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职业道德基本常识 1、职业道德与职业培训的关系?P5
一. 促进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就在于它能激发培训师履行职业责任的内在驱动力,自觉提升职业素养,增强责任心和敬业意识。这种良好的职业道德促使培训师可以模范遵守职业纪律,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主动自觉地工作,从而促进职业培训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 调节人际关系和行为。培训师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经常与不同职业、岗位的人员接触,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甚至产生这样那样的摩擦或纠纷。在这种情况下,除按有关法规调节外,职业道德也是调节双方矛盾、纠纷的一个重要手段。三. 赢得职业声誉。职业声誉是培训师职业的生命,是培训师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检验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尺度。只有从事职业培训工作的全体从业人员共同努力,树立职业荣誉感,才能赢得职业声誉。
2、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核心、职业道德基本含义、基本要求?P4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①它既是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在本职工作中的行为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对社会应尽的道德责任与义务。②职业道德调整人之间的关系。③维护树立良好职业形象。
3、谈一下端正职业态度对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重要作用P8,3点,职业态度的涵意,前提,促进职业培训工作能力的提高职业态度是指从业人员对所从事职业的看法、认识及其在工作中的表现。
㈠. 端正职业态度是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前提。职业培训工作人员能够正确对待本职工作,端正职业态度,对做好职业培训工作至关重要。只有热爱职业培训工作,深刻理解和热恩施职业培训的任务、地位和作用,才能自觉自愿地为职业培训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精力。
㈡. 端正职业态度可以促进职业培训工作能力的提高。培训师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同时,还应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这也是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培训师还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懂得企业生成管理知识,了解社会心理学知识等,还应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包括知识创新能力、工作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理论研究能力、教法应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这些能力要靠自己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培养,而只有在端正职业态度的前提下,这种能力的提升才能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才有学习和提升的无限动力。
4、职业道德守则的含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对所有从业者的道德要求是什么?P12-13,20字要求
职业道德守则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对所有从业者的道德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5、企业培训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内容是什么?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勤于钻研、精益求精,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提高素质、促进发展”是培训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集体主义核心: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道德的具体表现形式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基础第二章政策法规基本常识
宪法,是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修改并监督实施的。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第一部1954年9月20日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
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基本法,效力仅次于宪法。如《劳动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师法》等。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制定颁布的各种职业培训方面的法规,其法律效力具有普遍性,是我国当前职业培训的重要依据。如《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等。
规章,是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专项职业培训规定。如《工人考核条例》等。
(二)宪法有关劳动和教育培训方面的规定
规定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一是为国家的劳动法制建设有形资产了基本的框架原则和指导思想;二是为《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出台,提供了重要依据;三是规定公民有劳动和受教育的权
利和义务。二、法律
(一)劳动法(199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首次明确提出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第一次将职业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其中。
1、概述劳动法为关系劳动之法。详言之,劳动法为规范劳动关系及其附随一切关系之法律制度之全体。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有关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相关法规《就业训练规定》、《职业培训实体管理规定》、《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培训的规定》《、企业职工培训规定》《、劳动部关于进行劳动预备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 3、有关规定(P17-20) 1、责任:劳动法第66条规定 2、原则:先培训,后上岗的法律原则
3、制度: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4、意义:首次明确了我国职业培训活动的法律规范,促进了职业培训与劳动管理的其他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结合。
?68条规定,“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从而确立了先培训、后上岗的法律原则。
还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
? 第69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教育法(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1、概述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而制定。包括总则、附则在内共10章 2、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三)职业教育法(1996.9.1. 正式施行)
1、概述适用于各极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国家机关实施的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专门培训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 2、相关规定(P21-23)
A 、基本作用: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B 、适用范围使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职业培训
C 、主要职责:
①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P23)
②行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企业不仅要承担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的费用而且不得挪用、克扣职业教育的经费。③保障条件
1、经费来源。国家鼓励通过多种渠道依法筹集发展职业教育的资金
2、师资建设。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有技能的人员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承担兼职教师 3、
设施服务P25
D 、意义《劳动法》从促进就业角度阐释了职业培训的重要意义,而职业教育法则是从职业教育本身的角度,规定职业教育的作用、职责等,不仅丰富了职业培训的内涵,而且细化了职业培训的形式,强化了职业培训的思想。
? 规定了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重点掌握第13条、14条,第6条,第20条,第24条,第26条。P23-25
(四)民办教育促进法(P23-24)(2002.12.28. 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重点掌握国家促进民办教育培训发展的16字方针: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
《就业促进法》基本内容
1、确立了一个方针、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2、树立了一面旗帜。即高举公平就业的旗帜,努力创造公平就业的环境,反对就业歧视。保证劳动这的平等就业权利,既是促进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全社会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3、明确了政府的六大责任P27 4、建立了五项制度 5、制定了十大政策
职业培训实体的职责
简称116510
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规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了国家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总方针。
2、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企业、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三个主题在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职责。
3、是按照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中对建立职业资格证书的规定,并针对目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规定了国家对从事设计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三、法规
《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
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的决定》,又称8号文件。规定: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应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并列入企业成本开支。规定按照职工总数的3‰-5‰配备专职教职员工。具有法典意义。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坚持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就业制度,在全社会实行学院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质、重实际能力的良好风气
1981年财政部《关于职工教育经费和开支的暂行规定》明确:“职工教育经费不包括专职教职员工资和各项劳保、福利奖金
?
《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02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生产效益好的企业可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并用于职工教育培训工作。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6号) 是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确立新的人才标准: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四个不唯:不唯学历、资历、身份、职称。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1、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服
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2、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指标。
3、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4、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P37
1、要强化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要认真落实按照员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培训任务重可按2.5%提取 2、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
3、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
? 《意见》分7部分,19条
?8个环节:培养、选拔、评价、激励、使用、流动、交流、
保障。构建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度。
? 政府主导,行业企业为主体,院校为基础。的工作体制,建? 评价:以能力业绩为导向 ? 鼓励企业实施企业培训师制度、名师带徒制度,建立技师研
修制度。(企业培训新三项制度。)第二模块:政策法规解读
?5+1行动计划(2005年劳动保障部) ?新技师带动计划 ?技能再就业计划 ?能力促创业计划 ? 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 ?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
? 一个行动:技能岗位对接行动.
规章制度的基本含义:规章制度分为行政制度,企业事业规章制度或其他规章制度. 如1990年原劳动部《工人考核条例》,
1996年原劳动部、原国家经贸委制定的《企业职工培训规定》,1994年原劳动部、人事部制定的《职业资格证书规定》,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关于职业培训方面的基本政策主要包括:劳动者从事“关键岗位和技术要求高的工种”时必须经过规范的职业技能培训;遵循
2007年8月30日通过,并于2008年1月1日起实行。内容: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单独或联合制定的相关规定。
1
第一章职业道德基本常识 1、职业道德与职业培训的关系?P5
一. 促进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就在于它能激发培训师履行职业责任的内在驱动力,自觉提升职业素养,增强责任心和敬业意识。这种良好的职业道德促使培训师可以模范遵守职业纪律,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主动自觉地工作,从而促进职业培训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 调节人际关系和行为。培训师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经常与不同职业、岗位的人员接触,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甚至产生这样那样的摩擦或纠纷。在这种情况下,除按有关法规调节外,职业道德也是调节双方矛盾、纠纷的一个重要手段。三. 赢得职业声誉。职业声誉是培训师职业的生命,是培训师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检验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尺度。只有从事职业培训工作的全体从业人员共同努力,树立职业荣誉感,才能赢得职业声誉。
2、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核心、职业道德基本含义、基本要求?P4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①它既是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在本职工作中的行为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对社会应尽的道德责任与义务。②职业道德调整人之间的关系。③维护树立良好职业形象。
3、谈一下端正职业态度对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重要作用P8,3点,职业态度的涵意,前提,促进职业培训工作能力的提高职业态度是指从业人员对所从事职业的看法、认识及其在工作中的表现。
㈠. 端正职业态度是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前提。职业培训工作人员能够正确对待本职工作,端正职业态度,对做好职业培训工作至关重要。只有热爱职业培训工作,深刻理解和热恩施职业培训的任务、地位和作用,才能自觉自愿地为职业培训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精力。
㈡. 端正职业态度可以促进职业培训工作能力的提高。培训师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同时,还应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这也是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培训师还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懂得企业生成管理知识,了解社会心理学知识等,还应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包括知识创新能力、工作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理论研究能力、教法应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这些能力要靠自己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培养,而只有在端正职业态度的前提下,这种能力的提升才能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才有学习和提升的无限动力。
4、职业道德守则的含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对所有从业者的道德要求是什么?P12-13,20字要求
职业道德守则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对所有从业者的道德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5、企业培训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内容是什么?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勤于钻研、精益求精,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提高素质、促进发展”是培训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集体主义核心: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道德的具体表现形式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基础第二章政策法规基本常识
宪法,是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修改并监督实施的。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第一部1954年9月20日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
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基本法,效力仅次于宪法。如《劳动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师法》等。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制定颁布的各种职业培训方面的法规,其法律效力具有普遍性,是我国当前职业培训的重要依据。如《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等。
规章,是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专项职业培训规定。如《工人考核条例》等。
(二)宪法有关劳动和教育培训方面的规定
规定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一是为国家的劳动法制建设有形资产了基本的框架原则和指导思想;二是为《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出台,提供了重要依据;三是规定公民有劳动和受教育的权
利和义务。二、法律
(一)劳动法(199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首次明确提出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第一次将职业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其中。
1、概述劳动法为关系劳动之法。详言之,劳动法为规范劳动关系及其附随一切关系之法律制度之全体。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有关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相关法规《就业训练规定》、《职业培训实体管理规定》、《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培训的规定》《、企业职工培训规定》《、劳动部关于进行劳动预备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 3、有关规定(P17-20) 1、责任:劳动法第66条规定 2、原则:先培训,后上岗的法律原则
3、制度: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4、意义:首次明确了我国职业培训活动的法律规范,促进了职业培训与劳动管理的其他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结合。
?68条规定,“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从而确立了先培训、后上岗的法律原则。
还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
? 第69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教育法(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1、概述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而制定。包括总则、附则在内共10章 2、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三)职业教育法(1996.9.1. 正式施行)
1、概述适用于各极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国家机关实施的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专门培训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 2、相关规定(P21-23)
A 、基本作用: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B 、适用范围使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职业培训
C 、主要职责:
①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P23)
②行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企业不仅要承担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的费用而且不得挪用、克扣职业教育的经费。③保障条件
1、经费来源。国家鼓励通过多种渠道依法筹集发展职业教育的资金
2、师资建设。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有技能的人员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承担兼职教师 3、
设施服务P25
D 、意义《劳动法》从促进就业角度阐释了职业培训的重要意义,而职业教育法则是从职业教育本身的角度,规定职业教育的作用、职责等,不仅丰富了职业培训的内涵,而且细化了职业培训的形式,强化了职业培训的思想。
? 规定了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重点掌握第13条、14条,第6条,第20条,第24条,第26条。P23-25
(四)民办教育促进法(P23-24)(2002.12.28. 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重点掌握国家促进民办教育培训发展的16字方针: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
《就业促进法》基本内容
1、确立了一个方针、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2、树立了一面旗帜。即高举公平就业的旗帜,努力创造公平就业的环境,反对就业歧视。保证劳动这的平等就业权利,既是促进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全社会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3、明确了政府的六大责任P27 4、建立了五项制度 5、制定了十大政策
职业培训实体的职责
简称116510
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规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了国家通过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总方针。
2、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企业、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三个主题在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职责。
3、是按照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中对建立职业资格证书的规定,并针对目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规定了国家对从事设计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三、法规
《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
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的决定》,又称8号文件。规定: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应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并列入企业成本开支。规定按照职工总数的3‰-5‰配备专职教职员工。具有法典意义。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坚持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就业制度,在全社会实行学院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质、重实际能力的良好风气
1981年财政部《关于职工教育经费和开支的暂行规定》明确:“职工教育经费不包括专职教职员工资和各项劳保、福利奖金
?
《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02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生产效益好的企业可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并用于职工教育培训工作。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6号) 是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确立新的人才标准: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四个不唯:不唯学历、资历、身份、职称。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1、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服
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2、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指标。
3、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4、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P37
1、要强化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要认真落实按照员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培训任务重可按2.5%提取 2、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
3、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
? 《意见》分7部分,19条
?8个环节:培养、选拔、评价、激励、使用、流动、交流、
保障。构建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度。
? 政府主导,行业企业为主体,院校为基础。的工作体制,建? 评价:以能力业绩为导向 ? 鼓励企业实施企业培训师制度、名师带徒制度,建立技师研
修制度。(企业培训新三项制度。)第二模块:政策法规解读
?5+1行动计划(2005年劳动保障部) ?新技师带动计划 ?技能再就业计划 ?能力促创业计划 ? 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 ?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
? 一个行动:技能岗位对接行动.
规章制度的基本含义:规章制度分为行政制度,企业事业规章制度或其他规章制度. 如1990年原劳动部《工人考核条例》,
1996年原劳动部、原国家经贸委制定的《企业职工培训规定》,1994年原劳动部、人事部制定的《职业资格证书规定》,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关于职业培训方面的基本政策主要包括:劳动者从事“关键岗位和技术要求高的工种”时必须经过规范的职业技能培训;遵循
2007年8月30日通过,并于2008年1月1日起实行。内容: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单独或联合制定的相关规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