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完小“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促进学校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根据县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特制订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中心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基础工作为重点,以落实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实行教育与管理、治理与建设相结合。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
二、组织领导
“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俊
副组长:方爱社 黄金湘
成 员:全体教职工
三、目标与任务
“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机构健全、治安良好、政治稳定、校园和谐、师生满意。
“安全文明校园”创建的主要任务是:有效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对学校师生的渗透破坏活动,坚决防止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情况发生;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努力化解不和
谐因素,防止发生严重危害学校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事件;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有效改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健全校园安全防范机制,防上发生涉生的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和群死群伤的安全事故;加强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民主法制教育,大力建设校园先进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四、评选标准
(一)领导与组织机构
1、学校党支部将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作为领导班子的任期目标,纳入学校全面工作综合目标管理。
2、学校落实了校园安全校长负责制,成立了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领导班子一把手为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设立了办公室;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
3、制定了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制订出台了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相关文件和考评方案,并组织对各责任人和处室的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考评。
4、学校将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责任落实到各处室,并明确了分管领导;各处室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工作人员。
(二)建章立制
1、制定和完善校园安全文明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门卫登记、验证制度、规范日常管理。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警预案体系,落实应急反应机制。
3、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
4、制定重点部门要害部位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危爆物品管理制度等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
5、严格落实24小时治安巡逻和巡查制度,巡查日志和记录详实、清楚,各类文件、档案资料齐全。
6、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文明建设工作责任追究机制。
(三)条件保障
1、学校安排和专项经费能够保障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正常进行。
2、学校建立校园报警点,并对重点部位设有报警、监控等设施,形成了集人防、物防和技防于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
3、校园内的用电设备设施、锅炉、建筑物、公共场所地等没有安全隐患,各类安全基础设备设施齐全,标识清楚醒目。
4、学校组建了精通业务、作风优良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队伍,有专职保安人员24小时值勤。
(四)维护校园安全
1、能及时掌握和上报境内外敌对势力、非法宗教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法轮功”分子等在校园内的渗透破坏活动的各种深层次、预警性、内幕性和行动性的情报信息。
2、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学校和师生员工切身利益,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3、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校内矛盾纠纷的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建立台帐,及时化解和处置,不使矛盾纠纷激化,不把问题上交。
4、学校无违章建筑、不洁饮食摊点和其他非法商业摊点;校内的商店无出售“三无”产品、易燃易爆物品情况。
5、校内无购销和使用盗牌教材、教辅读物情况,无不良或有害读物传播。
6、校内交通规划合理、标识完备,运送师生的交通工具安全可靠。
7、校内消防设施齐全有效;积极开展安全检查和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治;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8、校园教学、生活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治安秩序良好,师生员工对校园治安的满意度高。
(五)宣传教育与文明建设
1、积极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宣传教育,加强师生员工对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2、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要加强公民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综合素质;深化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加强中小学生自护自救教育,使学生都懂得如何报警与求助。
3、积极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并建立了选聘、管理、考核和奖惩工作制度,发挥他们在依法治校、指导安全保卫工作、协调解决矛盾纠纷和提供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作用。
4、校园内整治卫生,无乱贴乱画、乱悬乱挂现象;师生对校园文明礼貌满意度高。
(六)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
1、学校周围治安秩序良好,侵害师生人身权利和学校公私财产的刑事治安案件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得到及时侦处和有效控制。
2、严格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规定,学校及时反映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坚决清理整顿和取缔校园周边非法经营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音像书刊点等文化娱乐场所、饮食摊店和其他各类非法游商摊点,校园周边无违规违法经营现象。
3、学校积极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出租房屋的管理;学校学生无违规在校外私自租房的现象。
4、校园周边各类安全基础设施、交通标识完备清楚醒目;校门口交通秩序良好,尤其是上学和放学时间。
五、主要措施
1、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切实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各学校要坚持“预防为主,整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掌握本地学校及周边治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提高预防、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进一步健全学校及周边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综治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师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各种不安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化解”。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学校内部和萌芽状态,防止因矛盾激化引发恶性案(事)件。
2、依法打击针对师生的渗透破坏和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学校及周边治安形势的分析,严厉打击有组织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杀人、绑架、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以及抢劫、抢夺、盗窃等影响师生安全感的多发性侵财犯罪。对涉及师生安全的各类治安
刑事案件快侦快办,依法从严从重惩处。加大对学校周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查禁和打击力度,净化育人环境。认真抓好学校周边市场秩序的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学生饮食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危害师生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非法生产经营活动。
3、充分发挥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的作用和优势,持续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积极发挥各级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落实专用办公场所、专职工作人员、专项工作经费,建立和完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整治项目台帐制度、限期治理承诺制度、执法及时联动机制、社会参与监督机制。严格排查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安乱点和突出问题,确立每年整治工作重点,明确部门责任,制定整治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或集中整治行动。
4、加强学校安全防范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建设,切实提高学校安全防范水平和能力。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将安全责任逐条细化,分解落实到人、落实到每项工作、每个环节,制度目标管理细则,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覆盖所有工作环节的安全责任体系。
5、积极深化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和安全意识,有效预防违法违纪行为和安全事故。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行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守法自律意识,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加强学校和政法部门的联系,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和各类法制教育基地的作用,努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
管理机制,积极营造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班、团、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自护自救的能力。
在“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可逐级申报国家、省、市级“安全文明校园”,本市级“安全文明校园”由市综治、公安、教育部门评估验收后,授予由三部门联合颁发的“安全文明校园”称号。“安全文明校园”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复检,不符合要求的坚决摘牌。
六、工作步骤
2011年“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11年9月份)
1、建立机构,制订方案。
2、召开动员大会。
3、制订和完善规章制度。
第二阶段:平安创建(2011年10月份—2012年6月份)
1、加大专项经费投入,保障创建工作正常进行。
2、开展安全、法制、防患邪教的宣传教育活动。
3、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精神、公民道德、诚信、文明行为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综合素质。
4、积极开展安全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5、组织校内矛盾纠纷排查,建立台帐,及时化解和处置矛盾纠纷。
6、集中整治学校及周边环境(上、下期各一次)。
共和完小“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促进学校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根据县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特制订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中心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基础工作为重点,以落实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实行教育与管理、治理与建设相结合。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
二、组织领导
“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俊
副组长:方爱社 黄金湘
成 员:全体教职工
三、目标与任务
“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机构健全、治安良好、政治稳定、校园和谐、师生满意。
“安全文明校园”创建的主要任务是:有效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对学校师生的渗透破坏活动,坚决防止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情况发生;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努力化解不和
谐因素,防止发生严重危害学校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事件;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有效改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健全校园安全防范机制,防上发生涉生的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和群死群伤的安全事故;加强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民主法制教育,大力建设校园先进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四、评选标准
(一)领导与组织机构
1、学校党支部将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作为领导班子的任期目标,纳入学校全面工作综合目标管理。
2、学校落实了校园安全校长负责制,成立了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领导班子一把手为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设立了办公室;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
3、制定了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制订出台了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相关文件和考评方案,并组织对各责任人和处室的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考评。
4、学校将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责任落实到各处室,并明确了分管领导;各处室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工作人员。
(二)建章立制
1、制定和完善校园安全文明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门卫登记、验证制度、规范日常管理。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警预案体系,落实应急反应机制。
3、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
4、制定重点部门要害部位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危爆物品管理制度等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
5、严格落实24小时治安巡逻和巡查制度,巡查日志和记录详实、清楚,各类文件、档案资料齐全。
6、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文明建设工作责任追究机制。
(三)条件保障
1、学校安排和专项经费能够保障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正常进行。
2、学校建立校园报警点,并对重点部位设有报警、监控等设施,形成了集人防、物防和技防于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
3、校园内的用电设备设施、锅炉、建筑物、公共场所地等没有安全隐患,各类安全基础设备设施齐全,标识清楚醒目。
4、学校组建了精通业务、作风优良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队伍,有专职保安人员24小时值勤。
(四)维护校园安全
1、能及时掌握和上报境内外敌对势力、非法宗教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法轮功”分子等在校园内的渗透破坏活动的各种深层次、预警性、内幕性和行动性的情报信息。
2、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学校和师生员工切身利益,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3、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校内矛盾纠纷的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建立台帐,及时化解和处置,不使矛盾纠纷激化,不把问题上交。
4、学校无违章建筑、不洁饮食摊点和其他非法商业摊点;校内的商店无出售“三无”产品、易燃易爆物品情况。
5、校内无购销和使用盗牌教材、教辅读物情况,无不良或有害读物传播。
6、校内交通规划合理、标识完备,运送师生的交通工具安全可靠。
7、校内消防设施齐全有效;积极开展安全检查和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治;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8、校园教学、生活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治安秩序良好,师生员工对校园治安的满意度高。
(五)宣传教育与文明建设
1、积极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宣传教育,加强师生员工对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2、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要加强公民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综合素质;深化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加强中小学生自护自救教育,使学生都懂得如何报警与求助。
3、积极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并建立了选聘、管理、考核和奖惩工作制度,发挥他们在依法治校、指导安全保卫工作、协调解决矛盾纠纷和提供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作用。
4、校园内整治卫生,无乱贴乱画、乱悬乱挂现象;师生对校园文明礼貌满意度高。
(六)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
1、学校周围治安秩序良好,侵害师生人身权利和学校公私财产的刑事治安案件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得到及时侦处和有效控制。
2、严格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规定,学校及时反映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坚决清理整顿和取缔校园周边非法经营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音像书刊点等文化娱乐场所、饮食摊店和其他各类非法游商摊点,校园周边无违规违法经营现象。
3、学校积极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出租房屋的管理;学校学生无违规在校外私自租房的现象。
4、校园周边各类安全基础设施、交通标识完备清楚醒目;校门口交通秩序良好,尤其是上学和放学时间。
五、主要措施
1、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切实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各学校要坚持“预防为主,整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掌握本地学校及周边治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提高预防、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进一步健全学校及周边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综治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师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各种不安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化解”。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学校内部和萌芽状态,防止因矛盾激化引发恶性案(事)件。
2、依法打击针对师生的渗透破坏和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学校及周边治安形势的分析,严厉打击有组织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杀人、绑架、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以及抢劫、抢夺、盗窃等影响师生安全感的多发性侵财犯罪。对涉及师生安全的各类治安
刑事案件快侦快办,依法从严从重惩处。加大对学校周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查禁和打击力度,净化育人环境。认真抓好学校周边市场秩序的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学生饮食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危害师生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非法生产经营活动。
3、充分发挥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的作用和优势,持续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积极发挥各级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落实专用办公场所、专职工作人员、专项工作经费,建立和完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整治项目台帐制度、限期治理承诺制度、执法及时联动机制、社会参与监督机制。严格排查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安乱点和突出问题,确立每年整治工作重点,明确部门责任,制定整治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或集中整治行动。
4、加强学校安全防范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建设,切实提高学校安全防范水平和能力。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将安全责任逐条细化,分解落实到人、落实到每项工作、每个环节,制度目标管理细则,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覆盖所有工作环节的安全责任体系。
5、积极深化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和安全意识,有效预防违法违纪行为和安全事故。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行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守法自律意识,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加强学校和政法部门的联系,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和各类法制教育基地的作用,努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
管理机制,积极营造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班、团、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自护自救的能力。
在“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可逐级申报国家、省、市级“安全文明校园”,本市级“安全文明校园”由市综治、公安、教育部门评估验收后,授予由三部门联合颁发的“安全文明校园”称号。“安全文明校园”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复检,不符合要求的坚决摘牌。
六、工作步骤
2011年“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11年9月份)
1、建立机构,制订方案。
2、召开动员大会。
3、制订和完善规章制度。
第二阶段:平安创建(2011年10月份—2012年6月份)
1、加大专项经费投入,保障创建工作正常进行。
2、开展安全、法制、防患邪教的宣传教育活动。
3、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精神、公民道德、诚信、文明行为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综合素质。
4、积极开展安全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5、组织校内矛盾纠纷排查,建立台帐,及时化解和处置矛盾纠纷。
6、集中整治学校及周边环境(上、下期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