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历史中的印度没有历史?
(一)印度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总是被异族征服的历史:
大约公元前1500年前后,有一支说着“印欧语”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从伊朗高原进入印度次大陆,征服印度次大陆当地民众,建立大大小小的国家,并且创建种姓制度,婆罗门宗教的起源于此,这样就牢牢把印度次大陆土著民族变成世世代代无法反抗的奴隶,而这些外来入侵民族成了上层贵族。
古印度地图
从而导致印度次大陆的文化可以不断接受异族文化的挑战,最后完全融合,也是被迫
的融合
,而且毫无不良反应。之后入侵游牧民族就更多了,很多都是起源于中国北方大漠或者西域的少数民族,跟中国古代历史很有渊源的,有的是被中国打跑了或灭掉残部的游牧民族,到印度次大陆依然能够征服当地人,建立不小的帝国,统治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面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民族,如塞种人、匈奴人、鲜卑人、月氏人、突厥人、蒙古人,都入侵过或统治过印度。
(二)印度缺乏正式的文字记载:
印度根本没有记载正史的习惯,不像中国有《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等民间个人编史,而且历朝历代都有当朝给前朝修史的习惯,而印度的历史如同讲故事一般,有的历史竟然和神话传说纠缠在一起,傻傻的分不清楚,根本让人无法判断到底是历史还是神话故事,如《诸王世纪》和《大史》。有关于印度次大陆真实历史则是被外国人记载,一个来自于中国和尚玄奘来印度取经过程中(真实的唐僧),日记里记述,另一个是古希腊史学家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
(三)印度历史上从来不是一个国家,看似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实只是个地理概
念。
印度历史上很少出现过一个统一的国家,都是被一些异族建立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国家陈列在印度次大陆这片土地上。最后印度半岛统一还是要感谢英国殖民者在印度次大陆几百年来的统治,把这些大大小小土邦小国捏合在一起,实现了真正印度半岛统一。
由此可以看出,之所以伟大革命导师如此看不上印度的古历史也是有原因的,导师更是认为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反而让印度有了历史有了进步,帮助印度实现基本的工业化,带来了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进步,改变文明发展状态,和以前古印度的历史状态有本质区别。
其实导师说“印度没有历史”是因为印度一直是一次又一次被异族奴役,根本没有反抗,总是逆来顺受,被奴役、当奴隶,被奴役,当奴隶,来回循环,只不过是每过一段时间换一个主子罢了,几千年来社会状态一直如此,很消极的存在,无任何变化,对世界文明贡献也不是很高。
本文作者:当代历史
为什么说历史中的印度没有历史?
(一)印度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总是被异族征服的历史:
大约公元前1500年前后,有一支说着“印欧语”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从伊朗高原进入印度次大陆,征服印度次大陆当地民众,建立大大小小的国家,并且创建种姓制度,婆罗门宗教的起源于此,这样就牢牢把印度次大陆土著民族变成世世代代无法反抗的奴隶,而这些外来入侵民族成了上层贵族。
古印度地图
从而导致印度次大陆的文化可以不断接受异族文化的挑战,最后完全融合,也是被迫
的融合
,而且毫无不良反应。之后入侵游牧民族就更多了,很多都是起源于中国北方大漠或者西域的少数民族,跟中国古代历史很有渊源的,有的是被中国打跑了或灭掉残部的游牧民族,到印度次大陆依然能够征服当地人,建立不小的帝国,统治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面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民族,如塞种人、匈奴人、鲜卑人、月氏人、突厥人、蒙古人,都入侵过或统治过印度。
(二)印度缺乏正式的文字记载:
印度根本没有记载正史的习惯,不像中国有《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等民间个人编史,而且历朝历代都有当朝给前朝修史的习惯,而印度的历史如同讲故事一般,有的历史竟然和神话传说纠缠在一起,傻傻的分不清楚,根本让人无法判断到底是历史还是神话故事,如《诸王世纪》和《大史》。有关于印度次大陆真实历史则是被外国人记载,一个来自于中国和尚玄奘来印度取经过程中(真实的唐僧),日记里记述,另一个是古希腊史学家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
(三)印度历史上从来不是一个国家,看似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实只是个地理概
念。
印度历史上很少出现过一个统一的国家,都是被一些异族建立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国家陈列在印度次大陆这片土地上。最后印度半岛统一还是要感谢英国殖民者在印度次大陆几百年来的统治,把这些大大小小土邦小国捏合在一起,实现了真正印度半岛统一。
由此可以看出,之所以伟大革命导师如此看不上印度的古历史也是有原因的,导师更是认为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反而让印度有了历史有了进步,帮助印度实现基本的工业化,带来了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进步,改变文明发展状态,和以前古印度的历史状态有本质区别。
其实导师说“印度没有历史”是因为印度一直是一次又一次被异族奴役,根本没有反抗,总是逆来顺受,被奴役、当奴隶,被奴役,当奴隶,来回循环,只不过是每过一段时间换一个主子罢了,几千年来社会状态一直如此,很消极的存在,无任何变化,对世界文明贡献也不是很高。
本文作者:当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