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案设计
学科:语文 年级:八 主备: 审阅签字: 时间:2011-9-15 课题:《辛劳的蚂蚁》 姓名: 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学习过程: 课前热身: 1、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 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出
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竞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仅批判封建家庭结仇械斗的野蛮,揭露私刑的毫无理性,而且讽刺宗教的虚伪愚昧,谴责蓄奴制的罪恶,并歌颂黑奴的优秀品质,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2、写作特点:
本文的风格,并不客观冷静,相反是很轻松的,很诙谐的,充满了幽默感的。蚂蚁的无效劳
动,虽然是愚蠢的,但并不可恶,也不可恨,而是在可笑中带着可爱。这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文章强调了蚂蚁辛劳和徒劳之间显而易见的荒谬。文章前面的一只蚂蚁,搬运的东西是很沉重的,比它的躯体大六倍。后面的一只,马克·吐温用很通俗的比喻这样形容:在二十分钟内所从事的劳动,其分量相当于人将两匹各重八百磅的马绑在一起,扛着它们越过一千八百英尺的光滑的大圆石,攀登了一座像尼亚加拉河上的悬崖顶,再从那里跳下去,登上三座塔尖,每座塔高一百二十英尺,然后卸下两匹马,放在一个毫无掩蔽的地方,也不用人看守着,就一径走开,又去干另一件莫名其妙的傻事。如此辛劳并不是为了储藏食物,完全是“白白浪费”。而搬运的方向,又是和蚂蚁的窝背道而驰的,加之搬运的方法又是极其笨拙的。可是,蚂蚁又十分执着,遇到障碍,如卵石,它不是绕过去,而是倒退着向上把东西往上“拽”。在艰难攀登之中,又是“扯”,又是“拉”,又是“拖”,又是“掀”,又是“爬”,又是“攀”,总之是反复地、顽强地折腾。
自主学习: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拭去 ( ) 舴艋 ( ) 蹭到一边( ) 豌豆 ( )分道扬bi āo ( ) 顶di ān ( ) xi è ( ) 车 推搡 ( ) 2、 词语解释:
欺世盗名: 从容不迫: 浏览: 汗流浃背: 分道扬bi āo : 纳罕:
3、 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天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 辛劳的蚂蚁
课堂探究:
1
、
马克·吐温笔下的蚂蚁有哪些特点?
2、你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做过象蚂蚁一样的无用功?
3、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4、赏析句子“它做这样聪明的事,有如我背着一袋面粉从海德堡去巴黎,却绕道攀登施特拉斯堡的尖塔一样。它爬到了上面,发现那地方不对头,于是它随便浏览了一下风景,接着,或者要滚了下去。然后再一次出发——这一次仍像往常一样,又朝一个新的方向走去。”
5、本文的主旨:本文以的笔调,辛辣的讽刺了那些不用、掌握不了自己的 和 ,只知道 ,盲目而又愚蠢地干一些 “,”“”的“欺世盗名之徒”。
合作交流:成功源于合作
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初中学案设计
学科:语文 年级:八 主备: 审阅签字: 时间:2011-9-15 课题:《辛劳的蚂蚁》 姓名: 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学习过程: 课前热身: 1、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 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出
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竞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仅批判封建家庭结仇械斗的野蛮,揭露私刑的毫无理性,而且讽刺宗教的虚伪愚昧,谴责蓄奴制的罪恶,并歌颂黑奴的优秀品质,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2、写作特点:
本文的风格,并不客观冷静,相反是很轻松的,很诙谐的,充满了幽默感的。蚂蚁的无效劳
动,虽然是愚蠢的,但并不可恶,也不可恨,而是在可笑中带着可爱。这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文章强调了蚂蚁辛劳和徒劳之间显而易见的荒谬。文章前面的一只蚂蚁,搬运的东西是很沉重的,比它的躯体大六倍。后面的一只,马克·吐温用很通俗的比喻这样形容:在二十分钟内所从事的劳动,其分量相当于人将两匹各重八百磅的马绑在一起,扛着它们越过一千八百英尺的光滑的大圆石,攀登了一座像尼亚加拉河上的悬崖顶,再从那里跳下去,登上三座塔尖,每座塔高一百二十英尺,然后卸下两匹马,放在一个毫无掩蔽的地方,也不用人看守着,就一径走开,又去干另一件莫名其妙的傻事。如此辛劳并不是为了储藏食物,完全是“白白浪费”。而搬运的方向,又是和蚂蚁的窝背道而驰的,加之搬运的方法又是极其笨拙的。可是,蚂蚁又十分执着,遇到障碍,如卵石,它不是绕过去,而是倒退着向上把东西往上“拽”。在艰难攀登之中,又是“扯”,又是“拉”,又是“拖”,又是“掀”,又是“爬”,又是“攀”,总之是反复地、顽强地折腾。
自主学习: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拭去 ( ) 舴艋 ( ) 蹭到一边( ) 豌豆 ( )分道扬bi āo ( ) 顶di ān ( ) xi è ( ) 车 推搡 ( ) 2、 词语解释:
欺世盗名: 从容不迫: 浏览: 汗流浃背: 分道扬bi āo : 纳罕:
3、 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天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 辛劳的蚂蚁
课堂探究:
1
、
马克·吐温笔下的蚂蚁有哪些特点?
2、你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做过象蚂蚁一样的无用功?
3、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4、赏析句子“它做这样聪明的事,有如我背着一袋面粉从海德堡去巴黎,却绕道攀登施特拉斯堡的尖塔一样。它爬到了上面,发现那地方不对头,于是它随便浏览了一下风景,接着,或者要滚了下去。然后再一次出发——这一次仍像往常一样,又朝一个新的方向走去。”
5、本文的主旨:本文以的笔调,辛辣的讽刺了那些不用、掌握不了自己的 和 ,只知道 ,盲目而又愚蠢地干一些 “,”“”的“欺世盗名之徒”。
合作交流:成功源于合作
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