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分析
海城高中
信息技术组
2004年5月27日
文字的修饰
一、 课堂教学环节实录:
时间:2004年6月17日 地点:海城高中第一微机室
教学过程
1、 选择字体、字号、字形的设置。
同学们,我们知道WORD 文字处理软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功能按钮,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功能按钮进行设置。首先让学生启动WORD 文字处理软件,录入“出赛”这首古诗,做好准备。然后,我利用深蓝易思多媒体教室讲解字体设置的方法,展示例题1:将“出赛”这首古诗的字体由原来的“宋体”改为“华文楷体”。
演示操作步骤:(1)选定文字。(2)单击工具栏中的字体按钮的的下拉箭头,打开文字下拉列表框。(3)选择“华文行楷”。好,现在我布置任务:“学着做”,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学生在观察思考后动手上机操作,教师巡视指导。2、 文字的字号、字形的设置。首先让学生自学,在格式工具栏中认识字形、字号工具按钮,了解其功能来收集信息。然后利用课件检查学生自学情况(由学生说出字号和字形按钮的名称和功能)。然后展示例题布置任务,怎样利用格式栏中工
具按钮设置字号和字形?
展示例题2:将“出赛”两个字由原来的的“三号”改变为“小初”,并将“出赛”加粗和加上字符底纹。
教师指导巡视。然后由学生讲解字号和字形的设置方法,教师给予评价,并找学生演示操作步骤。通过学生自学,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3、 设置字体颜色
WORD 中默认的字符颜色为黑色,背景设置为白色,这样会让人觉得很单调,我们可以给文字设置颜色增加文本的美化效果。现在大家在格式工具栏中找到“字体”颜色工具按钮来设置颜色。
展示例3:将“出赛”正文中的文字设置为蓝色。布置任务:“学着做”,要求所有学生完成;教师巡视,点评。
4、 设置动态效果
同学们,WORD 中文本的修饰除了字体、字号、字形的设置外,还有更精彩的呢,为我们提供了动态文字的功能,灵活运用这一功能可以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展示课件,演示“出赛”文本的动态效果(礼花绽放)。找找看,文字格式栏中有没有“文字动态效果”的工具按钮,没有找到吧,那么我们应
该怎样设置动态效果呢?注意我们本节课的难点是除了可以在文字工具栏中可以对文本修饰进行设置外,我们还可以在“菜单栏”和“快捷菜单”中利用“字体”对话框进行设置,教师例用多媒体教室软件讲解、演示利用“菜单栏”和“快捷菜单”打开“字体”对话框的方法。然后展示例题,让学生自学,试着做。
例4:将“出赛”标题和正文设置“礼花绽放”的动态效果。
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学来完成的,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探讨,互相合作,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引导学生小结,目的是使学生即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多种能力,如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知识的概括能力和表演能力。
四、巩固与应用:
练习的目的是实践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习题设置的原则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梯度,AB 题要求学生都能达到。C 题“试一试”,为水平较高学生设置,弹性任务。
A 题:想一想,WORD 中文本的修饰有哪些方法? B 题:做一做,在WORD 中输入古诗“春晓”,并进行文本修饰,要求美观、整齐。
C 题:试一试,将标题和文本加上字符底纹。
教 学 设 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选择字体、调整字号、设置字形。 2、设置字体颜色和设置动态效果。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创造能力、自学能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四)创造思维目标:针对学生在文字修饰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应以学生掌握文字格式和文字动态效果的设置作为重点。
为突出重点,首先我对本节课的知识做简单介绍;其次,操作训练时将知识分部进行讲解、示范,让学生逐步模仿。为
尽可能节约时间留给学生操作练习,并对每一个操作步骤用关键词进行说明。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文字格式和和文字动态效果的设置操作技能。
学生在能够利用工具栏中命令按钮完成对文字进行格式设置和文字动态效果的设置的基础上,学会利用格式菜单栏中的命令和快捷菜单命令通过多种方法对文本进行修饰作用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法选择
1、直观教学法:信息技术是一门强调动脑、动手操作的课程。为加强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软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2、实践法:信息技术课不仅让学生明确做什么、怎么做,还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另外,创造的源泉和灵感来自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示范法:教师详细的讲解、演示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4、自学法: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探讨、互相合作、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 学 反 思
1、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最大优势是能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且适合个别化学习。这节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采用了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和自学指导法等教学方式,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充分利用了课件、投影仪、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等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得到的成功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了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认知习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学会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到具有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教授他们一些很快就会过时的知识和技巧。
3、本节课存在的问题:(1)语言应更精巧,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肯定性评价。(2)教学设计应更多的围绕学生设计安排,更充分调动学生的动脑、动手参与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和展示的机会。在今后教学中在探求教法和学法中将继续努力,日臻完善。
本人简介
教学案例分析
海城高中
信息技术组
2004年5月27日
文字的修饰
一、 课堂教学环节实录:
时间:2004年6月17日 地点:海城高中第一微机室
教学过程
1、 选择字体、字号、字形的设置。
同学们,我们知道WORD 文字处理软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功能按钮,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功能按钮进行设置。首先让学生启动WORD 文字处理软件,录入“出赛”这首古诗,做好准备。然后,我利用深蓝易思多媒体教室讲解字体设置的方法,展示例题1:将“出赛”这首古诗的字体由原来的“宋体”改为“华文楷体”。
演示操作步骤:(1)选定文字。(2)单击工具栏中的字体按钮的的下拉箭头,打开文字下拉列表框。(3)选择“华文行楷”。好,现在我布置任务:“学着做”,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学生在观察思考后动手上机操作,教师巡视指导。2、 文字的字号、字形的设置。首先让学生自学,在格式工具栏中认识字形、字号工具按钮,了解其功能来收集信息。然后利用课件检查学生自学情况(由学生说出字号和字形按钮的名称和功能)。然后展示例题布置任务,怎样利用格式栏中工
具按钮设置字号和字形?
展示例题2:将“出赛”两个字由原来的的“三号”改变为“小初”,并将“出赛”加粗和加上字符底纹。
教师指导巡视。然后由学生讲解字号和字形的设置方法,教师给予评价,并找学生演示操作步骤。通过学生自学,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3、 设置字体颜色
WORD 中默认的字符颜色为黑色,背景设置为白色,这样会让人觉得很单调,我们可以给文字设置颜色增加文本的美化效果。现在大家在格式工具栏中找到“字体”颜色工具按钮来设置颜色。
展示例3:将“出赛”正文中的文字设置为蓝色。布置任务:“学着做”,要求所有学生完成;教师巡视,点评。
4、 设置动态效果
同学们,WORD 中文本的修饰除了字体、字号、字形的设置外,还有更精彩的呢,为我们提供了动态文字的功能,灵活运用这一功能可以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展示课件,演示“出赛”文本的动态效果(礼花绽放)。找找看,文字格式栏中有没有“文字动态效果”的工具按钮,没有找到吧,那么我们应
该怎样设置动态效果呢?注意我们本节课的难点是除了可以在文字工具栏中可以对文本修饰进行设置外,我们还可以在“菜单栏”和“快捷菜单”中利用“字体”对话框进行设置,教师例用多媒体教室软件讲解、演示利用“菜单栏”和“快捷菜单”打开“字体”对话框的方法。然后展示例题,让学生自学,试着做。
例4:将“出赛”标题和正文设置“礼花绽放”的动态效果。
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学来完成的,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探讨,互相合作,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引导学生小结,目的是使学生即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多种能力,如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知识的概括能力和表演能力。
四、巩固与应用:
练习的目的是实践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习题设置的原则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梯度,AB 题要求学生都能达到。C 题“试一试”,为水平较高学生设置,弹性任务。
A 题:想一想,WORD 中文本的修饰有哪些方法? B 题:做一做,在WORD 中输入古诗“春晓”,并进行文本修饰,要求美观、整齐。
C 题:试一试,将标题和文本加上字符底纹。
教 学 设 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选择字体、调整字号、设置字形。 2、设置字体颜色和设置动态效果。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创造能力、自学能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四)创造思维目标:针对学生在文字修饰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应以学生掌握文字格式和文字动态效果的设置作为重点。
为突出重点,首先我对本节课的知识做简单介绍;其次,操作训练时将知识分部进行讲解、示范,让学生逐步模仿。为
尽可能节约时间留给学生操作练习,并对每一个操作步骤用关键词进行说明。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文字格式和和文字动态效果的设置操作技能。
学生在能够利用工具栏中命令按钮完成对文字进行格式设置和文字动态效果的设置的基础上,学会利用格式菜单栏中的命令和快捷菜单命令通过多种方法对文本进行修饰作用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法选择
1、直观教学法:信息技术是一门强调动脑、动手操作的课程。为加强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软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2、实践法:信息技术课不仅让学生明确做什么、怎么做,还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另外,创造的源泉和灵感来自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示范法:教师详细的讲解、演示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4、自学法: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探讨、互相合作、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 学 反 思
1、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最大优势是能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且适合个别化学习。这节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采用了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和自学指导法等教学方式,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充分利用了课件、投影仪、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等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得到的成功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了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认知习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学会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到具有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教授他们一些很快就会过时的知识和技巧。
3、本节课存在的问题:(1)语言应更精巧,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肯定性评价。(2)教学设计应更多的围绕学生设计安排,更充分调动学生的动脑、动手参与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和展示的机会。在今后教学中在探求教法和学法中将继续努力,日臻完善。
本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