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我评价乃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认为的人生最困难的事。  正确的自我评价,其社会意义在于帮助人成为社会人,有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使社会充满正气;而其个人意义在于帮助人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自然人,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发展自己,最终幸福。  学生的自我概念多半是在与“重要他人”(如亲人、朋友,老师和同学)的交往中通过“镜像自我”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依赖外界评价走向积极自我评价,是与“传道授业解惑”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事情。因为,教育即唤醒,教师即条件,教育的最佳方式和唯一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成长。  好的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美的言语帮助学生习得精确妥帖的语言,也可以借助美的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笔者在执教郑振铎的《猫》时,着意探索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方面的技术和艺术,尽力追求引导的有心无痕,以求让学生自我评价在语文课堂上随时发生。  一、预习检查,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方法  课前,普通话特别好的小周对我说,她特别喜欢《猫》这篇课文,已经读过很多遍了,于是,我把带读生字词的任务交给了她。小周在带读的过程中,把“蜷”读成了“juǎn”,其他同学质疑,她面有尴尬之色。我平静地说:“想想,预习过多遍的课文,为什么会读错呢?”小周不好意思地说:“我读书的时候,有点贪多求快,不求甚解,预习做得不够扎实。”  面对学生知识性的错误,简单批评,会挫伤学生的表现欲;及时订正,又可能削弱了学生的思考力;引导学生反思知识性错误背后学习方法的错位,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分析错误的原因而不是在乎错误的后果上来,既呵护学生的自尊,又启发学生的思考,还倡导内省的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二、比较鉴别,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能力差异  《猫》的结尾部分,写得朴素而深刻,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深深的自责,特别适合诵读。小唐自告奋勇读了以后,大家都觉得她读得语调平平,情感寡淡。于是大家推荐班上语言最有表现力的小周读。小周果然读得声情并茂。全班静悄悄的,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对比这样明显,小唐觉得异常尴尬。这个时候,正是自我评价发生的契机。我请小唐点评小周的朗读,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小唐说:“我觉得周×读得比我好很多,她自己完全进入到文章里去了,把自己当成了作者,达到了我们平常所追求的忘记自己的朗读最高境界。我读的时候,心还游移在外面,没有进入文本。”这就是引导学生见贤思齐。所谓见贤思齐,就是人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课堂上,当同一学习任务有一个以上的人完成时,教师喜欢自己评价或者组织学生对几个人的完成情况进行比较鉴别,而且,一定会评出优劣。事实上,这是不科学甚至是不道德的,因为评出三六九等,相当于置表现不佳的学生于尴尬的反衬地位。教师应另辟蹊径,引导学生在评价他人中反观自己的不足。正确的自我评价实际上激发了学生内心自我完善的欲望——人,更愿意听从自己心灵的呼唤而不是外界强加的标准。  三、不置褒贬,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课堂行为  学生的课堂行为,就如同生活的细节,往往真实地折射着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基础不好的小王不能解释 “怂恿”的意思,基础较好的小熊不由自主地嘲笑他书上有的都不知道,小王很是难堪,教室里的气氛也有点尴尬。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要求小熊替“怂恿”找个近义词,答案是“撺掇”,也是本册教材上的。结果小熊也不知道,而且发现知道了自己嘲笑别人的无知肤浅,马上向小王同学道歉了。  教师通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把自己当做了班级的道德楷模和行为规范,从而习惯了对学生的言行进行道德评判,并简单地以“对”和“错”作为判断结果。不置褒贬,退出审判,要相信学生的智商和情商,足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教师,换下“法官”的面孔,带上春雨的滋养,潜入学生心田,就能达到“润人(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心理暗示,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思维惯性  在课堂上,还有这样一类学生,明明知道问题的答案,可就是不敢举手;即便是回答问题,他们的声音也非常小。这是因为,他们常常被自己假想的失败和嘲笑所打败。为了帮助他们战胜自己,我常常会要求学生把答案重复几遍,直到能大声表达为止。当学生发言结束后,我还会让学生说自己大声说话的感受,比如,一向文静的小陶同学,经过五次反复,终于能大声回答问题,高兴地说:“以前我总是怕答错,怕同学们会嘲笑我,以为小点声别人就听不见了。其实大声说话的感觉真好!”  课堂上总摆动着一些犹犹豫豫想举又不敢举起的手,学生口里总吞吐着一些断断续续想说又不敢说的话。怯懦的孩子,其实是自我意识最强的孩子,是因为过分自尊而显得自卑的孩子。一次一次又一次,用耐心消融他们心中的自卑块垒;一点一点又一点,用慧心构筑他们积极的思维习惯。须知,人对于肯定的依赖,甚于对面包的依赖;而消极的自我评价,将会导致灰色的人生啊。为这些胆小的孩子而适当放慢课堂节奏,帮助这些孩子摆脱自己消极的思维惯性,教师,善莫大焉,功莫大焉!  五、角色互换,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个性特质  在教学进行中,我安排了一个环节,要求学生联系文本,发挥想象,把自己当做第三只猫,说说自己在遭受了主人冤苦之后的心理活动。言为心声,学生代猫说话,其实还是自说自话。例如小包同学说:“主人你为什么打我呢?我知道我既没有第一只猫活泼也没有第二只猫有趣,我显得忧郁懒惰,甚至还有几分丑陋,可是主人,我还是很听话的呀!这一次我只是像往常一样拿着自己的食物在露台板上享受着难得的安闲,你怎么就一棍子下来了呢?虽然你不知道我心中的千言万语,虽然你不知道我喜欢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是希望你们也像对那一对芙蓉鸟一样,体贴我,关心我,照顾我,重视我,但是你真的是太武断了,因为那只鸟是黑猫害死的啊。”我适时评价说:“你是一只心思细腻的猫,自我意识很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努力去争取。幸好,你不是猫,你有抗争意识和抗争能力,我相信,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坎坷险阻,你都会有幸福的能力。”   角色互换,心灵独白,实际上隐性折射着学生的自我评价,然而,学生并不自知;就像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特质,而并不自知一样。这个时候,教师评价适时出场,因势利导,是帮助学生把朦胧的自我评价,用明确的言语形式固定下来,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人只有在人群中才能认识自己,同理,人只有在评价中才能学会自我评价。  六、情境再现,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深度自我  在课的结尾,我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深度自我,审视自己平常没有直面的自己。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学完了《猫》,了解了郑振铎的反思,我们也来扪心自问一下,如果你也在冬天的早晨看到一只蜷伏在你家门口可怜而又不可爱的小猫,你会怎么办?  学生在这个情境里,畅所欲言,直面自己。小许同学说:“我觉得我不会把他拾进来。因为,我觉得我的思想还没有达到平等地对待动物的境界,而且,我的感情也还没有达到接受不漂亮猫的地步。如果我把他拾进来了,猫还是会死,猫的悲剧还是会重演。我宁可当初心肠狠一点,让他继续去流浪,也不要使自己成为悲剧的目击者和制造者。这样的话多么使人感动啊,虽然她的选择看上去有点冷血,但她有说真话的勇气,也有直面自己不完美的勇气,她其实有一颗火热的心。  自我评价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就是认识自己,就是看见最真实的自己;自我评价的最佳手段是什么?就是反省自己,就是直面最真实的自己;学会了自我评价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就是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说真话,敢于在课堂上坦露最真实的心声,哪怕这种真实有悖于主流价值观有悖于我们课堂的情感目标。伪善,是课堂最令人恶心的过错;虚伪,是学生最令人痛心的过失。一切自我评价,都必须建立在真实自我的基础上;一切对于自我评价的引导,都必须基于趋向真善美的目的。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需要教师存着引导之慧心,而隐蔽教育之目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为精神的巨人。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自我评价在课堂上随时发生,学生自我实现的愿望才能日渐丰润。  教师,是学生过河的桥,桥不是目的,把学生送到对岸才是目的;教师,是学生攀登的梯,梯不是目的,让学生登上顶峰才是目的。  教育,是摆渡的船,戏水不是船之目的,摆渡学生的灵魂才是目的;教育,是养鱼的池,挖池不是目的,呵护学生的成长才是目的。  成长是不能代替的,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条件;评价也是不能包办的,引导学生自我认识,启发学生自我评价,帮助学生自我实现,如此课堂,功德无量;如此教师,善莫大焉!(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县第八中学)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我评价乃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认为的人生最困难的事。  正确的自我评价,其社会意义在于帮助人成为社会人,有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使社会充满正气;而其个人意义在于帮助人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自然人,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发展自己,最终幸福。  学生的自我概念多半是在与“重要他人”(如亲人、朋友,老师和同学)的交往中通过“镜像自我”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依赖外界评价走向积极自我评价,是与“传道授业解惑”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事情。因为,教育即唤醒,教师即条件,教育的最佳方式和唯一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成长。  好的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美的言语帮助学生习得精确妥帖的语言,也可以借助美的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笔者在执教郑振铎的《猫》时,着意探索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方面的技术和艺术,尽力追求引导的有心无痕,以求让学生自我评价在语文课堂上随时发生。  一、预习检查,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方法  课前,普通话特别好的小周对我说,她特别喜欢《猫》这篇课文,已经读过很多遍了,于是,我把带读生字词的任务交给了她。小周在带读的过程中,把“蜷”读成了“juǎn”,其他同学质疑,她面有尴尬之色。我平静地说:“想想,预习过多遍的课文,为什么会读错呢?”小周不好意思地说:“我读书的时候,有点贪多求快,不求甚解,预习做得不够扎实。”  面对学生知识性的错误,简单批评,会挫伤学生的表现欲;及时订正,又可能削弱了学生的思考力;引导学生反思知识性错误背后学习方法的错位,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分析错误的原因而不是在乎错误的后果上来,既呵护学生的自尊,又启发学生的思考,还倡导内省的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二、比较鉴别,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能力差异  《猫》的结尾部分,写得朴素而深刻,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深深的自责,特别适合诵读。小唐自告奋勇读了以后,大家都觉得她读得语调平平,情感寡淡。于是大家推荐班上语言最有表现力的小周读。小周果然读得声情并茂。全班静悄悄的,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对比这样明显,小唐觉得异常尴尬。这个时候,正是自我评价发生的契机。我请小唐点评小周的朗读,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小唐说:“我觉得周×读得比我好很多,她自己完全进入到文章里去了,把自己当成了作者,达到了我们平常所追求的忘记自己的朗读最高境界。我读的时候,心还游移在外面,没有进入文本。”这就是引导学生见贤思齐。所谓见贤思齐,就是人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课堂上,当同一学习任务有一个以上的人完成时,教师喜欢自己评价或者组织学生对几个人的完成情况进行比较鉴别,而且,一定会评出优劣。事实上,这是不科学甚至是不道德的,因为评出三六九等,相当于置表现不佳的学生于尴尬的反衬地位。教师应另辟蹊径,引导学生在评价他人中反观自己的不足。正确的自我评价实际上激发了学生内心自我完善的欲望——人,更愿意听从自己心灵的呼唤而不是外界强加的标准。  三、不置褒贬,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课堂行为  学生的课堂行为,就如同生活的细节,往往真实地折射着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基础不好的小王不能解释 “怂恿”的意思,基础较好的小熊不由自主地嘲笑他书上有的都不知道,小王很是难堪,教室里的气氛也有点尴尬。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要求小熊替“怂恿”找个近义词,答案是“撺掇”,也是本册教材上的。结果小熊也不知道,而且发现知道了自己嘲笑别人的无知肤浅,马上向小王同学道歉了。  教师通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把自己当做了班级的道德楷模和行为规范,从而习惯了对学生的言行进行道德评判,并简单地以“对”和“错”作为判断结果。不置褒贬,退出审判,要相信学生的智商和情商,足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教师,换下“法官”的面孔,带上春雨的滋养,潜入学生心田,就能达到“润人(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心理暗示,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思维惯性  在课堂上,还有这样一类学生,明明知道问题的答案,可就是不敢举手;即便是回答问题,他们的声音也非常小。这是因为,他们常常被自己假想的失败和嘲笑所打败。为了帮助他们战胜自己,我常常会要求学生把答案重复几遍,直到能大声表达为止。当学生发言结束后,我还会让学生说自己大声说话的感受,比如,一向文静的小陶同学,经过五次反复,终于能大声回答问题,高兴地说:“以前我总是怕答错,怕同学们会嘲笑我,以为小点声别人就听不见了。其实大声说话的感觉真好!”  课堂上总摆动着一些犹犹豫豫想举又不敢举起的手,学生口里总吞吐着一些断断续续想说又不敢说的话。怯懦的孩子,其实是自我意识最强的孩子,是因为过分自尊而显得自卑的孩子。一次一次又一次,用耐心消融他们心中的自卑块垒;一点一点又一点,用慧心构筑他们积极的思维习惯。须知,人对于肯定的依赖,甚于对面包的依赖;而消极的自我评价,将会导致灰色的人生啊。为这些胆小的孩子而适当放慢课堂节奏,帮助这些孩子摆脱自己消极的思维惯性,教师,善莫大焉,功莫大焉!  五、角色互换,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个性特质  在教学进行中,我安排了一个环节,要求学生联系文本,发挥想象,把自己当做第三只猫,说说自己在遭受了主人冤苦之后的心理活动。言为心声,学生代猫说话,其实还是自说自话。例如小包同学说:“主人你为什么打我呢?我知道我既没有第一只猫活泼也没有第二只猫有趣,我显得忧郁懒惰,甚至还有几分丑陋,可是主人,我还是很听话的呀!这一次我只是像往常一样拿着自己的食物在露台板上享受着难得的安闲,你怎么就一棍子下来了呢?虽然你不知道我心中的千言万语,虽然你不知道我喜欢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是希望你们也像对那一对芙蓉鸟一样,体贴我,关心我,照顾我,重视我,但是你真的是太武断了,因为那只鸟是黑猫害死的啊。”我适时评价说:“你是一只心思细腻的猫,自我意识很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努力去争取。幸好,你不是猫,你有抗争意识和抗争能力,我相信,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坎坷险阻,你都会有幸福的能力。”   角色互换,心灵独白,实际上隐性折射着学生的自我评价,然而,学生并不自知;就像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特质,而并不自知一样。这个时候,教师评价适时出场,因势利导,是帮助学生把朦胧的自我评价,用明确的言语形式固定下来,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人只有在人群中才能认识自己,同理,人只有在评价中才能学会自我评价。  六、情境再现,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深度自我  在课的结尾,我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深度自我,审视自己平常没有直面的自己。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学完了《猫》,了解了郑振铎的反思,我们也来扪心自问一下,如果你也在冬天的早晨看到一只蜷伏在你家门口可怜而又不可爱的小猫,你会怎么办?  学生在这个情境里,畅所欲言,直面自己。小许同学说:“我觉得我不会把他拾进来。因为,我觉得我的思想还没有达到平等地对待动物的境界,而且,我的感情也还没有达到接受不漂亮猫的地步。如果我把他拾进来了,猫还是会死,猫的悲剧还是会重演。我宁可当初心肠狠一点,让他继续去流浪,也不要使自己成为悲剧的目击者和制造者。这样的话多么使人感动啊,虽然她的选择看上去有点冷血,但她有说真话的勇气,也有直面自己不完美的勇气,她其实有一颗火热的心。  自我评价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就是认识自己,就是看见最真实的自己;自我评价的最佳手段是什么?就是反省自己,就是直面最真实的自己;学会了自我评价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就是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说真话,敢于在课堂上坦露最真实的心声,哪怕这种真实有悖于主流价值观有悖于我们课堂的情感目标。伪善,是课堂最令人恶心的过错;虚伪,是学生最令人痛心的过失。一切自我评价,都必须建立在真实自我的基础上;一切对于自我评价的引导,都必须基于趋向真善美的目的。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需要教师存着引导之慧心,而隐蔽教育之目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为精神的巨人。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自我评价在课堂上随时发生,学生自我实现的愿望才能日渐丰润。  教师,是学生过河的桥,桥不是目的,把学生送到对岸才是目的;教师,是学生攀登的梯,梯不是目的,让学生登上顶峰才是目的。  教育,是摆渡的船,戏水不是船之目的,摆渡学生的灵魂才是目的;教育,是养鱼的池,挖池不是目的,呵护学生的成长才是目的。  成长是不能代替的,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条件;评价也是不能包办的,引导学生自我认识,启发学生自我评价,帮助学生自我实现,如此课堂,功德无量;如此教师,善莫大焉!(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县第八中学)


相关文章

  • 一年级体育队列队形教案
  • 队列队形练习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集合站队的基本要求,能做到快静齐,初步学会立正稍息的动作. 2.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乐于进行反复练习,能与同学合作开展活动. 二.学习重点 初步学会立正稍息的动作. 三.学习难点 能自己边喊口令边 ...查看


  • 读书会 (2)
  • 认识自我教案设计 赵桂艳 学情分析:本课包括"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发展自我"两部分,主要内容从认识自我的重要性.方法和原则开始,然后从外表.性格.能力和整体自我等角度,沿着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查看


  •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学会欣赏与修改--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习作评改 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 ...查看


  •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解析
  •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解析 根据2003年5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和要求,人教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教材,是在发扬多年来人教版教材科学.严谨.规范等优点的基础上,用新的教 ...查看


  • 综合实践课程标准
  • 综合实践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是初中阶段(74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由我国l992年10月颁布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课程计划& ...查看


  • 七年级思品教学计划赵峰
  • 七年级思品(下)教学计划 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6个班,本人所带4--6班.他们大都来自周边的村庄,有个别学生来自城或其他乡镇. 通过半年的初中生活的学习与适应,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各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学生年龄特征学生年龄大部分都 ...查看


  • 语文自我评价
  • 现代教育提倡"赏识"."激励".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宽厚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学会欣赏学生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勇敢地去探索.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同伴,从而做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要做好激 ...查看


  • 新知识培训材料
  • 新知识培训材料 培训时间:2011年10月28日 培训地点:远程教育室 培训时数:4课时 主讲教师: 代燕才 培训内容:新课程概念与课程标准.新课程的价值观 一.新课程概念与课程标准 一.新课程概念 新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 ...查看


  •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 的视野,具备良好的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对自我生涯规划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备良好心理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