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摘抄

《教育的智慧》摘抄

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未来

很多年以前,我到一所非常著名的中学参观。走进校门,就看到一尊我国现代某著名文学巨匠的塑像;往里面走十来步,又是一尊塑像,雕刻的是我国某著名物理学家的形象;再朝前面走,又迎来了一位华裔著名科学家的塑像。这几位大师的少年时代,都是在这校园里度过的。陪同我参观的校长非常自豪地对我说:“除了这三位世界级的大师,我们学校还培养了十多位院士,我们的校友中,还有一位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非常理解校长的自豪感,但同时我也在想,这个学校创办百年,显然绝不只是培养了校园里所展示的以及校长所提到的这十多位学生,更多的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在这数以万计的毕业生中,能“著名”的毕竟是少数,而绝大多数都悄无声息---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以自己的劳动为生,同时为国家贡献着自己微博的力量。这样的劳动者,同样是母校的教育成果,是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志。

然而,有的学校是有意无意地把占毕业生总数百分之九十几的普通劳动者忘记了,而只记住那百分之几甚至百分之零点几的“某某家”。校庆的时候,“主席台前排就座的”除了前面说的的学界泰斗或名流,还有就是一些官员和企业家,好像校庆时专门为他们搞的聚会,而一般的校友们则被冷落了。母校如此势力,在让少数成功人士无比荣耀的同时,会让更多的校友感到寒心。有一句在很多学校被用来激励学生:“今天,你因学校而荣;明天,学校因你而荣!”当孩子们在

用稚嫩的嗓音喊出这句话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其实他们的绝大多数“明天”是不可能让学校因自己而“荣”的,因为“著名的什么什么家”只是凤毛麟角,而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是默默无闻的凡人。

我再次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他认为,不论是将来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工程师、技师、医生,还是未来的钳工、车工、农机手、拖拉机手,乃至泥瓦匠、炊事员,都应该是富有智慧并因劳动而幸福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所关注的,绝不只是少数有可能成为科学家、艺术家等名人的天才少年,而更多的是未来注定只能成为普通劳动者的绝大多数孩子。一个人能否成为科学家甚至获得诺贝尔奖,更多的和他的天赋、个人努力以及家庭教养有关,和学校也有关,但关系不大。如果我们只盯着学生是否获得了这样或那样的大奖,是否考上了清华北大或哈佛耶鲁,而忽略了培养善良勤劳富有智慧的普通劳动者,这是教育的悲哀!

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不管他是杰出者,还是普通人,只要善良正直勤劳,都是我们的骄傲!有一次,我在我校教工大会上说:“我们学校才创办七年,我坚信它会存在七十年乃至七百年!现在我们的校友中还没有一个院士,但我坚信以后会有的。我希望在七十年后的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园里也会有校友的雕像林,不过我希望在这雕像林中,不但有科学家的雕像、文学家的雕像,也有中国第一厨师的雕像、中国第一鞋匠的雕像、中国第一环卫工人的雕像„„还有更多不是“中国第一”,但每天都在平凡岗位上给周围的人带去快乐的劳动者,他们都是我们学校的骄傲!“

怀着一颗纯净朴素的心前行

一、今天我们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什么

最近我应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和乌克兰教育学院的邀请,于9月下旬赴乌克兰参加了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诞辰90周年活动,拜访了苏霍姆林斯基当年所在的学校巴甫雷什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楼房都是19世纪50年代修建的,它是一所朴素的学校。至今我们在校园里还可以看到苏霍姆林斯基和孩子们一起种的核桃树。巴甫雷什中学就像一所森林中的学校,像一个植物园,校园非常美丽。金秋时节,走进校园里,踩着一片片落叶,我想,这一片片落叶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命,在继续滋养着这片土地。

我去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墓地,他的墓前竖立着一座他的雕像。在蓝天之下,原野之上,我感觉苏霍姆林斯基的雕像顶天立地。我想到了四个字:大地之子。站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墓前,我想起十七岁的马克思曾这样说:“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着我们的骨灰,后世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句话是对苏霍姆林斯基最好的写照。

有人曾经问我:“在今天,我们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什么?“

现在有的学校举办考试,考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百条建议都是什么,好像这就是学苏霍姆林斯基。这些建议我都记不清的。当然,通过考试促使老师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这是很好的一件事。但我想说的是,不要以为这就是学苏霍姆林斯基了。

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我想应该从四个方面去做。

第一,要学习他纯净的爱心。我用了“纯净“二字,是说不要把学生当工具,不要试图通过学生谋利。

第二,要学习他独立思考的自由人格。我要特别强调这一点。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是一个“大写的人,“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当上级的指示和他的教育实际发生碰撞时,他选择的是孩子的心灵。他的教育眼光永远对准孩子的心灵,而不是看上面怎么说。

第三,学习他“目中有人“的教育观。孩子在苏霍姆林斯基眼里首先是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人。比如是男人或女人,而且这个男人或女人承担的不只是一个角色,而是无数的角色:在父母面前他们是孩子,在同学面前他们是伙伴,在邻里面前他们是个小邻居,在医院里面他们是个小病人„„教育就是教会孩子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体现了教育内涵的丰富性。在苏霍姆林斯基眼里,孩子不只是现在的人,而且是未来的人,比如他是以后的拖拉机手、工程师、医生,并且是未来的妻子或父亲。苏霍姆林斯基”目中有人“的教育观中的”人“,含义是多么的丰富!

第四,学他搞真教育,真科研。我的话可能比较尖锐:我觉得我们的教育脂粉太多,油彩太重,口红太多,穿着华丽的旗袍。对此我们大家心照不宣。很多学校,坦率地讲包括我们的学校,都不同成都地存在着假教育。几乎每一次迎督导、迎检,学校都会临时弄材料、补材料,可以说都会或多或少地进行一次“作假总动员“。教育科研也是如此。我不是否定教育科研,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教育科研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些学校由此踏上了腾飞之路。但我们也痛心地

看到有一些学校挂着牌子,比如什么什么课题组、什么什么国家实验基地,却不搞课题也不开实验。等牌子挂了两三年之后到了该结题的时候,学校马上行动,找专家、写文章,出一本集子,然后把出的论文集放在某个成果室里,送给来参观的人每人一本,说:”这是我们学校搞教育科研的成果。“至于成果有没有实际意义那都是不重要的。而对于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教育科研首先不是呕心沥血的脑力劳动,而是和孩子一起摸爬滚打的体力付出。他作为一校之长,长期担任班主任。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实验班中,他从学生六岁开始,跟踪研究他们长达十一年,写了大量的观察日记。他对学生负责到了怎样的程度?他曾经跟踪观察学生毕业二十五年内的变化,而这样的学生有一百六十八名。在他去世后,人们在他的教育工作日记本上发现他跟踪观察、仔细研究过的学生的名字竟有三千七百多个。试问,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还能不能找到第二个这样的教育家?至少在我的视野中是没有的。这就是真教育,真教研。

今天我们究竟要怎样学苏霍姆林斯基?我得出的结论是:要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怀着一颗纯净朴素的心,面对纯净朴素的孩子,从事纯净朴素的教育。

《教育的智慧》摘抄

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未来

很多年以前,我到一所非常著名的中学参观。走进校门,就看到一尊我国现代某著名文学巨匠的塑像;往里面走十来步,又是一尊塑像,雕刻的是我国某著名物理学家的形象;再朝前面走,又迎来了一位华裔著名科学家的塑像。这几位大师的少年时代,都是在这校园里度过的。陪同我参观的校长非常自豪地对我说:“除了这三位世界级的大师,我们学校还培养了十多位院士,我们的校友中,还有一位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非常理解校长的自豪感,但同时我也在想,这个学校创办百年,显然绝不只是培养了校园里所展示的以及校长所提到的这十多位学生,更多的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在这数以万计的毕业生中,能“著名”的毕竟是少数,而绝大多数都悄无声息---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以自己的劳动为生,同时为国家贡献着自己微博的力量。这样的劳动者,同样是母校的教育成果,是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志。

然而,有的学校是有意无意地把占毕业生总数百分之九十几的普通劳动者忘记了,而只记住那百分之几甚至百分之零点几的“某某家”。校庆的时候,“主席台前排就座的”除了前面说的的学界泰斗或名流,还有就是一些官员和企业家,好像校庆时专门为他们搞的聚会,而一般的校友们则被冷落了。母校如此势力,在让少数成功人士无比荣耀的同时,会让更多的校友感到寒心。有一句在很多学校被用来激励学生:“今天,你因学校而荣;明天,学校因你而荣!”当孩子们在

用稚嫩的嗓音喊出这句话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其实他们的绝大多数“明天”是不可能让学校因自己而“荣”的,因为“著名的什么什么家”只是凤毛麟角,而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是默默无闻的凡人。

我再次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他认为,不论是将来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工程师、技师、医生,还是未来的钳工、车工、农机手、拖拉机手,乃至泥瓦匠、炊事员,都应该是富有智慧并因劳动而幸福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所关注的,绝不只是少数有可能成为科学家、艺术家等名人的天才少年,而更多的是未来注定只能成为普通劳动者的绝大多数孩子。一个人能否成为科学家甚至获得诺贝尔奖,更多的和他的天赋、个人努力以及家庭教养有关,和学校也有关,但关系不大。如果我们只盯着学生是否获得了这样或那样的大奖,是否考上了清华北大或哈佛耶鲁,而忽略了培养善良勤劳富有智慧的普通劳动者,这是教育的悲哀!

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不管他是杰出者,还是普通人,只要善良正直勤劳,都是我们的骄傲!有一次,我在我校教工大会上说:“我们学校才创办七年,我坚信它会存在七十年乃至七百年!现在我们的校友中还没有一个院士,但我坚信以后会有的。我希望在七十年后的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园里也会有校友的雕像林,不过我希望在这雕像林中,不但有科学家的雕像、文学家的雕像,也有中国第一厨师的雕像、中国第一鞋匠的雕像、中国第一环卫工人的雕像„„还有更多不是“中国第一”,但每天都在平凡岗位上给周围的人带去快乐的劳动者,他们都是我们学校的骄傲!“

怀着一颗纯净朴素的心前行

一、今天我们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什么

最近我应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和乌克兰教育学院的邀请,于9月下旬赴乌克兰参加了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诞辰90周年活动,拜访了苏霍姆林斯基当年所在的学校巴甫雷什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楼房都是19世纪50年代修建的,它是一所朴素的学校。至今我们在校园里还可以看到苏霍姆林斯基和孩子们一起种的核桃树。巴甫雷什中学就像一所森林中的学校,像一个植物园,校园非常美丽。金秋时节,走进校园里,踩着一片片落叶,我想,这一片片落叶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命,在继续滋养着这片土地。

我去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墓地,他的墓前竖立着一座他的雕像。在蓝天之下,原野之上,我感觉苏霍姆林斯基的雕像顶天立地。我想到了四个字:大地之子。站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墓前,我想起十七岁的马克思曾这样说:“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着我们的骨灰,后世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句话是对苏霍姆林斯基最好的写照。

有人曾经问我:“在今天,我们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什么?“

现在有的学校举办考试,考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百条建议都是什么,好像这就是学苏霍姆林斯基。这些建议我都记不清的。当然,通过考试促使老师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这是很好的一件事。但我想说的是,不要以为这就是学苏霍姆林斯基了。

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我想应该从四个方面去做。

第一,要学习他纯净的爱心。我用了“纯净“二字,是说不要把学生当工具,不要试图通过学生谋利。

第二,要学习他独立思考的自由人格。我要特别强调这一点。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是一个“大写的人,“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当上级的指示和他的教育实际发生碰撞时,他选择的是孩子的心灵。他的教育眼光永远对准孩子的心灵,而不是看上面怎么说。

第三,学习他“目中有人“的教育观。孩子在苏霍姆林斯基眼里首先是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人。比如是男人或女人,而且这个男人或女人承担的不只是一个角色,而是无数的角色:在父母面前他们是孩子,在同学面前他们是伙伴,在邻里面前他们是个小邻居,在医院里面他们是个小病人„„教育就是教会孩子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体现了教育内涵的丰富性。在苏霍姆林斯基眼里,孩子不只是现在的人,而且是未来的人,比如他是以后的拖拉机手、工程师、医生,并且是未来的妻子或父亲。苏霍姆林斯基”目中有人“的教育观中的”人“,含义是多么的丰富!

第四,学他搞真教育,真科研。我的话可能比较尖锐:我觉得我们的教育脂粉太多,油彩太重,口红太多,穿着华丽的旗袍。对此我们大家心照不宣。很多学校,坦率地讲包括我们的学校,都不同成都地存在着假教育。几乎每一次迎督导、迎检,学校都会临时弄材料、补材料,可以说都会或多或少地进行一次“作假总动员“。教育科研也是如此。我不是否定教育科研,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教育科研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些学校由此踏上了腾飞之路。但我们也痛心地

看到有一些学校挂着牌子,比如什么什么课题组、什么什么国家实验基地,却不搞课题也不开实验。等牌子挂了两三年之后到了该结题的时候,学校马上行动,找专家、写文章,出一本集子,然后把出的论文集放在某个成果室里,送给来参观的人每人一本,说:”这是我们学校搞教育科研的成果。“至于成果有没有实际意义那都是不重要的。而对于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教育科研首先不是呕心沥血的脑力劳动,而是和孩子一起摸爬滚打的体力付出。他作为一校之长,长期担任班主任。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实验班中,他从学生六岁开始,跟踪研究他们长达十一年,写了大量的观察日记。他对学生负责到了怎样的程度?他曾经跟踪观察学生毕业二十五年内的变化,而这样的学生有一百六十八名。在他去世后,人们在他的教育工作日记本上发现他跟踪观察、仔细研究过的学生的名字竟有三千七百多个。试问,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还能不能找到第二个这样的教育家?至少在我的视野中是没有的。这就是真教育,真教研。

今天我们究竟要怎样学苏霍姆林斯基?我得出的结论是:要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怀着一颗纯净朴素的心,面对纯净朴素的孩子,从事纯净朴素的教育。


相关文章

  • 高中生好词好句摘抄
  • 高中生好词好句摘抄 1.网络是电脑的一道大餐:网站是主菜,邮件是甜点,病毒黑客是网络的调料. 2.人生的不完美终究会不会是绊脚石?无需再问.抬头看天,乌云之后躲着阳光.关键在于心空是不是足够开阔,心志是不是足够机敏,你是不是做好了接纳阳光的 ...查看


  • [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读书笔记摘抄
  • <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读书笔记摘抄 美术活动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也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在活动中幼儿手脑并用,不仅发展了手部的小肌肉,同时还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对于幼儿智力的发展是很重要 ...查看


  •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苏霍姆林斯基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 ...查看


  • 读书笔记 摘抄 精华
  • 1.中国政治伦理是颠倒的.正常的应该是民众恶猜政权,故而限权.而我们却是政府恶猜人民,故而维稳. 2.如果这就叫教育,我只能说,这比驯化动物都不如,驯化动物并不需要侮辱动物,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愚昧.戾气和恶毒,欲摧毁人的自尊而后快. 3 ...查看


  • 能激励人的名言名句50句励志格言大全摘抄
  • 能激励人的名言名句50句励志格言大全摘抄.宁愿跑起来被拌倒无数次,也不愿规规矩矩走一辈子,就算跌倒也要豪迈的笑.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破,不要嫉妒要欣赏,不要托延要积极,不要心动要行动. 1.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查看


  • 传统文化摘抄
  • 2013-01-08 16:39:49| 分类: 生命的大学 | 标签:精彩 |字号 订阅 古代父母对孩子七不责 (图) 1.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2.愧悔不责 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 ...查看


  • 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集 持续不断地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律.--巴尔扎克 甘心做奴隶的人,不知道自由的力量.--贝克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只有当全体居民都参加管理 ...查看


  • 初中语文课改论文
  • 初中语文课改论文: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 绕岭中学 于培德 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 ...查看


  • [读书笔记]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李镇西每天的"五个一工程&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