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卷第4期2004年12月
唐山学院学报
Journal
ofTangshanCollege
V01.17NO.4
Dec.2004
烛光灯影话义山
——李商隐诗中灯烛意象赏析
李金宇
(扬州职业大学,江苏扬州225002)
摘要:灯烛意象在李义山诗中多次出现,它正体现了诗人特定的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灯烛是诗人现实世界里苦痛怅惘的象征,是诗人虚幻世界里希望光明的象征,更是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象征。
关键词:李商隐;意象;象征;现实世界;虚幻世界中图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49X(2004)04—0040一02
CommentofYishaninLightofCandleLight
——ImageEnjoyment
ofLampsandCandlesinLishangyinPoem
L|Jin—yu
(YangzhouVocationalCollege,Yangzhou225002,China)
Abstract:LampandcandleimagesappearmanytimesinLIYi—shan’Spoems,reflectingthepoet’Sspecificpsychology,emotionsandaestheticmode.Lampsandcandles
are
thesymbolofthepoet’S
painsandsolicitudeintherealworld,thesymbolofhopeforbrightfutureintheunrealworldand,evenmore,thesymbolofthepoet’Sabundantandcomplicatedinnerworld.Key
Words:LIShang-yin;image;symbol;real
world;unrealworld
“情感是人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要将内在的情感传达于他人,光靠单纯的情感概念表达是不够的,必须以具体的物释解抽象的情。,,【1]这物,在诗中就是意象。吴战垒在《中国诗学》中也说:“诗歌对情感体验的抒发不像小说那样铺张扬厉,而主要诉之于概括性的意象。”[2]寄寓于象,以象尽意,从意象入手,这成了解诗、读诗、体味诗境的开始。
灯烛意象在晚唐诗人李义山笔下频频出现。李诗总约570余首,其中涉及灯烛的诗就有52首之多。“当某一意象被诗人反复选取,它正体现了诗人的特定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3]这些若断若续的烛光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幽眇、朦胧的如雾里繁花的氛围,它使我们有可能隐隐触摸到诗人那伤感、无绪的心境。
老’,大阔佬作诗‘嗟穷’,好端端过着闲适El子的人作诗‘伤春’、‘悲秋’。”C43而李义山却与之完全不同,他的痛苦是真实的,他的愁苦是切肤的。他在政治舞台、情感世界里都是实实在在的失败者。政治上,牛李党争。他不幸成了牺牲品;感情上,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亡故。就是12年中,义山也多鸿爪雪泥,游幕南北,更多是离愁别恨,驿路伤怀。还有他那许多的相思、苦恋诗所表现出的隐秘情感世界,更可看到他对爱情的希望、失望以至绝望的心情。“像李商隐这样的诗人处境恶劣,心事箝口难言,又有‘几欲是吞声’的隐痛,于是在潜心摹写自己心象的同时,又须着意将其客观化……将本难直接表现的心象,渗透或依托于物象之中。”Is]所以,灯烛这一形象在李诗中便有了很强的自喻色彩。
1灯烛是诗人现实世界里苦痛怅惘的象征
在文学史上有这么个现象,许多生活富足、官运亨通的诗人,却偏偏好作“愁苦”语。“于是长期存在一个情况:诗人企图不出代价或希望减价而能写出好诗,小伙子作诗‘叹
1.1残缺的灯烛——命运之苦的象征
命运的坎坷与无助,成了义山飘泊一生的写照,在沉浮不定中,心灵会无时不被孤单与寂寞所包围、所侵袭。
滞雨长安夜,残灯,如何不独客愁?(《滞雨》)
收稿日期:2004—02—23
作者简介:李金宇(1973一),男,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万方数据
第4期李金宇:烛光灯影话义山
・41・
为雨所困,羁留长安而独对残灯客愁。残灯使“孤寂之情如在目前,宦游失意之感自寓言外蚍“。
觉来正是平阶雨,独背寒灯枕手眠。(《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梦后作》)
“独背寒灯”一词正写出其当时诗人由秘书省意外调补弘农尉,独遭斥外的闲冷寂寞,怅然失望。
勇多侵露去,恨有碍灯还。(《朱槿花》)
因槿花朝开暮落,凌晨侵露往看,日暮怅然对灯而还。灯寓指了黑暗的到来,而花在黄昏之时,夜到来之前的倏然零落,实写了命运于已的不可把握。“冯云:‘在岭南作,身世之感凄然……义山此时自有所不惬意耳。”[73
灯烛“以朦胧暗碧的色泽濡染了诗人的飘泊感,,[“。灯烛自身消亡与营造光明之间的悖论恰恰暗示了人生的残缺与不平。是义山选择了灯烛,还是灯烛投合了义山,这在义山的诗中已不可分辨了,灯烛作为其心里挥之不去的情结,已成了生命信息传递与物化的外向符号。以烛为物,写烛中景,传烛中情,它正是诗人于无意有意中泄露的心声。烛光的朦胧、迷离、缥缈,正预示了生命的某种神秘和不可捉摸,某种缺憾与怅惘。而这种景致,又最易于拍合某种心境,那样一种特定人生境遇中的失落感。
1.2流泪的灯烛——相思之苦的象征
前文已说,义山的爱情诗多是表达一种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而灯烛在李诗中常常是此种感情的凝结物、背景物。
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右冬》)急弦肠对断,剪蜡泪争流。(《拟意》)蜡花长递泪,筝柱镇移心。(《独居有怀》)
那份低回、郁结的情绪,在艨胧瑰艳的烛光下,真正达到了心物合一。烛是属于梦境的,是恍惚的;而爱与相思也是如梦如幻,这二者之间所传递出的微妙之处是如此相似。“烛泪”则更是相思诗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象征语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一句,几百年来,引得无数有情人竞相“折腰”。这烛,这烛泪,所表达的那份对爱艰深的执着,那份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给世人以永恒的感动力,并具有了壮烈的、超乎文学精神的悲剧意蕴。
当然,李诗所表现出的痛苦体验,有时很难分清是政治的情结,还是爱情的悲哀。“此声肠断非今日,香她灯光奈尔何”(《闻歌》)。“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他所感受的痛苦是人生根本性的痛苦。当烛光灯影里融合、渗透某种人生体验时,这情、这景,就带有了很大的概括性、弥漫性,而一旦读者有眼光穿透这些感性生命的层累符号,就不难获得某种更深切的体味。.
L3
灯雨相连——灰色心理的象征
义山的灯烛常和雨相连,雨和烛正有许多相辅相合之
处。“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微雨》);“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两不知”(《春雨》)。雨是人愁绪的延伸,烛是人愁思的凝结。雨是冷的,灯是暖的,在凄凉的无边冷色中,灯烛是隐隐绰绰的一点暖色,这一点暖色或许正是一线希望,也可能正是这一点暖色,才更让诗人觉得了身外世界的凄冷与悲伤,引出无数的嗟叹来。
万
方数据义山把它们联结在一起,使本来象征喜庆的灯烛在雨里变得“黯淡”下去。这不一定是真实场景的写照,但却是失望忧郁心理的真实表现。昏暗的灯光抒发着诗人人生失意彷徨的落寞情感,代表了诗人无奈渺茫的灰色心态。
2灯烛是诗人虚幻世界里希望光明的象征
葛兆光在《晚唐风韵》中曾写到:“李商隐心中的那种浪漫情调与自卑压抑使他的诗郁结了感情的缠绵结绕;他那种悱恻于情的性格又使他的诗偏于沉郁曲折;那种自感不容于世的心理更使他的诗常常指向虚幻的想象世界。”[91由于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受阻,常常会有压抑紧张的感受。然而,人的生命本性又都是向往自由、宽松的,这就必然要透破逼仄、迫隘的现实,去撑开精神自我的世界,去开启一扇舒展苦闷的小窗。营造一个虚幻的世界正可以让诗人在其中自由地呓语,自由地抒怀,而灯烛意象作为独特的象征物自然贯穿于其间。
2.1记忆的灯烛——逝去美景的象征
“天上三旗过,人间烛戡销”(《明日》);“良宵一寸焰,回首是重帏”(《如有》);“翠袖自随回雪转,烛房寻类外庭空”(《和友人戏赠二首・其一》)。李诗对灯烛——象征美好场景的追忆,使我们产生一个疑问,难道义山过去的生活真美好得值得他流连忘返吗?这不是和前文所述相矛盾吗?针对这一现象,实可先引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的话加以解释:“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一件本来惹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远一点看,往往可以成为很美的意象……好比经过一些年代的老酒,已失去它原来的辣性,只留下纯淡的滋味。”no]以上从美学角度看,是距离产生了美;另一方面,从精神分析理论来说,对一个深受现实的压抑和对潜在自由渴望的个体,对往事的回忆实是一种解放的手段。“如果把记忆这种重要的认识方式作为精神分析的核心,它就远不止是一种治疗手段,记忆所以具有治疗作用,是因为它具有真理价值。而它所以具有真理价值,又是因为它有一种保存希望和潜能的特殊功能。”[113
选择灯烛作为记忆场景的替代物,是因为“灯是光的凝聚,烛是火的再生,,[1纠。灯烛象征美景良宵是诗人意识里无意为之的“定势”——预示了灯红酒绿,预示了觥筹交错,预示了笑语喧哗。一切的欢乐都是在灯烛的映照下上演的。“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无题》);“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无题》)。同时,灯烛又是消逝之物,其最终是光亮殆尽,只剩下几缕青烟,袅袅于空。所以,以灯烛象征记忆,象征已逝的美景,是再恰当不过的。“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无题》);“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银河吹笙》)。当义山的灯烛活在记忆的迫思里、怀想里,它的美学价值和哲学意义就不畜而喻了。
2.2
遥想的灯烛——渴望团圆的象征
回首追思故然使人感到温暖,但它到底是过去的光景;
而遥想未来,或许才更让诗人充满幸福感、温(下转第49页)
第4期王富强,徐静珍:稳健原则及其在我国会计实践中的应用
・49・
的可靠、相关的质量要求。过分提取准备,故意压低资产或故职能,任何会计原则都必须在维护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加以意抬高负债或费用,并不符合稳健原则的精神实质。新的《企贯彻和运用。稳健原则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它同其他会计原则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的冲突不可避免,当这一冲突发生时,如何选择优先适用的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会计原则?应当根据不确定性的高低情况而定,在不确定性计提秘密准备”。事实上,众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较低的情况下,稳健原则的地位相对较低,可以更多地考虑前许多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有着强烈的操纵利润的动机,管其他会计原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反之,在理当局屈从予利益激励的目标,总是乐于搞“盈余管理”。其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稳健原则的地位相对较高,可优先操纵盈利的手段主要是对应计制会计的局限性的过分利用。考虑适用稳健原则。
比如,肆意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蓄意多提、少提或不提资产减值准备,硬性平滑收益等。而这其中有许多是同稳健原则参考文献:
的不当使用密不可分的。
[1]
罗先和,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I-M].大连:东北财经大克服稳健原则的局限性,首先需要注重会计人员素质的学出版社,2001.47.培养。因为适度稳健原则的精神实质和制约因素需要会计人[23
品慧,王绍军,王宝平.稳健原则在具体会计准则中的员去领会与把握,离不开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开展以人为运用l-J3.林业财务与会计,2003,(3):156.
本、诚信至上的素质教育,强化行业自律,构筑一套规范化的(责任编校:李聪明)
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势在必行。其次,合理安排会计原则应用的优先次序。客观真实的反映经济业务的事实是会计的基本
(上接第41页)馨感。就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诗人追思过感,再没有了相思的无望和事业无成的失落,再没有了欲泪去的目的,实际也是为了憧憬和勾殛未来。此时,灯烛意象更无言的心酸和欲罢不能的生存状态。或许,在我们忙碌之余,多是以原始的象征出现的,寓示着光明、热情,具有火炬般的在我们杯酒交错之后,在我们走出黑暗里辉煌如白日的茶指引作用。傅道彬在《晚唐钟声》中写道:“从原型批评角度出楼,这一份感受,更甚。此刻,在冥冥的虚空里,义山似乎和我发,灯花的喜庆意义正源于人类千百年来对光与火的礼拜祭们贴得更近了。
祀,源于无数次高擎火把的长歌漫舞,灯与烛也成为中国诗人心中的希望之火。”[133
参考文献:
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正月崇让宅》)[1]吴晓.意向符号与情感空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一个人在灯光下,闻着亡妻所遗香气,就仿佛妻子犹在,出版社,1990.
并与之共语,渴望相聚、相合之情跃然纸上。
[23吴战垒.中国诗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悠扬归梦惟灯见,漫落生涯独酒知。(《七月二十九日崇
[3]许瑶.诗的情感与形式l-M3.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让宅宴作》)
1983.
“这句诗,使人仿佛看到一盏孤灯伴着诗人朦胧入梦的[4]钱锺书.七缀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景象。幽微的灯光,好像在向人诉说诗人梦中与妻子相会的[53
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组.李商隐诗选・情景。”
序I-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6]叶葱奇.李商隐诗集疏注I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盼望归后共剪烛,实是盼望他日与妻子早日团聚。烛成1985.
了两人相依相偎的见证,成了幸福的道具,是诗人满心期待[73胡晓明.万川之月[M].jB京:三联书店,1992.
的温暖家园。
[8]葛兆光,戴燕.晚唐风韵[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越是阻隔,诗人渴望会合的感情越强烈,越是在现实中中华书局(香港),1991.
独饮寂寞,诗人对欢聚团圆的渴望越是梦绕千回。烛便成了I-9]朱光潜全集(第2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诗人心中一盏不灭的“明灯”,照耀着诗人寂寞的心灵,驱使1987.
他在一次次的沉郁里抬起眼,满怀希冀地前行。
[103(美)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黄勇,薛民
借着灯烛,使我们走进了义山,走进了他的诗和内心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界。钱穆在《湖上闲思录》里写到:“重情感的人生则必然会有[11]傅道彬.晚唐钟声I-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失败……重情感的人生则必然有苦痛。”用这句话来概括诗[123唐诗鉴赏辞典I-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人一生,大约不会错吧。
[13]钱穆.湖上闲思录[M].北京:三联书店,2000.
在今日,夜变得明亮了,烛似乎已从我们的视线里隐去,(责任编校:白丽娟)
但是否我们再没有了那份不可捉摸、不可指归的寂寞和伤
万
方数据
烛光灯影话义山--李商隐诗中灯烛意象赏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李金宇
扬州职业大学,江苏,扬州,225002唐山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NGSHAN COLLEGE2004,17(4)2次
参考文献(13条)
1.吴晓 意向符号与情感空间 19902.吴战垒 中国诗学 19913.许瑶 诗的情感与形式 19834.钱锺书 七缀集 1985
5.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组 李商隐诗选·序 19786.叶葱奇 李商隐诗集疏注 19857.胡晓明 万川之月 19928.葛兆光.戴燕 晚唐风韵 19919.朱光潜 朱光潜全集 1987
10.赫伯特·马尔库塞.黄勇.薛民 爱欲与文明 198711.傅道彬 晚唐钟声 199612.唐诗鉴赏辞典 198313.钱穆 湖上闲思录 2000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何世剑.HE Shi-jian 李商隐诗歌中灯烛意象的文化意蕴——兼论唐前灯烛意象的渊源流变 -开封大学学报2009,23(1)
灯烛意象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经典意象之一.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其诗歌中用到灯意象34次、烛意象22次,就这方面来说,在唐代诗家中仅次于白居易.灯烛意象对李商隐影响深刻,而唐代的经济基础、政治气候、文化氛围也影响到了李诗对灯烛意象的运用.李商隐扩大了灯烛意象的表现力、内蕴力,创造出具有多方面文化意蕴的经典灯烛意象.
2.期刊论文 柯镇昌.KE Zhen chang 析李商隐诗歌中的
3.学位论文 刘荣芳 意象的兴盛与诗的涅槃——李商隐诗歌意象论 2006
意象是构成诗歌世界的基本材料,是审美者心意与物象的统一。意象不是客观的存在,也不是对客观存在的物象的模仿,而是审美者的心灵创造,是审美者的情感、心意的物象化,形象化。意象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具有审美本体的意义,它就是美,就是文艺作品的意蕴美。基于“意象”范畴的这种特殊性与重要性,本文拟从意象入手,分析李商隐诗歌的意象特征以及李商隐诗歌对诗意象的发展,进而展示这种发展对唐诗的贡献和影响。并分析其诗歌意象中所蕴藏的词意象的特征,从意象的角度说明李商隐诗歌在诗向词的过渡中所起到的重要的推动作用。除引言外,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是李商隐诗歌的简单意象,从语词的层面分析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用词习惯及其基本特征。把李商隐常用词汇分为神话传说、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三类,通过分别考察三个类别的基本词汇,认为李商隐诗歌的简单意象具有两个特征,即诗人用以形成意象的物象本身具有哀冷、通透的特质,同时,构成简单意象的词汇多是诗人反复琢磨、刻意修饰的词语。
第二章是李商隐诗歌意象的动态化。主要分析了李商隐诗歌意象的几种组合方式,即跳跃剪接式、重复叠加式、相反相成式、统领辐射式。并由此展现出李商隐意象组合的成就:在气势衰微的年代,回避了晚唐诗歌气衰格卑的缺陷,以纯熟的意象雕琢、排列、组合来让诗歌虚灵活泼,气韵生动。 第三章是李商隐对意象深层意义的开拓。除了在意象选词上的谨慎和意象组合上的巧思,李商隐还大力开拓意象的深层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意象隐喻意义的开拓,一是对美的至高追求。李商隐正是通过对意象深层意义的开拓,进一步加强了其诗歌深婉精丽、富于朦胧象征色彩的风格。
第四章总结李商隐诗歌意象对诗歌发展的影响。李商隐诗歌以意象为据点,在晚唐的末世开创了“沉博绝丽”的新诗风,直接影响了韩偓、唐彦谦、吴融等一批晚唐诗人,更成为“西昆体”诗人效法的鼻祖,在宋初文坛风光一时。此外,由于李商隐诗歌意象功能的扩大化,其诗意象往往包含着词意象的特征,在诗境向词境的过渡中,李商隐诗歌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李商隐在诗歌意象上的用心,导致了“意象”的高度繁荣,让李商隐诗歌取得极大成就,为唐诗创造了最后一次辉煌。然而正是这种意象的繁荣背离了诗歌质实、简洁的本质,导致诗境的无以为继,最终涅槃为词。
4.期刊论文 张萧绎.ZHANG Xiao-yi 李商隐诗中柳意象分析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6)
在李商隐诗歌中,柳树作为一种重要的诗歌意象频频出现,且包含的情感内涵各有不同.李商隐笔下的柳意象按其生长的生态顺序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新柳、繁柳和衰柳.按三种情况分析李商隐的诗歌,以具体分析柳意象在不同状态下所表达的诗人的主要思想情感.
5.期刊论文 胡俊生 李商隐诗中的视觉意象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18(2)
李商隐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视觉意象的缤纷异呈,隐喻性话语的频繁应用.对李商隐诗歌的解读如果停留在传统的那种历史或传统式的考据的途径,往往不仅隔鞋瘙痒,而且诗韵尽失.而以其视觉意象为突破口,借鉴结构主义的形式分析方法,才是开掘李商隐诗歌艺术境界的一扇大门.
6.期刊论文 陈静.华小虎 浅析李商隐诗的意象美 -文教资料2009(33)
李商隐与杜牧齐名,时称
7.期刊论文 刘小兵.LIU Xiao-bing 待得孤月上,如与佳人来——李商隐诗歌的月亮意象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5)
李商隐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极为动人,她见证了诗人凄美的爱情和坎坷的一生.义山诗的月亮意象能够独具魅力,其原因在于诗人不同凡俗的体悟与见解、意象组合的动人魅力和独特细腻的笔法与奇幻色彩.透过这一意象,我们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义山诗歌的魅力所在.
8.期刊论文 张慧全.王艳玲 得意失意的仕情之花——李商隐诗歌中的牡丹意象 -山东文学(下半月)2007(7)
李商隐对花意象的凝铸,既有对传统的继承,更表现出鲜明的独创性.在继承与创新中,他凭着驱遣意象、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将诗中反复出现的某些花凝塑成具有生命隐喻意义的意象.牡丹在李商隐诗中只出现5次,次数虽少,却极具个性.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对登第后仕途前景的春风得意的美好想象和仕途多舛、漂泊沦落的悲凉心境.
9.期刊论文 禹琳 李商隐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4)
作为晚唐极具代表性的诗人,李商隐善于将外在的物象融入到自己的心灵世界里,在其作品中创造一种朦胧缥缈的意境,开创了凄美浑融、瑰丽沉绝的诗歌风貌,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觉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时世之怨,并赋予诸多意象特定的人生哲理和时空感悟,而
10.期刊论文 孟强.MENG Qiang 李商隐与孟浩然诗歌意象之比较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
李商隐和孟浩然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作品风格也多有不同,但他们对诗歌艺术的追求是一致的.李商隐的爱情诗和孟浩然的山水诗,都选用了较多的残缺意象和空白意象,给人想像的空间,以达到一种言外之意、蕴外之致的艺术效果,反映了他们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和对美好精神世界的追求.
引证文献(2条)
1.余菲 李商隐诗歌中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tsgdzkxxxb200404014.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第17卷第4期2004年12月
唐山学院学报
Journal
ofTangshanCollege
V01.17NO.4
Dec.2004
烛光灯影话义山
——李商隐诗中灯烛意象赏析
李金宇
(扬州职业大学,江苏扬州225002)
摘要:灯烛意象在李义山诗中多次出现,它正体现了诗人特定的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灯烛是诗人现实世界里苦痛怅惘的象征,是诗人虚幻世界里希望光明的象征,更是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象征。
关键词:李商隐;意象;象征;现实世界;虚幻世界中图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49X(2004)04—0040一02
CommentofYishaninLightofCandleLight
——ImageEnjoyment
ofLampsandCandlesinLishangyinPoem
L|Jin—yu
(YangzhouVocationalCollege,Yangzhou225002,China)
Abstract:LampandcandleimagesappearmanytimesinLIYi—shan’Spoems,reflectingthepoet’Sspecificpsychology,emotionsandaestheticmode.Lampsandcandles
are
thesymbolofthepoet’S
painsandsolicitudeintherealworld,thesymbolofhopeforbrightfutureintheunrealworldand,evenmore,thesymbolofthepoet’Sabundantandcomplicatedinnerworld.Key
Words:LIShang-yin;image;symbol;real
world;unrealworld
“情感是人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要将内在的情感传达于他人,光靠单纯的情感概念表达是不够的,必须以具体的物释解抽象的情。,,【1]这物,在诗中就是意象。吴战垒在《中国诗学》中也说:“诗歌对情感体验的抒发不像小说那样铺张扬厉,而主要诉之于概括性的意象。”[2]寄寓于象,以象尽意,从意象入手,这成了解诗、读诗、体味诗境的开始。
灯烛意象在晚唐诗人李义山笔下频频出现。李诗总约570余首,其中涉及灯烛的诗就有52首之多。“当某一意象被诗人反复选取,它正体现了诗人的特定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3]这些若断若续的烛光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幽眇、朦胧的如雾里繁花的氛围,它使我们有可能隐隐触摸到诗人那伤感、无绪的心境。
老’,大阔佬作诗‘嗟穷’,好端端过着闲适El子的人作诗‘伤春’、‘悲秋’。”C43而李义山却与之完全不同,他的痛苦是真实的,他的愁苦是切肤的。他在政治舞台、情感世界里都是实实在在的失败者。政治上,牛李党争。他不幸成了牺牲品;感情上,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亡故。就是12年中,义山也多鸿爪雪泥,游幕南北,更多是离愁别恨,驿路伤怀。还有他那许多的相思、苦恋诗所表现出的隐秘情感世界,更可看到他对爱情的希望、失望以至绝望的心情。“像李商隐这样的诗人处境恶劣,心事箝口难言,又有‘几欲是吞声’的隐痛,于是在潜心摹写自己心象的同时,又须着意将其客观化……将本难直接表现的心象,渗透或依托于物象之中。”Is]所以,灯烛这一形象在李诗中便有了很强的自喻色彩。
1灯烛是诗人现实世界里苦痛怅惘的象征
在文学史上有这么个现象,许多生活富足、官运亨通的诗人,却偏偏好作“愁苦”语。“于是长期存在一个情况:诗人企图不出代价或希望减价而能写出好诗,小伙子作诗‘叹
1.1残缺的灯烛——命运之苦的象征
命运的坎坷与无助,成了义山飘泊一生的写照,在沉浮不定中,心灵会无时不被孤单与寂寞所包围、所侵袭。
滞雨长安夜,残灯,如何不独客愁?(《滞雨》)
收稿日期:2004—02—23
作者简介:李金宇(1973一),男,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万方数据
第4期李金宇:烛光灯影话义山
・41・
为雨所困,羁留长安而独对残灯客愁。残灯使“孤寂之情如在目前,宦游失意之感自寓言外蚍“。
觉来正是平阶雨,独背寒灯枕手眠。(《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梦后作》)
“独背寒灯”一词正写出其当时诗人由秘书省意外调补弘农尉,独遭斥外的闲冷寂寞,怅然失望。
勇多侵露去,恨有碍灯还。(《朱槿花》)
因槿花朝开暮落,凌晨侵露往看,日暮怅然对灯而还。灯寓指了黑暗的到来,而花在黄昏之时,夜到来之前的倏然零落,实写了命运于已的不可把握。“冯云:‘在岭南作,身世之感凄然……义山此时自有所不惬意耳。”[73
灯烛“以朦胧暗碧的色泽濡染了诗人的飘泊感,,[“。灯烛自身消亡与营造光明之间的悖论恰恰暗示了人生的残缺与不平。是义山选择了灯烛,还是灯烛投合了义山,这在义山的诗中已不可分辨了,灯烛作为其心里挥之不去的情结,已成了生命信息传递与物化的外向符号。以烛为物,写烛中景,传烛中情,它正是诗人于无意有意中泄露的心声。烛光的朦胧、迷离、缥缈,正预示了生命的某种神秘和不可捉摸,某种缺憾与怅惘。而这种景致,又最易于拍合某种心境,那样一种特定人生境遇中的失落感。
1.2流泪的灯烛——相思之苦的象征
前文已说,义山的爱情诗多是表达一种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而灯烛在李诗中常常是此种感情的凝结物、背景物。
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右冬》)急弦肠对断,剪蜡泪争流。(《拟意》)蜡花长递泪,筝柱镇移心。(《独居有怀》)
那份低回、郁结的情绪,在艨胧瑰艳的烛光下,真正达到了心物合一。烛是属于梦境的,是恍惚的;而爱与相思也是如梦如幻,这二者之间所传递出的微妙之处是如此相似。“烛泪”则更是相思诗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象征语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一句,几百年来,引得无数有情人竞相“折腰”。这烛,这烛泪,所表达的那份对爱艰深的执着,那份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给世人以永恒的感动力,并具有了壮烈的、超乎文学精神的悲剧意蕴。
当然,李诗所表现出的痛苦体验,有时很难分清是政治的情结,还是爱情的悲哀。“此声肠断非今日,香她灯光奈尔何”(《闻歌》)。“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他所感受的痛苦是人生根本性的痛苦。当烛光灯影里融合、渗透某种人生体验时,这情、这景,就带有了很大的概括性、弥漫性,而一旦读者有眼光穿透这些感性生命的层累符号,就不难获得某种更深切的体味。.
L3
灯雨相连——灰色心理的象征
义山的灯烛常和雨相连,雨和烛正有许多相辅相合之
处。“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微雨》);“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两不知”(《春雨》)。雨是人愁绪的延伸,烛是人愁思的凝结。雨是冷的,灯是暖的,在凄凉的无边冷色中,灯烛是隐隐绰绰的一点暖色,这一点暖色或许正是一线希望,也可能正是这一点暖色,才更让诗人觉得了身外世界的凄冷与悲伤,引出无数的嗟叹来。
万
方数据义山把它们联结在一起,使本来象征喜庆的灯烛在雨里变得“黯淡”下去。这不一定是真实场景的写照,但却是失望忧郁心理的真实表现。昏暗的灯光抒发着诗人人生失意彷徨的落寞情感,代表了诗人无奈渺茫的灰色心态。
2灯烛是诗人虚幻世界里希望光明的象征
葛兆光在《晚唐风韵》中曾写到:“李商隐心中的那种浪漫情调与自卑压抑使他的诗郁结了感情的缠绵结绕;他那种悱恻于情的性格又使他的诗偏于沉郁曲折;那种自感不容于世的心理更使他的诗常常指向虚幻的想象世界。”[91由于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受阻,常常会有压抑紧张的感受。然而,人的生命本性又都是向往自由、宽松的,这就必然要透破逼仄、迫隘的现实,去撑开精神自我的世界,去开启一扇舒展苦闷的小窗。营造一个虚幻的世界正可以让诗人在其中自由地呓语,自由地抒怀,而灯烛意象作为独特的象征物自然贯穿于其间。
2.1记忆的灯烛——逝去美景的象征
“天上三旗过,人间烛戡销”(《明日》);“良宵一寸焰,回首是重帏”(《如有》);“翠袖自随回雪转,烛房寻类外庭空”(《和友人戏赠二首・其一》)。李诗对灯烛——象征美好场景的追忆,使我们产生一个疑问,难道义山过去的生活真美好得值得他流连忘返吗?这不是和前文所述相矛盾吗?针对这一现象,实可先引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的话加以解释:“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一件本来惹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把它推远一点看,往往可以成为很美的意象……好比经过一些年代的老酒,已失去它原来的辣性,只留下纯淡的滋味。”no]以上从美学角度看,是距离产生了美;另一方面,从精神分析理论来说,对一个深受现实的压抑和对潜在自由渴望的个体,对往事的回忆实是一种解放的手段。“如果把记忆这种重要的认识方式作为精神分析的核心,它就远不止是一种治疗手段,记忆所以具有治疗作用,是因为它具有真理价值。而它所以具有真理价值,又是因为它有一种保存希望和潜能的特殊功能。”[113
选择灯烛作为记忆场景的替代物,是因为“灯是光的凝聚,烛是火的再生,,[1纠。灯烛象征美景良宵是诗人意识里无意为之的“定势”——预示了灯红酒绿,预示了觥筹交错,预示了笑语喧哗。一切的欢乐都是在灯烛的映照下上演的。“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无题》);“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无题》)。同时,灯烛又是消逝之物,其最终是光亮殆尽,只剩下几缕青烟,袅袅于空。所以,以灯烛象征记忆,象征已逝的美景,是再恰当不过的。“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无题》);“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银河吹笙》)。当义山的灯烛活在记忆的迫思里、怀想里,它的美学价值和哲学意义就不畜而喻了。
2.2
遥想的灯烛——渴望团圆的象征
回首追思故然使人感到温暖,但它到底是过去的光景;
而遥想未来,或许才更让诗人充满幸福感、温(下转第49页)
第4期王富强,徐静珍:稳健原则及其在我国会计实践中的应用
・49・
的可靠、相关的质量要求。过分提取准备,故意压低资产或故职能,任何会计原则都必须在维护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加以意抬高负债或费用,并不符合稳健原则的精神实质。新的《企贯彻和运用。稳健原则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它同其他会计原则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的冲突不可避免,当这一冲突发生时,如何选择优先适用的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会计原则?应当根据不确定性的高低情况而定,在不确定性计提秘密准备”。事实上,众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较低的情况下,稳健原则的地位相对较低,可以更多地考虑前许多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有着强烈的操纵利润的动机,管其他会计原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反之,在理当局屈从予利益激励的目标,总是乐于搞“盈余管理”。其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稳健原则的地位相对较高,可优先操纵盈利的手段主要是对应计制会计的局限性的过分利用。考虑适用稳健原则。
比如,肆意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蓄意多提、少提或不提资产减值准备,硬性平滑收益等。而这其中有许多是同稳健原则参考文献:
的不当使用密不可分的。
[1]
罗先和,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I-M].大连:东北财经大克服稳健原则的局限性,首先需要注重会计人员素质的学出版社,2001.47.培养。因为适度稳健原则的精神实质和制约因素需要会计人[23
品慧,王绍军,王宝平.稳健原则在具体会计准则中的员去领会与把握,离不开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开展以人为运用l-J3.林业财务与会计,2003,(3):156.
本、诚信至上的素质教育,强化行业自律,构筑一套规范化的(责任编校:李聪明)
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势在必行。其次,合理安排会计原则应用的优先次序。客观真实的反映经济业务的事实是会计的基本
(上接第41页)馨感。就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诗人追思过感,再没有了相思的无望和事业无成的失落,再没有了欲泪去的目的,实际也是为了憧憬和勾殛未来。此时,灯烛意象更无言的心酸和欲罢不能的生存状态。或许,在我们忙碌之余,多是以原始的象征出现的,寓示着光明、热情,具有火炬般的在我们杯酒交错之后,在我们走出黑暗里辉煌如白日的茶指引作用。傅道彬在《晚唐钟声》中写道:“从原型批评角度出楼,这一份感受,更甚。此刻,在冥冥的虚空里,义山似乎和我发,灯花的喜庆意义正源于人类千百年来对光与火的礼拜祭们贴得更近了。
祀,源于无数次高擎火把的长歌漫舞,灯与烛也成为中国诗人心中的希望之火。”[133
参考文献:
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正月崇让宅》)[1]吴晓.意向符号与情感空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一个人在灯光下,闻着亡妻所遗香气,就仿佛妻子犹在,出版社,1990.
并与之共语,渴望相聚、相合之情跃然纸上。
[23吴战垒.中国诗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悠扬归梦惟灯见,漫落生涯独酒知。(《七月二十九日崇
[3]许瑶.诗的情感与形式l-M3.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让宅宴作》)
1983.
“这句诗,使人仿佛看到一盏孤灯伴着诗人朦胧入梦的[4]钱锺书.七缀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景象。幽微的灯光,好像在向人诉说诗人梦中与妻子相会的[53
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组.李商隐诗选・情景。”
序I-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6]叶葱奇.李商隐诗集疏注I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盼望归后共剪烛,实是盼望他日与妻子早日团聚。烛成1985.
了两人相依相偎的见证,成了幸福的道具,是诗人满心期待[73胡晓明.万川之月[M].jB京:三联书店,1992.
的温暖家园。
[8]葛兆光,戴燕.晚唐风韵[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越是阻隔,诗人渴望会合的感情越强烈,越是在现实中中华书局(香港),1991.
独饮寂寞,诗人对欢聚团圆的渴望越是梦绕千回。烛便成了I-9]朱光潜全集(第2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诗人心中一盏不灭的“明灯”,照耀着诗人寂寞的心灵,驱使1987.
他在一次次的沉郁里抬起眼,满怀希冀地前行。
[103(美)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黄勇,薛民
借着灯烛,使我们走进了义山,走进了他的诗和内心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界。钱穆在《湖上闲思录》里写到:“重情感的人生则必然会有[11]傅道彬.晚唐钟声I-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失败……重情感的人生则必然有苦痛。”用这句话来概括诗[123唐诗鉴赏辞典I-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人一生,大约不会错吧。
[13]钱穆.湖上闲思录[M].北京:三联书店,2000.
在今日,夜变得明亮了,烛似乎已从我们的视线里隐去,(责任编校:白丽娟)
但是否我们再没有了那份不可捉摸、不可指归的寂寞和伤
万
方数据
烛光灯影话义山--李商隐诗中灯烛意象赏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李金宇
扬州职业大学,江苏,扬州,225002唐山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NGSHAN COLLEGE2004,17(4)2次
参考文献(13条)
1.吴晓 意向符号与情感空间 19902.吴战垒 中国诗学 19913.许瑶 诗的情感与形式 19834.钱锺书 七缀集 1985
5.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组 李商隐诗选·序 19786.叶葱奇 李商隐诗集疏注 19857.胡晓明 万川之月 19928.葛兆光.戴燕 晚唐风韵 19919.朱光潜 朱光潜全集 1987
10.赫伯特·马尔库塞.黄勇.薛民 爱欲与文明 198711.傅道彬 晚唐钟声 199612.唐诗鉴赏辞典 198313.钱穆 湖上闲思录 2000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何世剑.HE Shi-jian 李商隐诗歌中灯烛意象的文化意蕴——兼论唐前灯烛意象的渊源流变 -开封大学学报2009,23(1)
灯烛意象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经典意象之一.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其诗歌中用到灯意象34次、烛意象22次,就这方面来说,在唐代诗家中仅次于白居易.灯烛意象对李商隐影响深刻,而唐代的经济基础、政治气候、文化氛围也影响到了李诗对灯烛意象的运用.李商隐扩大了灯烛意象的表现力、内蕴力,创造出具有多方面文化意蕴的经典灯烛意象.
2.期刊论文 柯镇昌.KE Zhen chang 析李商隐诗歌中的
3.学位论文 刘荣芳 意象的兴盛与诗的涅槃——李商隐诗歌意象论 2006
意象是构成诗歌世界的基本材料,是审美者心意与物象的统一。意象不是客观的存在,也不是对客观存在的物象的模仿,而是审美者的心灵创造,是审美者的情感、心意的物象化,形象化。意象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具有审美本体的意义,它就是美,就是文艺作品的意蕴美。基于“意象”范畴的这种特殊性与重要性,本文拟从意象入手,分析李商隐诗歌的意象特征以及李商隐诗歌对诗意象的发展,进而展示这种发展对唐诗的贡献和影响。并分析其诗歌意象中所蕴藏的词意象的特征,从意象的角度说明李商隐诗歌在诗向词的过渡中所起到的重要的推动作用。除引言外,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是李商隐诗歌的简单意象,从语词的层面分析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用词习惯及其基本特征。把李商隐常用词汇分为神话传说、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三类,通过分别考察三个类别的基本词汇,认为李商隐诗歌的简单意象具有两个特征,即诗人用以形成意象的物象本身具有哀冷、通透的特质,同时,构成简单意象的词汇多是诗人反复琢磨、刻意修饰的词语。
第二章是李商隐诗歌意象的动态化。主要分析了李商隐诗歌意象的几种组合方式,即跳跃剪接式、重复叠加式、相反相成式、统领辐射式。并由此展现出李商隐意象组合的成就:在气势衰微的年代,回避了晚唐诗歌气衰格卑的缺陷,以纯熟的意象雕琢、排列、组合来让诗歌虚灵活泼,气韵生动。 第三章是李商隐对意象深层意义的开拓。除了在意象选词上的谨慎和意象组合上的巧思,李商隐还大力开拓意象的深层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意象隐喻意义的开拓,一是对美的至高追求。李商隐正是通过对意象深层意义的开拓,进一步加强了其诗歌深婉精丽、富于朦胧象征色彩的风格。
第四章总结李商隐诗歌意象对诗歌发展的影响。李商隐诗歌以意象为据点,在晚唐的末世开创了“沉博绝丽”的新诗风,直接影响了韩偓、唐彦谦、吴融等一批晚唐诗人,更成为“西昆体”诗人效法的鼻祖,在宋初文坛风光一时。此外,由于李商隐诗歌意象功能的扩大化,其诗意象往往包含着词意象的特征,在诗境向词境的过渡中,李商隐诗歌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李商隐在诗歌意象上的用心,导致了“意象”的高度繁荣,让李商隐诗歌取得极大成就,为唐诗创造了最后一次辉煌。然而正是这种意象的繁荣背离了诗歌质实、简洁的本质,导致诗境的无以为继,最终涅槃为词。
4.期刊论文 张萧绎.ZHANG Xiao-yi 李商隐诗中柳意象分析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6)
在李商隐诗歌中,柳树作为一种重要的诗歌意象频频出现,且包含的情感内涵各有不同.李商隐笔下的柳意象按其生长的生态顺序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新柳、繁柳和衰柳.按三种情况分析李商隐的诗歌,以具体分析柳意象在不同状态下所表达的诗人的主要思想情感.
5.期刊论文 胡俊生 李商隐诗中的视觉意象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18(2)
李商隐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视觉意象的缤纷异呈,隐喻性话语的频繁应用.对李商隐诗歌的解读如果停留在传统的那种历史或传统式的考据的途径,往往不仅隔鞋瘙痒,而且诗韵尽失.而以其视觉意象为突破口,借鉴结构主义的形式分析方法,才是开掘李商隐诗歌艺术境界的一扇大门.
6.期刊论文 陈静.华小虎 浅析李商隐诗的意象美 -文教资料2009(33)
李商隐与杜牧齐名,时称
7.期刊论文 刘小兵.LIU Xiao-bing 待得孤月上,如与佳人来——李商隐诗歌的月亮意象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5)
李商隐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极为动人,她见证了诗人凄美的爱情和坎坷的一生.义山诗的月亮意象能够独具魅力,其原因在于诗人不同凡俗的体悟与见解、意象组合的动人魅力和独特细腻的笔法与奇幻色彩.透过这一意象,我们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义山诗歌的魅力所在.
8.期刊论文 张慧全.王艳玲 得意失意的仕情之花——李商隐诗歌中的牡丹意象 -山东文学(下半月)2007(7)
李商隐对花意象的凝铸,既有对传统的继承,更表现出鲜明的独创性.在继承与创新中,他凭着驱遣意象、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将诗中反复出现的某些花凝塑成具有生命隐喻意义的意象.牡丹在李商隐诗中只出现5次,次数虽少,却极具个性.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对登第后仕途前景的春风得意的美好想象和仕途多舛、漂泊沦落的悲凉心境.
9.期刊论文 禹琳 李商隐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4)
作为晚唐极具代表性的诗人,李商隐善于将外在的物象融入到自己的心灵世界里,在其作品中创造一种朦胧缥缈的意境,开创了凄美浑融、瑰丽沉绝的诗歌风貌,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觉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时世之怨,并赋予诸多意象特定的人生哲理和时空感悟,而
10.期刊论文 孟强.MENG Qiang 李商隐与孟浩然诗歌意象之比较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
李商隐和孟浩然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作品风格也多有不同,但他们对诗歌艺术的追求是一致的.李商隐的爱情诗和孟浩然的山水诗,都选用了较多的残缺意象和空白意象,给人想像的空间,以达到一种言外之意、蕴外之致的艺术效果,反映了他们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和对美好精神世界的追求.
引证文献(2条)
1.余菲 李商隐诗歌中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tsgdzkxxxb200404014.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