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大纲

Literary Theory of College Chinese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本、专科各专业(除汉语言

文学本科外)

学 时 数:30

执 笔 人:唐世贵 学 分 数:2 编写日期:2009年5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文、理、工、医、农各专业(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外)的公共选修课。通过本科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综合人文素质,为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的

《大学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4、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①以双边教学为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增加课堂讨论在课时中的比重,充分调动学生写作实践的积极性。

②以文学史知识为主线,以文体知识为切入点,以文本为依托,以思考题为核心,提高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整体认识和文学鉴赏水平。

③重难点突出,重视参考书目的布置检查,强化课外拓展阅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④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检查,尽量养成学生背诵诗文的习惯,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秉承传统,充分利用现代多

媒体教学手段,授课中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主,辅以传统教学方式。适当加入视频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作业、答疑和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

1.本课程为公共选修课,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小论文、应用文写作或者课堂讨论作为课程作业和实践。课程小论文及应用文:包括观点的创新、不同视野的理解、课外读书笔记,通过实际写作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格式等。老师负有指导任务(课堂指导、口头答疑、书面修改、课堂讨论、网上答疑、网上指导等)。采取个别问题个别解决,普遍性问题课堂讲解的方式解决。课程小论文及应用文以作业方式完成,每个学生不少于3—5篇,多者不限。

2.诗文背诵:注重诗文背诵习惯的培养,采用课堂提问和加分方式鼓励学生主动背诵。注意文学素养的提高和诗词曲格律知识的了解。

3.讨论教学:指课外集中的专门的专题讨论。由教师提出带有一定普遍性的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师生共同展开讨论,以期在讨论中增进对于有关问题的了解、认识,锻炼学生的思维思辨能力。讨论教学贯彻在整个学期教学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口才和语言交际能力。

4.影视观摩:通过观赏影视精彩片断,扩展知识、增强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建议采用课堂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考核主要以考查为主,具体按教学计划执行。成绩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计分;考查形式多样,可以采用面试或笔试问答(试题以试题库为主)、诗文背诵、课程小论文及应用文等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共同进行,并同时参照平时学习情况(包括出勤、作业、课堂回答问题、课堂笔记、课外阅读笔记、学习心得、日记等多种形式)进行成绩综合考察和评定。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单元 言志:人类情感的宣泄(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原始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认识到:诗歌能够渲泻人类的思想情感。诗歌由二言与三言发展到四言、五言、七言,在唐代形成了格律诗。诗歌一直处于中国文学的正宗地位,“五四”文学革命,终于打破了这种格局。诗体得到了大解放,一种自由灵动的新诗,最终形成了诗歌的主流。赋,源自于《楚辞》,也是一种韵文。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候人歌、蒹葭、陌上桑、登楼赋、再别康桥、雨巷

2、老师讲解篇目:归妹·上六、弹歌、越人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尚书》曰:“诗言志,歌永长”。原始劳动歌谣《归妹·上六》;爱情歌谣《越人歌》

难点:易经八卦常识,王粲《登楼赋》等,就是这一类抒情小赋。

第二单元 幻想:人的历史之神话(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唯一一部神话总集,但内容驳杂而紊乱,也没有故事的连贯性。然而,人类童年的历史,我们现在不可能从物质方面进行复原了,也只能从先秦文献中的只言片语的神话传说中找到某些历史的影子。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山海经、玄鸟、桃花源记、搜神记(三则)

2、老师讲解篇目:天问(节选)、鹊桥仙、论雷峰塔的倒掉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中国神话的源流;屈原的《天问》

难点:词的格律问题;《桃花源记》、《鹊桥仙》、《论雷峰塔的倒掉》等并不就是神话,而是要从这些文类中的幻想──神话、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发掘出其隐含的历史意蕴和人生哲理,给我们今天的人究竟有何启迪。

第三单元 自然:美的历程(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老子《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自然之子,在与宇宙大生命同构互动中,生死相依,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合一,亦即天人合一。在对母亲般的亲畏中,自然之子秉物游心,物我交融,这就是主体对自然的审美感悟。美,是自然的产物,所以她必须顺应自然的规律才称得上美。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秋水、滕王阁序、春江花月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牡丹亭·游园、

2、老师讲解篇目:老子、蜀道难、再游黄山记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讲解文学与自然的关系;指导学生写作导游辞,并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解说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文学作为一种主体审美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得到提升的。爱美,是人的天性。然而,美却由单一到繁多,由简单到复杂,而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格局。换一句话说,美的人生,才称得上完美的人生,才够得上真正实现了人的价值——这就是自然之法则。

第四单元 文笔:通古今之变(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文学”一词,见于《论语》,却不是今天意义的文学,而是指的所有文章。魏晋时期文学走向了自觉,这样,学术著述与文学作品才开始了分离。因而,每当历史发生变革的前后,都会出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鸿篇巨制。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五蠹、燕歌行、五代史伶官传序、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圆圆曲

2、老师讲解篇目:垓下之围、双调·夜行船(秋思)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

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人类不仅生存在历史之中,而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历史。由于人类用文学记载历史,同时历史与文学就经常处于互动之中,她们或生动地描绘人生的理想;或深刻地预言了国家危机;或鼓动呐喊,砸碎阻碍历史发展的桎梏。或冷静地剖析,理清历史发展的脉胳。她们既充满了人类的经验与智慧,又饱含了人类自我反思与批判精神,引导人类向着“至善至美”的方向前进!

难点:曲之格律。

第五单元 文明:冲突与对话(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其中既有剧烈的冲突,又有在交融中实施了中间突破,甚至面临颠覆与灭绝的处境。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由落后向先进发展,由孤立向融合变化,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趋势。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文明的独特价值取向。从历史的角度看:文明的全球化潮流的出现,是以冲突为前提的,所以,我们不仅要保留自己民族文明的独立的品格,同时,还要用和平的对话取代野蛮的冲突,从而营造出一种和谐、公平的社会环境。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声声慢(寻寻觅觅)、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舞会以后、麦琪的礼物、弃绝

2、老师讲解篇目:长恨歌、绳子的故事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周易••贲•彖》曰:“文明以止,人文也”。“文明”一词,在古汉语中出现。人类文明,应该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这种文明总是在冲突中发展,在对话中重新获得新生。

难点:法律书的写作。

第六单元 学问:文心诗品(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学问是一个人后天获得的才华与智慧,而文心诗品却是文学向我们展示的审美境界,因而,学问应该是文心诗品的基础,文心诗品又是学问的一种体现。古人曾以“文心”来形容文学创作的运思,所谓“文心”者,乃“为文之心”也。所谓“诗品”,乃是一种文学的审美活动,如品评人物,赏定高下。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诗品序(节选)、祭十二郎文、李凭箜篌引、项脊轩志、板桥题画(三则)、希望、不朽——我的宗教、钱

2、老师讲解篇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秋兴八首(其一、其八)、《屈原》与《厘雅王》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文学是一种能够高度体现美的艺术门类,也是审美活动最广阔的天地。那些流芳百世的名作,或豪放疏朗、或典丽纤浓,充满着语言和文字的永恒魅力。

难点:文心诗品;申论写作。

第七单元 人生:养浩然之气(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是孟子提出来的:所谓“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浩然之气的养成,充满着痛苦、挫折与磨难,甚至要经历死亡的考验。她的养成,使主体自觉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感受到道德的充沛和与宇宙合一的欢乐。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登幽州台歌、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金缕曲(赠梁汾)、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

2、老师讲解篇目:孟子(七则、正气歌、少年中国说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毕业论文写作设计与写作。

难点:人格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了人的独立与尊严,为了自由与平等,真理与道义,主体勇敢地承担历史的使命,从而使生命与人格迸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辉和感天动地的力量,这便是人类的沧桑大道。

附录 (课堂讲授2学时)

教学内容:

本课程定位为“语文文化”,由此,讲解《中国文化简介》。《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包括《应用文语言文字表达》、《口才与演讲训练》、《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的语言逻辑》、《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用语》。《写作能力培养》包括《一般应用文写作概述》、《毕业论文写作及范文》、《公文写作格式简解》、《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写作详解》,从语言、写作两个方面来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理论学习平台。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文化的概貌和诗词曲格律常识。

2、了解口语表达的含义、特点、原则和要求;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自我认识和定位;形成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目标和训练计划;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自信心。

3、了解各种应用文写作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应用文文体常识及写作基础知识、了解主要法定公文的写作格式。

重点:

1、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让学生恰当机敏地进行语文交际能力培养。

2、如何把理论与所学的课文后《思考与实践》的要求相结合。申论写作全过程。

难点:

1、指导学生熟练运用人际传播中的常用语言技巧。

2、诗词曲格律是一个难度较大的知识点。

四、本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它对于学生学好其它学科,

开拓视野、把握历史、提高人文素质,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是选修课,为巩固其它课程的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对其它课程具有指导作用。

五、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

唐世贵. 大学语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6.

2、参考书:

[1](清) 纪昀等主编. 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86.

[2]徐中玉. 齐森华主编. 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3](晋) 常璩. 华阳国志[M].成都:巴蜀书社,1984.8.

[4](汉) 司马迁. 史记[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

[5](宋) 朱熹. 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0.

[6](明) 来知德. 易经来注图解[M].成都:巴蜀书社,1988.

[7](清) 方玉润. 诗经原始[M].北京:中华书局,1986.12.

[8]朱东润主编.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7. [9]林庚. 冯沅君主编. 中国历代诗歌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0]袁珂. 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7.

[11]袁珂. 神话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2]鲁迅. 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3]郭沫若. 郭沫若选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

[14]赵家璧主编. 中国新文学大系[M].上海:上海良友出版公司,1935.

[15](宋) 朱熹. 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

[16](汉) 许慎撰. (清)段玉裁注. 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 [17]续修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2003.5.

[18]褚斌杰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19]郁贤浩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20]周祖谟. 方言校箋[M].北京:中华书局,2004.11.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大纲

Literary Theory of College Chinese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本、专科各专业(除汉语言

文学本科外)

学 时 数:30

执 笔 人:唐世贵 学 分 数:2 编写日期:2009年5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文、理、工、医、农各专业(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外)的公共选修课。通过本科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综合人文素质,为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的

《大学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4、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①以双边教学为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增加课堂讨论在课时中的比重,充分调动学生写作实践的积极性。

②以文学史知识为主线,以文体知识为切入点,以文本为依托,以思考题为核心,提高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整体认识和文学鉴赏水平。

③重难点突出,重视参考书目的布置检查,强化课外拓展阅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④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检查,尽量养成学生背诵诗文的习惯,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秉承传统,充分利用现代多

媒体教学手段,授课中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主,辅以传统教学方式。适当加入视频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作业、答疑和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

1.本课程为公共选修课,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小论文、应用文写作或者课堂讨论作为课程作业和实践。课程小论文及应用文:包括观点的创新、不同视野的理解、课外读书笔记,通过实际写作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格式等。老师负有指导任务(课堂指导、口头答疑、书面修改、课堂讨论、网上答疑、网上指导等)。采取个别问题个别解决,普遍性问题课堂讲解的方式解决。课程小论文及应用文以作业方式完成,每个学生不少于3—5篇,多者不限。

2.诗文背诵:注重诗文背诵习惯的培养,采用课堂提问和加分方式鼓励学生主动背诵。注意文学素养的提高和诗词曲格律知识的了解。

3.讨论教学:指课外集中的专门的专题讨论。由教师提出带有一定普遍性的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师生共同展开讨论,以期在讨论中增进对于有关问题的了解、认识,锻炼学生的思维思辨能力。讨论教学贯彻在整个学期教学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口才和语言交际能力。

4.影视观摩:通过观赏影视精彩片断,扩展知识、增强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建议采用课堂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考核主要以考查为主,具体按教学计划执行。成绩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计分;考查形式多样,可以采用面试或笔试问答(试题以试题库为主)、诗文背诵、课程小论文及应用文等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共同进行,并同时参照平时学习情况(包括出勤、作业、课堂回答问题、课堂笔记、课外阅读笔记、学习心得、日记等多种形式)进行成绩综合考察和评定。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单元 言志:人类情感的宣泄(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原始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认识到:诗歌能够渲泻人类的思想情感。诗歌由二言与三言发展到四言、五言、七言,在唐代形成了格律诗。诗歌一直处于中国文学的正宗地位,“五四”文学革命,终于打破了这种格局。诗体得到了大解放,一种自由灵动的新诗,最终形成了诗歌的主流。赋,源自于《楚辞》,也是一种韵文。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候人歌、蒹葭、陌上桑、登楼赋、再别康桥、雨巷

2、老师讲解篇目:归妹·上六、弹歌、越人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尚书》曰:“诗言志,歌永长”。原始劳动歌谣《归妹·上六》;爱情歌谣《越人歌》

难点:易经八卦常识,王粲《登楼赋》等,就是这一类抒情小赋。

第二单元 幻想:人的历史之神话(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唯一一部神话总集,但内容驳杂而紊乱,也没有故事的连贯性。然而,人类童年的历史,我们现在不可能从物质方面进行复原了,也只能从先秦文献中的只言片语的神话传说中找到某些历史的影子。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山海经、玄鸟、桃花源记、搜神记(三则)

2、老师讲解篇目:天问(节选)、鹊桥仙、论雷峰塔的倒掉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中国神话的源流;屈原的《天问》

难点:词的格律问题;《桃花源记》、《鹊桥仙》、《论雷峰塔的倒掉》等并不就是神话,而是要从这些文类中的幻想──神话、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发掘出其隐含的历史意蕴和人生哲理,给我们今天的人究竟有何启迪。

第三单元 自然:美的历程(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老子《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自然之子,在与宇宙大生命同构互动中,生死相依,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合一,亦即天人合一。在对母亲般的亲畏中,自然之子秉物游心,物我交融,这就是主体对自然的审美感悟。美,是自然的产物,所以她必须顺应自然的规律才称得上美。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秋水、滕王阁序、春江花月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牡丹亭·游园、

2、老师讲解篇目:老子、蜀道难、再游黄山记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讲解文学与自然的关系;指导学生写作导游辞,并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解说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文学作为一种主体审美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得到提升的。爱美,是人的天性。然而,美却由单一到繁多,由简单到复杂,而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格局。换一句话说,美的人生,才称得上完美的人生,才够得上真正实现了人的价值——这就是自然之法则。

第四单元 文笔:通古今之变(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文学”一词,见于《论语》,却不是今天意义的文学,而是指的所有文章。魏晋时期文学走向了自觉,这样,学术著述与文学作品才开始了分离。因而,每当历史发生变革的前后,都会出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鸿篇巨制。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五蠹、燕歌行、五代史伶官传序、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圆圆曲

2、老师讲解篇目:垓下之围、双调·夜行船(秋思)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

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人类不仅生存在历史之中,而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历史。由于人类用文学记载历史,同时历史与文学就经常处于互动之中,她们或生动地描绘人生的理想;或深刻地预言了国家危机;或鼓动呐喊,砸碎阻碍历史发展的桎梏。或冷静地剖析,理清历史发展的脉胳。她们既充满了人类的经验与智慧,又饱含了人类自我反思与批判精神,引导人类向着“至善至美”的方向前进!

难点:曲之格律。

第五单元 文明:冲突与对话(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其中既有剧烈的冲突,又有在交融中实施了中间突破,甚至面临颠覆与灭绝的处境。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由落后向先进发展,由孤立向融合变化,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趋势。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文明的独特价值取向。从历史的角度看:文明的全球化潮流的出现,是以冲突为前提的,所以,我们不仅要保留自己民族文明的独立的品格,同时,还要用和平的对话取代野蛮的冲突,从而营造出一种和谐、公平的社会环境。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声声慢(寻寻觅觅)、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舞会以后、麦琪的礼物、弃绝

2、老师讲解篇目:长恨歌、绳子的故事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周易••贲•彖》曰:“文明以止,人文也”。“文明”一词,在古汉语中出现。人类文明,应该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这种文明总是在冲突中发展,在对话中重新获得新生。

难点:法律书的写作。

第六单元 学问:文心诗品(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学问是一个人后天获得的才华与智慧,而文心诗品却是文学向我们展示的审美境界,因而,学问应该是文心诗品的基础,文心诗品又是学问的一种体现。古人曾以“文心”来形容文学创作的运思,所谓“文心”者,乃“为文之心”也。所谓“诗品”,乃是一种文学的审美活动,如品评人物,赏定高下。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诗品序(节选)、祭十二郎文、李凭箜篌引、项脊轩志、板桥题画(三则)、希望、不朽——我的宗教、钱

2、老师讲解篇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秋兴八首(其一、其八)、《屈原》与《厘雅王》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文学是一种能够高度体现美的艺术门类,也是审美活动最广阔的天地。那些流芳百世的名作,或豪放疏朗、或典丽纤浓,充满着语言和文字的永恒魅力。

难点:文心诗品;申论写作。

第七单元 人生:养浩然之气(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是孟子提出来的:所谓“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浩然之气的养成,充满着痛苦、挫折与磨难,甚至要经历死亡的考验。她的养成,使主体自觉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感受到道德的充沛和与宇宙合一的欢乐。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登幽州台歌、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金缕曲(赠梁汾)、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

2、老师讲解篇目:孟子(七则、正气歌、少年中国说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毕业论文写作设计与写作。

难点:人格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了人的独立与尊严,为了自由与平等,真理与道义,主体勇敢地承担历史的使命,从而使生命与人格迸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辉和感天动地的力量,这便是人类的沧桑大道。

附录 (课堂讲授2学时)

教学内容:

本课程定位为“语文文化”,由此,讲解《中国文化简介》。《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包括《应用文语言文字表达》、《口才与演讲训练》、《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的语言逻辑》、《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用语》。《写作能力培养》包括《一般应用文写作概述》、《毕业论文写作及范文》、《公文写作格式简解》、《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写作详解》,从语言、写作两个方面来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理论学习平台。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文化的概貌和诗词曲格律常识。

2、了解口语表达的含义、特点、原则和要求;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自我认识和定位;形成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目标和训练计划;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自信心。

3、了解各种应用文写作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应用文文体常识及写作基础知识、了解主要法定公文的写作格式。

重点:

1、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让学生恰当机敏地进行语文交际能力培养。

2、如何把理论与所学的课文后《思考与实践》的要求相结合。申论写作全过程。

难点:

1、指导学生熟练运用人际传播中的常用语言技巧。

2、诗词曲格律是一个难度较大的知识点。

四、本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它对于学生学好其它学科,

开拓视野、把握历史、提高人文素质,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是选修课,为巩固其它课程的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对其它课程具有指导作用。

五、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

唐世贵. 大学语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6.

2、参考书:

[1](清) 纪昀等主编. 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86.

[2]徐中玉. 齐森华主编. 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3](晋) 常璩. 华阳国志[M].成都:巴蜀书社,1984.8.

[4](汉) 司马迁. 史记[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

[5](宋) 朱熹. 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0.

[6](明) 来知德. 易经来注图解[M].成都:巴蜀书社,1988.

[7](清) 方玉润. 诗经原始[M].北京:中华书局,1986.12.

[8]朱东润主编.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7. [9]林庚. 冯沅君主编. 中国历代诗歌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0]袁珂. 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7.

[11]袁珂. 神话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2]鲁迅. 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3]郭沫若. 郭沫若选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

[14]赵家璧主编. 中国新文学大系[M].上海:上海良友出版公司,1935.

[15](宋) 朱熹. 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

[16](汉) 许慎撰. (清)段玉裁注. 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 [17]续修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2003.5.

[18]褚斌杰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19]郁贤浩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20]周祖谟. 方言校箋[M].北京:中华书局,2004.11.


相关文章

  •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供参考)
  •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编 制 人:编制单位:审 核 人:系部主任:编制日期: 目 录 一.课程基本情况 ................................................... 1 二.课 ...查看


  •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2014.10.6
  •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所 有 专 业 编 制 人: 李 莉 编制单位: 基础部 审 核 人: 周 涛 系部主任: 周 涛 编制日期: 2014 年 5 月28 日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制 目 录 一.课程基本情 ...查看


  • 大学语文教学计划
  • 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定位上,必须把握三个原则:一是瞄准学生的终身教育: 二是瞄准学生的就业:三是瞄准学生的发展,注重素质教育:具体到课程和教学目标 ...查看


  •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目录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2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 ...查看


  • 贵阳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贵阳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郭春媛 来源:<学园>2013年第34期 [摘 要]长期以来,中国高等院校是否需要开设语文课,如何开设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尤其在注重 ...查看


  • 推荐阅读书目 王荣生 编
  • 推荐阅读书目 王荣生 编 语文学科基础 (一)语言学 1.[英]戴维·克里斯特尔, 编. 现代语言学词典[M].沈家煊,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 申小龙. 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 刘世生, 朱 ...查看


  • 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必读书目
  • 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必读书目 一.著作类(50种) [1]小威廉姆·E ·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查看


  • 2012级[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 2012级<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课程代码:01111110 课程类型:必修/公共必修课 适用专业:2012级本科 学 分:3.0 先修课程:无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 上机学时:0 一.课程性质.目 ...查看


  • 语文教师必读书目
  • 上传: 祝红星     更新时间:2012-12-19 22:34:37 语文教师修养要目 01.<接受反应论>,金元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02.<语用学与语文教学>,王建华,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查看


  • 守正出新: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 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等学校面向除汉语言文学之外的各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育部要求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并要求列入必修课.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形象思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