现象,这时人们的思想情绪更加狂热起来,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7、建设成就”可归纳为“二钢二铁弹油素”: A.二钢——武汉钢铁厂、包头钢铁厂; B.二铁——包兰铁路、兰新铁路;C.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罗布泊); d、油——大庆油田建成投产;E.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上海)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开始的时间:1958年

2、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一平二调(贫富拉平,平均调配物资,无偿调拨生产队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3、后果:人民公社制度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与发展

1、背景:(1)三年自然灾害。(2)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3)中苏关系恶化并要求中国偿还物资。

2、过程:1961年中共中央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

1965年经济全面好转。(1959年----1961年为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结束新课

学生讨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的教训?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记住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知道“大跃进”运动的主要内容及造成的严重恶果

2、了解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原因及全面协调国民经济的具体办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充分认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严重错误,使学生正确认识这段教训惨痛的历史,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永远牢记“实事求是”这一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二、教学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

一、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通过视屏展示初期所取得的成就。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党和政府自己纠正失误,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标出基本知识点和重要内容)

讲授新课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播放视频:“大跃进”运动,展示图片)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此,召开八大,开始探索。

2、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三大改造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私人生产资料转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资产阶级大多数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八大对上述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生产力,完全符合实际需要,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4、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5、表现?(农业:浮夸风;工业:全民大办钢铁,高指标。)

6、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它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大家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破坏了环境,浪费了资源)

注意:三大改造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现象,这时人们的思想情绪更加狂热起来,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7、建设成就”可归纳为“二钢二铁弹油素”: A.二钢——武汉钢铁厂、包头钢铁厂; B.二铁——包兰铁路、兰新铁路;C.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罗布泊); d、油——大庆油田建成投产;E.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上海)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开始的时间:1958年

2、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一平二调(贫富拉平,平均调配物资,无偿调拨生产队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3、后果:人民公社制度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与发展

1、背景:(1)三年自然灾害。(2)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3)中苏关系恶化并要求中国偿还物资。

2、过程:1961年中共中央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

1965年经济全面好转。(1959年----1961年为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结束新课

学生讨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的教训?


相关文章

  •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4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第4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 ...查看


  • 朱凤霞[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_]教案
  • 第六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 一.时间:2011年3月 二.课题:<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课型:新授课 四.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 ...查看


  • 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
  •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标解读: 对于土地改革运动,要了解1950年6月颁布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土地改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应当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摧毁中国 ...查看


  •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教案杨
  •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教案 一. 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及意义? 生答: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2.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后,我国历史进入 全面建设 ...查看


  •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摘 要: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柳叶儿>的写作背景,课本及配套教参均未涉及.但在教学过程中,对该文的写作背景介绍又显得必不可少,实际教学中于是出现了莫衷一是的写作背景介绍的乱象.本文分析乱象成因,探讨解决方案,以正本清源. ...查看


  •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教案页
  •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 )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教学目的: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与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和反思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理解"只有 ...查看


  •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岳麓版
  •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中国现代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 准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 时间:1949年10月1日. 3. 国内意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 ...查看


  •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B.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C.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掌握了磨制钻孔技术 2. 专门记述典章制度 ...查看


  •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案
  •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本课讲述了我军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并抓住有利战机,千里跃进大别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