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优质课整理教案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文本定位与解读】

《项羽之死》不仅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最为精彩的一幕,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选修)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中传记散文的代表性篇目,因此应作为重点篇目来鉴赏。

课文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记述了他人生的最后阶段,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集中笔墨通过语言、动作、神态、侧面烘托、对比等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再现了一位末路英雄的悲情形象。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5册必修,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本文虽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文言知识难度不大,学生充分预习后能够基本掌握,因此字词教学不必花费太多课堂时间。

2、学生在必修一中已经学习过《鸿门宴》,对于司马迁较为熟悉,课堂上可不必介绍,放在课后练习考查即可。对于项羽这一形象也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学习本课时最好与《鸿门宴》联系起来。

3、学生学过的选修课文很少,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不强,教学本课时应继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朗读和写作水平较低,尤其是理科生,应引起足够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目标确立】

1、重视朗读、积累,培养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3、拓展视野,培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4、明确诗歌、散文在塑造形象上的不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设想】

1、设想通过课前预习、预习检查、课堂朗读和课后练习四个环节,避免逐字逐句串讲,完成目标1。

2、设想通过课堂探讨、比较阅读、写作训练和课后练习四个环节,完成目标2。

3、设想通过课堂探讨、拓展延伸和课后练习三个环节,完成目标3。

4、设想通过课堂探讨环节,完成目标4。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项羽本纪》,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垓下之战”的前因后果。根据选修课教学要求、学生实际情况和本课教学目标,安排学生预习,设计教学内容和课后练习题,制作课件。

学生:课外阅读《项羽本纪》,复习《鸿门宴》,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本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现实生活中提到项羽人们不禁可悲、可叹、可笑、可哀、又可怜。可悲的是八千子弟渡江而西,如今只有寥寥数骑。可叹的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可笑的是行将之死,却还言“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可哀的是空有帝王之资,却王业未就。可怜的是纵有爱妾生死相依,却无法庇得红颜一身之安。有联为证“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历史中的项羽是否正是如此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在司马迁的文字中走近项羽,去深入了解这位两千多年前曾经驰骋在安徽这片土地上的悲剧英雄,领略他迷人的魅力。 (板书课题)

二、复习作者司马迁与《史记》(课件展示)

司马迁,字子长,自称“太史公”。西汉伟大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史记》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分为: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鲁迅曾赞誉《史记》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检查预习情况

(一)温故明新,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展示)

①下列选项中的“被”字和“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中的“被”意思相同的是(B)

A、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C、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②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和“项王军壁垓下”中“壁”的用法相同的是(D)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

③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乃”字有“只,仅仅”的意思的一项是(C)

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

④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A、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不忍杀之,以赐公。 ..

B、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C、项王瞋目而叱之 泉涓涓而始流 ..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⑤下列各选项句式不一致的是(D)

A、然今卒困于此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求人可使报秦者

D、左,乃陷大泽中 之二虫又何知!

四、整体感知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尤其是古文,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齐读课文。(幻灯片配乐《十面埋伏》)

在你们齐读前老师有点小要求:

1、在朗读时要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2、概括本文围绕项羽之死描绘了哪几个场景?

归纳并板书:垓下之围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

(一)垓下之围

现在我们先研读垓下之围,我先试着朗读,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围绕思考下列问题(幻灯片展示)

2、面对四面楚歌,画出描写项羽的句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刻画项羽怎样的形象?

(1)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

这五个动词,为我们灵活、真实地再现了项羽被围垓下,兵困粮绝,楚歌四起,英雄末路之失意、伤感、悲愁以及无可奈何。

(2)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莫能仰视。”

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刻画了项羽多情善感的末路英雄形象。正面描写——语言描写。:项羽“泣数行下”——神态描写。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侧面烘托:“左右”的表现,从侧面烘托当时的气氛和霸王的悲惨处境。(板书:多情善感) 附注:我记得《项羽本纪》“钜鹿之战”一节,写项羽大破秦军,召见诸侯,诸侯“无不

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本篇写项羽悲歌泣下时,“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敢”与“能”一字之别。却表现了不同的意境》

一个“敢”表现了众位诸侯对项羽的畏惧,也写出了项羽获胜之后的声威和气势。一个“能”字,表现了左右的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不忍心看项羽哭泣,写尽了将士们的不忍之心和霸王的悲惨处境。

本文写作 “泣数行下” 而《汉书》中则写作“泣下数行”,试比较那个效果好?(课件展示)点拨:“泣下数行”只是一般陈述,如同一个远镜头,而“泣数行下”则是个特写镜头,更能表现项羽的英雄之泪,更好地渲染了悲壮的气氛

项王悲歌慷慨,一首《垓下歌》唱出了英雄的末路悲情。请欣赏张学友|夏妙然版霸王别姬(课件展示歌曲)

结合歌曲这首《垓下歌》我们应该怎么读,才能再现项羽当时的心境呢?

找学生试读并点评应读出不舍、伤心、痛惜、无可奈何„„

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京剧中的《霸王别姬》片段,感受让人心灵震撼的悲剧之美!(播放李玉刚版《霸王别姬》) 下面还有两个场景,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刚才的方法,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场景来分析。

下面还有两个重要场景,请同学们按照刚才所讲方法任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加以分析。

(二)东城快战

1、具体分析“快战”中的三次行动:

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 汉军——皆披靡

点拨:对比,渲染了项羽势不可挡的气势。一个 “遂”字写出了项羽于千军万马中取敌将首级的神威。

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点拨:不仅是人,连马也惊退数里,通过对比和夸张,凸显项羽气势迫人。

第三次:项羽——弛,斩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

点拨:“杀数十百人”与“亡两骑”相对比,展现出项羽的满身神力和超群武艺。 小结:快战中的三次行动,都通过对比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正面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塑造了项羽勇猛无敌的英雄形象。(板书:勇猛)

2、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生齐读“吾起兵至今八岁矣„„非战之罪”)有什么作用吗?

点拨:语言描写。说明项羽的勇猛杀敌主要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暗示了项羽自负和不醒悟,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板书:自负)

3、项羽说“为诸君快战”,为什么说“快战”,而不是“决战”?

点拨:项羽已知自己必死无疑,快战表明项羽最后的战斗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痛快淋漓地展示自己的勇猛无敌,保住一世英名,是落幕前最后的演出。

4、讨论:你们认为项羽的这场快战有价值吗?为什么?(课件展示)

点拨:有价值。可以展现项羽的神威,以及项羽自负的性格特点。没有价值,只是为了印证“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的说法,显示项羽不能自省失败的原因。

(三)乌江自刎(引导学生以细节入手,思考发言)

1、找同学为大家来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品味人物。

2、引导学生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进行赏析。

①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如何理解项羽的这一“笑”?

点拨:项羽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这人生最后一笑,活现出项羽当时高傲、自负的神态。

②2、思考:为什么项羽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渡,却选择自杀了呢?

点拨:拒渡乌江,坚守自己的尊严、人格、血性,表现他知耻重义的性格。

③3、“吾知公长者,„„以赐公。”表现项羽的什么性格?

点拨:表现其有情有义、心地仁善的一面。

④4、“若非吾故人乎?”„„“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

点拨:表现项羽的视死如归。故人追之、认之、欲杀之以取赏,项羽却出人意表慷慨赠头,两相对比,何等鲜明!用吕马童的逐利反衬项羽的重义。(板书:知耻重义)

经过的我们的合作,我们知道了本文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等手法描写了项羽的性格。其实项羽的形象是很丰富的,本文只是展示其中的一面。为了更全面的了解他的性格。同学们能不能回想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鸿门宴》中用了哪些手法?展示的项羽什么样的性格呢?

启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通过矛盾冲突,也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行。采用的手法除了常见的描写手法之外,还可以运用对比、渲染、侧面烘托等手法。

对比阅读

在《史记》中司马迁运用多种手法来塑造项羽这个形象,那么我们来看看在诗歌中古人又是如何塑造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呢?

探究:《项羽之死》与《乌江》(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同是写项羽在一生的最后阶段,因战事失势而自刎乌江的情景,都塑造了项羽这一英雄形象。试分析二者在塑造形象时的不同。(课件展示)

点拨:前者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以及正面、侧面等衬托方法,勾画出了一个大英雄形象,给我们具体逼真的感受。而后者作为诗歌,更多的则是跳跃、省略,更注意语言的提炼,能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正所谓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板书)

由于项羽性格形象的丰富性。决定作者在塑造这个形象时方法的多样。甚至就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各不相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司马迁:

太史公曰:(项羽)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

——《史记·项羽本纪》

参考译文:

(项羽)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才智,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自己的国家,自己死在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了。而他竟然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难道不荒谬吗?

从这段话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指出了项羽的很多人格缺陷。那司马迁为什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么要用这么大力气和深情来写项羽的英雄末路,并把这个悲剧人物写得那么辉煌、那么崇高、那么具有震撼力呢? (课件展示)

①项羽的不同寻常在于,越是到了末路越显出他的英雄本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英雄主义也发挥到了光辉的顶点。②司马迁不同于流俗,不以成败论英雄。③司马迁的人生遭遇是不幸的,他为项羽这个悲剧人物立传,寄寓了自己深切的同情。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要有理有据;即要尊重史诗

2、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即要知人论世

3、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即要吸取经验教训

司马迁认为是什么导致了项羽的悲剧?(从他的点评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这是一种性格的悲剧。

韩信评项羽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注:①呕呕:和悦的样子②印刓敝:把印信捏在手中,棱角都被摸圆了。

刘邦评项羽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今人对项羽的评价

易中天(课件展示)

项羽这个人显得儿女情长,楚汉战争的最后的关头,当项羽的军队被刘邦他们团团围住的时候,项羽居然无心作战,他坐在自己的军帐中,再也不考虑战争应该如何进行。他惦记着两件事情,一个是他的宝马,一个是他的美人。

——易中天《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

思考讨论:你同意易中天的观点吗?说出你的理由。

点拨:项羽失天下的时候所心疼的不仅仅是女人和宝马,还有和他一起过江战死疆场的八千江东子弟。因此项羽不只是个儿女情长的人。但霸王别姬一幕确实体现了项羽多情善感和儿女情长的一面,正因如此,才使得项羽这一形象血肉丰满,立体感人。

钱钟书

钱钟书认为项羽在垓下之战中的心态是“认输而不服气”,你认为有没有道理?(课件展示)

点拨:项羽在垓下陷入汉军重重包围,又夜闻四面楚歌,已意识到失败无可挽回,这便是“认输”。但是,项羽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失败,他固执地认为不是他仗打得不好,失败是天意,因而前后三次说“此天之王我”。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东城“溃围、斩将、刈旗”,进行了一场快战表演。这便是不服气。

毛泽东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上面是古今名人对其评价。了其性格中的缺陷。为了同学们更全面的了解项羽,下面我将本文之前项羽的生平简要理一理:

世出名门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史记·项羽本纪》

江东成名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 《史记·项羽本纪》

学业不精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 《史记·项羽本纪》

人小时候的经历会影响他的一生。

四、课堂总结。

文学大师沈从文说过“一个士兵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回到故乡”,自认为“无颜见江东父兄”的项羽,最终选择了骄傲从容地战死沙场。随着乌江渡口的那一道血光,项羽的悲剧命运也划上了一个令人遗撼的句号。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也已经永远定格在历史的记忆里。尽管项羽失败了,但他确以悲剧英雄的形象屹立于天地之间,任时光流逝,任历史变迁。最后,让我们静静欣赏歌曲《霸王别姬》,再次去体味那远去的金戈铁马,祭奠项羽这位悲情英雄的完美落幕。(播放歌并板书:悲剧英雄)

——心理学家

五、作业布置(课件展示)

1、写作片段训练:尝试用多种方法,塑造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超过200字)学生当堂写作,教师抽查点评。

2、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历来意见不一。联系“相关链接”内容,谈谈你的看法。进而思考:我们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①尊重史诗 ②知人论世 ③经验教训

3、完成“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

项 羽 之 死

司马迁

评价历史人物

项羽之死

尊重史实 知人论世 经验教训

《项羽之死》:具体逼真

《乌江》

:跳跃、省略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垓下之围——多愁善感 东城快战——勇猛自负 乌江自刎——知耻重义 悲剧英雄

七、课后反思

教学本课时,出现了几个“意外”:

一、在朗读上花费了较多时间。可能我比较投入的朗读,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在《十面埋伏》的背景音乐中,学生自读、点读和齐读花了十五分钟时间,许多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项羽,读得声情并茂,非常投入。最后一段分角色朗读,在一个班竟然有三组同学自愿读,效果也超出我的预想。

二、问题提出后,学生发言较为踊跃。比如学生在讨论项羽“快战”是否有价值、项羽该不该过江东这两个问题时,就产生了激烈地交锋,讨论演变为辩论,问题思考较为深入。虽然耗时也较多,但看到学生脸上满足的神情,我感觉是值得的。

三、李玉刚版《霸王别姬》的插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一方面惊叹于李玉刚男扮女装后的美艳绝伦,另一方面又深受他真情投入的演

唱,演唱一结束,掌声雷动,课堂气氛达到又一高潮。借着这一契机,我临时布置了一个作业——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最真实的感受。写好后又找了几个同学读了一下自己写的内容,感觉同学思考问题的角度较独特,写得也很成功。

四、基于以上原因,教学本课最大的“意外”出现了:本来安排两节课的内容,竟然讲了三节课。

由“意外”得到的启发:

一、在选修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放手,把读书、讨论、探究的权力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设计服从课堂实际情况,教师未必一定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实施,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契机,灵活组织教学。课堂教学也不一定追求完美无缺,有缺陷的课堂才是最真实的课堂。

三、多媒体的使用要注意两点:一、课堂教学要始终以研读文本为主,多媒体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二、要真正发挥多媒体在选修课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不要把它仅仅当成可有可无的点缀。

四、学生彻底搞清楚一个问题,要比浮光掠影地了解几个问题有价值。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文本定位与解读】

《项羽之死》不仅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最为精彩的一幕,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选修)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中传记散文的代表性篇目,因此应作为重点篇目来鉴赏。

课文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记述了他人生的最后阶段,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集中笔墨通过语言、动作、神态、侧面烘托、对比等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再现了一位末路英雄的悲情形象。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5册必修,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本文虽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文言知识难度不大,学生充分预习后能够基本掌握,因此字词教学不必花费太多课堂时间。

2、学生在必修一中已经学习过《鸿门宴》,对于司马迁较为熟悉,课堂上可不必介绍,放在课后练习考查即可。对于项羽这一形象也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学习本课时最好与《鸿门宴》联系起来。

3、学生学过的选修课文很少,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不强,教学本课时应继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的朗读和写作水平较低,尤其是理科生,应引起足够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目标确立】

1、重视朗读、积累,培养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3、拓展视野,培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4、明确诗歌、散文在塑造形象上的不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设想】

1、设想通过课前预习、预习检查、课堂朗读和课后练习四个环节,避免逐字逐句串讲,完成目标1。

2、设想通过课堂探讨、比较阅读、写作训练和课后练习四个环节,完成目标2。

3、设想通过课堂探讨、拓展延伸和课后练习三个环节,完成目标3。

4、设想通过课堂探讨环节,完成目标4。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项羽本纪》,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垓下之战”的前因后果。根据选修课教学要求、学生实际情况和本课教学目标,安排学生预习,设计教学内容和课后练习题,制作课件。

学生:课外阅读《项羽本纪》,复习《鸿门宴》,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本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现实生活中提到项羽人们不禁可悲、可叹、可笑、可哀、又可怜。可悲的是八千子弟渡江而西,如今只有寥寥数骑。可叹的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可笑的是行将之死,却还言“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可哀的是空有帝王之资,却王业未就。可怜的是纵有爱妾生死相依,却无法庇得红颜一身之安。有联为证“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历史中的项羽是否正是如此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在司马迁的文字中走近项羽,去深入了解这位两千多年前曾经驰骋在安徽这片土地上的悲剧英雄,领略他迷人的魅力。 (板书课题)

二、复习作者司马迁与《史记》(课件展示)

司马迁,字子长,自称“太史公”。西汉伟大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史记》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分为: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鲁迅曾赞誉《史记》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检查预习情况

(一)温故明新,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展示)

①下列选项中的“被”字和“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中的“被”意思相同的是(B)

A、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C、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②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和“项王军壁垓下”中“壁”的用法相同的是(D)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

③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乃”字有“只,仅仅”的意思的一项是(C)

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

④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A、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不忍杀之,以赐公。 ..

B、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C、项王瞋目而叱之 泉涓涓而始流 ..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⑤下列各选项句式不一致的是(D)

A、然今卒困于此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求人可使报秦者

D、左,乃陷大泽中 之二虫又何知!

四、整体感知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尤其是古文,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齐读课文。(幻灯片配乐《十面埋伏》)

在你们齐读前老师有点小要求:

1、在朗读时要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2、概括本文围绕项羽之死描绘了哪几个场景?

归纳并板书:垓下之围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

(一)垓下之围

现在我们先研读垓下之围,我先试着朗读,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围绕思考下列问题(幻灯片展示)

2、面对四面楚歌,画出描写项羽的句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刻画项羽怎样的形象?

(1)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

这五个动词,为我们灵活、真实地再现了项羽被围垓下,兵困粮绝,楚歌四起,英雄末路之失意、伤感、悲愁以及无可奈何。

(2)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莫能仰视。”

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刻画了项羽多情善感的末路英雄形象。正面描写——语言描写。:项羽“泣数行下”——神态描写。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侧面烘托:“左右”的表现,从侧面烘托当时的气氛和霸王的悲惨处境。(板书:多情善感) 附注:我记得《项羽本纪》“钜鹿之战”一节,写项羽大破秦军,召见诸侯,诸侯“无不

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本篇写项羽悲歌泣下时,“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敢”与“能”一字之别。却表现了不同的意境》

一个“敢”表现了众位诸侯对项羽的畏惧,也写出了项羽获胜之后的声威和气势。一个“能”字,表现了左右的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不忍心看项羽哭泣,写尽了将士们的不忍之心和霸王的悲惨处境。

本文写作 “泣数行下” 而《汉书》中则写作“泣下数行”,试比较那个效果好?(课件展示)点拨:“泣下数行”只是一般陈述,如同一个远镜头,而“泣数行下”则是个特写镜头,更能表现项羽的英雄之泪,更好地渲染了悲壮的气氛

项王悲歌慷慨,一首《垓下歌》唱出了英雄的末路悲情。请欣赏张学友|夏妙然版霸王别姬(课件展示歌曲)

结合歌曲这首《垓下歌》我们应该怎么读,才能再现项羽当时的心境呢?

找学生试读并点评应读出不舍、伤心、痛惜、无可奈何„„

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京剧中的《霸王别姬》片段,感受让人心灵震撼的悲剧之美!(播放李玉刚版《霸王别姬》) 下面还有两个场景,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刚才的方法,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场景来分析。

下面还有两个重要场景,请同学们按照刚才所讲方法任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加以分析。

(二)东城快战

1、具体分析“快战”中的三次行动:

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 汉军——皆披靡

点拨:对比,渲染了项羽势不可挡的气势。一个 “遂”字写出了项羽于千军万马中取敌将首级的神威。

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点拨:不仅是人,连马也惊退数里,通过对比和夸张,凸显项羽气势迫人。

第三次:项羽——弛,斩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

点拨:“杀数十百人”与“亡两骑”相对比,展现出项羽的满身神力和超群武艺。 小结:快战中的三次行动,都通过对比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正面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塑造了项羽勇猛无敌的英雄形象。(板书:勇猛)

2、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生齐读“吾起兵至今八岁矣„„非战之罪”)有什么作用吗?

点拨:语言描写。说明项羽的勇猛杀敌主要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暗示了项羽自负和不醒悟,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板书:自负)

3、项羽说“为诸君快战”,为什么说“快战”,而不是“决战”?

点拨:项羽已知自己必死无疑,快战表明项羽最后的战斗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痛快淋漓地展示自己的勇猛无敌,保住一世英名,是落幕前最后的演出。

4、讨论:你们认为项羽的这场快战有价值吗?为什么?(课件展示)

点拨:有价值。可以展现项羽的神威,以及项羽自负的性格特点。没有价值,只是为了印证“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的说法,显示项羽不能自省失败的原因。

(三)乌江自刎(引导学生以细节入手,思考发言)

1、找同学为大家来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品味人物。

2、引导学生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进行赏析。

①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如何理解项羽的这一“笑”?

点拨:项羽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这人生最后一笑,活现出项羽当时高傲、自负的神态。

②2、思考:为什么项羽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渡,却选择自杀了呢?

点拨:拒渡乌江,坚守自己的尊严、人格、血性,表现他知耻重义的性格。

③3、“吾知公长者,„„以赐公。”表现项羽的什么性格?

点拨:表现其有情有义、心地仁善的一面。

④4、“若非吾故人乎?”„„“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

点拨:表现项羽的视死如归。故人追之、认之、欲杀之以取赏,项羽却出人意表慷慨赠头,两相对比,何等鲜明!用吕马童的逐利反衬项羽的重义。(板书:知耻重义)

经过的我们的合作,我们知道了本文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等手法描写了项羽的性格。其实项羽的形象是很丰富的,本文只是展示其中的一面。为了更全面的了解他的性格。同学们能不能回想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鸿门宴》中用了哪些手法?展示的项羽什么样的性格呢?

启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通过矛盾冲突,也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行。采用的手法除了常见的描写手法之外,还可以运用对比、渲染、侧面烘托等手法。

对比阅读

在《史记》中司马迁运用多种手法来塑造项羽这个形象,那么我们来看看在诗歌中古人又是如何塑造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呢?

探究:《项羽之死》与《乌江》(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同是写项羽在一生的最后阶段,因战事失势而自刎乌江的情景,都塑造了项羽这一英雄形象。试分析二者在塑造形象时的不同。(课件展示)

点拨:前者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以及正面、侧面等衬托方法,勾画出了一个大英雄形象,给我们具体逼真的感受。而后者作为诗歌,更多的则是跳跃、省略,更注意语言的提炼,能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正所谓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板书)

由于项羽性格形象的丰富性。决定作者在塑造这个形象时方法的多样。甚至就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各不相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司马迁:

太史公曰:(项羽)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

——《史记·项羽本纪》

参考译文:

(项羽)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才智,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自己的国家,自己死在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了。而他竟然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难道不荒谬吗?

从这段话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指出了项羽的很多人格缺陷。那司马迁为什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么要用这么大力气和深情来写项羽的英雄末路,并把这个悲剧人物写得那么辉煌、那么崇高、那么具有震撼力呢? (课件展示)

①项羽的不同寻常在于,越是到了末路越显出他的英雄本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英雄主义也发挥到了光辉的顶点。②司马迁不同于流俗,不以成败论英雄。③司马迁的人生遭遇是不幸的,他为项羽这个悲剧人物立传,寄寓了自己深切的同情。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要有理有据;即要尊重史诗

2、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即要知人论世

3、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即要吸取经验教训

司马迁认为是什么导致了项羽的悲剧?(从他的点评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这是一种性格的悲剧。

韩信评项羽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注:①呕呕:和悦的样子②印刓敝:把印信捏在手中,棱角都被摸圆了。

刘邦评项羽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今人对项羽的评价

易中天(课件展示)

项羽这个人显得儿女情长,楚汉战争的最后的关头,当项羽的军队被刘邦他们团团围住的时候,项羽居然无心作战,他坐在自己的军帐中,再也不考虑战争应该如何进行。他惦记着两件事情,一个是他的宝马,一个是他的美人。

——易中天《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

思考讨论:你同意易中天的观点吗?说出你的理由。

点拨:项羽失天下的时候所心疼的不仅仅是女人和宝马,还有和他一起过江战死疆场的八千江东子弟。因此项羽不只是个儿女情长的人。但霸王别姬一幕确实体现了项羽多情善感和儿女情长的一面,正因如此,才使得项羽这一形象血肉丰满,立体感人。

钱钟书

钱钟书认为项羽在垓下之战中的心态是“认输而不服气”,你认为有没有道理?(课件展示)

点拨:项羽在垓下陷入汉军重重包围,又夜闻四面楚歌,已意识到失败无可挽回,这便是“认输”。但是,项羽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失败,他固执地认为不是他仗打得不好,失败是天意,因而前后三次说“此天之王我”。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东城“溃围、斩将、刈旗”,进行了一场快战表演。这便是不服气。

毛泽东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上面是古今名人对其评价。了其性格中的缺陷。为了同学们更全面的了解项羽,下面我将本文之前项羽的生平简要理一理:

世出名门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史记·项羽本纪》

江东成名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 《史记·项羽本纪》

学业不精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 《史记·项羽本纪》

人小时候的经历会影响他的一生。

四、课堂总结。

文学大师沈从文说过“一个士兵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回到故乡”,自认为“无颜见江东父兄”的项羽,最终选择了骄傲从容地战死沙场。随着乌江渡口的那一道血光,项羽的悲剧命运也划上了一个令人遗撼的句号。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也已经永远定格在历史的记忆里。尽管项羽失败了,但他确以悲剧英雄的形象屹立于天地之间,任时光流逝,任历史变迁。最后,让我们静静欣赏歌曲《霸王别姬》,再次去体味那远去的金戈铁马,祭奠项羽这位悲情英雄的完美落幕。(播放歌并板书:悲剧英雄)

——心理学家

五、作业布置(课件展示)

1、写作片段训练:尝试用多种方法,塑造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超过200字)学生当堂写作,教师抽查点评。

2、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历来意见不一。联系“相关链接”内容,谈谈你的看法。进而思考:我们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①尊重史诗 ②知人论世 ③经验教训

3、完成“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

项 羽 之 死

司马迁

评价历史人物

项羽之死

尊重史实 知人论世 经验教训

《项羽之死》:具体逼真

《乌江》

:跳跃、省略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垓下之围——多愁善感 东城快战——勇猛自负 乌江自刎——知耻重义 悲剧英雄

七、课后反思

教学本课时,出现了几个“意外”:

一、在朗读上花费了较多时间。可能我比较投入的朗读,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在《十面埋伏》的背景音乐中,学生自读、点读和齐读花了十五分钟时间,许多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项羽,读得声情并茂,非常投入。最后一段分角色朗读,在一个班竟然有三组同学自愿读,效果也超出我的预想。

二、问题提出后,学生发言较为踊跃。比如学生在讨论项羽“快战”是否有价值、项羽该不该过江东这两个问题时,就产生了激烈地交锋,讨论演变为辩论,问题思考较为深入。虽然耗时也较多,但看到学生脸上满足的神情,我感觉是值得的。

三、李玉刚版《霸王别姬》的插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一方面惊叹于李玉刚男扮女装后的美艳绝伦,另一方面又深受他真情投入的演

唱,演唱一结束,掌声雷动,课堂气氛达到又一高潮。借着这一契机,我临时布置了一个作业——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最真实的感受。写好后又找了几个同学读了一下自己写的内容,感觉同学思考问题的角度较独特,写得也很成功。

四、基于以上原因,教学本课最大的“意外”出现了:本来安排两节课的内容,竟然讲了三节课。

由“意外”得到的启发:

一、在选修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放手,把读书、讨论、探究的权力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设计服从课堂实际情况,教师未必一定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实施,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契机,灵活组织教学。课堂教学也不一定追求完美无缺,有缺陷的课堂才是最真实的课堂。

三、多媒体的使用要注意两点:一、课堂教学要始终以研读文本为主,多媒体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二、要真正发挥多媒体在选修课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不要把它仅仅当成可有可无的点缀。

四、学生彻底搞清楚一个问题,要比浮光掠影地了解几个问题有价值。


相关文章

  • 第14课_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优质课教案
  •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科学习,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 2.认识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3.认识宋词和元曲,掌握杰出代表 4.认识宋元时期的绘画和书法,掌握杰出代表 5.学会感受美.欣 ...查看


  • [史记]选读--[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
  •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 ...查看


  • 鸿门宴教案 2
  • <鸿门宴>教学设计 一. 本课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的设计: <鸿门宴>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这篇课文,我们准备尝试着把它当做一篇现代文来来进行阅读分析鉴赏.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司马迁及刘邦.项羽楚汉相 ...查看


  • [鸿门宴公开课 教案
  • <鸿门宴>教案 一.教学要点 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人物的简单对比,和分析主要对象的语言与行为,赏析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难点:利用次要人物逐步引入项羽的性格特征,同时通过品味语言细节的 ...查看


  • 鸿门宴教案
  • <鸿门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一个巨匠,一部巨著 (2)过程和方法目标:两个英雄,两种性格. (3)情感和价值目标:三种认知态度. 教学重点 ①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②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教学难点 学习创造性 ...查看


  • 项羽之死教案教学设计
  • 项羽之死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的: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 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2.训练理清行文思路.概括层次大意的技能. 3.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来把握作者的观点. 4.结合写作 ...查看


  • [夏日绝句]教案
  • <夏日绝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结合具体语境展开想象 ...查看


  • 人教版必修一 鸿门宴(第一课时) 教案
  • <鸿门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楚汉相争的相关史实:了解司马迁及<史记>:掌握和积累文言字.词.句式,疏通文意: 2.学会抓住关键词阅读文言叙事散文:学会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 过程与方法 3.略读课 ...查看


  • 鸿门宴教案说课
  • <鸿门宴>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鸿门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课.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课文安排在单元的尾篇,如何指导学生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