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健康吗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副刊) 1月10日,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2007年武汉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和排名在前十位的居民死亡原因统计资料。影响居民健康的前五位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占总死亡原因构成的79%左右。其次为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已退出死因的前十位。

造成武汉居民死亡原因中,几大杀手均为慢性病,专家称之为“生活方式病”。为此,记者特采访有关专家,试图从升幅较快的疾病的高危因素和预防方面进行解读,希望武汉人通过调整不健康的生活行为,积极预防治疗慢性病,活得既长寿又健康。

恶性肿瘤跃居“头号杀手”

武汉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研究所所长龚洁介绍,07年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7.89岁,其中,男性为75.53岁、女性为80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武汉人的健康期望寿命不过50岁左右。也就是说,很多市民的生存状态是疾病缠身,没有健康可言。

龚洁介绍,近几年来,上升最快的死亡杀手是恶性肿瘤。2003年恶性肿瘤死亡占总死亡的21.56%,到了2007年,已占到总死亡的25.58%,它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追上脑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恶性肿瘤成为“第一杀手”,这一疾病谱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似。再给肿瘤排一个序,呼吸道癌和消化道癌是主要致死原因,其中男性“杀手”以肺癌、肝癌、肠癌、胃癌、食道癌为主,女性“杀手”第一位的是乳腺癌,其次才是肺癌、消化道癌。所以,武汉人要重点防肺癌和乳腺癌。

空气质量下降肺癌上升

武汉同济医院肿瘤科于世英教授介绍,我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胃癌,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的加剧,空气质量下降,这些客观因素无形中伤害了国人的“肺”。而被证实的明显与肺癌高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就是吸烟。有研究表明,35-69岁的男性肺癌死亡患者中,95%与吸烟有关。女性肺癌高发,也与被动吸二手烟有关。吸烟会造成极大危害,会导致肺、喉、口腔、胰腺、膀胱、胃、肝、肾和其他类型的癌症。肺癌作为“第一杀手”,其五年生存率仅有15%,只能通过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来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专家建议:提倡城市开展戒烟运动,居民主动改变生活环境,减少对肺部制造伤害和危险,并每年定期检查肺部情况。

乳腺癌成威胁女性“第一杀手”

于世英教授认为,乳腺癌一直是大城市女性的“第一杀手”,其发病率上升,与女性长期

高蛋白、高脂肪饮食,肥胖,常用激素类药物,不育,不哺乳等因素有关。此外,反复接受流产手术对于乳腺的伤害不容小视,因为女性怀孕后,就会刺激乳腺发育,从妊娠到哺乳,是乳腺完整发育的过程,生育对乳腺有保护作用,通过流产等人为方式中止,刚开始发育的乳腺产生萎缩,可能使乳腺管受到影响,导致乳腺疾病高发。所以,女性一旦生育,提倡母乳喂养。进入中年后,最好不要过多使用激素类药物,尽量做到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等食物,积极减轻体重。乳腺癌目前采取根治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术后生存率相对较高,只是早期发现比例太低,这与女性自我保健和规范筛查意识不强有关,一旦发现,往往给女性带来身心的双重伤害。

专家建议:进入生育期的女性除了学会自我检查,最好定期让医生进行手检,并通过X光每年进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尽量远离诱发肿瘤高危因素

龚洁介绍说,诱发肿瘤的高危因素包括属行为生活方式的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如食物中长期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C,可使食管癌和胃癌的危险性增加。属于环境因素的多环芳烃等污染,用食油煎、炸食物,熏烤肉类均能生成多环芳烃,烟草燃烧和汽车尾气中均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再就是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发生相关、人类乳头状瘤16型与宫颈癌密切相关,此外,还和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

目前,对于肺癌、肝癌等肿瘤,人类还没有特效药来根治,但有资料表明1/3的肿瘤是可以预防,1/3的肿瘤可以早期发现并取得较好疗效,1/3的肿瘤会发展到引起死亡的终末期。但从目前武汉医疗机构所收治的肿瘤病人来分析,不管是哪一种肿瘤,到医院治疗时,85%以上都是治疗花费大、效果不佳的中晚期病人。这就导致了肿瘤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 专家建议:预防恶性肿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戒烟限酒。吸烟与大多数肺癌的发病有关,而饮酒则可能与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肝癌、结肠癌和乳腺癌有关。如饮酒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可减少20%的口腔癌、咽癌、食管癌、肝癌和乳腺癌。二、合理的膳食。选择适宜的、多样化的和营养平衡的饮食,可使恶性肿瘤减少30%-40%。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腌、熏、炸、烤的食品,不吃霉变的食品可减少癌症的发生。此外,饮食过热、进食过快、咀嚼不细也可破坏消化道粘膜,产生慢性炎症而致细胞癌变。因此一定要注意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三、增加体力活动,维持理想体重。过分肥胖的人,癌症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容易患乳腺癌、内分泌系统癌、结肠癌和肾癌。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与癌症相关的心理因素包括生活事件和应付能力。开朗、达观、宽容、理解、体谅他人的个性,对生活事件承受力强,应变能力强,有利于身体内环境稳定的正常运转,避免功能失常,防

止癌症发生。

心脑血管病一年夺走万名武汉人生命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脑血管疾病一直盘踞在武汉居民死亡原因排序的第1位,在07年影响居民健康的死亡原因中,脑血管疾病占24.65%,心血管疾病占14.29%,这两大类疾病“联手”,夺走了一万多名武汉人的生命,更毁掉了数十万人的健康。

为什么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多?

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张临洪主任医师介绍,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等。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和缺乏锻炼等。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状况调查”结果不仅显示中国高血压人群增加了7000万,同样令人震惊的是中国的血脂异常人群也达到了1.6亿。在十几年前以老年患者为主体的疾病,已悄悄地盯上青壮年,成为中青年高发疾病。调查显示,10年间,45至49岁男性急性冠心病在年龄组增加了50%,脑梗塞、脑出血等急性脑猝死中在35岁年龄组男性中发病率增加了136%;在55至59岁女性中则分别增加了32%、220%。就高血压而言,大中城市医院门诊人群中35-40岁年龄组增多,已成为高血压发病较多的人群。

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换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张临洪主任医师认为,老年病年轻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生活方式。中青年对心血管疾病重视不够,缺乏健康意识,饮食不平衡,如高脂饮食、高蛋白类,再加上丰富的夜生活导致睡眠严重不足。中青年人群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作和生活负荷重,一直处于疲惫状态,无暇顾及健康,使得身体锻炼越来越少,体质减弱。另一方面,心理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焦虑、情绪波动大,往往会引起或者加重心血管疾病。上述因素埋下了危害健康的隐患,甚至是“健康透支”,结果是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代价换来“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将是“前半生奋斗、后半生看病”的人生结局。

中青年预防心血管疾病刻不容缓。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大基石,在预防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方面指明了方向。首先是要有健康、有节制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合理,少进食咸或油腻的食品,尽量不抽烟、少喝酒;劳逸结合、合理锻炼;工作节奏不要太紧张,学会放松紧张情绪,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调整工作强度。 与日俱增的“甜蜜杀手”——糖尿病

近三年,以糖尿病为主的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在武汉居民死因排序中已由第7位上升到第6位。武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胡爱民介绍说,内分泌代谢疾病有很多,如甲状

腺疾病、糖尿病、低血糖症、痛风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人们熟知的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有80%是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原因主要是长期的代谢失控及血糖、脂代谢异常等导致大血管损害,引起脑卒中、心梗、心衰、高血压、坏疽等。现在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呈蔓延之势,全国目前有4000万以上患者,致死率、致残率高,另外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损害也是引起失明、肾衰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是因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而导致的一种终身性疾病,它以血糖、尿糖升高为特点,起病隐蔽,常通过慢性并发症使人致残、致死,故又被称为“甜蜜的杀手”。高血压和糖尿病都不会直接夺去人的生命,但它们长期不正常,却会导致一系列的足以致人死地的并发症,如高血压引起的脑中风、心脏夹层,糖尿病引起的心脏意外、肾病等。这两种疾病往往是一条藤上的“两个瓜”,对于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来说,认识自身存在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实行自我保健,保持血压和血糖的正常是第一位。

专家建议,在预防此类疾病的时候要做到:一.未病先防。防止体重过快增长,合理膳食,适度运动,保持平和的心态,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尤其要注意。防治糖尿病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治疗。但遗憾的是,很多病人来检查时已进入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老年糖尿病早期常无症状,建议中老年人经常查一查血糖、尿糖,以便及时发现,抓紧治疗,争取健康长寿。二.既病防变。通过正规的治疗,使体重、血糖、血压、血脂等在合理范围,定期复查,最好与专科医生交朋友,做到“五马拉车”,即心理与教育、饮食、运动、药物和监测齐头并进,做好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副刊) 1月10日,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2007年武汉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和排名在前十位的居民死亡原因统计资料。影响居民健康的前五位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占总死亡原因构成的79%左右。其次为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已退出死因的前十位。

造成武汉居民死亡原因中,几大杀手均为慢性病,专家称之为“生活方式病”。为此,记者特采访有关专家,试图从升幅较快的疾病的高危因素和预防方面进行解读,希望武汉人通过调整不健康的生活行为,积极预防治疗慢性病,活得既长寿又健康。

恶性肿瘤跃居“头号杀手”

武汉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研究所所长龚洁介绍,07年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7.89岁,其中,男性为75.53岁、女性为80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武汉人的健康期望寿命不过50岁左右。也就是说,很多市民的生存状态是疾病缠身,没有健康可言。

龚洁介绍,近几年来,上升最快的死亡杀手是恶性肿瘤。2003年恶性肿瘤死亡占总死亡的21.56%,到了2007年,已占到总死亡的25.58%,它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追上脑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恶性肿瘤成为“第一杀手”,这一疾病谱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似。再给肿瘤排一个序,呼吸道癌和消化道癌是主要致死原因,其中男性“杀手”以肺癌、肝癌、肠癌、胃癌、食道癌为主,女性“杀手”第一位的是乳腺癌,其次才是肺癌、消化道癌。所以,武汉人要重点防肺癌和乳腺癌。

空气质量下降肺癌上升

武汉同济医院肿瘤科于世英教授介绍,我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胃癌,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的加剧,空气质量下降,这些客观因素无形中伤害了国人的“肺”。而被证实的明显与肺癌高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就是吸烟。有研究表明,35-69岁的男性肺癌死亡患者中,95%与吸烟有关。女性肺癌高发,也与被动吸二手烟有关。吸烟会造成极大危害,会导致肺、喉、口腔、胰腺、膀胱、胃、肝、肾和其他类型的癌症。肺癌作为“第一杀手”,其五年生存率仅有15%,只能通过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来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专家建议:提倡城市开展戒烟运动,居民主动改变生活环境,减少对肺部制造伤害和危险,并每年定期检查肺部情况。

乳腺癌成威胁女性“第一杀手”

于世英教授认为,乳腺癌一直是大城市女性的“第一杀手”,其发病率上升,与女性长期

高蛋白、高脂肪饮食,肥胖,常用激素类药物,不育,不哺乳等因素有关。此外,反复接受流产手术对于乳腺的伤害不容小视,因为女性怀孕后,就会刺激乳腺发育,从妊娠到哺乳,是乳腺完整发育的过程,生育对乳腺有保护作用,通过流产等人为方式中止,刚开始发育的乳腺产生萎缩,可能使乳腺管受到影响,导致乳腺疾病高发。所以,女性一旦生育,提倡母乳喂养。进入中年后,最好不要过多使用激素类药物,尽量做到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等食物,积极减轻体重。乳腺癌目前采取根治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术后生存率相对较高,只是早期发现比例太低,这与女性自我保健和规范筛查意识不强有关,一旦发现,往往给女性带来身心的双重伤害。

专家建议:进入生育期的女性除了学会自我检查,最好定期让医生进行手检,并通过X光每年进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尽量远离诱发肿瘤高危因素

龚洁介绍说,诱发肿瘤的高危因素包括属行为生活方式的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如食物中长期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C,可使食管癌和胃癌的危险性增加。属于环境因素的多环芳烃等污染,用食油煎、炸食物,熏烤肉类均能生成多环芳烃,烟草燃烧和汽车尾气中均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再就是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发生相关、人类乳头状瘤16型与宫颈癌密切相关,此外,还和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

目前,对于肺癌、肝癌等肿瘤,人类还没有特效药来根治,但有资料表明1/3的肿瘤是可以预防,1/3的肿瘤可以早期发现并取得较好疗效,1/3的肿瘤会发展到引起死亡的终末期。但从目前武汉医疗机构所收治的肿瘤病人来分析,不管是哪一种肿瘤,到医院治疗时,85%以上都是治疗花费大、效果不佳的中晚期病人。这就导致了肿瘤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 专家建议:预防恶性肿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戒烟限酒。吸烟与大多数肺癌的发病有关,而饮酒则可能与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肝癌、结肠癌和乳腺癌有关。如饮酒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可减少20%的口腔癌、咽癌、食管癌、肝癌和乳腺癌。二、合理的膳食。选择适宜的、多样化的和营养平衡的饮食,可使恶性肿瘤减少30%-40%。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腌、熏、炸、烤的食品,不吃霉变的食品可减少癌症的发生。此外,饮食过热、进食过快、咀嚼不细也可破坏消化道粘膜,产生慢性炎症而致细胞癌变。因此一定要注意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三、增加体力活动,维持理想体重。过分肥胖的人,癌症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容易患乳腺癌、内分泌系统癌、结肠癌和肾癌。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与癌症相关的心理因素包括生活事件和应付能力。开朗、达观、宽容、理解、体谅他人的个性,对生活事件承受力强,应变能力强,有利于身体内环境稳定的正常运转,避免功能失常,防

止癌症发生。

心脑血管病一年夺走万名武汉人生命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脑血管疾病一直盘踞在武汉居民死亡原因排序的第1位,在07年影响居民健康的死亡原因中,脑血管疾病占24.65%,心血管疾病占14.29%,这两大类疾病“联手”,夺走了一万多名武汉人的生命,更毁掉了数十万人的健康。

为什么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多?

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张临洪主任医师介绍,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等。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和缺乏锻炼等。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状况调查”结果不仅显示中国高血压人群增加了7000万,同样令人震惊的是中国的血脂异常人群也达到了1.6亿。在十几年前以老年患者为主体的疾病,已悄悄地盯上青壮年,成为中青年高发疾病。调查显示,10年间,45至49岁男性急性冠心病在年龄组增加了50%,脑梗塞、脑出血等急性脑猝死中在35岁年龄组男性中发病率增加了136%;在55至59岁女性中则分别增加了32%、220%。就高血压而言,大中城市医院门诊人群中35-40岁年龄组增多,已成为高血压发病较多的人群。

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换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张临洪主任医师认为,老年病年轻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生活方式。中青年对心血管疾病重视不够,缺乏健康意识,饮食不平衡,如高脂饮食、高蛋白类,再加上丰富的夜生活导致睡眠严重不足。中青年人群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作和生活负荷重,一直处于疲惫状态,无暇顾及健康,使得身体锻炼越来越少,体质减弱。另一方面,心理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焦虑、情绪波动大,往往会引起或者加重心血管疾病。上述因素埋下了危害健康的隐患,甚至是“健康透支”,结果是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代价换来“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将是“前半生奋斗、后半生看病”的人生结局。

中青年预防心血管疾病刻不容缓。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大基石,在预防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方面指明了方向。首先是要有健康、有节制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合理,少进食咸或油腻的食品,尽量不抽烟、少喝酒;劳逸结合、合理锻炼;工作节奏不要太紧张,学会放松紧张情绪,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调整工作强度。 与日俱增的“甜蜜杀手”——糖尿病

近三年,以糖尿病为主的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在武汉居民死因排序中已由第7位上升到第6位。武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胡爱民介绍说,内分泌代谢疾病有很多,如甲状

腺疾病、糖尿病、低血糖症、痛风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人们熟知的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有80%是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原因主要是长期的代谢失控及血糖、脂代谢异常等导致大血管损害,引起脑卒中、心梗、心衰、高血压、坏疽等。现在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呈蔓延之势,全国目前有4000万以上患者,致死率、致残率高,另外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损害也是引起失明、肾衰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是因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而导致的一种终身性疾病,它以血糖、尿糖升高为特点,起病隐蔽,常通过慢性并发症使人致残、致死,故又被称为“甜蜜的杀手”。高血压和糖尿病都不会直接夺去人的生命,但它们长期不正常,却会导致一系列的足以致人死地的并发症,如高血压引起的脑中风、心脏夹层,糖尿病引起的心脏意外、肾病等。这两种疾病往往是一条藤上的“两个瓜”,对于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来说,认识自身存在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实行自我保健,保持血压和血糖的正常是第一位。

专家建议,在预防此类疾病的时候要做到:一.未病先防。防止体重过快增长,合理膳食,适度运动,保持平和的心态,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尤其要注意。防治糖尿病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治疗。但遗憾的是,很多病人来检查时已进入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老年糖尿病早期常无症状,建议中老年人经常查一查血糖、尿糖,以便及时发现,抓紧治疗,争取健康长寿。二.既病防变。通过正规的治疗,使体重、血糖、血压、血脂等在合理范围,定期复查,最好与专科医生交朋友,做到“五马拉车”,即心理与教育、饮食、运动、药物和监测齐头并进,做好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相关文章

  • 亚健康不等于不健康 现代人亚健康恐惧症
  • "亚健康"这个词现代人早已不再陌生.在繁忙的工作和巨大的生活压力下,人有时会感到身体不适这也是常有的事,这其实是身体进入了"亚健康"状态的表现,按照医学健康标准所统计数据,中国现在有九成人都处于&qu ...查看


  • 培养健康心理塑造健全人格
  • 培养健康心理 塑造健全人格 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情绪负重的时代.比起人的生理疲劳,现代人需要承受更多的心理疲劳.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最活跃最敏感的群体,时代的变化和冲击在他们的心灵中引起的激荡是最为明显\最为强烈的. ...查看


  • 现代人精神护理的重要性
  • 现代人精神护理的重要性 摘要:在护理实践中,躯体健康的护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护理的需要.患者的健康,病情的好转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精神方面因素的影响,精神护理在现代护理中已越来越显现出奇特的效果.躯体健康与精神健康并驾齐驱,缺一不可. 关键词:心 ...查看


  • 现代人的健康与养生
  • 会喝水不生病,喝对水才健康 现代人的健康与养生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因为理想和目标,因为肩上担负的责任和义务,这些年我们一直在默默前行. 在我们生活的都市,因为工业的发展,因为社会物质的膨胀与增长,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现代人的健康 ...查看


  • "现代人的健康之路"主题讲座
  • "现代人的健康之路"主题讲座 2011年12月24日于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 (根据师父讲座录音整理(部分录音不清晰)) 整理人 舒明朗 (修订稿) 今天是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园一周年,产业园为感谢各位一年来对产业园关心和支 ...查看


  • 2012年"三八"妇女节发给单位女性职工的最佳礼物推荐
  •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就要到了,这个只属于女性的节日,每年都让众多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绞尽脑汁:要发给女性职工什么礼物呢?有什么既有新鲜感,又能让女性职工切实受益呢?近年来,图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2012年"三 ...查看


  •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 (2)使学生全面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 (3)帮助学生掌握确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教与学重点:理解树立现代健康观念和建立现代健康生活方式的必要性 ...查看


  • 小学生心理健康特点的差异性研究方案
  • 作者:教科室 来源:排吾学校 日期:2009-10-9 阅读:144 次 http://hypwfz.xxycjy.cn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不同民族小学生心理健康特点的差异性> 研究方案 排吾九年一贯制学校 一. 课题的提出 ...查看


  • 养生文化的异化与体育价值观的时代化思辨
  • 摘要:采用逻辑分析和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养生文化和体育价值后认为,养生和体育都是促进人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养生本质的片面认识导致了养生文化的异化现象,对体育价值的辩证思考有助于形成与时俱进的体育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时代化转变和养生文化 ...查看


  • 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课教案
  • 体育与健康心理学 课题:怎样科学的健身 一. 教学目标 使全体学生知道科学健身的新理论,明确现代健身的新观念,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激情,能自觉认真的上好体育课,有目的的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保持有健康的身体,现在能担负起繁重的学习任务,毕业以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