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与历史研究

摘    要: 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创立了唯物史观,1848年欧洲革命结束后,他们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详细分析了革命的过程及失败的原因,写下了《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历史著作。这部著作中蕴含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主要体现在“阶级斗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研究方法”这三个方面,为历史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关键词: 唯物史观    阶级斗争    英雄史观    研究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除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外,在历史学方面也进行了一场伟大的革命,即创立了唯物史观。“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标志着唯物史观的正式创立”[1]。1848年欧洲革命结束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结合自身的革命实践,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详细分析了革命的过程及失败的原因,写下了《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历史著作。这部著作对于完善历史理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顺利开展历史研究有巨大的帮助作用。笔者认为,这部著作中蕴含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主要体现在“阶级斗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研究方法”这三个方面。

  一、阶级斗争

  唯物史观认为,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最后的与最激烈的形式则是以推翻国家政权为目标的暴力革命和武装斗争”[2]136。法国在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正是由于异常复杂的阶级斗争,“造成了一种条件和局势,使得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3]405。

  在著作中提到,“一切准备了或决定了革命的分子――王朝反对派、共和派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派的小资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民主派的工人,再加上大金融资本家――‘七月王朝’本身和‘跃上政治舞台的农民和小资产者’[3]127,侧面反映出当时法国的阶级状况非常复杂,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十分尖锐。在尖锐的阶级斗争的影响下,法国1848年革命经历了“二月时期;共和国建立时期,或制宪国民议会时期;宪制共和国时期,或立法国民议会时期”[3]126及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次时期转变都伴随着剧烈的冲突和激烈的斗争。

  “二月革命时期可以称为革命的序幕,第二时期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创立、奠定的时期;六月事变后是在资产阶级中的共和派统治和瓦解的历史;第三时期是立宪共和国或议会制共和国的存在时期;最终议会制和资产阶级的统治的覆灭,波拿巴获得胜利,帝制复辟的拙劣可笑的翻版”[3]210。这段话提醒我们,研究历史的时候,不能抛开历史发展的规律而单独研究事件。法国在短短四年时间中政权四次更替正是阶级斗争发展到高潮的结果。在研究阶级社会历史的时候,时刻要抓住阶级斗争这条主线,再分析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尤其是以推翻国家政权为目标的暴力革命和武装斗争,任何一场冲突都不可能是独立的或偶然的,“政治是战争的母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4]。每一次的革命和战争都是政治斗争到了不可调和时的产物,而阶级斗争则是政治斗争最激烈最突出的表现。从封建社��的农民起义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无产阶级革命,从国外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到国内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每一场革命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革命的领导者、对象、参与者等都有不同的阶级背景。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通过人的活动体现。“阶级是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5]10。不同集团间的冲突,从不同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阻碍或推动了生产力的向前发展,成为阶级社会前进的直接障碍或直接动力。因此,当研究阶级社会的历史时,由阶级斗争而产生的矛盾、冲突、改革都是不能忽视的。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劳动人民在其中居于主体地位,强调劳动人民在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143。历史唯物论主张的群众史观与历史唯心论主张的英雄史观是根本对立的。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倡导唯物史观,主要强调人民群众在阶级革命和历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民主党人认为他们和全国所有其他阶层一起构成了人民,他们维护的都是人民的权利,他们所关心的都是人民的利益……他们只要发一个信号,人民就会用他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冲向压迫者”[3]155。这句话强调了人民的力量,指出人民不但创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更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研究历史事件时,必须首先确定当时广大劳动人民所持的观点和立场。人民创造了社会存在的物质前提和精神财富,人民决定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方向。研究历史实质上是研究人民创造的历史,必须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143这一基本观点。

  但同时应当看到,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受时代、阶级等因素的制约,本身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历史过程。路易・波拿巴之所以能够推翻资产阶级共和派的统治而复辟帝制,除了受到大资产阶级支持外,“危险的诡辩家把统一的人民分成了各个敌对的阵营”[3]155,人民的力量被削弱了,无法与大资产阶级和上层贵族形成对抗,这时就需要“英雄”出现领导人民创造历史。

  唯物史观强调“时势造英雄”,即“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6]450。恩格斯认为“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6]506。强调法国大革命的时势造就了拿破仑这位英雄。在美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美国人民最推崇的总统并非是出身贵族的“国父”华盛顿,而是平民出身的林肯,因为美国人民认为:“没有这一个华盛顿,还会有另一个华盛顿出现”,普通人民大众才是创造历史的英雄。   同理,由于1848年法国的历史条件和局势,使得平庸而可笑的路易・波拿巴应时势而生,稳定了法国的局势和大资产阶级在法国的统治,成为当时法国的英雄。“小土地者抱有的‘拿破仑观念’”[3]223及“阶级斗争的形势”帮助路易・拿破巴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1851年12月2日的政变“是波拿巴对议会的胜利,行政权力对立法权力的胜利,不用词句掩饰的力量对词句的力量的胜利”[3]214,显示出了路易・波拿巴借助时势建立起了自身的实力。

  因此,在研究历史精英人物时,既要看到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看到历史进程中的客观需要,又不能反对历史的偶然性,否认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过程所起的作用。但是,偶然性受必然性制约,“时势造英雄”却不能“英雄造时势”,“具有优秀精神品质的是少数人,而决定历史结局的却是广大群众”[5]63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分析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历史作用应持的基本标准,是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在分析历史人物方面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三、研究方法

  唯物史观是指导历史研究的理论原则,在具体历史研究过程中,则应当采用具体的研究方法。《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体现了阶级分析法、历史比较法、逆向考察法、总体和系统性的研究方法、科学假说与证实法等多种跨史学的和跨学科的方法。因此,在具体的历史研究过程中,在坚持唯物史观这一理论性原则的指导下,可以将各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

  在对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这一历史过程进行分析时,马克思在著作的最后一句预言:“如果皇袍终于落在路易・波拿巴身上,拿破仑的铜像就将从旺多姆圆柱顶上被推下来。”[3]227。结果,路易・波拿巴黄袍加身二十年后,1969年的巴黎无产阶级革命推倒了拿破仑一世的铜像,马克思写的第二版序言中提到:“这句话已经实现了。”[3]405马克思运用法则归纳式和科学的演绎方法进行历史研究,给其著作带来了惊人的洞察力与预见性。

  因此,在进行历史研究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采取相应的方法,在阐明历史事实真相的前提下,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发挥历史的借鉴功用,探索历史运动的规律,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提供指导。在研究过程中,将科学的社��历史观与相应的历史研究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出历史研究的功能,尽到史学工作者的责任。

  四、结语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概括地说明,唯物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态,如宗教、哲学、道德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6]43恩格斯在1885年第三版序言中写道:“《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是一部天才的著作。”[3]290它不仅科学地分析了法国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起因、过程、结果和本质,而且在革命实践中检验和完善了唯物史观。“这段历史检验了(阶级斗争)这个伟大的历史运动规律”[3]291,也就是检验了包含阶级斗争规律的唯物史观,“这个检验获得了辉煌的成果”。唯物史观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为研究历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下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55.

  [2]庞卓恒.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6][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4][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

  [5][俄]列宁.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基金项目:2014年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D24);陕西理工大学2016年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YYJ2016―17)。

摘    要: 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创立了唯物史观,1848年欧洲革命结束后,他们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详细分析了革命的过程及失败的原因,写下了《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历史著作。这部著作中蕴含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主要体现在“阶级斗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研究方法”这三个方面,为历史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关键词: 唯物史观    阶级斗争    英雄史观    研究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除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外,在历史学方面也进行了一场伟大的革命,即创立了唯物史观。“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标志着唯物史观的正式创立”[1]。1848年欧洲革命结束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结合自身的革命实践,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详细分析了革命的过程及失败的原因,写下了《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历史著作。这部著作对于完善历史理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顺利开展历史研究有巨大的帮助作用。笔者认为,这部著作中蕴含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主要体现在“阶级斗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研究方法”这三个方面。

  一、阶级斗争

  唯物史观认为,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最后的与最激烈的形式则是以推翻国家政权为目标的暴力革命和武装斗争”[2]136。法国在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正是由于异常复杂的阶级斗争,“造成了一种条件和局势,使得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3]405。

  在著作中提到,“一切准备了或决定了革命的分子――王朝反对派、共和派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派的小资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民主派的工人,再加上大金融资本家――‘七月王朝’本身和‘跃上政治舞台的农民和小资产者’[3]127,侧面反映出当时法国的阶级状况非常复杂,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十分尖锐。在尖锐的阶级斗争的影响下,法国1848年革命经历了“二月时期;共和国建立时期,或制宪国民议会时期;宪制共和国时期,或立法国民议会时期”[3]126及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次时期转变都伴随着剧烈的冲突和激烈的斗争。

  “二月革命时期可以称为革命的序幕,第二时期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创立、奠定的时期;六月事变后是在资产阶级中的共和派统治和瓦解的历史;第三时期是立宪共和国或议会制共和国的存在时期;最终议会制和资产阶级的统治的覆灭,波拿巴获得胜利,帝制复辟的拙劣可笑的翻版”[3]210。这段话提醒我们,研究历史的时候,不能抛开历史发展的规律而单独研究事件。法国在短短四年时间中政权四次更替正是阶级斗争发展到高潮的结果。在研究阶级社会历史的时候,时刻要抓住阶级斗争这条主线,再分析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尤其是以推翻国家政权为目标的暴力革命和武装斗争,任何一场冲突都不可能是独立的或偶然的,“政治是战争的母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4]。每一次的革命和战争都是政治斗争到了不可调和时的产物,而阶级斗争则是政治斗争最激烈最突出的表现。从封建社��的农民起义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无产阶级革命,从国外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到国内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每一场革命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革命的领导者、对象、参与者等都有不同的阶级背景。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通过人的活动体现。“阶级是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5]10。不同集团间的冲突,从不同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阻碍或推动了生产力的向前发展,成为阶级社会前进的直接障碍或直接动力。因此,当研究阶级社会的历史时,由阶级斗争而产生的矛盾、冲突、改革都是不能忽视的。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劳动人民在其中居于主体地位,强调劳动人民在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143。历史唯物论主张的群众史观与历史唯心论主张的英雄史观是根本对立的。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倡导唯物史观,主要强调人民群众在阶级革命和历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民主党人认为他们和全国所有其他阶层一起构成了人民,他们维护的都是人民的权利,他们所关心的都是人民的利益……他们只要发一个信号,人民就会用他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冲向压迫者”[3]155。这句话强调了人民的力量,指出人民不但创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更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研究历史事件时,必须首先确定当时广大劳动人民所持的观点和立场。人民创造了社会存在的物质前提和精神财富,人民决定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方向。研究历史实质上是研究人民创造的历史,必须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143这一基本观点。

  但同时应当看到,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受时代、阶级等因素的制约,本身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历史过程。路易・波拿巴之所以能够推翻资产阶级共和派的统治而复辟帝制,除了受到大资产阶级支持外,“危险的诡辩家把统一的人民分成了各个敌对的阵营”[3]155,人民的力量被削弱了,无法与大资产阶级和上层贵族形成对抗,这时就需要“英雄”出现领导人民创造历史。

  唯物史观强调“时势造英雄”,即“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6]450。恩格斯认为“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6]506。强调法国大革命的时势造就了拿破仑这位英雄。在美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美国人民最推崇的总统并非是出身贵族的“国父”华盛顿,而是平民出身的林肯,因为美国人民认为:“没有这一个华盛顿,还会有另一个华盛顿出现”,普通人民大众才是创造历史的英雄。   同理,由于1848年法国的历史条件和局势,使得平庸而可笑的路易・波拿巴应时势而生,稳定了法国的局势和大资产阶级在法国的统治,成为当时法国的英雄。“小土地者抱有的‘拿破仑观念’”[3]223及“阶级斗争的形势”帮助路易・拿破巴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1851年12月2日的政变“是波拿巴对议会的胜利,行政权力对立法权力的胜利,不用词句掩饰的力量对词句的力量的胜利”[3]214,显示出了路易・波拿巴借助时势建立起了自身的实力。

  因此,在研究历史精英人物时,既要看到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看到历史进程中的客观需要,又不能反对历史的偶然性,否认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过程所起的作用。但是,偶然性受必然性制约,“时势造英雄”却不能“英雄造时势”,“具有优秀精神品质的是少数人,而决定历史结局的却是广大群众”[5]63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分析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历史作用应持的基本标准,是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在分析历史人物方面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三、研究方法

  唯物史观是指导历史研究的理论原则,在具体历史研究过程中,则应当采用具体的研究方法。《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体现了阶级分析法、历史比较法、逆向考察法、总体和系统性的研究方法、科学假说与证实法等多种跨史学的和跨学科的方法。因此,在具体的历史研究过程中,在坚持唯物史观这一理论性原则的指导下,可以将各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

  在对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这一历史过程进行分析时,马克思在著作的最后一句预言:“如果皇袍终于落在路易・波拿巴身上,拿破仑的铜像就将从旺多姆圆柱顶上被推下来。”[3]227。结果,路易・波拿巴黄袍加身二十年后,1969年的巴黎无产阶级革命推倒了拿破仑一世的铜像,马克思写的第二版序言中提到:“这句话已经实现了。”[3]405马克思运用法则归纳式和科学的演绎方法进行历史研究,给其著作带来了惊人的洞察力与预见性。

  因此,在进行历史研究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采取相应的方法,在阐明历史事实真相的前提下,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发挥历史的借鉴功用,探索历史运动的规律,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提供指导。在研究过程中,将科学的社��历史观与相应的历史研究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出历史研究的功能,尽到史学工作者的责任。

  四、结语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概括地说明,唯物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态,如宗教、哲学、道德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6]43恩格斯在1885年第三版序言中写道:“《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是一部天才的著作。”[3]290它不仅科学地分析了法国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起因、过程、结果和本质,而且在革命实践中检验和完善了唯物史观。“这段历史检验了(阶级斗争)这个伟大的历史运动规律”[3]291,也就是检验了包含阶级斗争规律的唯物史观,“这个检验获得了辉煌的成果”。唯物史观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为研究历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下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55.

  [2]庞卓恒.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6][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4][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

  [5][俄]列宁.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基金项目:2014年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D24);陕西理工大学2016年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YYJ2016―17)。


相关文章

  • 读[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节选)有感
  • 读<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节选)有感 作者:杨培 李筱鹃伶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第06期 摘要: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运用自己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对1848年革命进行科学的分 ...查看


  • 法国大革命与共和政体的确立
  • 第五讲 法国大革命与共和政体的确立 课标要求: 1.以法国大革命中波旁王朝被推翻.共和国建立的基本史实为例,认识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深刻性和艰巨性. 2.概述<人权宣言>中有关"自然权利"和"自 ...查看


  • 历史学科学还是艺术
  • 历史学:科学还是艺术? 朱卫斌 2012-2-3 9:49:13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广州)1995年04期第74-81页 摘要:19世纪以前的史学实践表明了史学科学化与艺术化两种不同的学科倾向.随着科学概念在自然科 ...查看


  •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策论意义
  •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策论意义 巴黎政治学院教授吕西安·若姆访谈录 编者按:自<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成为热点以来,相关讨论在大陆持续升温. 本刊之前曾刊发专文探讨此书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现再次刊发法国巴黎政治学院 教授 ...查看


  • 拿破仑简介: 1
  •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8.15-1821.5.5),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1814,1815).法兰西共和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 ...查看


  • 法国近代史概括
  • 法国近代史概括: 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确立.发展,直至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历史.法国是世界近代史上阶级斗争最激烈.政治发展最曲折的国家,从1789年到1871年先后经历五次革命.在这个过程中,各阶级.各党派创造和试验了 ...查看


  •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三大基本命题
  • 辛向阳 < 人民论坛 >(2011年第14期) 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没有过时,而是永远充满着时代的活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时代化,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而且具有实践的品质.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马 ...查看


  • [罗辑思维]_罗胖推荐书目1-58
  • <罗辑思维> 第一季 罗胖全部推荐书目1-58 1 末日启示: 向死而生 处女秀有点羞羞,没有荐书撒~ 2 拒绝逃离北上广 见识决定命运 <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美)凯文・凯利 <闲看水浒>十年砍柴 &l ...查看


  • 名家推荐_大学生暑假阅读书目_2
  • 南方周末/2005年/7月/21日/第D30版 阅读 名家推荐:大学生暑假阅读书目 黄春兴 现职:台湾"清华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与奥地利经济学派理论 主要著作:<现代经济学入门> 曾经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