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的葡萄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葡萄沟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

2.感受课文比喻的新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葡萄沟美好在哪里,它有哪些独特之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新疆好地方》。

学生:搜集有关新疆、吐鲁番盆地、葡萄沟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励

1.播放视频《新疆好地方》。

2.新疆有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它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水果之乡,吐鲁番独居榜首。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3.你们想去吐鲁番的葡萄沟品尝美味的葡萄吗?想去,事先就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才行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葡萄沟的。

4.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二、体验

(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注意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

3.再读课文,思考每段各写了些什么,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二)品读课文,感受独特。

1.分组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也可按课文描写顺序来自学。读后小组探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也交流学习所获。

2.全班交流,共享资源。

按课文描写顺序交流,抓住葡萄沟独特的地方。交流时,还可用自己搜集的资料作为佐证。(板书:独特)

(1)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吐鲁番盆地成为中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的原因。

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吐鲁番有非常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板书:气候特征地理位置)

(2)葡萄是吐鲁番的特产,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

用画出作者描写葡萄藤的句子。它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葡萄藤对葡萄的爱护。)玛瑙:一种玉石,绿玛瑙代指什么?(代指像玉石一样的绿葡萄。)(板书:绿葡萄)

进入吐鲁番,在庄园沿途看见了许多独特的砖砌房子,估计与葡萄有联系。(板书:砖砌房子)

(3)这一段里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呢?联系上下文理解。

(这些省略号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当时内心的无比惊喜。)

为什么呢?(因为作者见到了壮观的、望不到边的绿色长廊,由此可知,吐鲁番葡萄沟的葡萄之多。)

(4)葡萄沟在人们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呢?(赫赫有名)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从葡萄的世界,绿色的海洋可见葡萄园之大。由此知道,葡萄沟是名副其实的葡萄王国。其间流露出作者无比的惊喜与赞美。

(5)这里解开了前面所写的各家各户的小屋之谜,具体地介绍了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板书:葡萄干)

(6)最后一段,作者对特产的看法,也很独特,耐人寻味。

三、升华

1.回忆吐鲁番的葡萄沟的独特之处。

2.品读文中的优美词句,选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3.今天的旅游到此结束了,请同学们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4.总结:吐鲁番的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机会去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尝那里出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

5.我们的家乡也是个好地方,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去问一问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家乡为什么是个好地方?下节课老师想请同学们像介绍葡萄沟一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好吗?

附: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葡萄沟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

2.感受课文比喻的新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葡萄沟美好在哪里,它有哪些独特之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新疆好地方》。

学生:搜集有关新疆、吐鲁番盆地、葡萄沟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励

1.播放视频《新疆好地方》。

2.新疆有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它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水果之乡,吐鲁番独居榜首。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3.你们想去吐鲁番的葡萄沟品尝美味的葡萄吗?想去,事先就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才行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葡萄沟的。

4.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二、体验

(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注意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

3.再读课文,思考每段各写了些什么,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二)品读课文,感受独特。

1.分组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也可按课文描写顺序来自学。读后小组探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也交流学习所获。

2.全班交流,共享资源。

按课文描写顺序交流,抓住葡萄沟独特的地方。交流时,还可用自己搜集的资料作为佐证。(板书:独特)

(1)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吐鲁番盆地成为中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的原因。

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吐鲁番有非常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板书:气候特征地理位置)

(2)葡萄是吐鲁番的特产,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

用画出作者描写葡萄藤的句子。它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葡萄藤对葡萄的爱护。)玛瑙:一种玉石,绿玛瑙代指什么?(代指像玉石一样的绿葡萄。)(板书:绿葡萄)

进入吐鲁番,在庄园沿途看见了许多独特的砖砌房子,估计与葡萄有联系。(板书:砖砌房子)

(3)这一段里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呢?联系上下文理解。

(这些省略号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当时内心的无比惊喜。)

为什么呢?(因为作者见到了壮观的、望不到边的绿色长廊,由此可知,吐鲁番葡萄沟的葡萄之多。)

(4)葡萄沟在人们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呢?(赫赫有名)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从葡萄的世界,绿色的海洋可见葡萄园之大。由此知道,葡萄沟是名副其实的葡萄王国。其间流露出作者无比的惊喜与赞美。

(5)这里解开了前面所写的各家各户的小屋之谜,具体地介绍了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板书:葡萄干)

(6)最后一段,作者对特产的看法,也很独特,耐人寻味。

三、升华

1.回忆吐鲁番的葡萄沟的独特之处。

2.品读文中的优美词句,选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3.今天的旅游到此结束了,请同学们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4.总结:吐鲁番的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机会去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尝那里出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

5.我们的家乡也是个好地方,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去问一问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家乡为什么是个好地方?下节课老师想请同学们像介绍葡萄沟一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好吗?

附:板书设计


相关文章

  • "临渭葡萄"LOGO标识和广告语征集揭晓
  • 图为来自湖南省湘潭市的包江群设计的LOGO标识 据了解 ,近年来,临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线,在临渭区北部以下邽镇为核心,大力发展葡萄产业,2009年起,规划投资2.5亿元建设成了陕 ...查看


  • [葡萄沟]教学案例及反思
  • <葡萄沟>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内容.课文以新课标的思想为指导,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案例 师:同 ...查看


  • 北师大版葡萄沟教学反思
  • <葡萄沟>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的<葡萄沟>,这一课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了葡萄沟水果多.绿色的凉棚.又多又美的葡萄.色鲜味甜的葡萄干和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读后让人感到葡萄沟景美人更美,确实是个好地方. ...查看


  • 在葡萄架下.教案 1
  • <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在葡萄架下>,了解新疆的民俗风情: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人们欢庆丰收的快乐. 2.能学习模仿基本的新疆舞蹈动作,能自主创编简单的新疆舞蹈和打击乐 ...查看


  • 葡萄沟教学反思
  • 葡萄沟教学反思 >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葡萄沟> 作者:权宽浮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 ...查看


  • [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
  • <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 左权县桐峪学校 王俊丽 教学内容: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七课<在葡萄架下>.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在葡萄架下>,了解新疆的民俗风情: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载歌载舞 形式表现人 ...查看


  • 吐鲁番葡萄沟
  • 葡萄沟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葡萄产区,也是我国栽培葡萄的发源地.据调查,新疆葡萄共有50多个品种.尤其在吐鲁番,到处种植着葡萄,占全疆葡萄种植面积的90%以上,简直成了"葡萄的王国".吐鲁番的葡萄勾起了我们无限遐想.在新疆各 ...查看


  • 第四单元,作文
  • Xxx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模板 单元主题 <塞北江南> 美丽富饶的祖国幅员辽阔. 本单元以"塞北江南"为主题. 编排了 <葡 萄沟> . 〈 〈小镇的早晨〉 〉 以及一个语文天地. 主要体现了祖国地 ...查看


  • [优秀作文]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 曹操望梅止渴,鄙人望葡萄生津.看到那些晶莹滴着水珠的绿色小生灵,吐鲁番再热的气温也被忽略不计. 这个炎热的暑假,我禁不住那些小球的诱惑,屁颠屁颠地来到了吐鲁番.艳阳笼罩着炙热的大地,擦不尽的汗水弄湿了我的每一件衣服.可是当绿色的藤蔓遮住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