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改进信访工作、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对策建议
作者:吴萌萌
来源:《商情》2016年第01期
摘要:自2005年5月1日国务院颁布新《信访条例》以来,各级政府部门严格按照《条例》,化解了大批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助推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弊端,很多信访问题依然无法化解。因此,改进信访工作,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关键词:信访工作 化解基层社会矛盾
一、基层社会矛盾化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信访体制不健全,群众诉求解决难
《信访条例》第四条规定,“信访工作应当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往往对有明显政策依据的信访案件,相关职能部门还能积极配合,并能妥善圆满的处理;对于棘手的信访案件,相关职能部门能躲就躲,能避就避,往往以“属地管理”为借口,把任务推给地方(或乡镇),而地方受职权限制,又不能处理此类事件,于是地方和上级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互不担责,导致信访人奔波于地方和上级部门之间,怨声载道。
2.政策界定不清晰,政府部门处理难
基层社会矛盾可分两个层面:一个层面从历史角度看,可分为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突出问题,即1949年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暴露的社会矛盾称为历史遗留问题,改革开放至今所暴露的社会矛盾称为现实突出问题。另一个层面,以人性角度看可分为利己问题和利公(小集体)问题。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顾国家、集体利益者,所暴露的矛盾为利己社会矛盾;追求公开、透明、民主的管理制度,为相对大多数人谋利益所暴露的矛盾,为利公社会矛盾。这里所说的社会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对于有些社会矛盾,国家没有一套合理的政策给予化解,导致相关部门处理起来,就显得束手无策了。
3.信访功能定位不明确,违法上访处置难?
《信访条例》第十九条规定“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提供的材料往往是对自己有利的材料,不利的材料避而不谈,同时为了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往往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改进信访工作、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对策建议
作者:吴萌萌
来源:《商情》2016年第01期
摘要:自2005年5月1日国务院颁布新《信访条例》以来,各级政府部门严格按照《条例》,化解了大批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助推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弊端,很多信访问题依然无法化解。因此,改进信访工作,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关键词:信访工作 化解基层社会矛盾
一、基层社会矛盾化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信访体制不健全,群众诉求解决难
《信访条例》第四条规定,“信访工作应当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往往对有明显政策依据的信访案件,相关职能部门还能积极配合,并能妥善圆满的处理;对于棘手的信访案件,相关职能部门能躲就躲,能避就避,往往以“属地管理”为借口,把任务推给地方(或乡镇),而地方受职权限制,又不能处理此类事件,于是地方和上级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互不担责,导致信访人奔波于地方和上级部门之间,怨声载道。
2.政策界定不清晰,政府部门处理难
基层社会矛盾可分两个层面:一个层面从历史角度看,可分为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突出问题,即1949年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暴露的社会矛盾称为历史遗留问题,改革开放至今所暴露的社会矛盾称为现实突出问题。另一个层面,以人性角度看可分为利己问题和利公(小集体)问题。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顾国家、集体利益者,所暴露的矛盾为利己社会矛盾;追求公开、透明、民主的管理制度,为相对大多数人谋利益所暴露的矛盾,为利公社会矛盾。这里所说的社会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对于有些社会矛盾,国家没有一套合理的政策给予化解,导致相关部门处理起来,就显得束手无策了。
3.信访功能定位不明确,违法上访处置难?
《信访条例》第十九条规定“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提供的材料往往是对自己有利的材料,不利的材料避而不谈,同时为了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往往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