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难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初探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2l世纪最需要什么?是人才,而且是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大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严重滞后,我们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符合社会的需要:高分低能,意识落后,重理论学习,轻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等,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而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普通地方高校毕业生在这个“名牌效应”充斥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下,更是举步唯艰。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目前又处在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期,农业、工业、科研及政府机构等部门纷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许多单位人满为患,超编运转,企业减员增效,事业单位下岗分流,政府部门精简机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扩大,并加快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的步伐,当前的社会形势对普通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普通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从一个家庭问题、学校问题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国家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之间的配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在家庭对于高等教育投资不断增大的同时,社会大众普遍关心高等教育能否有合理的投资回报和投资效益。因而接受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形象和地位,关系到社会大众投资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并进而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而就业指导则是实现教育的投入与效益产出之间的桥梁,是实现教育回报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将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好坏、就业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招生形势和生源质量,从长远来看,也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高等院校的就

业指导工作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尽如人意,不但同发达国家相比相去甚远,就是距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青年学生成才和发展的需要,因而客观认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和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在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上: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开展就业指导的时间基本上限于毕业生“双选”期间,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规定的诠释。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

2.在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上: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大会“灌输”,即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而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同时由于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加之高校就业部门尚未实现从“等米下锅”到“找米下锅”的信息搜集方式的转变,因信息来源分散致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我国大学生占国民总数的比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很严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除此之外,主要如下:

一.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

在以往的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少部分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大部分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总结照成这方面的原因:1.因为学生现在仍在安逸,舒适的校园中生活,对激烈的社会生活没有足够的了解。在经济上仍依赖父母,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每天仍是如中学生活,上课、下课,对就业缺乏了准确的了解和认识。2.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到位。同学们表示,虽然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只是泛泛的讲些大道理,缺少了实际的操作能力。

二.大学生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

三、大学毕业生误区

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据中新网报导造成本科学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

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

1)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

2)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

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3)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针对上述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如下: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初探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2l世纪最需要什么?是人才,而且是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大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严重滞后,我们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符合社会的需要:高分低能,意识落后,重理论学习,轻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等,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而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普通地方高校毕业生在这个“名牌效应”充斥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下,更是举步唯艰。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目前又处在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期,农业、工业、科研及政府机构等部门纷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许多单位人满为患,超编运转,企业减员增效,事业单位下岗分流,政府部门精简机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扩大,并加快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的步伐,当前的社会形势对普通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普通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从一个家庭问题、学校问题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国家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之间的配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在家庭对于高等教育投资不断增大的同时,社会大众普遍关心高等教育能否有合理的投资回报和投资效益。因而接受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形象和地位,关系到社会大众投资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并进而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而就业指导则是实现教育的投入与效益产出之间的桥梁,是实现教育回报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将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好坏、就业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招生形势和生源质量,从长远来看,也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高等院校的就

业指导工作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尽如人意,不但同发达国家相比相去甚远,就是距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青年学生成才和发展的需要,因而客观认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和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在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上: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开展就业指导的时间基本上限于毕业生“双选”期间,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规定的诠释。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

2.在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上: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大会“灌输”,即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而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同时由于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加之高校就业部门尚未实现从“等米下锅”到“找米下锅”的信息搜集方式的转变,因信息来源分散致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我国大学生占国民总数的比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很严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除此之外,主要如下:

一.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

在以往的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少部分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大部分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总结照成这方面的原因:1.因为学生现在仍在安逸,舒适的校园中生活,对激烈的社会生活没有足够的了解。在经济上仍依赖父母,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每天仍是如中学生活,上课、下课,对就业缺乏了准确的了解和认识。2.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到位。同学们表示,虽然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只是泛泛的讲些大道理,缺少了实际的操作能力。

二.大学生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

三、大学毕业生误区

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据中新网报导造成本科学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

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

1)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

2)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

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3)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针对上述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如下: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章

  • 综合报告格式 1
  •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一.研究主题的确立与分析 1.需求分析 根据5W法对课题进行需求分析,首先是外部特征的分析: (1)全面性/专深性:全面地查找介绍大学生就业问题方面的文献. (2)本课题的目的:完成一篇大学生就业问题方面的综述文章. ( ...查看


  • 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分析及对策建议
  • [摘 要]及时获取及有效利用就业信息是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基础.本研究在分析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主要途径及利用状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就业信息传播途径及大学生就业信息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信息有效利用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查看


  •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
  •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专 业 学习中心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2 年 04 月 22 日 学 号 公共事业管理 论 文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加之受当前美国经济低迷.欧债危机的影响,毕业 ...查看


  • 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 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 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情况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 (二)项目实施情况 二.大学生求职结果的统计分析 (一)性别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 (二)地区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 (三)专业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 ...查看


  •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 浅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出的历程分析 09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在此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做了政府工作报告,并强调了09年要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其中着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现目前,我国大 ...查看


  • 关于目前大学生就业观念何方转变调查论文
  • 关于目前大学生 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论文 背景: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难正日益成为社会问题也是中国学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当下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更是就业问题中的重中之重.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查看


  • 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民生根本的大问题
  • 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民生根本的大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我国高校从原有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当今的大众教育,大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是我国高校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 一.我 ...查看


  • 浅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
  • 摘 要: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情感倾向,其包含就业过程中对自我的评价.对社会的认知.对求职层次的定位.以及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就业行为.就业选择的心理定势和心理特征.解决好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于帮助大 ...查看


  • 大学生就业信息渠道与就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 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第10期 大学生就业信息渠道与就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王大成1,张娴初2 (1.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北京100816:2.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查看


  • 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与分析
  • 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与分析 引言 严峻. :"就业"是大学生面对市场进行自我定位,从而自主选择职业的过程.在我国, "婴儿潮"和连续不断的"高学扩招",使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