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是我的一个朋友,在浙南搞一个小品类的制造业。做那个品类的,在当地大概有十几家公司,这十几家公司大概占了全球2/3以上的份额。而老李的公司,在这十几家里面属于中等偏上的,排不进前三,但是也有不小的话语权。
老李四十多岁,白手起家打下基业,风风雨雨走过来的人自然历练得四平八稳。见人打招呼永远笑呵呵,吃饭总是悄悄买单,人多的场合就坐在一边笑眯眯的不说话。就算在公司里,也极少看到他大声说话或者发脾气。给人的感觉是温润儒雅,完全不像一个商场拼杀出来的制造业老板。
前两年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感觉对这个人要好好重新认识一下,相当不简单。
过了大半年,再和老李见面的时候,发现新来的小伙子跟在身边,特地又给我递了一张名片,我一看头衔已经换成了副总。他入职的时候职位是部门经理,也就是说大半年的时间里面升了两级。在吃饭的时候,老李对这个人也显得特别的重视和客气,俨然此人是他公司栋梁的感觉。
我有点犯嘀咕:一来空降部队升职这么快,对本人和对公司都不见得有好处;二来老李办事一向平稳,以慢打快,这很不像他的风格。但是我也没多想,这事跟我没什么关系,脑子里闪了一下就过去了。也许这人确实能力很强,破格提拔呢。
酒后,老李告诉我,那个小伙子刚来的时候表现确实很优秀,上任以后部门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跟同事相处得也不错。老李很高兴,就准备让他多承担一点责任,慢慢培养。 后来有一次,公司的一个供应商来拜访的时候,酒席上老李敏感的察觉新来的小伙子和这个供应商有点熟悉过头,而且在可以掩饰这种熟悉。老李是老江湖了,自然不会声张,而且在这个行业公司的干部拿供应商一点好处,也不算什么特别大的毛病,睁只眼闭只眼也就过去了。直到有一次,一批发到海外的货因为这个供应商供货质量的原因出了问题,让老李丢了一个客户,他才动了真怒。拿点钱可以容忍,但是拿钱拿到伤害公司,就不能姑息了。 老李说,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让他一走了之,但是想来想去觉得不解气,而且对内对外也都说出去不好听。琢磨了一个下午,想出来一个办法。从那以后,他给这个人一路加薪,从月薪6000一路加到了3万。头衔也从部门经理到总监再到副总。态度上,则温火慢吹,让他自我感觉越来越好,不仅自认为是公司栋梁,而且简直是行业精英。在见同行朋友的时候,老李也总是带着他,在别人面前吹捧这人怎么怎么优秀。
春节前我见他们的时候,正是此人自我感觉达到顶峰的时候:青云直上,少年得志,眼见着面前是一条金光大道。老李感觉到时机成熟了,第二年过完春节,找了个理由不跟他续约了。
而此时,这人已经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月入三万的副总级别的人才,自我膨胀到了极点。从老李这里离开以后,小公司看不上,找比老李的公司更大的地方,又想要和老李给我一样的职位和待遇。可是圈子就这么大,也都是老江湖,什么样的人能干什么样的事,谁都能一眼看出来。自然,这个人也就一直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
听说,就在这种不平衡之下,他兜兜转转了半年多,高不成低不就,一直没有上班。后来估计是觉得自己“不适合给人打工”,又拉了几个人自己干。水平不到位又没人指点,自然是做不起来,赔了不少钱。折腾了两年时间,迫于生计还是回去找了个小公司,干的还是部门经理的位置,只是老觉得自己是在更大的公司里当副总的人,心态估计是摆不平了。
老李是我的一个朋友,在浙南搞一个小品类的制造业。做那个品类的,在当地大概有十几家公司,这十几家公司大概占了全球2/3以上的份额。而老李的公司,在这十几家里面属于中等偏上的,排不进前三,但是也有不小的话语权。
老李四十多岁,白手起家打下基业,风风雨雨走过来的人自然历练得四平八稳。见人打招呼永远笑呵呵,吃饭总是悄悄买单,人多的场合就坐在一边笑眯眯的不说话。就算在公司里,也极少看到他大声说话或者发脾气。给人的感觉是温润儒雅,完全不像一个商场拼杀出来的制造业老板。
前两年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感觉对这个人要好好重新认识一下,相当不简单。
过了大半年,再和老李见面的时候,发现新来的小伙子跟在身边,特地又给我递了一张名片,我一看头衔已经换成了副总。他入职的时候职位是部门经理,也就是说大半年的时间里面升了两级。在吃饭的时候,老李对这个人也显得特别的重视和客气,俨然此人是他公司栋梁的感觉。
我有点犯嘀咕:一来空降部队升职这么快,对本人和对公司都不见得有好处;二来老李办事一向平稳,以慢打快,这很不像他的风格。但是我也没多想,这事跟我没什么关系,脑子里闪了一下就过去了。也许这人确实能力很强,破格提拔呢。
酒后,老李告诉我,那个小伙子刚来的时候表现确实很优秀,上任以后部门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跟同事相处得也不错。老李很高兴,就准备让他多承担一点责任,慢慢培养。 后来有一次,公司的一个供应商来拜访的时候,酒席上老李敏感的察觉新来的小伙子和这个供应商有点熟悉过头,而且在可以掩饰这种熟悉。老李是老江湖了,自然不会声张,而且在这个行业公司的干部拿供应商一点好处,也不算什么特别大的毛病,睁只眼闭只眼也就过去了。直到有一次,一批发到海外的货因为这个供应商供货质量的原因出了问题,让老李丢了一个客户,他才动了真怒。拿点钱可以容忍,但是拿钱拿到伤害公司,就不能姑息了。 老李说,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让他一走了之,但是想来想去觉得不解气,而且对内对外也都说出去不好听。琢磨了一个下午,想出来一个办法。从那以后,他给这个人一路加薪,从月薪6000一路加到了3万。头衔也从部门经理到总监再到副总。态度上,则温火慢吹,让他自我感觉越来越好,不仅自认为是公司栋梁,而且简直是行业精英。在见同行朋友的时候,老李也总是带着他,在别人面前吹捧这人怎么怎么优秀。
春节前我见他们的时候,正是此人自我感觉达到顶峰的时候:青云直上,少年得志,眼见着面前是一条金光大道。老李感觉到时机成熟了,第二年过完春节,找了个理由不跟他续约了。
而此时,这人已经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月入三万的副总级别的人才,自我膨胀到了极点。从老李这里离开以后,小公司看不上,找比老李的公司更大的地方,又想要和老李给我一样的职位和待遇。可是圈子就这么大,也都是老江湖,什么样的人能干什么样的事,谁都能一眼看出来。自然,这个人也就一直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
听说,就在这种不平衡之下,他兜兜转转了半年多,高不成低不就,一直没有上班。后来估计是觉得自己“不适合给人打工”,又拉了几个人自己干。水平不到位又没人指点,自然是做不起来,赔了不少钱。折腾了两年时间,迫于生计还是回去找了个小公司,干的还是部门经理的位置,只是老觉得自己是在更大的公司里当副总的人,心态估计是摆不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