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门尼德两条路

2013年4月黑河学刊

Apr.2013

总第189期第4期Heihe

Journal

SerialNo.189No.4

巴门尼德的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的探析

⑧李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fJf东济南250100)

【摘要】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是巴门尼德区分出的两条截然不同的追求知识的道路,真理之路通向的是“存在物存在”的光明世界,意见之路通向的是“非存在物存在”的黑暗世界。真理之路的三个标志回答了什么是真理之路,而对意见之路的深入研究和批判,则为人们如何转向真理之路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真理之路;意见之路;探析【中图分类号】

B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13)04—0016—02

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是巴门尼德区分出的两条截然产生出存在物的存在物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于是,这个问不同的追求知识的道路,真理之路通向的是“存在物存在”题就成了一个没有结果追问。

的光明世界,意见之路通向的是“非存在物存在”的黑暗世然后,存在物是完整单一的,即存在物是不可分的、连界。巴门尼德毫不留情地宣布以感官为基础的研究路径是续的、统一的东西。假如说,存在物是可以分割、非连续的一条意见之路,人们在这条路上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话,那么,也就意味着存在物和存在物之间存在着聚合和寻找到万物的本源。我们努力路向应该是使自己进入到光分散的关系,存在物和存在物之间的聚合就是生成.而存明世界之中,因为只有在这里,才有我们的认识对象,我们在物与存在物之间的分散就是灭亡.那么,生灭就存在了,才能够获得真正的真理,而这条道路就是真理之路。

显然这就会导致关于存在的秩序的瓦解。

一、真理之路

最后,存在物是完满不动的,因为存在物被局限在巨在真理之路上,巴门尼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确定大的锁链之中。存在物之间只能是作为一个无缝隙的整体真理的居所.即确定认识对象。在凡人们看来,真理就存在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即存在物是无缺陷的。也就是说存在于我们的感官世界,我们完全可以依靠感官的经验去发现物的各个部分都是一样的,没有大小、高低等等差异性所真理。巴门尼德则认为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我们只有先导致的分布的不均匀,所以也不会引起存在物之间的相互确定“存在物存在”这个基础,才能够去谈论认识真理的可运动。锁链意味着一种必然性,这种必然保证存在不会出能性,不然,认识的道路就有方向性上的错误。所以,“可以现位置移动,巴门尼德认为这种必然其实就是完满无缺的讲述的途径只留下一条:(它)存在;在这条(路)上有很多展现。

标志:存在者不是生成的,也不会消亡;完整,单一,不动,感官可以为我们呈现充斥着意见的黑暗世界,那么,完满。”Iu(残篇8:l-4)

用什么来呈现出真理居所的光明世界呢?巴门尼德选择了巴门尼德所揭示的“存在物存在”可以归结为三点:1.理智,他认为人是具有理智思维的,这种思维可以让我们存在物是不生不灭的;2.存在物是完整单一的;3.存在物是去认识“存在物存在”的光明世界。“思想与思想的目标是完满不动的。这三点标志在巴门尼德这里不仅仪是提出同一的;因为你决不能遇到一个思想是没有它所表达的存来,而且巴门尼德第一次力图在逻辑上为自己的主张进行在物的。”(残篇8:34—35)这一思想的对象就是存在物,它辩护。

既不会消失,又不会改变,而是始终如一地固定在那里。理首先,存在物是不生不灭的。假如说存在物是被生出智思维是人的能力,存在物是人的理智思维的对象,思想来,那么,是什么生出了存在物呢?显然,存在物是不可能就是人的理智思维的思维成果。

从非存在中生出来的,也就说是存在物只能来自于存在二、意见之路

物,如果存在物来自于存在物,我们就可以不断追问,这个

巴门尼德在对“存在物存在”进行论述之后,又转向了

【作者简介】李龙(1991一),男,河南滑县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唯物主义。

・16・

万方数据

凡人们的意见:“按照意见看来,事物就是像这样产生的,现在是像这样存在着,从现在起到将来也会像这样生长,然后消灭。”(残篇19:I一3)这段话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巴门尼德对“意见之路”的总结。那么,如何理解这条意见之路呢?

其实,这段话我们也可以这样来讲:“在泰勒斯看来,万物的本源是水,现在我们所感觉到的一切事物最初都是产生于水,然后逐渐生长,最后死亡,又复归于水。”在泰勒斯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有各种版本的“在XXX看来”,于是,万物的本源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就出现极其大的争议,有的说是水,有的说是不定,有的说是气,有的说是火,还有的说是数。对巴门尼德而言,这些人的看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归根都是意见,都是欺人的虚构。

残篇第一:“要是你的思想远离这种研究途径,不要遵循这条大家所习惯的道路,以你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以及舌头为准绳。”这句话的核心思想就是感觉经验不具备绝对的确定性。按照大家的习惯,人们都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知这个世界,并且把自己的感觉经验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感官所呈现给我的自然界是在不断的变化和生成的;而且,对于同一对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的感觉是不同的,而且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残篇第二:“因为理智不会把存在物从存在物的联系中割裂开来,既不会使存在物的结构分崩瓦解,也不会使它聚集会合。”这句话我们可以从相反的角度来理解,即感觉经验会把存在物从存在物的联系中割裂开来,让存在物分崩瓦解,使它聚集会合。存在物在这里可以作为本源来理解,本源是当时的自然哲学家们所谈论的核心问题,他们的一条原则就是本源自身必然是要分裂的,万事万物由本源而产生,死亡后又复归于本源。而这,恰恰是存在物的不生不灭的特性所不允许的。

残篇第四:“存在物是不存在的,非存在必然存在,这一条路,我告诉你,是什么都学不到的。因为你既不能认识非存在(这确乎是办不到的),也不能把它说出来。”巴门尼德认为凡人们在对本源问题进行追问时,没有真正认识到什么才是真实的存在,即在认识对象什么的问题上是迷茫的。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将万物的生成变化视为真实的存在,但是,生成变化所带来的种种不确定性远远超出了他们对事物生成变化的把握。

我们会看到,意见之路上的凡人们在为本源问题争论

得一塌糊涂时,巴门尼德指出这条道路的认识基础——感

觉——是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的,这种不确定的感觉给

我们提供的真正的认识对象,故而,感觉经验的愈加积累愈是让我们无所适从,即完全对感觉经验的依靠是无法对现象的复杂的生成予以把握的。巴门尼德意识到了这一事实后,转变了认识路向,即不在感官所呈现的世界中去寻

万方数据

找本源,而是重新界定认识对象,转向理智思维。

三、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关系

巴门尼德的努力的路向只有一条,即指明真理之路。真理之路的指明有两层含义:第一层什么是真理之路,第二层我们如何踏上真理之路。真理之路的三个标志已经指明了真理之路,踏上真理之路的第一步就是要使自己远离原来的研究路径,认识蓟意见的本质:“所以你应当经验一切:圆满真理的不可动摇的核心,以及不含任何可靠真理的凡人们的意见。意见虽然不含真理,你仍然要加以体验,因为必须通过全面的彻底的研究,才能制服那种虚幻之见。”(残篇l:28—32)。

巴门尼德认为凡人们在理解和解释世界时,往往会采取两种形式,认为这个世界是在两种形式的相互作用下而不断的生成的,这两种形式之间相互对立,不相为谋,具体的事物就是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形式之间的混合。需要指出的是,人们把这两种形式理解为巴门尼德所指出的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认为意见之路的取向是与真理之路相对应的一种认识路向,但事实上,意见之路从根本上而言是不存在的,它不可能与真理之路在同一层次或同一意义上来使用,认为意见之路存在,并予之真理之路的同等意义只能是将意见之路上升之存在的层次,而绝对是不可取的,是错误的所在。所以,就巴门尼德而言,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对立,即不存在存在与非存在的对立,有的只是存在,非存在不能放置于与存在等同的意义上,这样只会导致存在沦为非存在。

那么,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关系,在我们看来,就是只有真理之路存在,意见之路是不存在的,但是凡人们总是受制于自己的感官所呈现的那个不断生成的世界,认为世界就是在对立之中不断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而在这种理解中,人们无法寻求到永恒确定性的真理。巴门尼德指出了一条真理之路,这条真理之路确定了人们认识的对象,并且人们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智思维去认识存在,从而去把握这个世界。△

注:本文汉译的残篇主要参照大卫・盖洛普的《巴门尼德著作残篇》以及北大版的《古希腊罗马哲学》。

【参考文献】

【1】【力Ⅱ】大卫・盖洛普.巴门尼德著作残篇【M】.南宁: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2011.

【2刊E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希腊哲学史(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f4]Kirk,G.S.ThePresocratic

Philosophers(《苏格拉底以前的

哲学家》),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83.Cambridge.

口编辑/齐伟

・17・

2013年4月黑河学刊

Apr.2013

总第189期第4期Heihe

Journal

SerialNo.189No.4

巴门尼德的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的探析

⑧李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fJf东济南250100)

【摘要】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是巴门尼德区分出的两条截然不同的追求知识的道路,真理之路通向的是“存在物存在”的光明世界,意见之路通向的是“非存在物存在”的黑暗世界。真理之路的三个标志回答了什么是真理之路,而对意见之路的深入研究和批判,则为人们如何转向真理之路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真理之路;意见之路;探析【中图分类号】

B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13)04—0016—02

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是巴门尼德区分出的两条截然产生出存在物的存在物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于是,这个问不同的追求知识的道路,真理之路通向的是“存在物存在”题就成了一个没有结果追问。

的光明世界,意见之路通向的是“非存在物存在”的黑暗世然后,存在物是完整单一的,即存在物是不可分的、连界。巴门尼德毫不留情地宣布以感官为基础的研究路径是续的、统一的东西。假如说,存在物是可以分割、非连续的一条意见之路,人们在这条路上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话,那么,也就意味着存在物和存在物之间存在着聚合和寻找到万物的本源。我们努力路向应该是使自己进入到光分散的关系,存在物和存在物之间的聚合就是生成.而存明世界之中,因为只有在这里,才有我们的认识对象,我们在物与存在物之间的分散就是灭亡.那么,生灭就存在了,才能够获得真正的真理,而这条道路就是真理之路。

显然这就会导致关于存在的秩序的瓦解。

一、真理之路

最后,存在物是完满不动的,因为存在物被局限在巨在真理之路上,巴门尼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确定大的锁链之中。存在物之间只能是作为一个无缝隙的整体真理的居所.即确定认识对象。在凡人们看来,真理就存在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即存在物是无缺陷的。也就是说存在于我们的感官世界,我们完全可以依靠感官的经验去发现物的各个部分都是一样的,没有大小、高低等等差异性所真理。巴门尼德则认为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我们只有先导致的分布的不均匀,所以也不会引起存在物之间的相互确定“存在物存在”这个基础,才能够去谈论认识真理的可运动。锁链意味着一种必然性,这种必然保证存在不会出能性,不然,认识的道路就有方向性上的错误。所以,“可以现位置移动,巴门尼德认为这种必然其实就是完满无缺的讲述的途径只留下一条:(它)存在;在这条(路)上有很多展现。

标志:存在者不是生成的,也不会消亡;完整,单一,不动,感官可以为我们呈现充斥着意见的黑暗世界,那么,完满。”Iu(残篇8:l-4)

用什么来呈现出真理居所的光明世界呢?巴门尼德选择了巴门尼德所揭示的“存在物存在”可以归结为三点:1.理智,他认为人是具有理智思维的,这种思维可以让我们存在物是不生不灭的;2.存在物是完整单一的;3.存在物是去认识“存在物存在”的光明世界。“思想与思想的目标是完满不动的。这三点标志在巴门尼德这里不仅仪是提出同一的;因为你决不能遇到一个思想是没有它所表达的存来,而且巴门尼德第一次力图在逻辑上为自己的主张进行在物的。”(残篇8:34—35)这一思想的对象就是存在物,它辩护。

既不会消失,又不会改变,而是始终如一地固定在那里。理首先,存在物是不生不灭的。假如说存在物是被生出智思维是人的能力,存在物是人的理智思维的对象,思想来,那么,是什么生出了存在物呢?显然,存在物是不可能就是人的理智思维的思维成果。

从非存在中生出来的,也就说是存在物只能来自于存在二、意见之路

物,如果存在物来自于存在物,我们就可以不断追问,这个

巴门尼德在对“存在物存在”进行论述之后,又转向了

【作者简介】李龙(1991一),男,河南滑县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唯物主义。

・16・

万方数据

凡人们的意见:“按照意见看来,事物就是像这样产生的,现在是像这样存在着,从现在起到将来也会像这样生长,然后消灭。”(残篇19:I一3)这段话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巴门尼德对“意见之路”的总结。那么,如何理解这条意见之路呢?

其实,这段话我们也可以这样来讲:“在泰勒斯看来,万物的本源是水,现在我们所感觉到的一切事物最初都是产生于水,然后逐渐生长,最后死亡,又复归于水。”在泰勒斯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有各种版本的“在XXX看来”,于是,万物的本源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就出现极其大的争议,有的说是水,有的说是不定,有的说是气,有的说是火,还有的说是数。对巴门尼德而言,这些人的看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归根都是意见,都是欺人的虚构。

残篇第一:“要是你的思想远离这种研究途径,不要遵循这条大家所习惯的道路,以你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以及舌头为准绳。”这句话的核心思想就是感觉经验不具备绝对的确定性。按照大家的习惯,人们都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知这个世界,并且把自己的感觉经验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感官所呈现给我的自然界是在不断的变化和生成的;而且,对于同一对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的感觉是不同的,而且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残篇第二:“因为理智不会把存在物从存在物的联系中割裂开来,既不会使存在物的结构分崩瓦解,也不会使它聚集会合。”这句话我们可以从相反的角度来理解,即感觉经验会把存在物从存在物的联系中割裂开来,让存在物分崩瓦解,使它聚集会合。存在物在这里可以作为本源来理解,本源是当时的自然哲学家们所谈论的核心问题,他们的一条原则就是本源自身必然是要分裂的,万事万物由本源而产生,死亡后又复归于本源。而这,恰恰是存在物的不生不灭的特性所不允许的。

残篇第四:“存在物是不存在的,非存在必然存在,这一条路,我告诉你,是什么都学不到的。因为你既不能认识非存在(这确乎是办不到的),也不能把它说出来。”巴门尼德认为凡人们在对本源问题进行追问时,没有真正认识到什么才是真实的存在,即在认识对象什么的问题上是迷茫的。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将万物的生成变化视为真实的存在,但是,生成变化所带来的种种不确定性远远超出了他们对事物生成变化的把握。

我们会看到,意见之路上的凡人们在为本源问题争论

得一塌糊涂时,巴门尼德指出这条道路的认识基础——感

觉——是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的,这种不确定的感觉给

我们提供的真正的认识对象,故而,感觉经验的愈加积累愈是让我们无所适从,即完全对感觉经验的依靠是无法对现象的复杂的生成予以把握的。巴门尼德意识到了这一事实后,转变了认识路向,即不在感官所呈现的世界中去寻

万方数据

找本源,而是重新界定认识对象,转向理智思维。

三、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关系

巴门尼德的努力的路向只有一条,即指明真理之路。真理之路的指明有两层含义:第一层什么是真理之路,第二层我们如何踏上真理之路。真理之路的三个标志已经指明了真理之路,踏上真理之路的第一步就是要使自己远离原来的研究路径,认识蓟意见的本质:“所以你应当经验一切:圆满真理的不可动摇的核心,以及不含任何可靠真理的凡人们的意见。意见虽然不含真理,你仍然要加以体验,因为必须通过全面的彻底的研究,才能制服那种虚幻之见。”(残篇l:28—32)。

巴门尼德认为凡人们在理解和解释世界时,往往会采取两种形式,认为这个世界是在两种形式的相互作用下而不断的生成的,这两种形式之间相互对立,不相为谋,具体的事物就是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形式之间的混合。需要指出的是,人们把这两种形式理解为巴门尼德所指出的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认为意见之路的取向是与真理之路相对应的一种认识路向,但事实上,意见之路从根本上而言是不存在的,它不可能与真理之路在同一层次或同一意义上来使用,认为意见之路存在,并予之真理之路的同等意义只能是将意见之路上升之存在的层次,而绝对是不可取的,是错误的所在。所以,就巴门尼德而言,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对立,即不存在存在与非存在的对立,有的只是存在,非存在不能放置于与存在等同的意义上,这样只会导致存在沦为非存在。

那么,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关系,在我们看来,就是只有真理之路存在,意见之路是不存在的,但是凡人们总是受制于自己的感官所呈现的那个不断生成的世界,认为世界就是在对立之中不断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而在这种理解中,人们无法寻求到永恒确定性的真理。巴门尼德指出了一条真理之路,这条真理之路确定了人们认识的对象,并且人们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智思维去认识存在,从而去把握这个世界。△

注:本文汉译的残篇主要参照大卫・盖洛普的《巴门尼德著作残篇》以及北大版的《古希腊罗马哲学》。

【参考文献】

【1】【力Ⅱ】大卫・盖洛普.巴门尼德著作残篇【M】.南宁: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2011.

【2刊E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希腊哲学史(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f4]Kirk,G.S.ThePresocratic

Philosophers(《苏格拉底以前的

哲学家》),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83.Cambridge.

口编辑/齐伟

・17・


相关文章

  • 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典藏系列
  • 尼德兰一词来源于荷兰文Nederlanden, 意为"低地".中世纪末期,作为一个地区概念,它并不仅指今荷兰,还包括今比利时.卢森堡一带.尼德兰美术,在美术史上通常被用来指从15世纪初到16世纪60年代尼德兰革命初期之间 ...查看


  • 所有的男人都是骗子,所有的女人都爱虚荣
  • 凡伦黛她是巴黎大学的在校女大学生,为了考取教师资格这5年来,她废寝忘食,穿梭在巴黎的各个角落,专门做教小学生,教夜大,讲课,改试卷的兼职.几乎没时间睡个好觉,更不用说去谈一场随心所欲的恋爱.她很忙,忙的没时间约会,她一天的时间几乎都在兼职和 ...查看


  • 从巴门尼德_智者到苏格拉底_浅析苏格拉底_认识你自己_的哲学蕴涵_刘怀欣
  • 2006年第5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 o . 5, 2006 JO U RNA L O F M UDA N JIA NG CO L LEGE OF ED UCA T IO N T o ta l No . 99(总第99期) 从巴门尼德. ...查看


  • [海底两万里]阅读试题及答案
  • <海底两万里>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儒勒·凡尔纳是( 法国 )科幻小说作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 "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 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二 ...查看


  • 学术界关于世界近代史起止时间的争论
  • 学术界关于世界近代史起止时间的争论 文一庸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问题,目前史学界共存在着四种不同的看法.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这是传统的观点,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一段论述,马克思在<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一文中指出:" ...查看


  • 大航海时代的真实历史
  • 一," 教皇子午线" 与早期殖民掠夺 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积极向外扩张,最早走上了殖民征服之路.殖民活动一开始,两国就为争夺殖民范围发生了纠纷.两国之间的纠纷最终由罗马教皇来出面调解.当 ...查看


  • 欧洲文艺复兴美术赏析
  • 欧洲文艺复兴美术赏析 学院:建筑学院 班级:艺设08-2 学号:[1**********]5 姓名:张婧 文艺复兴美术 欧洲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的美 术.首先在意大利发生并达到盛期,以后传播到尼德兰.法国.德国.英国.西 ...查看


  • 做交易要看什么书好(五)
  • 2017-05-09 阿雄 贝加尔湖的深蓝 18.[投机生涯]作者:维多可.尼德赫夫书中尼德霍夫提供了一种思索的方式而不是一个交易系统.他的思想影响了许多市场天才,门罗.特罗特(一位有名的基金经理,曾将数千美元的帐户炒成一亿五千万美元)把尼 ...查看


  • 资产阶级革命
  • 一.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在思想上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制度,专制制度及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从而在世界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背景 1.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