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1

影子银行文献综述

摘要:我国对影子银行在业内人士里还未达成一致意见,所以目前并未有一个明析的定义,但一般都是指那些有着部分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者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金融机构。我国的影子银行与国外的银行有很大区别,并且我国的影子的银行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特征、类型、发展现状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影子银行类型,影子银行特征,发展现状,风险

一、 影子银行的定义及特征

1.国外影子银行定义:

影子银行一词出现在2007年,有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MCCULLY提出的。MCCULLY认为影子银行体系是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由杠杆度较高的非银行机构所组成的金融系统。Pozsar认为官方隐含提升的信用中介,官方间接提升的信用中介以及非官方提升的信用中介。专门从事影子信用中介活动的实体为影子银行。英格兰银行副总裁Paul Tucker在2010年提出影子银行是指“向企业、居民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期限配合和体杠杆率等服务,从而在不同程度上代替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工具、结构、企业、或者市场。”国内影子银行定义: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与成都分行调查统计处联合课题组。2012提出影子银行是 从事金融中介活动,具有与传统银行类似的信用、期限或流动性转换功能,但未收到巴塞尔或等同监管程度的实体与准实体。

2.主要特征

周小川、龚明华、张晓朴、文竹、合肥中支金融稳定处课题组等研究发现,中国影子银行总体呈现机构众多、规模较小、产品结构相对简单、杠杆化水平较低但发展较快的特征,其表现形式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有很大区别。首先是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较小,运作形式也较为简单。如资产证券化尚在试点进程中为全面展开,信用衍生产品交易没有开展,因此产品和工具的复杂程度远比美欧等国低。其次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杠杆率低,我国在杠杆率管理上非常谨慎,如商业银行不得为私募股权基金发放并购贷款。最后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源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不同,主要体现在民间金融、非正规的资产证券化、私募投资等监管灰色地带。2011年8月20日,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在第五届中国影子银行的主要特征。从融资角度来看,中国影子银行大部分表现为信贷融资

和股权股本融资这两类业务范围;从金融工具来看,中国影子银行的资产证券化程度较低,资金来源跟传统商业银行非常相似,并且杠杆率比较低;从业务属性看,中国影子银行是在实体经济背景下对商业银行一部分业务的替代,属于融资型影子银行而非金融交易影子银行。

二、 中国影子银行的类型,发展现状及风险

1.类型

我国的典型的 文维虎、陈荣、邵延进等学者主要基于机构类型角度对影子银行进行划分,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有三大类:一是经银行监管部门批准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这类机构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不阻止吸收公众存款,而依据核准的业务范围,从事特定的金融业务。这类机构主要包括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二是经政府或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准金融机构,这类机构是相关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为支持特定群体或达到特定目标而创设的特有功能机构,主要包括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三是其他融资中介,包括在一定范围办理现金存、贷、汇等金融业务的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民间借贷、第三方支付以及地下钱庄等。

龚明华、张哓朴、文竹、易宪容,合肥中支金融稳定处课题组等认为,中国影子银行的范围不仅包括以上机构,也应该包括各类监管不足或不受监管的业务和产品,如资产证券化业务、银行理财产品等,部分学者还着重对此类业务和产品进行分析。2011年,袁增霆抓哟分析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子银行性质,指出活跃于国外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工具与业务关系,在国内银行理财产品体系中几乎都可以找到简易型版本的对应。如货币性或利弊型产品非常类似于货币市场存款帐户;大量挂钩型产品相当于结构化金融工具;信贷类产品相当于简易型的信贷资产支持票据,其他一些产品则具有私募基金的性质。而且,银行机构与银行同业、信托、证券、基金、保险类机构之间的理财业务合作也已经全面展开。2011年,易宪容和沈联涛也指出,中国的“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已经符合影子银行的部分特征:一方面很难被监管,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大规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后推向市场销售给客户后,其利润是被锁定的,而风险完全被转嫁到了客户手中,进而出现了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

2.发展现状

2011年龚明华、张明华、文竹、将中国影子银行分为五大部分,并分别就每一个类型的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描述。一时资产证券化业务。至2010年6月末,共有11家金融机构发行了17单证券化产品,发行金额667.83亿元,基础资产已从初期的一般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扩大到汽车抵押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二是银行表外业务,该类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信托贷款、受让信贷或票据资产、附加回购或回购选择权的投资、股票质押融资等,三是场外金融衍生品。目前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小,产品单一,风险较高的信贷衍生品尚未推出,主要金融衍生产品是利率衍生品和外汇衍生品。至2010年6月底,利率互换市场名义本金交易总额合计达到4847亿元,主要采用额度授信和保证金作为风险缓释措施。四是私募基金,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民间私募基金,以投资咨询公司、投资顾问公司、工作室等名义,以委托理财方式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服务。其运作完全靠民间的个人信誉维持,属于纯民间行为,具体规模尚未有权威性数据,另一类是阳光型私募基金,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集合理财计划、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五是民间借贷。至2010年6月末,小额贷款公司数额达到1940家,贷款余额1248.9亿元;2010年上半年,典当行业累计发放当金103万笔,典当总额847亿元。

3. 中国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

龚明华、张哓朴、文竹对影子银行各个部分的主要风险隐患分别进行了分析。只产证券化的主要风险有:一是商业银行存在隐性担保,风险不能实质剥离;二是道德风险导致银行贷款审批标准,资本池信贷风险高于表内贷款风险;三是市场参与方少,投资主体多为银行业机构,交叉持有问题突出,导致信贷风险仍然留在银行体系内;四是资产证券化可能借助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等非正式途径进行,缺乏有效监管。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风险有:一时银行的隐性担保和声誉风险。银行在贷款移出表外后依然承担着贷后管理、到期收回等实质上的法律责任和风险;二是资本不足风险。银行通过银信合作将资本移出表外,规避了相应的准备金计提和资本监管要求;三是集中度风险和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违约风险,如信托公司贷款和投资大量投向各级政府基建项目。场外金融衍生品的主要风险有:一是金融机构衍生品人才匮乏,存在衍生品定价风险;二是我国2009年发布的《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品交易主协议》(NFMI主协议),与《破产法》、《公司法》相关规定完全不一致,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三是场外交易透明度低,隐含风险较大。私募基金的风险主要有:一是民间私募基金缺乏明确的法律规

范,没有纳入监管范围,甚至滋生非法集资。近年来非法集资活动频繁发生,一些地区的非法集资案件呈多发、上升趋势;二是由于缺乏法律规范,投资者于投资管理者之间容易产生资金纠纷,当事人利益难以得到保护;三是大量私募基金游离于监管之外加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部分国外对冲基金透过虚构交易、平行贷款、柜台交易、钱庄及间接通过合格境外投资者渠道进入国内市场,容易对我国金融安全和交易秩序带来冲击。民间金融的风险主要有:一时高利贷等民间金融方式造成企业或个人财务负担沉重。加剧了破产风险,甚至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二是民间借贷风险经由银行信贷渠道向整个金融机构传递。此外,一旦银行从业人员违规参与民间金融,也会放大金融风险,扰乱金融秩序;三是互助组织如民间和会、标会、基金会等组织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制约,容易出现利益不清、财务混乱,投资人利益难以保障等状况。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J].中国金融,2009(14)

2.龚明华、张哓朴、文竹.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1(3)

3.文维虎,陈荣.重视影子动向,避免风险隐患显现[J].西南金融,2010(2)

4.邵延进.影子银行资金流向图谱及风险,以河北省为例[J].中国金融。2011

(18)

5.袁增霆.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本质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1(1)

6.周小川.金融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北京大学演讲,2010年12月15号

7.曹勇.对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管理的几点思考[J].银行管理

8.易宪容.“影子银行体系”信贷危机的金融分析[J]江海学刊

影子银行文献综述

摘要:我国对影子银行在业内人士里还未达成一致意见,所以目前并未有一个明析的定义,但一般都是指那些有着部分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者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金融机构。我国的影子银行与国外的银行有很大区别,并且我国的影子的银行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特征、类型、发展现状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影子银行类型,影子银行特征,发展现状,风险

一、 影子银行的定义及特征

1.国外影子银行定义:

影子银行一词出现在2007年,有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MCCULLY提出的。MCCULLY认为影子银行体系是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由杠杆度较高的非银行机构所组成的金融系统。Pozsar认为官方隐含提升的信用中介,官方间接提升的信用中介以及非官方提升的信用中介。专门从事影子信用中介活动的实体为影子银行。英格兰银行副总裁Paul Tucker在2010年提出影子银行是指“向企业、居民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期限配合和体杠杆率等服务,从而在不同程度上代替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工具、结构、企业、或者市场。”国内影子银行定义: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与成都分行调查统计处联合课题组。2012提出影子银行是 从事金融中介活动,具有与传统银行类似的信用、期限或流动性转换功能,但未收到巴塞尔或等同监管程度的实体与准实体。

2.主要特征

周小川、龚明华、张晓朴、文竹、合肥中支金融稳定处课题组等研究发现,中国影子银行总体呈现机构众多、规模较小、产品结构相对简单、杠杆化水平较低但发展较快的特征,其表现形式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有很大区别。首先是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较小,运作形式也较为简单。如资产证券化尚在试点进程中为全面展开,信用衍生产品交易没有开展,因此产品和工具的复杂程度远比美欧等国低。其次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杠杆率低,我国在杠杆率管理上非常谨慎,如商业银行不得为私募股权基金发放并购贷款。最后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源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不同,主要体现在民间金融、非正规的资产证券化、私募投资等监管灰色地带。2011年8月20日,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在第五届中国影子银行的主要特征。从融资角度来看,中国影子银行大部分表现为信贷融资

和股权股本融资这两类业务范围;从金融工具来看,中国影子银行的资产证券化程度较低,资金来源跟传统商业银行非常相似,并且杠杆率比较低;从业务属性看,中国影子银行是在实体经济背景下对商业银行一部分业务的替代,属于融资型影子银行而非金融交易影子银行。

二、 中国影子银行的类型,发展现状及风险

1.类型

我国的典型的 文维虎、陈荣、邵延进等学者主要基于机构类型角度对影子银行进行划分,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有三大类:一是经银行监管部门批准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这类机构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不阻止吸收公众存款,而依据核准的业务范围,从事特定的金融业务。这类机构主要包括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二是经政府或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准金融机构,这类机构是相关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为支持特定群体或达到特定目标而创设的特有功能机构,主要包括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三是其他融资中介,包括在一定范围办理现金存、贷、汇等金融业务的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民间借贷、第三方支付以及地下钱庄等。

龚明华、张哓朴、文竹、易宪容,合肥中支金融稳定处课题组等认为,中国影子银行的范围不仅包括以上机构,也应该包括各类监管不足或不受监管的业务和产品,如资产证券化业务、银行理财产品等,部分学者还着重对此类业务和产品进行分析。2011年,袁增霆抓哟分析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子银行性质,指出活跃于国外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工具与业务关系,在国内银行理财产品体系中几乎都可以找到简易型版本的对应。如货币性或利弊型产品非常类似于货币市场存款帐户;大量挂钩型产品相当于结构化金融工具;信贷类产品相当于简易型的信贷资产支持票据,其他一些产品则具有私募基金的性质。而且,银行机构与银行同业、信托、证券、基金、保险类机构之间的理财业务合作也已经全面展开。2011年,易宪容和沈联涛也指出,中国的“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已经符合影子银行的部分特征:一方面很难被监管,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大规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后推向市场销售给客户后,其利润是被锁定的,而风险完全被转嫁到了客户手中,进而出现了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

2.发展现状

2011年龚明华、张明华、文竹、将中国影子银行分为五大部分,并分别就每一个类型的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描述。一时资产证券化业务。至2010年6月末,共有11家金融机构发行了17单证券化产品,发行金额667.83亿元,基础资产已从初期的一般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扩大到汽车抵押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二是银行表外业务,该类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信托贷款、受让信贷或票据资产、附加回购或回购选择权的投资、股票质押融资等,三是场外金融衍生品。目前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小,产品单一,风险较高的信贷衍生品尚未推出,主要金融衍生产品是利率衍生品和外汇衍生品。至2010年6月底,利率互换市场名义本金交易总额合计达到4847亿元,主要采用额度授信和保证金作为风险缓释措施。四是私募基金,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民间私募基金,以投资咨询公司、投资顾问公司、工作室等名义,以委托理财方式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服务。其运作完全靠民间的个人信誉维持,属于纯民间行为,具体规模尚未有权威性数据,另一类是阳光型私募基金,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集合理财计划、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五是民间借贷。至2010年6月末,小额贷款公司数额达到1940家,贷款余额1248.9亿元;2010年上半年,典当行业累计发放当金103万笔,典当总额847亿元。

3. 中国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

龚明华、张哓朴、文竹对影子银行各个部分的主要风险隐患分别进行了分析。只产证券化的主要风险有:一是商业银行存在隐性担保,风险不能实质剥离;二是道德风险导致银行贷款审批标准,资本池信贷风险高于表内贷款风险;三是市场参与方少,投资主体多为银行业机构,交叉持有问题突出,导致信贷风险仍然留在银行体系内;四是资产证券化可能借助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等非正式途径进行,缺乏有效监管。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风险有:一时银行的隐性担保和声誉风险。银行在贷款移出表外后依然承担着贷后管理、到期收回等实质上的法律责任和风险;二是资本不足风险。银行通过银信合作将资本移出表外,规避了相应的准备金计提和资本监管要求;三是集中度风险和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违约风险,如信托公司贷款和投资大量投向各级政府基建项目。场外金融衍生品的主要风险有:一是金融机构衍生品人才匮乏,存在衍生品定价风险;二是我国2009年发布的《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品交易主协议》(NFMI主协议),与《破产法》、《公司法》相关规定完全不一致,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三是场外交易透明度低,隐含风险较大。私募基金的风险主要有:一是民间私募基金缺乏明确的法律规

范,没有纳入监管范围,甚至滋生非法集资。近年来非法集资活动频繁发生,一些地区的非法集资案件呈多发、上升趋势;二是由于缺乏法律规范,投资者于投资管理者之间容易产生资金纠纷,当事人利益难以得到保护;三是大量私募基金游离于监管之外加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部分国外对冲基金透过虚构交易、平行贷款、柜台交易、钱庄及间接通过合格境外投资者渠道进入国内市场,容易对我国金融安全和交易秩序带来冲击。民间金融的风险主要有:一时高利贷等民间金融方式造成企业或个人财务负担沉重。加剧了破产风险,甚至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二是民间借贷风险经由银行信贷渠道向整个金融机构传递。此外,一旦银行从业人员违规参与民间金融,也会放大金融风险,扰乱金融秩序;三是互助组织如民间和会、标会、基金会等组织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制约,容易出现利益不清、财务混乱,投资人利益难以保障等状况。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J].中国金融,2009(14)

2.龚明华、张哓朴、文竹.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1(3)

3.文维虎,陈荣.重视影子动向,避免风险隐患显现[J].西南金融,2010(2)

4.邵延进.影子银行资金流向图谱及风险,以河北省为例[J].中国金融。2011

(18)

5.袁增霆.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本质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1(1)

6.周小川.金融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北京大学演讲,2010年12月15号

7.曹勇.对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管理的几点思考[J].银行管理

8.易宪容.“影子银行体系”信贷危机的金融分析[J]江海学刊


相关文章

  •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与银行体系稳定
  • 作者:王擎白雪 财经科学 2016年07期 作为金融理论界兴起的新范畴,影子银行在支撑经济发展.推动金融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迈入新常态阶段,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社会资金趋紧的背景下,影子银行能够有效地弥补社会融 ...查看


  •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评估与监管建议
  •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评估与监管建议 李俊霞 刘 军 ∗ 内容提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子银行体系作为引发危机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较成熟的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特点和风险.其次界定了中国影子 ...查看


  • 影子银行的监管与发展
  • 影子银行的监管与发展 产生背景: 2007年初,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爆发,随着这场危机的蔓延,给全球经济和金融机构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其结果是大量的金融机构破产,市场流动性减弱,甚至是枯竭,整个金融市场呈现出动荡的局面,这是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查看


  • 影子银行是怎样"炼"成的
  • 影子银行是怎样"炼"成的 林采宜 吴齐华 报告摘要: 1. 本报告定义的影子银行指的是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所有信用中介机构和业务.换一句话说,由 于国内存在监管不足,各类信用中介组织以及主动进行监管规避与套利的业务活动构成 ...查看


  •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问题研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问题研究 作者:魏永芬 赵桂娟 来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05期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影子银行问题被提上日程,世界各国纷纷加强对影 ...查看


  • "飞单"背后的影子银行问题研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飞单"背后的影子银行问题研究 作者:王丹磊 来源:<企业文化·中旬刊>2015年第02期 影子银行作为一个新事物进入人们的视眼,目前对其概念讨论虽 ...查看


  • 关于影子银行体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影子银行体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作者:王晨 来源:<时代金融>2014年第03期 [摘要]影子银行系统作为现代美国金融体系最具创新性的金融安排机制,成为了推动本次美国次 ...查看


  • 由支付宝看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
  • 由支付宝看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 李 琦 赵鹤仪 齐莎莎 刘 亚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 [摘 要]由于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逐渐崛起,网络经济的发展带给人们更便捷的生活,本文着重分析了支付宝的盈利模式和余 ...查看


  •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影子银行与金融稳定
  • 作者:本·伯南克 中国金融 2012年10期 在危机之后,金融稳定政策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现在通常被认为与货币政策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都是中央银行的职责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已经在单个银行机构的传统微观审慎监管方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