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专业影评

《一步之遥》,真的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吗? 一口京腔的上海滩评书、冯小刚式贺岁喜剧的一环、距离票房飞一会儿还有一步之遥!

——摘自网络

《一步之遥》确实是一场视觉盛宴,但在电影院里每个人包括我都被晃得眼花缭乱。并不是说这部电影的分镜头非常凌乱,而是说电影的情节和人物本身就是割裂的,这种割裂直接影响了对电影的欣赏和理解,而有些片段式的故弄玄虚和暗喻式的场景也对电影的表达造成了隔阂。所以当我从电影院走出来后,看见的都是一张张在冬夜里显得有些冷峻的脸。

《一步之遥》和热闹的春晚一样,显得并不受待见。一方面出于需要完成作业的目的,一方面也是为了解决我并没有看懂这部电影的问题,于是我在网络上细细搜索影评。网络上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看懂的人怒赞,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却在一边倒。 商业属性

在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曾在网络上看过预告片,本以为会是一部值得期待的上海滩冒险浪漫爱情片。而观影结束后,却发现《一步之遥》是一口京腔的上海滩评书,而且还是互联网语言版本的京腔评书。

所以,我明白了,在姜文拍完《让子弹飞》之后,商业利益的诉求已经让这位中国当代最有才华的导演向自己的好友冯小刚看起齐

了。于是,这部电影便成为了新时代的商业产物。

姜文可能想,不就是卖葡萄汁吗?这谁不会啊,要做就做的更好!只可惜,习惯做好葡萄酒的技师重新想只卖葡萄汁,也不是一件信手拈来的易事。

所以,我认为,这部外观上看似是艺术文化电影的背后实则是司空见惯的商业电影。

视听语言

我认为,这部早已被剧组们打上 “冒险”、“浪漫”和“悬疑”的标签的电影, “贫嘴”、“调侃”和“无厘头”反而成为了主线。 这或许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之处。

一部电影的形式和内容是对等的,而《一步之遥》因为故事的分散和情节的割裂,这对于故事内容的完成度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从电影最基本的视听语言上分析,满分10分的话《一步之遥》我打及格分,6分。

我曾看过2003年罗伯·马歇尔导演的一部歌舞片《芝加哥》,所以当我看见影片一开头的歌舞和音效,那些白腿眩目,美臀荡漾,酥胸撩人,舞姿妖娆,音乐亢奋,不管是“白虎”or白狐,“青龙”还是青卢的场景和镜头,可以看出来《一步之遥》在试图学习和模仿。

可以想象到拍摄现场设置了很多机位,但是摄影却没能配合上歌舞应有的和音乐的配合,只是一味的利用快速剪辑,让人看得眼花缭

乱,之后还不知所云。出了看得两眼发直外,并没有看出有什么实质上的情节的推动。

而开头马走日的出场以及他和武七之间的对话,彰显了他在上海滩这个冒险家乐园的地位,这段据说模仿的是姜文最喜欢的导演拍出来的《教父1》。本来这一段还行,但是随之而来的热闹的春晚式主持却直接将影片戏仿《教父》的亮点抹杀。马走日的地位和形象在电影中变得分裂,错位,又模糊。

但是,这部电影依然融入了蒙太奇手法的展现,表现叙事皆有,因而会让一些观众包括我在时空错乱、夸张虚构、隐喻象征中不是很明了,对马走日是否死了更是迷惑。最后有个镜头,是马走日在火车上,武六在车下迎风撩发,看似一幅离别场景。我本以此判断马走日没死,而是走了。但从网上分析来看,哪怕马没死,也不是根据这个镜头判断,因为这个镜头是前面到泰山上看武六拍电影时的镜头(在结尾是第二次出现)。准确的说,马走日,只能说死没死,不能说是真死还是假死,因为他只是挨弹了,死没死没有直接展现给大家。从影片信息来看,较合理的结果是没有死。他gone with the bullets后,to be or not to be。或许这就是电影展现的一步之遥吧。

另外,虽然《一步之遥》虽然镜头处理有些不是很巧妙,声音和镜头也有些不配合,但总体上来说也还过得去,特别是配乐是非常棒的,这就是为什么打及格分6分的缘故吧,或许是受到了和姜文拍的《让子弹飞》的对比的影响吧。

产业流程

《一步之遥》的发行方是王中军、王中磊控股的 “华谊兄弟”,这属于行业中的佼佼者。它以电影院放映收取电影票费用来盈利。

而《一步之遥》有非常多的编剧,一共9位!如何对9位编剧创作的剧本进行“基调”甚至“人物塑造”、“故事情节”上的梳理一致,我认为这是一个难题甚至是这部电影的问题所在。所以电影中出现了结构失散,人物心态裂变的各种恶果。

要说电影方营销方式的优势,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一步之遥》的档期选的还不错,属于贺岁档,一般都会有观众买账。其次,它的配乐在宣传片体现得不错,这为这部电影的票房起到了助推作用。

再者,这部电影选用了一些正当红,耳熟能详的明星,如姜文,葛优,文章,那英,舒淇,陶虹,周韵等。很多观众据说都是冲着自己喜欢的明星去看电影的。这就是所谓的“明星正当火,躲都没法躲”吧。

最后,还有一个投其所好。贺岁档本就应该放映一些比较喜剧的电影,所以,《一步之遥》来了。只不过,它的黑色幽默确实幽了一默。

我想说,《一步之遥》,真的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吗?这个问题,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a question。

《一步之遥》,真的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吗? 一口京腔的上海滩评书、冯小刚式贺岁喜剧的一环、距离票房飞一会儿还有一步之遥!

——摘自网络

《一步之遥》确实是一场视觉盛宴,但在电影院里每个人包括我都被晃得眼花缭乱。并不是说这部电影的分镜头非常凌乱,而是说电影的情节和人物本身就是割裂的,这种割裂直接影响了对电影的欣赏和理解,而有些片段式的故弄玄虚和暗喻式的场景也对电影的表达造成了隔阂。所以当我从电影院走出来后,看见的都是一张张在冬夜里显得有些冷峻的脸。

《一步之遥》和热闹的春晚一样,显得并不受待见。一方面出于需要完成作业的目的,一方面也是为了解决我并没有看懂这部电影的问题,于是我在网络上细细搜索影评。网络上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看懂的人怒赞,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却在一边倒。 商业属性

在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曾在网络上看过预告片,本以为会是一部值得期待的上海滩冒险浪漫爱情片。而观影结束后,却发现《一步之遥》是一口京腔的上海滩评书,而且还是互联网语言版本的京腔评书。

所以,我明白了,在姜文拍完《让子弹飞》之后,商业利益的诉求已经让这位中国当代最有才华的导演向自己的好友冯小刚看起齐

了。于是,这部电影便成为了新时代的商业产物。

姜文可能想,不就是卖葡萄汁吗?这谁不会啊,要做就做的更好!只可惜,习惯做好葡萄酒的技师重新想只卖葡萄汁,也不是一件信手拈来的易事。

所以,我认为,这部外观上看似是艺术文化电影的背后实则是司空见惯的商业电影。

视听语言

我认为,这部早已被剧组们打上 “冒险”、“浪漫”和“悬疑”的标签的电影, “贫嘴”、“调侃”和“无厘头”反而成为了主线。 这或许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之处。

一部电影的形式和内容是对等的,而《一步之遥》因为故事的分散和情节的割裂,这对于故事内容的完成度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从电影最基本的视听语言上分析,满分10分的话《一步之遥》我打及格分,6分。

我曾看过2003年罗伯·马歇尔导演的一部歌舞片《芝加哥》,所以当我看见影片一开头的歌舞和音效,那些白腿眩目,美臀荡漾,酥胸撩人,舞姿妖娆,音乐亢奋,不管是“白虎”or白狐,“青龙”还是青卢的场景和镜头,可以看出来《一步之遥》在试图学习和模仿。

可以想象到拍摄现场设置了很多机位,但是摄影却没能配合上歌舞应有的和音乐的配合,只是一味的利用快速剪辑,让人看得眼花缭

乱,之后还不知所云。出了看得两眼发直外,并没有看出有什么实质上的情节的推动。

而开头马走日的出场以及他和武七之间的对话,彰显了他在上海滩这个冒险家乐园的地位,这段据说模仿的是姜文最喜欢的导演拍出来的《教父1》。本来这一段还行,但是随之而来的热闹的春晚式主持却直接将影片戏仿《教父》的亮点抹杀。马走日的地位和形象在电影中变得分裂,错位,又模糊。

但是,这部电影依然融入了蒙太奇手法的展现,表现叙事皆有,因而会让一些观众包括我在时空错乱、夸张虚构、隐喻象征中不是很明了,对马走日是否死了更是迷惑。最后有个镜头,是马走日在火车上,武六在车下迎风撩发,看似一幅离别场景。我本以此判断马走日没死,而是走了。但从网上分析来看,哪怕马没死,也不是根据这个镜头判断,因为这个镜头是前面到泰山上看武六拍电影时的镜头(在结尾是第二次出现)。准确的说,马走日,只能说死没死,不能说是真死还是假死,因为他只是挨弹了,死没死没有直接展现给大家。从影片信息来看,较合理的结果是没有死。他gone with the bullets后,to be or not to be。或许这就是电影展现的一步之遥吧。

另外,虽然《一步之遥》虽然镜头处理有些不是很巧妙,声音和镜头也有些不配合,但总体上来说也还过得去,特别是配乐是非常棒的,这就是为什么打及格分6分的缘故吧,或许是受到了和姜文拍的《让子弹飞》的对比的影响吧。

产业流程

《一步之遥》的发行方是王中军、王中磊控股的 “华谊兄弟”,这属于行业中的佼佼者。它以电影院放映收取电影票费用来盈利。

而《一步之遥》有非常多的编剧,一共9位!如何对9位编剧创作的剧本进行“基调”甚至“人物塑造”、“故事情节”上的梳理一致,我认为这是一个难题甚至是这部电影的问题所在。所以电影中出现了结构失散,人物心态裂变的各种恶果。

要说电影方营销方式的优势,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一步之遥》的档期选的还不错,属于贺岁档,一般都会有观众买账。其次,它的配乐在宣传片体现得不错,这为这部电影的票房起到了助推作用。

再者,这部电影选用了一些正当红,耳熟能详的明星,如姜文,葛优,文章,那英,舒淇,陶虹,周韵等。很多观众据说都是冲着自己喜欢的明星去看电影的。这就是所谓的“明星正当火,躲都没法躲”吧。

最后,还有一个投其所好。贺岁档本就应该放映一些比较喜剧的电影,所以,《一步之遥》来了。只不过,它的黑色幽默确实幽了一默。

我想说,《一步之遥》,真的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吗?这个问题,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a question。


相关文章

  • 影评 离真实只有一步之遥,我们却沉迷在荒诞的虚无之中
  • 离真实只有一步之遥,我们却沉迷在荒诞的虚无之中 GeorgeH 发布于: 2015-01-27 23:35 这是一部关于真实与虚无的电影,"to be or not to be"便是姜文在两者间抉择的彷徨. 电影开场,他 ...查看


  • 2015年艺考编导专业校考真题(第二辑)浙江传媒学院等
  • 浙江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初试) 郑州考点面试 自我介绍.提问文常举手抢答 .针对明星吸毒策划电视节目 长沙考点面试 自我介绍,说说自己的名字家乡特长身高之类,十个人一组,老师可能会问一些关于自我介绍的问题.都说完后提问或命题镜头创作 ...查看


  • 中国影评比中国电影好?
  • 影评人是评电影的"文艺评论家",不是随便什么网络写手.编辑或者资讯帝.资源帝都能叫影评人的.扎实的文艺素养要有,视野要有,深刻的洞察力要有,立场要有,文采要有,严谨的写作态度要有―还有几个"知名影评人" ...查看


  • [一步之遥]第一波影评来了,你们感受下
  • 博客中国 作者:李千里    2014-12-16 17:12 可能大多数人和我一样,一直觉得姜文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好导演,他的片子是绝对不能.也不会和烂片划等号的,因此也就对<一步之遥>充满了期待,希望能有一部电影打破国产片互相 ...查看


  • 最牵动人心却至今没被公开的"血战钢锯岭"影评
  • 导读话说, 自打<血战钢锯岭>电影上映,便好评如潮,圈粉无数,戴斯蒙德·道斯对信仰的那份坚守,触动着每一位观众. 小青的朋友圈,更是瞬间被好评沦陷,但,有一个人的分享却牵动着全国青创汇人的心,这篇分享,更是让我们又一次走近&qu ...查看


  • 民国时期电影杂志的发展状况
  • <城市电影专题>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学院 专业 课程教师 民国时期的影评浅析 艺术与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闫凯蕾 学生姓名 钟尹琛 学号 1450653 摘要 民国时期是中国电影最为繁荣的时期,许多国内的电影工作者都在国际上有 ...查看


  • 怎样写影评
  • 编导专业怎样写影评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其生动的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颀赏性.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许多同学在观看影片后常会有感而发,尝试写作影评,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影视鉴赏能力,端正我们的审美观念 ...查看


  • 广播电视编导.影视编导艺考真题
  • 2006年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记录片 一,结合自身感受谈感悟 二,细节分析 三,谈对社会的思考每问不低于200字 2006年浙江传媒学院的初试看片分析 1. 电视散文 一:作者是谁?年代?其他作品?主要的视觉特征?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解释 ...查看


  • 纪录片影评写作方法
  • 那么,下面我们就详细讲讲.首先,什么叫影评 具体概念?有人会说,那不就是看完电影对影片的评价吗?错!你说的观后感,观后感与影评最大的区别:前者是人主观上的感受,而后者是客观专业的分析:前者强调他的思想内容和教育意义,后者是从专业的角度:比如 ...查看


热门内容